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87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领域套筒扳手中的套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搭配套筒扳手使用的套筒,可适用于六角螺帽或是六角螺头有无钝化磨损场合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二)。
背景技术
目前习见的现有的套筒扳手,是在一端面设置有一突出状的四方柱驱动柱,而配合套筒扳手的驱动柱是为套筒,该套筒的一端形成四方孔用以驱动柱插入,套筒的另一端是为六角槽状,藉以套筒扳手驱动柱插装套筒的四方孔,利用套筒的六角槽套装于螺栓或螺帽的外侧,经施力转动套筒扳手,以对螺栓或螺帽形成松退或紧固。
但是上述的可扳动螺锁元件的套筒是为六角槽,面对螺帽或螺栓头部的六个尖角如遇有已磨损的钝化状况时,甚至会造成六角槽滑脱而难以施力扳动螺帽或螺栓,使得套筒扳手的应用场合在此情形下即受到很大的限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扳动螺锁元件的套筒仍存在有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可扳动螺锁元件的套筒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扳动螺锁元件的套筒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前述现有的可扳动螺锁元件的套筒扳手配合套筒的结构型态,在遇有六角钝化的情形时会造成难以施力扳动的问题,而予以重新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二),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达到套筒扳手可搭配套筒,通过套筒可以对钝化打圆的螺锁元件进行紧固或松退,而可增加套筒适用的场合,进而可提升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为柱状且设有二端,其一端是设置为可供扳手连结的驱动部,另一端则设有扳动孔,该扳动孔的内侧壁等分设置有复数个凹槽状的让槽,在该各让槽之间形成设有波形山峰状的抵突,在前述的各个抵突位于同一方向的侧壁均设置有咬齿部,该咬齿部设置形成为一个以上的咬齿,该咬齿的齿端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中所述的咬齿部可设有二齿,各齿之间的齿间夹角为57度至61度之间。
前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中所述的咬齿部至少有一齿是分布设置在相近于抵突的波峰处。
前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中所述的套筒是为中空柱状,在驱动部该端的环面上,间隔突设有数个制块,该制块的两外侧壁设置形成斜面。
前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中所述的套筒的驱动部位置是设置形成四角孔,该四角孔的孔径范围为小于扳动孔并呈相通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提供一种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为柱状且设有二端,其一端是设置为可供扳手连结的驱动部,另一端则设有扳动孔,该扳动孔的内侧壁等分设置有复数个凹槽状的让槽,在该各让槽之间形成设有波形山峰状的抵突,在前述各抵突位于同一方向的侧壁设置有咬齿部,该咬齿部设置形成为一个以上的咬齿,该咬齿的齿端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增进的功效,由于其主要是套筒设置有扳动孔,扳动孔设有咬齿部,通过各咬齿部相应设置在螺头的侧壁,扳动孔的让槽可避开尖角而能够免于磨损,因此当正常六角状的螺帽或螺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不会造成尖角磨损的状况,纵使面对尖角钝化的螺帽或螺头,仍能由咬齿部咬住而顺利地扳动,故套筒扳手面对尖角钝化的螺帽或螺头依然可以得当地应用,而无须再改换使用其它的手工具,从而大大增加了套筒扳手的适用场合及其用途。
另外,其咬齿部的齿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因此使得咬齿部咬抵更加确实,并且不会因呈尖锐状而被轻易磨损,从而可增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主要是套筒扳手设置驱动头,透过驱动头来驱动套筒旋转,该套筒在相异驱动头的另一端设有扳动孔,扳动孔内侧设置数个让槽,各让槽之间则设置抵突,在各抵突一侧壁设有咬齿部,使套筒扳手也能配合套筒的咬齿部来扳动尖角钝化的六角螺帽或螺头,可克服该类场合的适用问题。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且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筒扳手套合套筒状态的上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扳手套合套筒状态的侧视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套合螺头状态的上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筒套合螺头已磨损钝化状态的上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立体分解图。
10套筒扳手 12驱动头13卡槽 131斜面20套筒22制块 23扳动孔24让槽 25咬齿部251咬齿252平顶端40螺栓 41螺头42螺头50套筒扳手 52驱动头60套筒 61四角孔62扳动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二),其套筒扳手10是在一端形成中空状的驱动头12,用以凹凸配合一套筒20,该套筒20在扳动孔23处可对诸如有、无钝化的螺栓40等螺锁元件形成防滑咬嵌作用,以下就其结构详述说明如后。
上述的套筒扳手10,在一端形成设有一中空状的驱动头12,该驱动头12较佳结构形态为中空圆柱状,分别在其两端面沿全圆周、等距间隔凹设有数个卡槽13,该卡槽13的两内侧壁是设置形成为斜面131,使卡槽13的槽宽呈为由封闭端朝开放处渐小状;上述的与套筒扳手10相配合的套筒20,该套筒20是呈一中空体状,其一端设为驱动部,该驱动部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在相应上述套筒扳手10的环形端面上,突设有数个与卡槽13凹凸配合的制块22,该制块22的两外侧壁与上述的斜面131形成相对应的斜度,让制块22的最大宽度能够容许进入卡槽13的最小槽宽处,使制块22与卡槽13能相互套合;该套筒20在驱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扳动孔23,该扳动孔23请参阅图2、图4所示,扳动孔23的内侧壁等分设置有六个位置的凹槽状的让槽24,在让槽24之间呈波峰位置则有六个,该六个位置是形成山峰状的抵突26,在六个位置的该抵突26的一侧壁上,由波峰交界位置开始的同一方向分布设置咬齿部25,该咬齿部25可为具有二齿以上的咬齿251,并且齿端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252,咬齿部25的二咬齿251之间的齿间夹角设置为57度至61度之间为较佳状态。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实施时,先将套筒20的扳动孔23对准螺栓40的螺头41套入,在螺栓40的螺头41为正常的六角状时,恰好由让槽24闪开尖角411,避免尖角411接触而直接磨损,并让螺头41在尖角411之间的侧壁412,与扳动孔23的咬齿部25、抵突26来抵靠,再将套筒扳手10的卡槽13对准套筒20的制块22凹凸配合,让套筒20结合套筒扳手10,便可施力扳动套筒扳手10;请参阅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扳动状态是如图所示的转动套筒扳手10,由于卡槽13与制块22是为斜度搭配且形成间隙的结构状态,故套筒扳手10在转动时,卡槽13的斜面131会稍微位移而抵靠制块22的一外侧壁,进而推抵套筒20转动,通过斜面131的斜度可有效的增加接触面,进而加强迫抵效果,使套筒20的扳动孔23的咬齿部25、抵突26咬住螺头41的外周侧再予以扳动,藉以形成松退或紧固,而卡槽13是设置形成鸠尾状来与制块22的鸠尾状相搭配,故在扳动套筒扳手10时可具有限制套筒扳手10由套筒20正上方轻易脱离的辅助定位作用。
反之,请参阅图5所示,如遇到图中所示螺头42是为已经磨损钝化的型态情形时,扳动孔23在每个咬齿部25仍可以咬住螺头42的侧壁412,使咬齿部25至少在与抵突26对角相应位置的一咬齿251咬住,因此仍能带动套筒20,驱动螺头42形成松退或紧固。
并且,本实用新型在驱动头12的两端都设置有卡槽13,故套筒扳手10可上、下翻转来套合套筒20的制块22来操控扳动;并且该驱动头12(如图1所示)是设置为中空状,故可以贯穿长螺杆而对螺锁在螺杆上的螺帽进行扳动旋控,让套筒扳手10也可以适用于长螺杆螺合螺帽的场合。此外,如遇到螺头42磨损状况非常严重甚至形成全圆的情形,可将套筒扳手10与套筒20稍微下翘而让扳动孔23一部份内侧壁抵住螺头42的外侧,仍能施力套筒扳手10来对螺头42进行松退或紧固。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上述的套筒扳手50可为一般市面所见的结构形态,而相配合的套筒60的驱动部可在相应套筒扳手50的驱动柱52形成四角孔61,另一端则是设置形成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咬齿部25的扳动孔62结构型态,故由套筒扳手50的驱动柱52插入套筒60的四角孔61后,可以由该扳动孔62来扳动螺栓40进行松退或紧固,通过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套筒60结构设计同样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套筒扳手50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其为柱状且设有二端,其一端是设置为可供扳手连结的驱动部,另一端则设有扳动孔,该扳动孔的内侧壁等分设置有复数个凹槽状的让槽,在该各让槽之间形成设有波形山峰状的抵突,在前述的各个抵突位于同一方向的侧壁均设置有咬齿部,该咬齿部设置形成为一个以上的咬齿,该咬齿的齿端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咬齿部可设有二齿,各齿之间的齿间夹角为57度至61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咬齿部至少有一齿是分布设置在相近于抵突的波峰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套筒是为中空柱状,在驱动部该端的环面上,间隔突设有数个制块,该制块的两外侧壁设置形成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套筒的驱动部位置是设置形成四角孔,该四角孔的孔径范围为小于扳动孔并呈相通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扳动钝角螺锁元件的套筒(二),其为柱状且设有二端,其一端是设置为可供扳手连结的驱动部,另一端则设有扳动孔,该扳动孔的内侧壁等分设置有复数个凹槽状的让槽,在该各让槽之间形成设有波形山峰状的抵突,在前述的各个抵突位于同一方向的侧壁均设置有咬齿部,该咬齿部设置形成为一个以上的咬齿,该咬齿的齿端是设置为非尖锐状的平顶端。其主要是套筒扳手设置驱动头,透过驱动头来驱动套筒旋转,由于套筒在相异驱动头的另一端设有扳动孔,扳动孔内侧设置数个让槽,各让槽之间则设置抵突,在各抵突一侧壁设有咬齿部,而使套筒扳手也能配合套筒的咬齿部来扳动尖角钝化的六角螺帽或螺头,可以克服该类场合的适用问题。
文档编号B25B13/06GK2628221SQ0325755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2日
发明者廖惠贞 申请人:廖惠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