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18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满足吸音性能时,S卩,满 足式(3)时,若将多孔板2的板厚从t'增厚至t,则空气难以通过贯通孔,因此,仍旧为设计 开口率a或设计板厚t'时的开口率0 '时,吸音性能降低。
[0072] 因此,以满足上述的式(4)的方式设计多孔板2 (表面多孔板2a,内部多孔板2b) 的开口率Y。在此,K3 = 1. 0时,吸音性能与原本的设计值大致相同。而且,K3 = 0. 85~ 1. 15的范围时,吸音性能为接近原本的设计值的值。由此,即使在多孔板2上安装补强肋 5,再增厚多孔板2的板厚时,也能够维持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
[0073] 还有,也可以与平行于吸音板201的短边的补强肋5相区别,设置与吸音板201的 长边平行的补强肋。在设有这样的补强肋的情况下,通过满足式(1)、式(3)和式(4),也能 够一边提高吸音板201的屈服强度,一边维持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
[0074](吸音性能评价)
[0075] 接着,评价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使不设补强肋5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表面多 孔板2a的设计开口率a为3%,使不设补强肋5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表面多孔板2a的设 计板厚t'为0.8mm。另外,作为设计开口率a且设计板厚t'的吸音性能为设计目标值 (设计吸音率),相对于此,将表面多孔板2a的板厚t增厚至1. 2_,使用K3的值为不同的 0.67(开口率仍旧是3%)、1.0、0.85(下限值)、1.15(上限值)、0.8(下限值以下)、1.2(上 限值以上)这6种进行评价。表面多孔板2a的计算条件(规格)显示在表2中。另外,使 第一空气层6a和第二空气层6b的厚度(与多孔板2的面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分别为30mm, 内部多孔板2b的板厚为0. 3mm,内部多孔板2b的开口率为0. 8%,内部多孔板2b的孔径为 0. 5mm〇
[0076] 【表2】
[0077]
[0078] 各频段的吸音率显示在图4中。另外,各频段的吸音率比率显示在图5中。附注(1) 是基于吸音设计的设计吸音率,相对于附注(1),将表面多孔板2a的板厚t增厚至1. 2_的 附注(2)中,吸音率大幅偏离设计吸音率,可知有吸音率比率为20%以上的频带。因此,相 对于以设计开口率a且设计板厚t'满足吸音性能的,若不改变设计开口率a而将表面多 孔板2a的板厚从t'增厚至t,则可知吸音性能降低。另外,在附注(3)~(5)中,吸音率比 率低于20%,可知吸音率为接近设计吸音率的值。特别是K3= 1.0的附注(3)的情况,吸 音率比率为10%以下,可知为与设计吸音率等同的吸音率。
[0079] 还有,K3的值在0. 85~1. 15的范围内的附注(3)、附注⑷和附注(5)中,吸音 率比率低于20%,相对于此,K3的值在0. 85~1. 15的范围外的附注(2)、附注(6)和附注 (7)中,可知有吸音率比率大于20%的频带。因此,特别是K3的值在0.85~1.15的范围 时,可知吸音性能为接近原本的设计值的值。
[0080] 此外,评价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使不设补强肋5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表面多 孔板2a的设计开口率a为5%,使不设补强肋5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表面多孔板2a的设 计板厚t'为0.8mm。另外,作为设计开口率a且设计板厚t'的吸音性能为设计目标值,相 对于吸音性能为设计目标值的,使用计算条件(规格)不同的表面多孔板2a进行评价。表 面多孔板2a的计算条件(规格)显示在表3中。另外,使第一空气层6a和第二空气层6b 的厚度(与多孔板2的面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分别为30mm,内部多孔板2b的板厚为0. 3mm, 内部多孔板2b的开口率为0. 8%,内部多孔板2b的孔径为0. 5mm。
[0081]【表3】
[0082]
[0083] 对于1/3倍频程中心频率的吸音率显示在图6中。另外,对于1/3倍频程中心频率 的吸音率比率显示在图7中。附注(1)是基于吸音设计的设计吸音率。K3的值在0. 85~ 1. 15的范围内的附注(4)和附注(5)中,吸音率比率低于20%,相对于此,K3的值在0.85~ 1. 15的范围外的附注⑵和附注(3)中,可知有吸音率比率大于20%的频带。因此,K3的 值为0. 85~1. 15的范围时,可知吸音性能为接近原本的设计值的值。
[0084](效果)
[0085]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音板201,相邻的补强肋5间的距离a,和多孔板2 的板厚t满足上述的式(1)。由此,能够提高吸音板201的屈服强度,以使之能够耐受高速 铁路车辆的通过时的列车风压等。另外,在设计板厚t'的多孔板2上设有补强肋5时的多 孔板2的开口率0 '满足上述式(3),并且,作为板厚t的多孔板2的开口率Y满足上述的 式(4)。由此,即使在多孔板2上安装补强肋5,此外再增厚多孔板2的板厚,也能够维持吸 音板201的吸音性能。
[0086] 另外,使K3的值处于0.85以上、1. 15以下,能够使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为接近 原本的设计值的值。由此,能够恰当地维持吸音板201的吸音性能。
[0087](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88]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例不过是例示,并非特别用于限定本发 明,具体的构成等可以适宜设计变更。另外,发明的实施的方式所的作用和效果,不过是列 举由本发明产生的最佳的作用及效果,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并不限定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
[0089]【符号的说明】
[0090] 1 201吸音板
[0091] 2多孔板
[0092] 2a表面多孔板
[0093] 2b内部多孔板
[0094] 3背面板
[0095] 4框体
[0096] 5补强肋
[0097] 6空气层
[0098] 6a第一空气层
[0099] 6b第二空气层
【主权项】
1. 一种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其为吸收来自声源的声音的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具备: 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板; 在与所述多孔板之间空出规定的间隔并与所述多孔板相对配置的背面板; 围绕由所述多孔板和所述背面板夹着的空间的框体; 在所述多孔板的所述背面板侧的面上以规定的间隔安装的多个补强肋;相邻的所述补 强肋间的距离a与所述多孔板的板厚t满足下式(1),并且所述多孔板的开口率0满足下 式⑵, a/t<KlX(A/pO)1/2 …式(I) 0 = (B(l-l/N)/a+l) X a XK2 …式(2) 在此,A是所述多孔板的允许应力,pO是作用于所述多孔板的设计上的载荷,Kl= 0.93,B是所述补强肋的宽度,N是所述多孔板的面被所述补强肋分割的数量,a是不设所 述补强肋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所述多孔板的设计开口率,K2是系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K2的值是0. 8以上且1. 4以下。3. -种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吸收来自声源的声音的吸音板,所述吸音板具备: 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板; 在与所述多孔板之间空出规定的间隔并与所述多孔板相对配置的背面板; 围绕由所述多孔板和所述背面板夹着的空间的框体; 在所述多孔板的所述背面板侧的面上以规定的间隔安装的多个补强肋; 相邻的所述补强肋间的距离a与所述多孔板的板厚t满足下式(1),并且在板厚为t' 的所述多孔板上设有所述补强肋时的所述多孔板的开口率0 '满足下式(3),且板厚为t的 所述多孔板的开口率y满足下式(4), a/t<KlX(A/pO)1/2 …式(1) 0,= (B(l_l/N)/a+l) X a Xl …式(3) y = t/t' X 0 ' XK3 …式(4) 在此,A是所述多孔板的允许应力,pO是作用于所述多孔板的设计上的载荷,Kl= 0.93,B是所述补强肋的宽度,N是所述多孔板的面被所述补强肋分割的数量,a是不设所 述补强肋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所述多孔板的设计开口率,t'是不设所述补强肋而进行吸音 设计时的所述多孔板的设计板厚,K3为系数,t' <t。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音板,其特征在于,K3的值是0. 85以上且I. 15以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使屈服强度提高,一边维持吸音性能的吸音板。设多孔板(2)(表面多孔板(2a),内部多孔板(2b))的允许应力为A,作用于多孔板(2)的设计上的载荷为p0,系数K1(=0.93),补强肋(5)的宽度为B,多孔板(2)的面被补强肋(5)分割的数量为N,不设补强肋(5)而进行吸音设计时的多孔板(2)的设计开口率为α,并设为系数K2时,相邻的补强肋(5)间的距离a与多孔板(2)的板厚t满足下式(1),并且多孔板(2)的开口率β满足下式(2)。a/t<K1×(A/p0)1/2…式(1),β=(B(1-1/N)/a+1)×α×K2…式(2)。
【IPC分类】E01F8/00
【公开号】CN104894989
【申请号】CN201510093242
【发明人】山极伊知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