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76790阅读:来源:国知局
51]辅助手柄50设置于连接杆3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靠近主手柄40设置。辅助手柄50与连接杆30枢转连接,以调节辅助手柄50与连接杆30之间的相对角度。辅助手柄50与连接杆30之间还设有固定钮52,当设定完辅助手柄50与连接杆30之间的相对角度后,旋转该固定钮52可使得辅助手柄50与连接杆30相对固定。
[0052]操作清扫机100时,使用者一手握持主手柄40,一手握持辅助手柄50,如此提高了操作清扫机100的稳定性。
[0053]连接杆30包括第一杆体32及第二杆体34,第一杆体32与第二杆体34套设连接,彼此可相对收缩或伸展,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整个连接杆30的长度。在第一杆体32与第二杆体34之间设有锁定钮36,用于锁定第一杆体32与第二杆体34之间的相对位置。
[0054]请参考图2,输出轴60与连接杆30垂直连接并水平设置。工作头10包括第一分体12及第二分体14。第一分体12及第二分体14分别套设于输出轴60的两端且可绕输出轴60旋转。输出轴60的两个末端分别设有固定件62,以将第一分体12及第二分体14限制在输出轴60上。
[0055]第一分体12及第二分体14均包括筒状体16,及从筒状体16外周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刷片18。多个刷片18沿输出轴60轴线平行延伸,多个刷片18之间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
[0056]阻挡件70位于连接杆30与工作头10之间,且相对输出轴60垂直设置。阻挡件70包括主挡板72及位于主挡板72两侧的侧挡板74,主挡板72与两侧的侧挡板74之间形成容置部,以容置工作头10。主挡板72的中部设有通孔71,连接杆30穿过通孔71并与工作头10连接。
[0057]主挡板72具有与输出轴60平行且远离地面的上侧边721,及与输出轴60平行且靠近地面的下侧边722。
[0058]优选地,主挡板72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工作头10的直径,工作头10位于上侧边721与下侧边722之间,以使得工作头10被阻挡件70包覆住。
[0059]所述清扫机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及第二工作模式。
[0060]请参考图3,清扫机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用于清扫积雪200,工作头10具有靠近阻挡件70的第一部分A及远离阻挡件70的第二部分B。第一工作模式时,控制单元控制马达使得工作头10以第一转向(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图中,工作头10靠近阻挡件70的第一部分A先转向上侧边721,然后向外转动到远离阻挡件70的位置,之后再转向下侧边722,如此将积雪200向上、向前抛出。
[0061]请参考图4,清扫机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用于清扫垃圾300,如碎叶、碎石等。此时控制单元控制马达使得工作头10以第二转向(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图中,工作头10靠近阻挡件70的第一部分A先转向下侧边722,然后向外转动,再转向上侧边721,如此直接将垃圾300向前扫出。
[0062]请参考图5,主挡板72具有面向工作头10且内凹的内侧面。内侧面从上侧边721到下侧边722依次包括C1-C2段的第一区域723、C2-C3段的第二区域724。
[0063]第一区域723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从靠近第二区域724处到上侧边721处逐渐增大,第二区域724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为固定的预设值。如此主挡板72的内侧面的第一区域723呈张口设置,使得积雪能在工作头10的作用下沿内侧面向清扫机100前方抛出较远的距离。
[0064]具体地,第一区域723为平面,且与输出轴6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度至75度。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723与输出轴6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也可活动变化,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人工或者自动调节对应的夹角α。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0与第一区域723垂直或接近垂直。
[0065]第二区域724为圆弧面且圆心01位于输出轴60的轴线上,保证了第二区域724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为固定的预设值。
[0066]请参考图6,内侧面靠近下侧边722还具有C3-C4段的第三区域725,第三区域725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从靠近第二区域724处到靠近下侧边722处逐渐减小,如此使得积雪进入主挡板72的内侧面与刷片18之间的间隙后不易从下侧边722处倒出。
[0067]具体地,第三区域725为圆弧面,且圆心02与第二区域724的圆心01不重合,第三区域725的圆弧半径比第二区域724的圆弧半径小。
[0068]具体地,第一区域723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的范围在2mm至300mm之间;第二区域724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范围在3mm至1mm之间;第三区域725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的范围在2mm至5mm之间。
[0069]优选地,第三区域725与刷片18末端之间在下侧边722处的间隙为2.5mm,在第二区域724处的间隙为5mm ;第二区域724与刷片18末端之间的间隙为5mm ;第一区域723与刷片18末端之间在第二区域724处的间隙为5mm,在上侧边721处的间隙为40mm。
[0070]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723也可为非平面的圆弧面或其他曲面;第三区域725也可为连接下侧边722与第二区域724的平面或其他曲面。
[0071]优选地,第一转速对应的工作头10的线速度值在6至27.5米每秒之间,第二转速对应的工作头10的线速度值在1.6至7.8米每秒之间。
[0072]清扫机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需先将积雪200向后扫向主挡板72,然后将积雪200向上、向前抛出,因此对工作头10的转速要求较高;而第二工作模式时仅需将垃圾300向前推出,若转速过高则可能导致碎石等向上、向后抛出,存在砸伤使用者的危险,因此要求工作头10的转速较低。
[0073]具体地,所述工作头10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第一转速大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的第二转速。第一转速高于第二转速,可使得清扫机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具有足够动能抛雪,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避免了碎石等砸伤使用者。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速也可等于第二转速。
[0074]具体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马达的电压来控制马达的转速,进而改变工作头10的转速。
[0075]优选地,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比为I至17.5,即大于等于I且小于等于17.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比为8。
[0076]在较高转速下,若主挡板72与输出轴6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过小则导致积雪碰到主挡板72反弹到工作头10上,无法有效抛出,可能附着在工作头10或阻挡件70上。为了保证在最大转速下积雪能够成功被抛出去,在设计多个清扫机100时,所述夹角α与每一个清扫机100的工作头10的最大转速相对应,且不会影响较低速度时抛雪作业。统计相应的数据,则多个清扫机100的夹角α与其工作头10的最大转速几乎呈现出线性相关。如工作头10的最大转速为27.5m/s时,主挡板72与输出轴6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75度,工作头10的最大转速为20m/s时,主挡板72与输出轴60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60度。
[0077]请参考图3及图11,具有工作头10的清扫机100还可通过翻转机身切换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0078]第一工作模式用于扫雪,阻挡件70的下侧边722抵靠地面。工作头10靠近阻挡件70的第一部分A先转向上侧边721,然后向外转动到远离阻挡件70的位置,之后再转向下侧边722,如此将积雪200向上、向前抛出。
[0079]第二工作模式用于扫垃圾,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