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64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是清雪机用除雪铲的一种改进设计,属于与轮式铲运设备配套应用的清雪装置,适用于市区道路、高速公路、冬季大面积清雪。
在公知技术中,以轮式铲运机械为动力设备而安装配套其上组合构成的犁式雪铲清雪机,种类较多、有的将刮雪式雪铲,一个或几个挂连在动力设备之后,其清雪作业中先是自身动力设备辗压而后是铲刮,从而增加了清雪难度,尤其是清除未经其它车辆辗压的道路上的积雪,时更为明显的存在这一缺陷。同时,雪铲后置也不利于驾驶人员观察清雪状况,前置式以雪铲为除雪装置的清雪机的雪铲普遍存在着因雪铲本身不能自动变形来适应路面弧度变化的需要,存在铲雪不彻底漏剩雪量多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路面弧度变化的组合式雪铲,特别是提供一种是有中铲升降机构的依首、中、尾次序搭接的三段组合式雪铲结构,以三段组合式雪铲来适应清雪时的不同弧度的路面状况,最大限度的减少漏剩雪量。它可配用不同的对接件安装在轮式铲运设备之前,构成清雪设备,用以提高雪铲式清雪设备的清雪效率和清雪质量。
本实用新型用的技术方案为


图1为雪铲的侧视图图2为
图1的后视图图3为雪铲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向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为图4的B-B向剖视图图7为图4的C-C向剖视图图8为铲梁及中铲吊架示意图图9为换装抛送器尾铲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图
图11为图9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参见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雪铲总成包括铲梁1及铲梁1上设置的三段雪铲,三段雪铲是由主动中铲3及其两侧设备的随动首铲2、尾铲4相互依首、中、尾次序搭接而构成,每段铲均主要由肋板5及焊接在肋板5上的具有一定弧度的弧板6而构成,其首铲2尾端过肋板5的弧板探出边搭在中铲3首端弧板面上,中铲3尾端过肋板5的弧板6的探出边搭在尾铲4的首端弧板面上,其结构为可动态搭接,中、首尾铲的相邻肋板5上端分别开有矩形孔7,通过置于矩形孔7内的矩形管横担8使三段铲上端可相对串动贯穿连体,参见图6图4首铲2和尾铲4两段铲的边肋板5上端部还分别固定有销座9和滑套座10,通过一端铰接在销座9上或套座10上,另端分别插入或套入矩形管横担8两端的滑销11滑套12来保证矩形管横担8相对铲梁1上、下平行移动。中铲3两肋板底部还对称固定有用于与首、尾两铲底滑动连接的销轴13,首、尾两铲底部靠近中铲3端侧还分别安装有支承在肋板5上的具有二个自由度的轴套14(见图4),利用该轴套14与中铲3的销轴13滑动装连,来实现中铲3与首、尾两铲的底部连接,二自由度轴套14是通过压板15固定在首铲2、尾铲4靠近中铲的肋板5上的,该轴套14是通过其轴构造在中铲竖直向上运动相对首、尾铲的肋板5转动,通过套构造相对销轴13滑动从而完成二个自由度的转滑动(见图6图4图7)。首、尾两铲靠近外侧肋板5底部还分别固连(焊接)有用于实现首、尾两铲底部相对铲梁1为球节连接的球瓦16,(参见图4、图5)。
参见
图1、图4、图5、图8、所给出的中铲升降机构,它包括与中铲2底部设置的销轴13铰连接,且与支承固定在铲梁1上的吊架滑套17滑动配合装连的中铲吊架18,中铲吊架18横梁上焊接固连有吊耳19构造,中铲液压提升缸20活塞端铰接在吊耳19上,缸座端铰接在与铲梁1为钢体连接(焊接)的中铲升降吊臂21上。
参见
图1、图3、图5、图6、图7、图8给出的三段雪铲相对地平面倾角调整机构,在铲梁1上钢体固连(焊接)有铲梁倾角支臂22和球节支臂23构造,在矩形管横担8上固连有支耳24构造,倾角液压缸25一端铰接在支耳24上,另端铰接支承在铲梁倾角支臂22上,通过三段雪铲倾角调整机构的上述组合,实现三段雪铲上部与铲梁1的连接,在铲梁的球节支臂23上设置有球节座26构造,球节件27轴端嵌入球节26座内,球端通过球瓦21与首、尾铲球节连接,用该球节结构满足中铲3上、下移动时首、尾边铲随动适应路面弧度和调整铲雪倾角时的变位需要。铲梁1上还设有与动力设备对接件对接的销孔28,铲梁夹角支耳29,雪铲总成通过销孔28,铲梁角支耳29与对接件对接,通过对接件与动力设备完成对接。
参见
图1、图2、图3、图9、
图10
图11本多功能清雪装置的雪铲总成的尾铲4是可互换的尾铲,即尾铲还备有抛送器式尾铲30,该抛送器尾铲30同样具有球瓦构造及滑动座、滑套、两自由度轴套,靠近中铲的肋板上同样设置有矩形方孔,其设置位置与尾铲4相同,在使用中可方便的将尾铲4从球节部分分解,将靠尾铲4侧的倾角支耳从矩形管横担上拆下,便可将尾铲4撤出,更换上抛送器尾铲,抛送器尾铲主要由带抛送器壳体的铲体结构31、叶轮、驱动叶轮转动的液压马达32组成。
本雪铲所采用的液压系统动力源均用动力设备提供,系公知技术,故本实用新型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中未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雪铲总成为依次搭按的三段铲组合而成,因各段铲之间为活动连接,具有中铲升降机构,可全面适应路面弧度,尾铲可方便的与带有抛送器的尾铲互换,而增加清雪功能,雪铲的倾角调整机构可根据路面积雪状况(雪板、浮雪、雨加雪)调整雪铲铲雪角度,当路面弧度变化时,中铲上移,首、尾两铲相对随动而绕球节相对转动,接触路面的雪铲韧部形成由三段直线构成的近似路面弧度的弧线,增加雪铲与路面的接触,从而保证了清雪效果,清雪作业时积雪可顺畅的延雪铲斜向右侧滑动翻向路边或换由抛送器尾铲抛出,本雪铲可通过不同的对接件对接在不同的轮式铲运设备前端构成清雪机适用于市区公路、高速公路、飞机场、冬季大面积清雪。
权利要求1.一种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包括犁式雪铲、组合式雪铲总成、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本雪铲总成是由主动中铲及其两侧设置的随动首铲、尾铲二边铲组成的,相互依首、中、尾次序搭接的三段雪铲部件,通过设置在铲梁上的球节座、中铲升降机构,三段雪铲相对地面倾角调整机构,以球节结构,绞接结构,安装在铲梁上,组合成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总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三段雪铲部件由如下构造形成,中铲、首铲、尾铲均由肋板及固定在肋板上的弧度板构成;中、首尾铲的肋板上端分别开有矩形孔,通过置于矩形孔内的矩形管横担使三段铲上端可相对串动贯穿连体首、尾二段铲的肋板上端部还分别固定有销或套座,通过一端铰接在销、套座上,另端分别插入或套在矩形管横担的两端,保证使矩管横担相对铲梁上、下平行移动,中铲两肋板底部还对称固定有用于与首、尾二铲底部连接的销轴、首尾二铲底部靠近中铲端还分别安装有支承在肋板上的具有两个运动自由度的轴套,利用该轴套与中铲销轴滑动装连实现中铲与首、尾二边铲的底部连接,首、尾两铲底部靠外端肋板上还分别固连有用于实现首、尾两铲底部相对铲梁为球节连接的球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铲升降机构由如下构造形成具有与中铲底部设置的销轴铰连接且与支承固连在铲梁上的吊架滑套滑动配合装连的中铲吊架,中铲吊架横梁上具有吊耳构造,中铲液压提升缸活塞端铰接在吊耳上,缸座端铰接在与铲梁为钢体连接的中铲升降吊臂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三段雪铲相对地平面倾角调整机构由如下构造形成在铲梁上刚体固连有铲梁倾角支臂和球节支臂构造;在矩形管横担上固定连接有支耳构造;倾角液压缸一端铰接在支耳上,另端铰接支承在铲梁倾角支臂上;在铲梁的球节支臂上设置有球节座构造,球节件轴端嵌入球节座内,球端通过球瓦与首、尾铲球节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可适应路面弧度的组合式雪铲,属于与轮式铲运设备配套应用的环卫设备,雪铲体总成由安装在铲梁上依次搭接的三段铲组合而成,具有中铲升降机构,可全面适应路面弧度,尾铲可方便的与抛送器式尾铲互换,雪铲的倾角调整机构可根据路面积雪状况(雪板、浮雪、雨加雪)调整铲雪角度,当路面弧度变化时,接触路面的雪铲韧部形成由三段直线形成的近似路面弧度的弧线,增加雪铲与路面的接触,从而保证清雪效果,清雪作业时积雪可顺畅的延雪铲斜向右侧滑动翻向路边或换由抛送器尾铲抛出。
文档编号E01H5/08GK2389173SQ9924627
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日
发明者王永均 申请人:王永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