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789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城市道路互通立交桥下交叉口设计均为标准形态,即地面道路在高架主线的正下方,高架主线交叉点正下方形成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地面道路通过信号控制交叉口实现各个转向。
[0003]当立交形态较为复杂时,地面道路受高架桥墩、影响,通常线形和视线均较差,易形成交通事故的黑点,特别是交叉口桥墩与行人过街横道的视线问题及转弯车流与行人的冲突等。
[0004]现有的立交桥下交叉口设计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受立交桥墩影响,地面道路穿越桥墩,总体线形复杂且较差;2、各交通方式通过地面交叉口时因受桥墩影响而发生交通事故;3、地面交叉口受桥墩影响转向交通或直行交通通常线形过差;4、交叉口掉头车辆常因桥墩影响与对向车流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能够消除互通立交桥下事故黑点,提高地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及通行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包括高架路面和地面主干道,所述高架路面包括四个方向的高架路面,所述地面主干道也具有四个方向且设置于高架路面的下方,所述相邻两方向的高架路面之间通过转弯道路连接,所述高架路面与转弯道路均通过高架桥墩支撑,在所述四个方向高架路面的交叉口下方设置有环形的中间环岛,所述中间环岛把交叉口处的高架桥墩环绕住并与高架桥墩之间留有安全距离R,所述安全距离R大于30米,所述中间环岛与每个方向的地面主干道之间均通过连接通道连接,所述连接通道的长度L不小于80米,连接通道的宽度LI不小于14米。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和中间环岛均包括至少两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与一条人行道,所述非机动车道设置于机动车道的外围,所述人行道设置于非机动车道的外围。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可以是单行道或者双行道,其中单行道的数量根据实际的车流量来确定,可以是一条、两条甚至三条。
[0009]优选的,当连接通道为单行道时,其宽度L2不小于7米,保证车辆的流通效率。
[0010]优选的,所述中间环岛中设置有机非隔离带用于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保证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
[0011]优选的,所述机非隔离带的宽度设置为2米~4米,不仅保证慢行交通通行的安全性,同时可用来设置高架桥墩,缩短桥梁跨径。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与交叉口右转弯车道的中点区域进行衔接,保证衔接点与右转弯车道分叉点与合流点之间的距离,消除车辆的交织。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控制高架桥规模和造价的前提下实现了地面道路穿越互通立交的可能;2、提高了交叉口各交通方式交通安全性及机动车运行的平顺性;3、消除了互通立交高架桥下事故黑点,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架桥墩对地面道路线形、视线等影响,提高了地面道路各交通方式的交通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一较佳实施例中地面主干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所不尚架路面的结构不意图;
[001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地面主干道,2、中间环岛,3、连接通道,4、机非隔离带,5、高架路面,6、转弯道路,7、高架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9]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包括高架路面5和地面主干道1,所述高架路面5包括四个方向的高架路面,所述地面主干道I也具有四个方向且设置于高架路面5的下方,所述相邻两方向的高架路面5之间通过转弯道路6连接,所述高架路面5与转弯道路6均通过高架桥墩7支撑,在所述四个方向高架路面5的交叉口下方设置有环形的中间环岛2,所述中间环岛2把交叉口处的高架桥墩7环绕住并与高架桥墩7之间留有安全距离R,所述安全距离R设置为35米,所述中间环岛2与每个方向的地面主干道I之间均通过连接通道3连接,所述连接通道3的长度L设置为80米,连接通道3的宽度LI设置为14米。
[0020]如图1所示为地面主干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地面主干道1,虚线表示高架路面5,中间环岛2与每个方向的地面主干道I之间均通过连接通道3连接,其中三条采用双向车道,一条连接通道采用单行道,双向车道采用3.5米乘以4的双向4车道,单行道采用3.5米乘以2的单向双车道,在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外侧设置人行道,保证了各车道的交通安全。
[0021]如图2所不为尚架路面的结构不意图,其中实线表不尚架路面5,虚线表不地面主干道1,相邻两个方向的高架路面5之间通过转弯道路6连接,实现了各方向高架路面5之间的连通,四个方向高架路面5的交叉口设置于对应的中间环岛2之内,并且中间环岛2的尺寸大于交叉口处的高架桥墩7,降低了高架桥墩7对地面道路线形、视线等的影响,提高了地面道路各交通方式的交通安全,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包括高架路面和地面主干道,所述高架路面包括四个方向的高架路面,所述地面主干道也具有四个方向且设置于高架路面的下方,所述相邻两方向的高架路面之间通过转弯道路连接,所述高架路面与转弯道路均通过高架桥墩支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四个方向高架路面的交叉口下方设置有环形的中间环岛,所述中间环岛把交叉口处的高架桥墩环绕住并与高架桥墩之间留有安全距离R,所述安全距离R大于30米,所述中间环岛与每个方向的地面主干道之间均通过连接通道连接,所述连接通道的长度L不小于80米,连接通道的宽度LI不小于14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岛中设置有机非隔离带用于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非隔离带的宽度设置为2米?4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与交叉口机动车右转弯车道中点区域位置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互通立交桥下地面交叉口结构,包括高架路面和地面主干道,所述高架路面包括四个方向的高架路面,所述地面主干道也具有四个方向且设置于高架路面的下方,所述相邻两方向的高架路面之间通过转弯道路连接,所述高架路面与转弯道路均通过高架桥墩支撑,在所述四个方向高架路面的交叉口下方设置有环形的中间环岛,所述中间环岛把交叉口处的高架桥墩环绕住并与高架桥墩之间留有安全距离R,所述安全距离R大于30米,所述中间环岛与每个方向的地面主干道之间均通过连接通道连接,所述连接通道的长度L不小于80米,连接通道的宽度L1不小于14米。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互通立交桥下事故黑点,提高地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及通行效率。
【IPC分类】E01C1/04
【公开号】CN204690523
【申请号】CN201520152083
【发明人】曾惠芬, 王健, 徐辉, 刘军, 朱荣军, 包渊秋, 高欣
【申请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