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795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车间或矿井等的轨道车转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各行业,如冶炼车间、矿场井下等常需要依靠轨道车进行运输作业,由于工作时轨道车数量较多,轨道车错车时就涉及到轨道车转线。现有的轨道车转线依靠道岔,最常见是一种手动单开通岔,能实现轨道车在直行轨道与岔道上互相转线,但手动扳动道岔结构复杂,实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转线方便、实用性强且低成本的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包括直轨、直尖轨、转弯尖轨及转弯轨,其特点是,还包括楔铁,该直轨、直尖轨、转弯尖轨及转弯轨皆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该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之间具有第一缝隙,该直尖轨的尖轨端与转弯轨间具有第二缝隙,该楔铁可卡制在该第一缝隙或第二缝隙中,并通过该楔铁的底端将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进行连接或是将转弯轨与直尖轨的尖轨端进行连接。
[0005]所述楔铁为钢制三角形断面斜垫铁。
[0006]该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底部预埋有垫铁。
[0007]所述直轨及轨弯轨内侧于直尖轨与转弯尖轨交汇处分别固定有限制铁,该限制铁与该直轨及轨弯轨之间分别具有第三缝隙和第五缝隙。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于轨道车转线时,无需人工手动扳动道岔,只需将楔铁卡制在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间的缝隙处而可轻易实现轨道车的自动转线;同时,本结构于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间的缝隙处预埋了垫铁,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楔铁与地面的摩擦,并延长了轨道和楔铁的使用寿命。本结构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对工人的专业要求不高,且维修费用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楔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包括直轨1、直尖轨2、转弯尖轨3、转弯轨4及楔铁5。该直轨1、直尖轨2、转弯尖轨3及转弯轨4皆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该直轨I与转弯尖轨3的尖轨端31之间具有第一缝隙6,该直尖轨2的尖轨端21与转弯轨4间具有第二缝隙61,该楔铁5为钢制三角形断面斜垫铁(见图2),其可卡制在该第一缝隙6或第二缝隙61中,并通过该楔铁5的底端将直轨I与转弯尖轨3的尖轨端31进行连接或是将转弯轨4与直尖轨2的尖轨端21进行连接;该直轨I及轨弯轨4内侧于直尖轨2与转弯尖轨3交汇处分别固定有限制铁8,该限制铁8与该直轨I及轨弯轨4之间分别具有第三缝隙62和第五缝隙64。
[0012]较佳的,该第一缝隙6及第二缝隙61底部预埋有垫铁7。
[00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直行和左转弯转线进行具体说明,因此,本实施例中提及的转弯轨及转弯尖轨实际上为左转弯轨及左转弯尖轨。右转弯的结构及转线运行可参考左转弯,轨道车9以图1中所示箭头方向前行。
[0014]直行时,将楔铁5置于在转弯轨4与直尖轨2的尖轨端21间的第二缝隙61处,轨道车9行至第二缝隙61处时,左车轮92的内挡圈921挤压置于第二缝隙61处的楔铁5,楔铁5卡制于该第二缝隙61中,迫使左车轮92直行,同时,轨道车右车轮91的内挡圈911会落于该第一缝隙6中,并限制于该第一缝隙6中行走。行至直尖轨2与转弯尖轨3的交汇处时,轨道车9的右车轮91的内挡圈911落于该直轨I与限制铁8间的第三缝隙62中,左车轮92的内挡圈921落于该直尖轨2与该转弯尖轨3间的第四缝隙63中,迫使轨道车9的左右车轮91、92于直行轨道(直轨I和直尖轨2)上行走。
[0015]左转弯时,将楔铁5置于直轨I与转弯尖轨3的尖轨端31间的第一缝隙6处,轨道车9行至第一缝隙6处时,其右车轮91的内挡圈911挤压置于第一缝隙6处的楔铁5,楔铁5卡制于该第一缝隙6中,迫使该内挡圈911左转至转弯尖轨3上,同时,该左车轮92的内挡圈921落于该转弯轨4与直尖轨2的尖轨端21间的第二缝隙61中,轨道车9左转弯行走,而实现轨道转线。行至直尖轨2与转弯尖轨3的交汇处时,轨道车9的左车轮92的内挡圈921落于该转弯轨4与限制铁8间的第五缝隙64中,右车轮91的内挡圈911落于该直尖轨2与该转弯尖轨3间的第六缝隙65中,迫使轨道车9的左右车轮91、92于左转弯轨道(转弯轨4和转弯尖轨3)上行走。
【主权项】
1.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包括直轨(I)、直尖轨(2)、转弯尖轨(3)及转弯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楔铁(5 ),该直轨(I)、直尖轨(2 )、转弯尖轨(3 )及转弯轨(4)皆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该直轨(I)与转弯尖轨(3)的尖轨端(31)之间具有第一缝隙(6),该直尖轨(2)的尖轨端(21)与转弯轨(4)间具有第二缝隙(61),该楔铁(5)可卡制在该第一缝隙(6)或第二缝隙(61)中,并通过该楔铁(5)的底端将直轨(I)与转弯尖轨(3)的尖轨端(31)进行连接或是将转弯轨(4)与直尖轨(2)的尖轨端(21)进行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铁(5)为钢制三角形断面斜垫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6)及第二缝隙(61)底部预埋有垫铁(7 )。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轨(I)及轨弯轨(4)内侧于直尖轨(2)与转弯尖轨(3)交汇处分别固定有限制铁(8),该限制铁(8)与该直轨(I)及轨弯轨(4)之间分别具有第三缝隙(62)和第五缝隙(64)。
【专利摘要】一种轨道车转线改良结构,其包括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的直轨、直尖轨、转弯尖轨和转弯轨,以及楔铁,该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之间具有第一缝隙,该直尖轨的尖轨端与转弯轨间具有第二缝隙,该楔铁可卡制在该第一缝隙或第二缝隙中,并通过该楔铁的底端将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进行连接或是将转弯轨与直尖轨的尖轨端进行连接。如此,于轨道车转线时,只需将楔铁卡制在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间的缝隙处而可轻易实现轨道车的自动转线;同时,还可于直轨与转弯尖轨的尖轨端间的缝隙处预埋垫铁,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楔铁与地面的摩擦,并延长轨道和楔铁的使用寿命。本结构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对工人的专业要求不高,且维修费用低。
【IPC分类】E01B7-12
【公开号】CN204325814
【申请号】CN201420791615
【发明人】石仁章, 梁金凤, 石宏娇, 石俊阳, 梁伟, 王小明, 梁智芳, 梁斌
【申请人】耒阳市焱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