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48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结构,是在把收容蓄电池的电池组向壳体能够装拆地装设的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用于把吊下用的钩子安装于壳体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式电动工具,作为电源,把收容蓄电池的电池组能够装拆地装设于壳体,此外,在壳体上设有钩住作业者的皮带等使悬挂携带成为可能用的钩子。作为此一钩子的安装结构,如特开2001-191269号公报中所示的结构是公知的,即,把金属制的线材弯曲成形成大致W形而成的钩子的一方的卡入部以防脱状态插入设在电动工具的壳体上的卡入孔,把另一方的卡入部配合于设在壳体上的钩子固定具,借此容易进行钩子的装拆,并且不容易脱落。
但是,在上述安装结构中,因为除了钩子有必要在壳体上另外设置钩子固定具,故导致零件数和组装时间增多,成本提高。
因此,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不用固定具等的简单的构成,能够实现钩子的容易的装拆与可靠防止脱落的钩子的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把钩子的面向壳体的连结部的前端部分为以钩子的规定姿势形成其前端面向壳体侧的插入片的L字形,另一方面,在壳体的装设部处形成锁止孔,该锁止孔备有插入片能够锁止于内部的锁止部且入口开口于电池组的装设侧,能够以钩子的规定姿势支承连结部,仅在电池组的取下状态把连结部插入锁止孔而使安装钩子成为可能。
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目的外,在钩子用金属制线材弯曲形成时,为了谋求更有效地防止在安装状态下的钩子的脱落,钩子的构成为分别设置一对锁止孔与连结部,并且把连结部在插入片的近前向相互对峙侧或反侧弯曲的构成。
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目的外,在装设部与电池组的连接为以下结构时,即,通过在装设部的侧面上突出设置的装设突起上朝电池组的装设侧设置的锁止部,与设在电池组的侧面上的钩子座锁止时,为了把锁止孔设在从壳体突出少的突出部分的适当位置,在装设突起上设置锁止孔。


图1是充电式冲击钻的总体图。
图2是钩子和手柄的下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钩子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3(B)是表示钩子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钩子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钩子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钩子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作为充电式电动工具之一例的充电式冲击钻的总体图,充电式冲击钻(以下称为‘冲击钻’)1,包括电动机壳体3和主体壳体2,其中,电动机壳体3在后方(图1的左侧)内藏电动机,主体壳体2在电动机壳体3的下方延伸设置,并与内藏开关的手柄4整体成形的左右分为两个,在电动机壳体3的前方,连接着内藏减速机构等并在其前端突出设置主轴5的齿轮壳体6。在手柄4的下端形成使下面开口的装设部8,在该装设部8上,能够装拆地装设着收容成为电源的蓄电池的电池组7。9是通过按压操作使手柄4内的开关接通的扳机。此外,手柄4与电池组7的连接,通过设在电池组7的左右的侧面上的钩子座10、10的上端的未图示的钩子部,与向在装设部8的左右的侧面中央处块状地突出设置的装设突起11、11朝下形成的挂扣部12、12的挂扣实现。
各装设突起11朝挂扣部12的前后稍微长地形成,钩子13安装于这当中右侧的装设突起11。此一钩子13,如图2中所示,是把金属制的线材弯曲成形为山形的钩挂部14,和从钩挂部14的两端留出规定间隔沿上下方向伸长的一对连结部15、15,连结部15、15的前端,朝远离钩挂部14的方向大致直角地弯曲,形成成为插入片16、16的L字形。进而在连结部15、15的前端侧,在插入片16、16的近前朝相向侧进一步大致直角地弯曲,使插入片16、16位于连结部15、15的内侧。
另一方面,装设突起11,由于是左右相同的结构,所以如果仅说明一边,则在装设突起11的前后形成有锁止孔17、17,该锁止孔17、17以稍大于钩子13的线材的直径的宽度在装设突起11的前后两面沿上下方向开口,其入口17a开口于装设突起11的下表面,其以规定深度朝装设突起11的中央侧形成。但是,此一锁止孔17,以成为插入片16的锁止部的上端侧的底部18比下方侧的底部19深的方式(以从左右侧看成为倒L字形的方式)形成,在下方侧的底部19上形成凹部20。此外,各锁止孔17照该倒L字形原样,以在手柄4的内表面上开口的方式沿左右方向长距离穿设。再者,在装设突起11的下表面开口的入口17a、17a的间隔,设定成稍宽于钩子13的插入片16、16的间隔。
说明在如以上所构成的冲击钻1中,安装钩子13的顺序。再者,图3~5分别以从左开始的右侧面、正面、左侧面(半片的里面)示出主体壳体2中的手柄4的仅半片部分,然后在下方表示分别示出各自的里面。
首先,在从手柄4取下电池组7的状态下,如图3(A)中所示,在把钩子13以插入片16、16的前端朝向装设部8的下面的方式对手柄4取为正交的姿势的状态下,如该图(B)中所示,把插入片16、16从装设突起11的下面插入入口17a、17a。虽然如前所述入口17a、17a的间隔比插入片16、16的间隔要宽,但是由于其具有弹性,所以通过拉宽连结部15、15,可以容易地将其插入。
接着,保持钩子插入锁止孔17、17的状态,如图4(A)中所示,使钩子13以插入片16、16为中心向外旋转大致90°以使其与手柄4平行。由于锁止孔17、17朝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所以各插入片16分别向锁止孔17沿左右方向插入,借此允许钩子13的旋转,在旋转结束时,各插入片16在锁止孔17内配合于底部19的凹部20,成为连结部15、15从前后弹性地夹住装设突起11的姿势。
接着,使各插入片16脱离凹部20,使连结部15、15分别沿着锁止孔17、17的底部19、19向上移动(图4(B))。当各插入片16达到锁止孔17的上侧的底部18时,如图5中所示,靠连结部15、15的弹性插入片16配合于底部18一侧而钩子13的安装结束。在该状态下,因为连结部15、15的上端嵌入锁止孔17、17内,限制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前后的插入片16、16成为弹性地夹住装设突起11的姿势,故向前后方向的移动也受到限制。由此,钩子13如图1中所示,钩挂部14以与手柄4大致平行的朝上的规定姿势被可靠地固定。
再者,在取下钩子13的场合,与上述顺序相反,使配合于各锁止孔17的底部18的插入片16从底部18向下分离(图4(B)),并在该状态下沿着下侧的底部19向下移动,在配合于凹部20、20的状态下(图4(A)),如果以插入片16、16为中心向内旋转大致90°,则如图3(B)中所示,插入片16、16从锁止孔17、17脱离并成为在装设突起11下面插入入口17a、17a的状态,故如果从入口17a、17a向下拔出插入片16、16,则钩子13的取下结束(图3(A))。这些钩子13的安装和取下顺序,在手柄4的左侧的装设突起11处也是同样的。
再者,因为像这样通过在锁止孔17中设置凹部20,钩子13的大致90°旋转操作前的姿势稳定,故可以容易地使钩子13从该状态旋转。
如果像这样用上述冲击钻1中的钩子13的安装结构,则把钩子13的连结部15、15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在钩子13的规定姿势下前端成为面向手柄4侧的插入片16的L字形,另一方面,在手柄4中的装设部8处形成锁止孔17、17,该锁止孔17、17的内部备有插入片16能够锁止的底部18,其入口17a开口于电池组7的装设侧,其形成为能够以钩子13的规定姿势支承连结部15、15的倒L字形,仅在电池组7取下的状态下把连结部15、15插入锁止孔17、17而使安装钩子13成为可能,借此即使不用固定件等,钩子13也可单独地容易地向手柄4装拆。特别是,因为如果不是取下电池组7的状态,则钩子13不能装拆,所以没有安装了的钩子误脱落的危险,安装时的可靠性变得更高。
此外,因为分别设置钩子13的一对连结部15与装设突起11的一对锁止孔17,并且使连结部15、15成为在插入片16的近前向相向侧弯曲的形状,所以可以更有效地谋求防止在安装于锁止孔17的状态下的钩子13的脱落。
进而,因为把锁止孔17、17设在电池组7的装设用的挂扣部12所设置的装设突起11上,所以可以把锁止孔17设在利用装设突起11的适当的位置上,在手柄4上就不增加多余的突出部分。
再者,虽然在上述方式中,把钩子13的连结部15在插入片16的近前向相向侧弯曲,但是即使与此相反向相互相反方向(反向)弯曲,锁止孔的倒L字形也弄成与此相符的形状,则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也可以不进行这些弯曲,把连结部的前端照原样向离开钩挂部的方向弯曲成直角而形成插入片。
此外,锁止孔没有必要一定在装设突起的前后方向开口,只要连结部能够相对锁止孔插入拔脱,也可以堵住装设突起的前后,仅使锁止孔的入口在下面开放。进而,虽然锁止孔开口到装设部的内面,但是只要插入片的移动是可能的,也可以不在内面开口。
另一方面,虽然在上述方式中,是钩子13的规定姿势为钩挂部14朝上,在钩子13进行的悬挂于冲击钻1的皮带等的状态下,是电池组7成为上侧的构成,但是在装设突起11的锁止孔17与钩子13的结构中,也可以进行反向安装,即把钩子13安装成钩挂部14朝向手柄4的下方。由此,因充电式电动工具的种类或重量、电池组的重量等,也可以反向安装使用钩子13。再者,由于安装和取下的顺序,除了钩子的方向相反以外与图3~5中说明的内容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同样地维持钩子的容易进行装拆的效果,和仅在取下电池组的状态下可以装拆的效果。
如果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则即使不用固定件等钩子就能够容易地向壳体单独地装拆。特别是,因为如果不是取下了电池组的状态则钩子就无法装拆,所以没有安装了的钩子误脱落的危险,安装时的可靠性变得更高。
如果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则除了技术方案1的效果外,通过分别设置一对锁止孔与连结部,并且把连结部在插入片的近前向相向侧或反侧弯曲,可以更有效地谋求防止安装状态下的钩子的脱落。
如果用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则除了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外,通过在装设突起上设置锁止孔,可以把锁止孔设在从壳体突出少的突出部分的适当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是在向在壳体的端部形成开口的装设部,能够装拆地装设收容蓄电池的电池组的充电式电动工具中,以规定的姿势把悬挂用的钩子安装于前述壳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把前述钩子的与前述壳体的连结部的前端部分形成为以前述钩子的规定姿势其前端面向前述壳体侧的插入片的L字形,另一方面,在前述壳体的前述装设部处形成锁止孔,该锁止孔备有前述插入片能够锁止于内部的锁止部且入口开口于前述电池组的装设侧,能够以前述钩子的规定姿势支承前述连结部,仅在前述电池组的取下状态才可以把前述连结部插入前述锁止孔而安装前述钩子。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其中钩子用金属制线材弯曲形成,分别设置一对锁止孔与一对连结部,并且把前述连结部在插入片的近前向相互对峙侧或反侧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其中装设部与电池组的连接为以下结构时,即,通过在前述装设部的侧面上突出设置的装设突起上朝前述电池组的装设侧设置的锁止部,与设在前述电池组的侧面上的钩子座锁止时,在前述装设突起上设置锁止孔。
全文摘要
一种充电式电动工具中的钩子的安装结构,以简单的构成使钩子可以容易地装拆并可靠地防止脱落。把钩子(13)的连结部(15、15)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在前端有插入片(16、16)的L字形,另一方面,在突设于装设部(8)处的装设突起11上,形成备有插入片(16、16)能够锁止于内部的底部(18、18)而入口(17a)开口于电池组的装设侧的锁止孔(17、17),仅在电池组的取下状态才可以把插入片(16、16)从入口(17a、17a)插入锁止孔(17、17)而安装钩子(13)。
文档编号B25F5/00GK1519084SQ20041000062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7日
发明者梨本知伸, 大河内幸康, 幸康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