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钉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80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钉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钉枪,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缓冲效果与快速散热功能的电动钉枪。
背景技术
电动钉枪是利用对一线圈通电产生激磁效果以促使一冲杆快速地向枪嘴方向移动而完成击钉动作,然后再借助一弹簧的顶推作用使冲杆退回待击发位置以待下次冲击使用;因为目前的电动钉枪在每次击发打钉之后,原先通有电流的线圈将瞬间形成断电,使得冲杆直接受到弹簧向上顶推而快速地往后退移,容易造成冲杆顶端直接碰撞钉枪壳体而造成损坏,或是造成冲杆定位偏移等缺点。
虽然有部分电动钉枪会在壳体内部增设吸震块以改善上述缺陷,但是吸震块在长期受到冲杆撞击后将逐渐丧失吸震功能而有待更新,况且吸震块也有脱落的危险,不慎脱落后反而会对冲杆的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再者,电动钉枪的线圈在多次通电使用之后会使得壳体内部产生温升效应,其散热问题一直无法获得有效的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气流调节的方式对冲杆退移达到减缓效果的电动钉枪。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线圈产生散热效果以降低壳体内部温升效应的电动钉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钉枪,包含有一本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一枪嘴,设于所述本体前端;一钉匣,连结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枪嘴上;其特征在于一击钉机构,设于所述本体容室中,所述击钉机构具有一在线圈激磁作用下向下冲击的冲杆,一为所述冲杆提供顶推力的弹性件,一外部绕设有线圈的线圈座,所述线圈座具有一供所述冲杆沿着轴向而在一待击发位置与一击钉位置间移动的轴孔;一大径部,位于所述冲杆顶端且随同冲杆移动,所述大径部外径介于所述本体对应于所述容室的内径与所述冲杆外径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以改变气压的方式达到减缓冲杆退回待击发位置的速度,进而获得良好的缓冲效果,克服冲杆在击钉后的反作用力,改进了钉枪冲杆顶端直接碰撞钉枪壳体而造成损坏,或造成冲杆定位偏移的缺点。并利用进气与排气之间的气流交换,对因通电产生发热的线圈散热,降低钉枪本体内部的温升效应。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座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盘体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环圈体的顶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6-6方向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阀片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局部放大图,说明冲杆位于待击发位置;图10类同图9,说明冲杆位于击钉位;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钉枪1由以下构件组成,包括一本体10,由二半壳11对合形成具有头部12与握持部13的结构,一容室14形成于头部12处。
一枪嘴15设于本体10头部12前端。
一钉匣16连结在枪嘴15与本体10握持部13尾端上。
本体10、枪嘴15与钉匣16为既有钉枪组成,在此不予赘述,现就其它组成相关位置说明如下一击钉机构20设于容室14中,包括一冲杆21、一击钉片22、一线圈座23、一线圈24、一为弹簧25的弹性件与一缓冲垫26;其中,冲杆21为圆柱状,顶端向下钻设一螺孔211,底部则固接击钉片22,线圈座23具有一轴孔231且外部绕设线圈24,轴孔231提供受通电线圈24激磁作用的冲杆21沿着轴向移动,如图3所示,线圈座23顶面232具有数个自顶面232突起形成的卡槽233,线圈座23顶面232于相邻卡槽233之间各具有一向外向下斜设的引面234,弹簧25套设杂冲杆21外部且置于线圈座23顶面232上,缓冲垫26置放杂线圈座23底部。
一大径部由一圆盘体30与一环圈体40构成,其中
圆盘体30直径大于冲杆21直径,如图4所示,圆盘体30具有一贯穿顶面31与底面32的穿孔33,一环槽34自圆盘体30周面凹设形成,圆盘体30藉由一螺杆35穿过穿孔33并锁入螺孔211中而固接于冲杆21顶端,同时促使弹簧25两端分别抵触圆盘体30底面32与线圈座23顶面232。
环圈体40为耐磨耗的铁弗龙材质所制成,如图5、图6所示。环圈体40具有一斜切缺口41而形成不连续状,环圈体40套设在环槽34中,且环圈体40具有一外缘42。
一套筒50为底部具开放端面的筒体,如图5、图6所示。其底缘环设有数凹缺口51及于相邻凹缺口51之间的凸块52内面朝径向突出有卡销53,一接孔54与一贯孔55设于套筒50顶面,而一可变形的阀片56(请参见图8)以一端的塞块561自套筒50内部塞入接孔54中,使得阀片56呈贴设套筒50内面且另一端具较大面积遮设贯孔55。
组装套筒50时,是以底部各凸块52先对应线圈座23的引面234,尔后将套筒50相对固定不动的线圈座23旋转,使套筒50的凹缺口51与线圈座23的引面234对齐构成排气孔A结构(参见图9),且各卡销53与各卡槽233嵌接配合促使套筒50与线圈座23稳定连结,此时的环圈体40外缘42与套筒50内面轻抵接触。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动钉枪1的组成。如图9所示,为表示钉枪1未作动的状态,此时冲杆21位于待击发位置P1,弹簧25完全伸展并顶推圆盘体30位于接近套筒50顶端处,阀片56遮蔽贯孔55。
如图10所示,当对线圈24通电产生磁力作用于冲杆21时,冲杆21快速地下移并带动击钉片22往击钉位置P2移动,此时,随着冲杆21快速往下移动过程中,在套筒50外部上方的气体会经由贯孔55推翻阀片56进入到套筒50内部,套筒50内位于圆盘体30下方的气体将被向下压挤并循排气孔A送出,且气体再由各引面234而往线圈24方向导送,此部份窜出的气体即可对因通电产生发热的线圈24达到散热效果;当完成击钉动作之后,冲杆21再受弹簧25顶推往待击发位置P1退移时(如图9所示),阀片56回复遮蔽贯孔55,此时,在圆盘体30上方空间的气体逐渐受到圆盘体30挤压而缩小体积并增大压力,以达到减缓冲杆21的退移速度。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以控制调节进排气量的方式不仅维持既有的击钉效果,更以改变气压的方式达到减缓冲杆21退回待击发位置P1的速度,进而获得良好的缓冲效果以改变用钉枪存有碰撞损坏等缺点失。而且本实用新型更在进气与排气之间产生气流交换的同时,可对发热的线圈24产生散热效果以降低本体10内部的温升效应。
当然,如前所述,实施例构成大径部虽由圆盘体与环圈体组成,但大径部也可直接改为以一个耐磨耗的圆盘体代替使用,圆盘体外缘与套筒内面轻抵接触。另外前述构成的气压容室,除了以套筒形成之外,也可改为舍去套筒而直接在本体制作时即预留成型气压容室。
另外,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电动钉枪2大体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相同,以下仅就不同处说明其中,电动钉枪2组成之一的冲杆21顶端固接一直径略小于套筒50内径的圆盘60与一可变形的圆形密封片70,圆盘60自圆周朝径向设有数缺口状的透空部61,密封片70直径与圆盘60直径相当,平时电动钉枪2未做击发使用时,密封片70依附平贴在圆盘60顶面且遮设前述各透空部61,而在冲杆21往下移动过程中,部分气体将循透空部61往上窜流并对密封片70造成些许翻起,另部分气体会被圆盘60往下压挤排出,如此可获得快速击钉与同时散热的效果,另外在冲杆21退回待击发位置时,密封片70再度遮设各透空部61以促使冲杆21退移速度减缓。因此电动钉枪2同样可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钉枪,包含有一本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一枪嘴,设于所述本体前端;一钉匣,连结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枪嘴上;其特征在于一击钉机构,设于所述本体容室中,所述击钉机构具有一在线圈激磁作用下向下冲击的冲杆,一为所述冲杆提供顶推力的弹性件,一外部绕设有线圈的线圈座,所述线圈座具有一供所述冲杆沿着轴向而在一待击发位置与一击钉位置间移动的轴孔;一大径部,位于所述冲杆顶端且随同冲杆移动,所述大径部外径介于所述本体对应于所述容室的内径与所述冲杆外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钉枪,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套筒,所述套筒底面呈开放状且套筒底部与所述线圈座顶部对接,至少一排气孔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线圈座连接处,所述大径部为外径略小于所述套筒内径的圆盘体,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抵触所述圆盘体底面与所述线圈座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顶面具有一贯孔,一可变形的阀片贴设于所述套筒内面,且所述阀片一侧遮设所述贯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底缘环设数凹缺口,且相邻凹缺口之间的凸块内面朝径向突出有卡销结构,所述线圈座自顶面突起且间隔设置有数卡槽,藉由卡销与卡槽嵌合,使得所述套筒与所述线圈座连结,且各凹缺口形成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座顶面于相邻卡槽之间且对应凹缺口处还具有斜设的引面,各所述引面可将自所述排气孔排出的气体往线圈方向导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动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部由一圆盘体与一环圈体构成,所述圆盘体周面凹设有一环槽,所述环圈体套设于所述环槽中,且所述环圈体外缘与所述套筒内面轻抵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钉枪,其包含有一本体,内部具有一容室;一枪嘴,设于本体前端;一钉匣,连结在本体与枪嘴上;其中一击钉机构,设于本体容室中,击钉机构具有一在线圈激磁作用下向下冲击的冲杆,一为冲杆提供顶推力的弹性件,一外部绕设有线圈的线圈座,线圈座具有一供冲杆沿着轴向而在一待击发位置与一击钉位置间移动的轴孔;一大径部,位于冲杆顶端且随同冲杆移动,大径部外径介于本体对应于容室的内径与冲杆外径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钉枪本体内部缓冲容室的进气/排气量大小达到冲杆击钉效果不变,并可克服冲杆在击钉后的反作用力,且可利用进气与排气之间的气流交换而对因通电产生发热的线圈达到散热的效果。
文档编号B25C1/06GK2644112SQ03265400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4日
发明者孙培昌 申请人:益卓有限公司, 孙培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