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79894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托举梁13进而对桥梁梁体11产生竖向的支撑力,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提供的竖向支撑力可以有效减小桥梁梁体11的跨中弯矩,改善其受力状态。与传统加固方法相比,本加固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主动对桥梁梁体11施加竖向支撑力,而不必等到桥梁梁体11发生变形时才参与受力,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并且,由于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的内力取决于螺杆12的张拉力,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对桥墩I的水平推力相互平衡,不会在桥墩I产生附加弯矩。
[004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19均紧贴在所述桥墩I上,所述第一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19通过锚杆21连接。通过锚固有效的实现了第一固定梁2与桥墩I的连接以及第二固定梁19与桥墩I的连接。所述锚杆21通过锚杆螺帽20固定。
[004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梁2与所述桥墩I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梁19与所述桥墩I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垫片25。通过设置橡胶垫片25,能够有效增大第一固定梁2与所述桥墩I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固定梁19与桥墩I之间的摩擦力。
[0042]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托举梁8的上表面和第二托举梁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用于与桥梁梁体11接触配合的垫木10。通过设置垫木10,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对桥梁梁体11底面造成的损伤,有效的保护了桥梁梁体11。
[004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梁2上设置有第一下耳板3,所述第一托举梁8上设置有第一上耳板7,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上端通过第一上销轴6铰接在第一上耳板7上,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下端通过第一下销轴4铰接在第一下耳板3上;所述第二固定梁19上设置有第二下耳板18,所述第二托举梁13上设置有第二上耳板15,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上端通过第二上销轴14铰接在第二上耳板15上,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下端通过第二下销轴17铰接在第二下耳板18上。
[004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下耳板3、第一上耳板7、第一上销轴6和第一下销轴4,能够有效实现第一斜撑杆5与第一固定梁2的铰接连接以及第一斜撑杆5和第一托举梁8的铰接连接;通过设置第二下耳板18、第二上耳板15、第二上销轴14和第二下销轴17,能够有效实现第二斜撑杆16与第二固定梁19的铰接连接以及第二斜撑杆16与第二托举梁13的铰接连接。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梁2、第二固定梁19、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均由槽钢或H型钢制成。
[0046]实施例2
[004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张拉件为钢绞线22,所述钢绞线22的一端穿过第一托举梁8且通过第一锚具23固定,所述钢绞线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托举梁13且通过第二锚具24固定。
[0048]本实施例中,该加固装置在使用时,当张拉钢绞线22时,钢绞线22连接分别位于所述桥墩I两侧的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钢绞线22受到张拉力后,为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施加拉紧力,此时,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均具有发生转动的趋势,第一斜撑杆5对第一托举梁8施加竖向支撑力,第二斜撑杆16对第二托举梁13施加竖向支撑力,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进而对桥梁梁体11产生竖向的支撑力,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提供的竖向支撑力可以有效减小桥梁梁体11的跨中弯矩,改善其受力状态。并且,由于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的内力取决于钢绞线22的张拉力,第一斜撑杆5和第二斜撑杆16对桥墩I的水平推力相互平衡,不会在桥墩I产生附加弯矩。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桥墩(I) 一侧的第一斜撑杆(5)、第一固定梁(2)和第一托举梁(8)以及设置在所述桥墩(I)另一侧的第二斜撑杆(16)、第二固定梁(19)和第二托举梁(13),所述第一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19)均与所述桥墩(I)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下端与第一固定梁(2)相铰接,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上端与第一托举梁(8)相铰接,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梁(19)相铰接,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上端与第二托举梁(13)相铰接,所述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均与桥梁梁体(11)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通过张拉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件为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一端与第一托举梁(8)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托举梁(13)且与所述第二托举梁(13)螺纹配合,所述螺杆(12)穿出第二托举梁(13)的部位安装有张拉旋紧螺母(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件为钢绞线(22),所述钢绞线(22)的一端穿过第一托举梁(8)且通过第一锚具(23)固定,所述钢绞线(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托举梁(13)且通过第二锚具(2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19)均紧贴在所述桥墩(I)上,所述第一固定梁(2)和第二固定梁(19)通过锚杆(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2)与所述桥墩(I)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梁(19)与所述桥墩(I)之间均设置有橡胶垫片(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梁(8)的上表面和第二托举梁(13)的上表面均设置有用于与桥梁梁体(11)接触配合的垫木(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2)上设置有第一下耳板(3),所述第一托举梁(8)上设置有第一上耳板(7),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上端通过第一上销轴(6)铰接在第一上耳板(7)上,所述第一斜撑杆(5)的下端通过第一下销轴(4)铰接在第一下耳板(3)上;所述第二固定梁(19)上设置有第二下耳板(18),所述第二托举梁(13)上设置有第二上耳板(15),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上端通过第二上销轴(14)铰接在第二上耳板(15)上,所述第二斜撑杆(16)的下端通过第二下销轴(17)铰接在第二下耳板(18)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梁(2)、第二固定梁(19)、第一托举梁(8)和第二托举梁(13)均由槽钢或H型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小跨径桥梁托举式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桥墩一侧的第一斜撑杆、第一固定梁和第一托举梁以及设置在桥墩另一侧的第二斜撑杆、第二固定梁和第二托举梁,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均与桥墩连接,第一斜撑杆的下端与第一固定梁相铰接,第一斜撑杆的上端与第一托举梁相铰接,第二斜撑杆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梁相铰接,第二斜撑杆的上端与第二托举梁相铰接,第一托举梁和第二托举梁均与桥梁梁体接触配合,第一托举梁和第二托举梁通过张拉件连接。该加固装置能够给桥梁梁体主动提供竖向支撑力,而无需等到结构变形才参与工作,解决了现有加固方式加固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本加固装置兼具施工简单、构件更换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IPC分类】E01D22-00
【公开号】CN204589830
【申请号】CN201520277270
【发明人】柴生波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