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5039发布日期:2024-03-05 12:0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1、无砟轨道(ballastless track)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又称作无碴轨道,轨道板是无砟轨道的重要部件,用于安装枕木,为了保证对轨道板的支撑强度和轨道板的平面度,需要在轨道板与位于梁桥基体之间安装下支撑体,因此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部件,在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中,还没有一种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还都通过水泥泵直接把水泥砂浆注入到轨道板与位于梁桥基体之间区间中,由于受到水泥泵的泵送砂浆量的限制,不能实现增大足量对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的浇筑量,从而影响了轨道板下支撑体的凝结效果,

2、同时位于无砟轨道一般都是安装并行的两个轨道板,当使用水泥泵进行砂浆注料时,一般是对单行的轨道板进行单独砂浆注料,从而影响了无砟轨道的施工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的上端悬置储存的水泥砂浆的技术特征,对通过水泥泵直接把水泥砂浆注入到轨道板与位于梁桥基体之间区间中从而不能实现增大足量对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的浇筑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因此提高了轨道板下支撑体的凝结效果。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中并且具有桶壳部ⅰ和筒部的注料桶。

4、由于设计了注料桶,通过注料桶,实现了对轨道板的注料孔体进行水泥砂浆灌注,通过桶壳部ⅰ和筒部,实现了与轨道板的注料孔体连通的水泥砂浆涌动通道设置,实现了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的上端悬置储存的水泥砂浆,解决了对通过水泥泵直接把水泥砂浆注入到轨道板与位于梁桥基体之间区间中从而不能实现增大足量对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的浇筑量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轨道板下支撑体的凝结效果。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具有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的上端悬置储存的水泥砂浆的技术特征的方式集成在注料桶上。

6、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具有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的上端悬置储存的水泥砂浆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的技术领域中。

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注料桶相对应分布,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斜架、第一拉绳、起重葫芦、斜梁、储存桶、中间座、第一阀门板、第二阀门板和第二拉绳。

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技术特征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注料桶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相对应分布,在移动车上分别设置有斜架和储存桶并且在储存桶与移动车之间设置有中间座,在斜架上设置有第一拉绳并且在中间座与第一拉绳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在中间座与第一排料斗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板并且在中间座与第二排料斗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板,在第一阀门板和第二阀门板与储存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拉绳并且在斜架上设置有斜梁,在斜梁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起重葫芦。

1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注料桶、斜架、第一拉绳、起重葫芦、斜梁、储存桶、中间座、第一阀门板、第二阀门板和第二拉绳,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注料桶设置为包含有桶壳部ⅰ、筒部、支腿部和抬杆部并且桶壳部ⅰ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支腿部的上端头联接,抬杆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桶壳部ⅰ的周边侧面部联接并且桶壳部ⅰ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筒部的上敞口部联接,桶壳部ⅰ的上敞口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相对应分布并且筒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轨道板的注料孔体贯串式联接,桶壳部ⅰ设置为锥形盒状体并且筒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支腿部和抬杆部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设置涌动下注的砂浆通道,对轨道板的注料孔体进行足量灌浆。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车设置为包含有下架部、第一转动轮部、第二转动轮部、转动杆部和上架部并且下架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架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位于其中一个侧面下架部的竖杆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转动轮部的支撑座联接并且位于其中另一个侧面下架部的竖杆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转动轮部的支撑座的其中一个端头转动式联接,转动杆部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转动轮部的支撑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转动式联接并且转动杆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位于其中另一个侧面下架部的竖杆转动式联接,位于侧面下架部的竖杆设置为与斜架联接并且上架部的竖杆设置为与储存桶联接,上架部的横杆设置为与中间座联接并且下架部设置为具有h字形截面的架状体,第一转动轮部和第二转动轮部分别设置为具有u字形支撑座的轮状体并且转动杆部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上架部设置为具有匚字形截面的架状体。

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转向轮的车载支撑体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斗部、挡板部、端耳座部和底耳座部并且斗部的下端端面外侧面分别设置为与挡板部和起重葫芦联接,斗部的下端端面内侧面设置为与底耳座部联接并且斗部的内端端面设置为与端耳座部联接,端耳座部和底耳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座联接并且在挡板部上设置有通孔体,挡板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拉绳联接并且斗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注料桶相对应分布,斗部的内端端口部设置为与储存桶相对应分布并且斗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挡板部设置为片状体并且挡板部设置为沿斗部的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端耳座部和底耳座部设置为条状体。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双砂浆流动通道设置,满足对并行的两个轨道板进行同时灌浆。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斜架设置为匚字形架状体并且斜架的斜部端头设置为与移动车联接,斜架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拉绳和斜梁联接。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拉绳设置为纺织绳状体并且第一拉绳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绑扎接式联接,第一拉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斜架绑扎接式联接。

19、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进行吊装固定支撑。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斜梁设置为棒状体并且斜梁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斜架联接,斜梁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起重葫芦联接。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起重葫芦设置为钢丝绳电动葫芦并且起重葫芦的壳体设置为与斜梁联接,起重葫芦的吊起钢丝绳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联接。

22、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储存桶设置为桶壳部ⅱ和支撑耳座部并且在桶壳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透漏孔体,桶壳部ⅱ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支撑耳座部的内端头联接并且桶壳部ⅱ设置为与移动车嵌入式联接,透漏孔体的中间部设置为与中间座套装式联接并且透漏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相对应分布,在支撑耳座部上设置有通孔体并且支撑耳座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拉绳联接,桶壳部ⅱ设置为锥形盒状体并且支撑耳座部设置为板状体,透漏孔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水泥泵的输送砂浆进行暂存设置,保证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输送砂浆的需要。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座设置为凸字形块状体并且中间座的扩展部端面部设置为与移动车联接,中间座的收缩部设置为与储存桶贯串式联接并且位于中间座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个双板座部和位于中间座的其中一个侧面的中间凹槽体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排料斗联接,位于中间座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个双板座部和位于中间座的其中另一个侧面的中间凹槽体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排料斗联接并且位于中间座的其中一个侧面的上凹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阀门板联接,位于中间座的其中另一个侧面的上凹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阀门板联接。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阀门板和第二阀门板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阀门板的上端端面部和第二阀门板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座联接,第一阀门板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阀门板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拉绳联接并且第一阀门板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相对应分布,第二阀门板设置为与第二排料斗相对应分布。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拉绳设置为纺织绳状体并且第二拉绳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阀门板和第二阀门板绑扎接式联接,第二拉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储存桶绑扎接式联接。

28、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进行输送砂浆的阀门式控制设置。

2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注料桶与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和储存桶设置为按照双通道输送砂浆的方式分布并且注料桶、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和储存桶与斜架、第一拉绳、起重葫芦、斜梁和中间座设置为按照调节输送砂浆倾斜角度的方式分布,注料桶、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储存桶、斜架、第一拉绳、起重葫芦、斜梁和中间座与第一阀门板、第二阀门板和第二拉绳设置为按照双闸门的方式分布,移动车的中心线、储存桶的中心线和中间座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注料桶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排料斗和第二排料斗相对应分布,一个斜架、一个第一拉绳、一个起重葫芦和一个斜梁设置为组成一组吊挂部件,其中一组吊挂部件设置在第一排料斗与移动车之间,其中另一组吊挂部件设置在第二排料斗与移动车之间,其中一个第二拉绳设置在第一阀门板与储存桶之间,其中另一个第二拉绳设置在第二阀门板与储存桶之间,桶壳部ⅱ设置为与上架部联接,斗部设置为与桶壳部ⅰ相对应分布。

30、在本技术方案中,注料桶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移动车、第一排料斗、第二排料斗、斜架、第一拉绳、起重葫芦、斜梁、储存桶、中间座、第一阀门板、第二阀门板和第二拉绳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桶壳部ⅰ、筒部、支腿部、抬杆部、下架部、第一转动轮部、第二转动轮部、转动杆部、上架部、斗部、挡板部、端耳座部、底耳座部、桶壳部ⅱ、支撑耳座部和透漏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31、在本技术方案中,具有在轨道板的注料孔体的上端悬置储存的水泥砂浆的注料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梁桥无砟轨道地基体的轨道板下支撑体砂浆浇筑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