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10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五金类扳拧六角形、四角形等螺母类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松紧螺母的一种常用工具。在本发明作出之前已有多种形式的扳手在市场上公开使用,如组合扳手、开口扳手、环形扳手、棘轮扳手等。由于棘轮扳手能连续作业,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现有棘轮扳手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阻碍了快速棘轮扳手的普及推广。这类棘轮扳手的一个共性是其头部的内缘壁上环设了齿条,如美国专利第4,520,697号、第3,337,014号所涉及的棘轮扳手就属于这类。它利用上述内缘壁上的齿条与设在扳手头部通室中的工作扭盘(或称棘轮)外周面上的弓状齿件或称棘爪上的齿牙配合,经弹簧顶推棘爪力使齿条和齿牙实现啮合,且弓状齿件或棘爪可绕一定轴摆动,并在一拔条的作用下实现顺逆向转换,达到连续作业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新型,加工制作及安装尤其方便,且生产成本十分低廉,特别适合在短期内普及推广的一种简易棘轮扳手。
为达到预期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扳手本体、工作扭盘的这种快速棘轮扳手,扳手本体由一头部,一手柄构成,头部上形成一个可接纳工作扭盘的通孔,工作扭盘经卡簧固定在通孔的壁上,其特征是通孔的内缘壁上设有若干个坡状凹面,坡状凹面中径向置有一根能在半坡面上滚动的滚针;工作扭盘外周面呈光滑状,其外周面与滚针相抵。
具体实施时,通孔内缘壁上设有三个间距均匀的坡状凹面,且坡状凹面中分别径向置有一根滚针。
具体实施时,坡状凹面底面为弧形,弧形中部置有一滚针止退件。
具体实施时,坡状凹面上滚针止退件与滚针之间置有一根软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在通孔的内缘壁上设置若干个坡状凹面,并在坡状凹面中径向设置一根能在半坡面上滚动的滚针;工作扭盘的外周面呈光滑状,其外周面与滚针相抵,使工作扭盘在滚针上滚动作业,并利用滚针在坡状凹面的半坡面上滚动时的位置变化,实现了工作扭盘顺逆向旋转、连续作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简单、效果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工作扭盘40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线剖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头部101,滚针止退件102,坡状凹面103,手柄104;通孔105,缩口台级106,卡簧槽107,内缘壁108;滚针109;卡簧301,卡簧开口302;工作扭盘401,工作齿牙402,工作扭盘卡簧槽403,环形凸缘404。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情况。包括扳手本体、工作扭盘401,扳手本体由一头部101,一手柄104构成,头部101上形成一个可接纳工作扭盘401的通孔105,通孔105呈圆形。头部101通孔105的内缘壁108上开有若干个坡状凹面103。本实施例在内缘壁108上开有三个间距均匀的坡状凹面103(图中用虚线表示)。坡状凹面103的底面为弧形,弧形中部径向置有一根滚针109及其滚针止退件102(当然,也可以将坡状凹面103设计成半坡台级状,而省略滚针止退件102,以台级作为滚针止退件,本实施例将其设计成弧形底面,并在弧形底面中部设置滚针止退件,主要是出于加工方便考虑)。
坡状凹面103中径向设置的滚针109呈柱状,安装后,它与工作扭盘401光滑状的外周面相抵。滚针109放入坡状凹面103后,其坡状凹面103最低处至滚针109的顶端的高度,应不超出通孔105的圆周线,以便通孔105接纳工作扭盘401。具体实施时,在滚针止退件102与滚针109之间还可置入一根软管,例如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利用软管的伸缩性能使滚针109与工作扭盘401的外周面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处于工作状态安装时,其顺序依次为滚针止退件102先焊接在坡状凹面103的最低处,放入滚针109和软管(图中末画出)、再将卡簧301卡在工作扭盘401的工作扭盘卡簧槽403上,并将其置入通孔105内,使卡簧301局部进入卡簧槽107内即可。
工作时,当工作扭盘401的工作齿牙402和螺母咬合后,顺时针扳拧螺母时,光滑的工作扭盘401的外周面在滚针109上转动,与此同时,滚针109在坡状凹面103上向上坡方向滚动,当滚针109向上滚过一定距离后,由于其位置的不断升高,致使工作扭盘401与滚针109间的间隙越来越小,最后制动,使工作扭盘401不能顺时针转动,完成一步工作。逆时针转动时,工作扭盘401不动,滚针109随着扳体的转动,在坡状凹面103坡面上向下行,致使工作扭盘401外周面与滚针109间的间隙越来越大,直至到达坡状凹面103的最低处(此时,扳体可作任意角度的逆旋转)。然后又可开始顺时针扳拧螺母,周而复始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需拧松螺母时,只要将扳体翻过来使用即可。本扳手在实际生产时,可在手柄的另一端部制作成普通开口型扳手,形成多用扳手,扩大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棘轮扳手,扳手本体由一头部(101),一手柄(104)构成,头部(101)上形成一个可接纳工作扭盘(401)的通孔(105),工作扭盘(401)经卡簧(301)固定在通孔(105)壁上,其特征是通孔(105)的内缘壁(108)上设有若干个坡状凹面(103),坡状凹面(103)中径向置有一根能在半坡面上滚动的滚针(109);工作扭盘(401)外周面呈光滑状,其外周面与滚针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棘轮扳手,其特征是通孔(105)内缘壁(108)上设有三个间距均匀的坡状凹面(103),且坡状凹面(103)中分别径向置有一根滚针(10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简易棘轮扳手,其特征是坡状凹面(103)底面为弧形,弧形中部置有一滚针止退件(102)。
4.如权利要求或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简易棘轮扳手,其特征是坡状凹面(103)上滚针止退件(102)与滚针(109)之间置有一根软管。
专利摘要一种简易棘轮扳手,包括扳手本体、工作扭盘,扳手本体由一头部,一手柄构成,头部上形成一个可接纳工作扭盘的通孔,工作扭盘经卡簧固定在通过孔内,其特征是通孔的内缘壁上设有若干个坡状凹面,坡状凹面中径向置有一根能在半坡面上滚动的滚针;工作扭盘外周面呈光滑状,其外周面与滚针相抵。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工作扭盘利用滚针在坡状凹面半坡面上的位置变化,实现顺逆向旋转、连续作业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十分低廉等优点。
文档编号B25B13/46GK2772735SQ20052003916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7日
发明者刘松土 申请人:刘松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