一种道路间隔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7281发布日期:2023-10-28 18:1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间隔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间隔带。


背景技术:

1、道路间隔带是指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现有的道路间隔带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交通标线、浅碟式绿化带、绿化带中央间隔带以及护栏式中央间隔带等。其中护栏式中央间隔带通常采用多个防护栏沿道路纵向排布形成。

2、但现有的用于组成护栏式中央间隔带的防护栏所使用的材料刚性较强,因而当道路上有车辆撞击到防护栏时,此类防护栏会直接拦截车辆并与车辆产生较为严重的撞击,导致车辆受损程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护栏式中央间隔带拦截车辆时车辆受损程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间隔带。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间隔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道路间隔带,包括多根支撑杆和弹性带,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道路,多根所述支撑杆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易折杆,所述第一易折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的周侧,所述第一易折杆的周侧与所述弹性带的表面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支撑杆和第一易折杆为弹性带提供支撑力,使弹性带和支撑杆一同起到间隔作用;当有车辆撞击间隔带时,弹性带发生形变,阻拦车辆的同时为车辆提供缓冲,从而降低护栏式中央间隔带拦截车辆时车辆受损的程度。

5、可选的,所述弹性带连接有第二易折杆,所述第二易折杆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易折杆的端部连接于道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易折杆和第二易折杆呈纵横交错的排布并同时起到支撑弹性带的作用,从而加强弹性带连接于支撑杆后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弹性带的表面设置有绑扎带,所述绑扎带用于将所述第二易折杆连接于所述弹性带,所述绑扎带的中部连接于所述弹性带的表面;所述绑扎带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用于与所述第一魔术贴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绑扎带实现第二易折杆与弹性带的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二易折杆与弹性带更易于运输与收纳,同时该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且便于收纳。

9、可选的,所述第二易折杆与道路可拆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易折杆的端部连接于道路,从而将应力分散至道路,进一步增强弹性带连接于支撑杆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易折杆和所述第二易折杆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带相互背离的两表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第一易折杆和第二易折杆连接于弹性带的同时,减少第一易折杆和第二易折杆之间的干涉。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穿设腔,所述穿设腔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所述弹性带相互连接,所述弹性带穿设于所述穿设腔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撞击弹性带的速度较大时,被撞击部分的弹性带带动整条弹性带移动,从而降低局部弹性带损坏的风险,也降低支撑杆因被弹性带拉扯而损坏的风险。

15、可选的,所述穿设腔的一端贯通所述支撑杆远离道路的端面;所述支撑杆远离道路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当所述顶盖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时,所述顶盖用于阻挡所述弹性带从所述穿设腔中脱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弹性带直接从穿设腔中脱出的风险。

17、可选的,还包括缓冲带,所述缓冲带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缓冲带位于所述弹性带的下方;所述缓冲带具有两个缓冲面,两个所述缓冲面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带的两侧,所述缓冲面相对于道路的路面倾斜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撞击间隔带时,沿缓冲面斜向上行驶,重力做负功,车辆的动能减小,从而在撞击到弹性带之前为车辆减速,进一步降低车辆损坏的程度。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缓冲带可拆卸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支撑杆与缓冲带连接形成整体,利用缓冲带降低整体的中心,加强支撑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杆与缓冲带可拆卸连接,因而便于间隔带的收纳和运输。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支撑杆、第一易折杆和弹性带,利用支撑杆和第一易折杆支撑起弹性带,当有车辆撞击间隔带时,弹性带发生形变,阻拦车辆的同时为车辆提供缓冲,从而降低护栏式中央间隔带拦截车辆时车辆受损的程度;

23、2.通过在弹性带设置绑扎带,实现第二易折杆与弹性带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且易于实现;

24、3.通过设置缓冲带,在车辆撞击弹性带之前,降低车辆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车辆撞击间隔带时损坏的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支撑杆(2)和弹性带(3),所述支撑杆(2)连接于道路,多根所述支撑杆(2)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弹性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2);相邻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一易折杆(31),所述第一易折杆(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2)的周侧,所述第一易折杆(31)的周侧与所述弹性带(3)的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3)连接有第二易折杆(32),所述第二易折杆(32)沿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易折杆(32)的端部连接于道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3)的表面设置有绑扎带(33),所述绑扎带(33)用于将所述第二易折杆(32)连接于所述弹性带(3),所述绑扎带(33)的中部连接于所述弹性带(3)的表面;所述绑扎带(3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魔术贴(33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魔术贴(332),所述第二魔术贴(332)用于与所述第一魔术贴(331)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易折杆(32)与道路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易折杆(31)和所述第二易折杆(32)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带(3)相互背离的两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设置有穿设腔(21),所述穿设腔(21)沿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所述弹性带(3)相互连接,所述弹性带(3)穿设于所述穿设腔(2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腔(21)的一端贯通所述支撑杆(2)远离道路的端面;所述支撑杆(2)远离道路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22);当所述顶盖(22)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时,所述顶盖(22)用于阻挡所述弹性带(3)从所述穿设腔(21)中脱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带(1),所述缓冲带(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缓冲带(1)位于所述弹性带(3)的下方;所述缓冲带(1)具有两个缓冲面(11),两个所述缓冲面(11)分别位于所述弹性带(3)的两侧,所述缓冲面(11)相对于道路的路面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道路间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缓冲带(1)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交通设施的领域,提供一种道路间隔带,其包括多根支撑杆和弹性带,所述支撑杆连接于道路,多根所述支撑杆沿道路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易折杆,所述第一易折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的周侧,所述第一易折杆的周侧与所述弹性带的表面连接。本申请具有降低护栏式中央间隔带拦截车辆时车辆受损程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雷远曹,叶盛俊,林新春,陈钊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