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4201发布日期:2023-09-02 17:4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模板加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水稳基层施工具有施工里程长、施工速度快、平整度要求高的特点。传统不支模施工、土模、木模支模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因此,目前常见的是采用槽钢+钢钎的方式;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975710.0公开的一种路面水稳基层模板加固系统,其利用三角支撑原理,在槽钢模板横向背面形成三角点支撑(相邻两组加固装置中第一钢板安装孔错位布置的两点和槽钢模板间平口接触固定点),防止槽钢模板受外力倾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该装置可以方便对槽钢模板进行固定。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槽钢模板、固定丝和固定钉;所述固定丝的前端可以卡入槽钢模板内,槽钢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通孔,固定丝前端固定有相应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存在间隔,槽钢的侧壁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长度;所述固定丝的后端与固定钉固定连接,固定钉固定在路床或水稳基层上。

4、所述固定丝后端设有与固定钉连接的弯钩部。

5、所述固定丝后端设有与固定钉连接的圆环。

6、所述固定丝为铁丝,所述固定钉为铁钉。

7、所述通孔为腰型孔。

8、还包括限位堵片;所述限位堵片与通孔处连接,限位堵片的前端固定有插片,通过插片与通孔插接。

9、所述插片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插片上固定有与第一横杆配合的限位凸起。

10、所述限位堵片上固定有拉板。

11、所述第一横杆与固定丝之间固定有加强杆。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3、固定丝的前端与槽钢模板卡接,并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结构设置,可以方便实现卡接;固定丝的另一端则固定在路床或水稳基层上;即本装置采用的是内侧加固;当混合料摊铺碾压时,混合料通过固定丝给予槽钢模板一向内的拉力,组织模板向外移动,从而保证加固效果。

14、同时,设置限位固定片,可以防止在固定固定丝的另一端时旋转而导致卡接处脱出。



技术特征:

1.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模板(1)、固定丝(2)和固定钉(3);所述固定丝(2)的前端可以卡入槽钢模板(1)内,槽钢模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通孔(4),固定丝(2)前端固定有相应的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之间存在间隔,槽钢的侧壁位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之间;所述通孔(4)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杆(5)和第二横杆(6)的长度;所述固定丝(2)的后端与固定钉(3)固定连接,固定钉(3)固定在路床或水稳基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丝(2)后端设有与固定钉(3)连接的弯钩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丝(2)后端设有与固定钉(3)连接的圆环(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丝(2)为铁丝,所述固定钉(3)为铁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为腰型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堵片(9);所述限位堵片(9)与通孔(4)处连接,限位堵片(9)的前端固定有插片(10),通过插片(10)与通孔(4)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10)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插片(10)上固定有与第一横杆(5)配合的限位凸起(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堵片(9)上固定有拉板(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5)与固定丝(2)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模板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基层、面层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槽钢模板、固定丝和固定钉;所述固定丝的前端可以卡入槽钢模板内,槽钢模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通孔,固定丝前端固定有相应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存在间隔,槽钢的侧壁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所述通孔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长度;所述固定丝的后端与固定钉固定连接,固定钉固定在路床或水稳基层上。当混合料摊铺碾压时,混合料通过固定丝给予槽钢模板一向内的拉力,组织模板向外移动,从而保证加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曹凤龙,李涛,崔志鹏,李慧,王润德,徐晓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