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11014发布日期:2024-04-01 14:1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人行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人行道。


背景技术:

1、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传统的人行道包括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和路面砖人行道等,沥青混凝土易受温度影响,在高温时出现老化、泛油等现象,低温时容易开裂;水泥混凝土受温度或压力影响易发生开裂;路面砖人行道在长期受压后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出现积水、错台等问题,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另外,上述人行道在铺设时需要将施工现场封闭,而且现场施工周期长,长期的道路封闭严重影响行人的正常出行。

2、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现场作业少、工期短、各种消耗和周转材料用量少的绿色结构,其中预制装配式结构技术包含设计标准化、结构轻型化、构件预制化、生产工厂化和施工装配化等内容,很好的适应当前国家战略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促进建设行业的产业升级。但是,现有的预制装配式人行道结构在安装时大多采用螺栓将相邻的预制板连接安装,在长期使用后螺栓容易松动,导致相邻的支撑板发生连接松动甚至是分离,而且长期的受压还容易造成支撑板断裂或变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人行道,旨在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人行道在长期使用后相邻的支撑板容易发生连接松动,且支撑板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装配式人行道,包括:

4、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以及

5、加强单元,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上方,所述加强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模块均包括沿所述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插接配合,每个所述加强板均与多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凸条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路径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适配。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上均错位设置。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单元下方的抗压单元,所述抗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抗压模块,所述抗压模块包括土工格栅和铺设于所述土工格栅上的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抗压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土工格栅和所述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之间的土工布。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压单元和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水泥沥青砂浆层。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和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限位条与相邻的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为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的柱状构件,所述定位块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导向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所述导向条与相邻的所述导向槽滑动插接配合。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和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所述安装槽与相邻的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配式人行道在安装时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多个支撑板以形成支撑模块,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模块对接,形成支撑单元。完成支撑单元的铺设后,在支撑单元的上方铺设加强单元,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加强板,使加强板上的连接槽与支撑板上的连接凸条插接,并使第二路径上的多个加强板形成加强模块,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加强模块对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加强板均与多个支撑板连接,从而实现将相邻的支撑板固定,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凸条插接的方式实现对支撑板的固定,无需使用螺栓等外部连接件,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螺栓松动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另外,由于本申请中设置了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强度更高,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人行道路面发生断裂或变形的几率。



技术特征:

1.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条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路径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上均错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单元下方的抗压单元,所述抗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抗压模块,所述抗压模块包括土工格栅和铺设于所述土工格栅上的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土工格栅和所述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之间的土工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压单元和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水泥沥青砂浆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和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限位条与相邻的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为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的柱状构件,所述定位块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导向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所述导向条与相邻的所述导向槽滑动插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和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所述安装槽与相邻的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人行道,包括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第二路径垂直于第一路径,支撑板顶部设有沿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加强单元设于支撑单元的上方,加强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每个加强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加强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连接槽与连接凸条插接配合,每个加强板均与多个支撑板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旨在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人行道在长期使用后相邻的支撑板容易发生连接松动,且支撑板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贾岳云,吴兴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东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