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46236阅读:来源:国知局
加应力集中区域跨缝切割出等间距的条形凹槽13,该条形凹槽13即为植筋部位,再使用冲击钻对条形凹槽13的端部进行垂直钻孔,且该孔一直延伸至位于旧混凝土面板8下端的基层9的内部,形成垂直方向的钻孔。
[0023]条形凹槽13的结构具体如示意图1所示,条形凹槽切割方向为平行于旧混凝土面板上车辆行驶的方向,条形凹槽13的长度为旧混凝土面板板块长边的1/25,条形凹槽13的宽度与马蹄形钢筋的直径相配,条形凹槽13的深度为旧混凝土面板厚度的1/3-1/4,
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旧混凝土面板行车荷载影响最不利位置为靠近板边缘位置为板跨度1/10,也就是说真正起到防护作用的主要是在板边缘区域;就植筋间距及数量而言,植筋越密集对板的削弱越明显,植筋数量过多既浪费材料又费工时,防护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本发明中,相邻的两个条形凹槽13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0-120cm,最外侧的条形凹槽13距离旧混凝土面板8的板边为30-45cm。
[0024]上述步骤中,在对条形凹槽13以及端部孔11进行成型时,应尽量减少对两块旧混凝土面板8板块的损伤,避免板块开裂和保证板块的整体性,条形凹槽13的底部要修平、侧面宜修整接近垂直,冲击钻的钻头的直径比马蹄形钢筋12的直径大4_-6_,钻孔的孔深比开槽后旧混凝土面板厚>4cm,一般钻孔的孔深比开槽后旧混凝土面板厚4-6cm,
第二步,清理:利用吹风机对条形凹槽以及钻孔进行吹扫进行清槽、清孔处理;
第三步,马蹄形钢筋成型:根据孔深、凹槽长度和板间接缝宽度,将螺纹钢筋两端折弯成马蹄形,完成马蹄形钢筋成型;
马蹄形钢筋12的具体结构如示意图2所示,其采用直径20-35mm的螺纹钢筋,马蹄形钢筋总长L筋=L条+2*H板+2*5cm+L缝,其中,L条为条形凹槽的长度,H板为旧混凝土面板板厚,L缝为两旧混凝土面板之间板缝宽度,马蹄形钢筋植入旧混凝土面板底部基层的深度 3_5cm0
[0025]第四步,植筋:沿着条形凹槽方向垂直植入马蹄形钢筋,马蹄形钢筋两端折弯部分插入钻孔内;
第五步,灌胶:向钻孔内灌入环氧树脂植筋胶,直至孔深的2/3位置处;应保证插入植筋后胶充满孔壁与钢筋之间的空隙部分,保证良好的抗渗水性能。
[0026]第六步,植筋保护层制作:拌合水泥碎石浇筑进条形凹槽13内并封堵钻孔,最终形成植筋保护层,并养护;在本步骤中,浇筑用的水泥碎石砼采用的是为标号C20-C40的水泥。
[0027]第七步,后续浙青加铺罩面结构:具体分布如示意图2中所示,在两块旧混凝土面板8的上层自下而上依次铺上乳化浙青透层油层7、浙青碎石纤维封层6、粗粒式浙青砼层5、乳化浙青粘层油层4、中粒式浙青轮层3、乳化浙青粘层2、高粘度浙青玛蹄脂碎石层板
I。其中,较为关键的各保护层中:浙青碎石纤维封层厚度为0.8cm,粗粒式浙青砼层厚度为8cm,中粒式浙青轮层厚度为5cm,高粘度浙青玛蹄脂碎石层厚度为4cm。
[0028]在本步骤中,粗粒式浙青砼保护层5采用的标号是AC-25C、中粒式浙青砼保护层3中采用的标号是AC-16C,高粘度浙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面层I中采用的标号为SMA-13。
[0029]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对需要接缝加固的两块旧混凝土面板进行板间弯沉差测定,挑选出弯沉差测定值超过0.06mm的旧混凝土面板。
[0030]对于弯沉差超过0.06mm之间的旧混凝土面板,其在进行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处理时,需要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对旧混凝土面板进行植筋预处理之前,先对就混凝土面板进行板灌浆处理,使得板间弯沉差小于弯沉差容许值,便于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以及确保后续植筋的有效性和成功率。灌浆材料选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15Mpa,水泥砂浆的级配组成为:水泥:水=1.0:5,再以水泥砂浆总质量为基准,添加铝粉0.001被%,早强剂0.01wt%o若添加外加剂,则水按产品要求及可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执行。
[0031]本发明的方法的原理为:植入筋(植入的筋即为马蹄形钢筋6)的刚度大于水泥混凝土的刚度,在旧混凝土面板5在接缝处产生微小的竖向位移差,即测定板间弯沉差超过一定限值(>0.04mm),植入筋在板间接缝处具有传递弯矩和剪力的作用,提高板间的协调工作能力,有助于减少板边的变形和附加应力,植入筋将行车方向前、后相邻板联结在一起,使得植入筋和旧混凝土面板5的板块之间进行应力重分布和协调变形,提高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罩面结构的整体抗剪和整体抗拉强度。
[0032]马蹄形钢筋12能和旧混凝土面板8紧密粘结在一起,形成“栓锁”效应,可以控制水泥混凝土接缝处裂缝的宽度,有效抑制板间裂缝向上部浙青加铺层扩展,防止加铺层表面形成反射裂缝。
[0033]对于板间已经产生弯沉差超过0.06mm,要进行旧板灌浆处理,调整至板间弯沉差低于0.06_,减少板底脱空带来的附加应力。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为: 旧混凝土面板的弯沉预处理:对需要接缝加固的两块旧混凝土面板进行板间弯沉差测定,挑选出弯沉差测定超0.04mm以上的旧混凝土面板; 植筋预处理: 对弯沉差测定值在0.04mm以上的旧混凝土面板进行植筋预处理,在两块旧混凝土面板接缝处的车辆荷载作用附加应力集中区域跨缝切割出等间距的条形凹槽,并将各条形凹槽定为植筋部位; 对条形凹槽端部进行垂直钻孔,且该孔一直延伸至位于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端基层的内部,形成垂直方向的钻孔; 清理:利用吹风机对条形凹槽以及钻孔进行吹扫进行清槽、清孔处理; 马蹄形钢筋成型:根据孔深、凹槽长度和板间接缝宽度,将螺纹钢筋两端折弯成马蹄形,完成马蹄形钢筋成型; 植筋:沿着条形凹槽方向垂直植入马蹄形钢筋,马蹄形钢筋两端折弯部分插入钻孔内; 灌胶:向钻孔内灌入环氧树脂植筋胶,直至孔深的2/3位置处; 植筋保护层制作:拌合水泥碎石浇筑进条形凹槽内并封堵钻孔,最终形成植筋保护层,并养护; 后续浙青加铺罩面结构:在两块旧混凝土面板的上层自下而上依次铺上乳化浙青透层油层、浙青碎石纤维封层、粗粒式浙青轮层、乳化浙青粘层油层、中粒式浙青轮层、乳化浙青粘层、浙青玛蹄脂碎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对于弯沉差测定值超过0.06mm的旧混凝土面板,在进行步骤b前进行板灌浆处理;灌浆材料选用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15Mpa,水泥砂浆的级配组成为:水泥:水=1.0:5,再以水泥砂浆总质量为基准,添加铝粉0.001wt%,早强剂0.01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条形凹槽切割方向为平行于旧混凝土面板上车辆行驶的方向,其纵向长度为旧混凝土面板长边的1/25,宽度与马蹄形钢筋的直径相配,深度为旧混凝土面板厚度的1/3-1/4,相邻的条形凹槽之间的间距为100-120cm,最外侧的条形凹槽距离旧混凝土面板板边为30-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钻孔的直径比马蹄筋直径大4-6mm,钻孔伸入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端基层4_6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马蹄形钢筋为直径20-35mm的螺纹钢筋,马蹄形钢筋总长L筋=L条+2*H板+2*5cm+L缝,其中,L条为条形凹槽的长度,H板为旧混凝土面板板厚,L缝为两旧混凝土面板之间板缝宽度,马蹄形钢筋植入旧混凝土面板底部基层的深度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浙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浙青碎石纤维封层厚度为0.8cm,粗粒式浙青轮层厚度为8cm,中粒式浙青轮层厚度为5cm,高粘度浙青玛蹄脂碎石层厚度为4cm ;所述粗粒式浙青轮保护层采用的标号是AC-25C、中粒式浙青砼保护层中采用的标号是AC-16C,高粘度浙青玛蹄脂碎石层中采用的标号是SMA-13。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反射裂缝的接缝构造方法,先对需要接缝加固的旧混凝土面板进行板间弯沉差测定,合格后,在两块旧混凝土面板的接缝处跨缝切割出等间距的条形凹槽,再使用冲击钻对条形凹槽端部进行垂直钻孔;根据孔深、凹槽长度和板间接缝宽度,弯起钢筋,完成马蹄筋成型;在条形凹槽内和端部竖孔内植入马蹄形钢筋后,向清孔后的钻孔内灌入环氧树脂植筋胶;以及拌合水泥碎石砼浇筑,浇筑入凹槽内形成植筋保护层;在两块旧混凝土面板的上层自下而上依次铺上数层保护罩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降低旧板板缝两侧的相对垂直位移,预防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减少或阻止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出现。
【IPC分类】E01C7-32, E01C11-02, E01C7-35
【公开号】CN104674627
【申请号】CN201510077194
【发明人】徐勋倩, 瞿志军, 陈德元, 葛文璇, 何长春, 周海燕, 苏秋明, 汤天培, 朱勇
【申请人】南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