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11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自动旋转的装置,尤其是能在通电时旋转,旋转时遇阻后能自动转向的球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能在通电时自动旋转的球体装置,它是由电动机经过齿轮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球体旋转,这种减速机构由于采用齿轮减速,使结构复杂;有的在旋转移动时遇到障碍物停止转动,不能绕过障碍物或不能转向移动,这样对于需要配置具有能自由旋转的装置就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不复杂,在旋转遇阻或遇障碍物时能自动调整转向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目的这样实现它是由上半球、下半球、电动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平衡块、电气部件组成,上半球与下半球连接成球体,在球体内电动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连接,且在一个壳体内,壳体一侧有平衡块,蜗轮蜗杆减速机的传动轴与下半球连接,电气部件与电动机连接,并有一端伸出上半球的圆孔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是由蜗杆、蜗轮、小齿轮、大齿轮、传动轴构成,蜗杆与电动机连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小齿轮在同一根轴上,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在下半球上有轴座,大齿轮的传动轴在轴座的轴孔中,且成紧配合。所述的上半球和下半球间有圆环,圆环置于下半球的承环槽上,所述的圆环是橡胶环圈,所述的平衡块与壳体由螺钉经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不复杂,在旋转移动遇到障碍物时能自动调整转向,适用于需要能自由移动的装置上。
附图名称及其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把上半球、下半球局部切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上半球、无上壳体,平衡块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A—A剖视图。
图4是B—B剖视放大图。
图5是C—C剖视放大图。
图6是电连接示意图。
图的符号及其说明1是上半球,2是圆环,3是下半球、4是平衡块,5是电动机,6是蜗轮蜗杆减速机,7是电源,8是电气部件,11是圆孔,31是承环槽,32是轴座,321是轴孔,41是凹槽,42是连接板,43是螺钉,51是电机连接片,61是壳体,611是上壳体,612是下壳体,62是蜗杆,63是蜗轮,64是小齿轮,65是大齿轮,66是传动轴,67是侧壳体,671是侧槽,71是电源接头,81是插座,811是插孔,812是按板,813是插座体,82是双联开关,821是固定板,822是弹簧,823是柱端触头,824是动触头,825是柱体,826是扣合板,83是牵动杆,831是头部,832是连接杆,84是充电接头,841是触接头,842是接电池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它由上半球1、圆环2、下半球3、平衡块4、电动机5、蜗轮蜗杆减速机6、电气部件8组成。上半球1与下半球3螺纹连接,上半球1上有圆孔11,在下半球3上有承环槽31,橡胶制的圆环2置于承环槽31上。在下半球3上有轴座32,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输出传动轴66装在轴座32的轴孔321上,且是紧配合,蜗轮蜗杆减速机6是由壳体61、蜗杆62、蜗轮63、小齿轮64、大齿轮65、传动轴66、侧壳体67构成,壳体61是由上壳体611和下壳体612构成,二者紧固连成一体,内有蜗杆62,与其啮合的蜗轮63,与蜗轮63同轴的有小齿轮64,与小齿轮64啮合的大齿轮65,大齿轮65置于传动轴66上,蜗杆62的一端与壳体61内的电动机5连接,且上面有平衡块4,平衡块4上有凹槽41,嵌入在电动机5的壳体61,并由连接板42和螺钉43使平衡块4与壳体61固定连接。在壳体61的一侧有侧壳体67,内有电源7和电气部件8。电气部件8是由插座81、双联开关82、牵动杆83、充电接头84构成,插座81置于侧壳体67上,并伸入圆孔11内,插座81下端有在侧壳体67内的充电接头84,插座81有插座体813、插孔811和按板812。按板812与插座体813连接,按板812可在侧槽671作上下运动,按板812另一端是双联开关82,双联开关82是由柱体825、固定板821、弹簧822、柱端触头823、动触头824、扣合板826构成,在柱体825上有固定板821,其下端是弹簧822、动触头824、柱端触头823,电机连接片51和电动机5由导线连接,牵动杆83的连接杆832和柱端触头823由导线连接,充电接头84由触接头841和接电池头842构成,触接头841在不充电时与头部831连接,充电时二者分离,接电池头842由导线与电源7连接。
使用时,先对能蓄电的电源7充电,只要把充电器插入插孔811中,这时触接头841与头部831分离,所以电动机5是不通电的,不会运转。充电结束后,只要按下插座81,经按板812使柱端触头823与电机连接片51结合,动触头824与扣合板826扣合,电源7的电流经接电池头842、触接头841、头部831、连接杆832、柱端触头823、电机连接片51,使电动机5旋转,经蜗轮蜗杆减速机6减速后由传动轴66把动力输出,经轴座32使整个球体顺着圆环2及其球体的侧面沿地面滚动,球体内的壳体61、壳体61内的部件及平衡块4不随之滚动。当转动时遇到障碍物,使其不能滚动时,而球体内的壳体61、壳体61内的部件及平衡块4开始转动,在平衡块4作用下使其偏转滚动离开障碍物,并自行调整成由圆环2及其球体的侧面沿地面滚动。要使本实用新型不运转,只要再按下插座81,经按板812,使动触头824与扣合板826不扣合,在弹簧822作用下,使柱端触头823与电机连接片51分离,电动机5不通电。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上半球(1)、下半球(3)、电动机(5)、蜗轮蜗杆减速机(6)、平衡块(4)、电气部件组成的球形机器人,上半球(1)与下半球(3)连接成球体,在球体内电动机(5)与蜗轮蜗杆减速机(6)连接,且在一个壳体(61)内,壳体(61)一侧有平衡块(4),蜗轮蜗杆减速机(6)与下半球(3)连接,电气部件与电动机(5)连接,并有一端伸出上半球(1)的圆孔(1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机(6)是由蜗杆(62)、蜗轮(63)、小齿轮(64)、大齿轮(65)、传动轴(66)构成,蜗杆(62)与电动机(5)连接,蜗杆(62)与蜗轮(63)啮合,蜗轮(63)与小齿轮(64)在同一根轴上,小齿轮(64)与大齿轮(65)啮合,在下半球(3)上有轴座(32),大齿轮(5)的传动轴(66)在轴座(32)的轴孔(321)中,且成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球(1)和下半球(3)间有圆环(2),圆环(2)置于下半球(3)的承环槽(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2)是橡胶环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块(4)与壳体(61)由螺钉(43)经连接板(42)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能自动旋转的装置,是球形机器人。它由上、下半球、电动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平衡块、电气部件组成,上半球与下半球连接成球体,在球体内电动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连接,且在一个壳体内,壳体一侧有平衡块,蜗轮蜗杆减速机与下半球连接,电气部件与电动机连接,并有一端伸出上半球的圆孔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机是由蜗杆、蜗轮、小齿轮、大齿轮、传动轴构成,蜗杆与电动机连接,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与小齿轮在同一根轴上,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在下半球上有轴座,大齿轮的传动轴在轴座的轴孔中。在上、下半球间有圆环。具有结构不复杂,旋转移动遇到障碍物时能自动调整转向,适用于需要能自由移动的装置上。
文档编号B25J5/00GK2767079SQ200520039538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
发明者黄宗汉 申请人:黄宗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