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真空吸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321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静电真空吸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件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方便的取细小、脆弱、精密的零件的防静电真空吸笔。
背景技术
针对一些细小、脆弱和精密的零件,特别是电子零件(如IC),直接用手取很不方便。而且手取时,如果力度、姿势不当会对零件造成损伤;手上的汗渍、污渍也会对零件造成污染,加速氧化,影响其性能;更为严重的是,人体静电会对电子零件产生严重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真空吸笔,其能方便、迅速的取出细小、脆弱和精密的零件,避免损坏、污染这些零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真空吸笔,其包括一泵气管、一连接器和一吸盘,该泵气管是一气囊,其连接在该连接器的后端,该连接器前端设有一通气管,该吸盘上设一输气道,该通气管连接该输气道。
该连接器的后端设一开口,该开口和通气管之间是气体导通的,该泵气管一端开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对应紧密连接在该连接器后端的开口。
该泵气管是软性材料制成的气囊。
该吸盘的中部设有一个连接部,该输气道开设于连接部中间。
该通气管插入该输气道中实现连接。
该输气道插入该通气管中实现连接。
该连接器的通气管是直管或者弯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真空吸笔,利用吸盘内外的压强差将这些细小、脆弱和精密的零件吸到吸盘上,转移到目标位置后,再挤压泵气管,把零件从吸盘上卸下,操作简单,避免了人手直接拿取,避免了损坏、污染这些零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真空吸笔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真空吸笔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真空吸笔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防静电真空吸笔,包括一泵气管1、一连接器2和一吸盘3。
该连接器2的后端设有一直径较大的开口22,其前端设有一直径较细的直形的通气管24,该开口22和通气管24之间是气体导通的,可供气流通过。
该泵气管1是软性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状的气囊,其一端开设有一个开口12,该开口12对应紧密连接在该连接器2后端的开口22,不漏气。
该吸盘3的中部设有一个连接部32,该连接部32的中间开设一输气道34,该通气管24插入该输气道34中实现连接。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连接器2的通气管是弯管。
使用时,用手捏紧泵气管1,排出其内的空气,使泵气管1内基本形成真空,然后把吸盘3轻按在要吸零件(图未示)的上面,接着手松开泵气管1,空气就会因气压差而顺着吸盘3与零件的间隙跑到泵气管1内,产生真空吸力,使零件紧紧地吸附在吸盘3上,把吸起的零件轻移到目标位置上,再用手捏紧泵气管1,利用压强差排出管内空气,零件便会从吸盘3上脱离,安全地放指定的位置上。
由于上述原理,本防静电真空吸笔只适用于被吸面是平面且其面积大于吸盘3的零件。
该防静电真空吸笔的连接器2有直管和弯管两种规格,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吸盘配有直径分别为6.4mm(1/4”)、9.5mm(3/8”)、12.7mm(1/2”)和15.9mm(5/8”)的四种尺寸规格,分别适用于大小不同的零件。
本实用新型防静电真空吸笔,利用吸盘3内外的压强差将这些细小、脆弱和精密的零件吸到吸盘3上,转移到目标位置后,再挤压泵气管1,把零件从吸盘3上卸下,操作简单,避免了人手直接拿取,避免了损坏、污染这些零件。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变形实施例,该泵气管和连接器可以是一体的,该泵气管连接在该连接器的后端即可,该输气道也可插入该通气管中实现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泵气管、一连接器和一吸盘,该泵气管是一气囊,其连接在该连接器的后端,该连接器前端设有一通气管,该吸盘上设一输气道,该通气管连接该输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后端设一开口,该开口和通气管之间是气体导通的,该泵气管一端开设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对应紧密连接在该连接器后端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泵气管是软性材料制成的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吸盘的中部设有一个连接部,该输气道开设于连接部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通气管插入该输气道中实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输气道插入该通气管中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真空吸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通气管是直管或者弯管。
专利摘要一种防静电真空吸笔,其包括一泵气管、一连接器和一吸盘,该泵气管是一气囊,其连接在该连接器的后端,该连接器前端设有一通气管,该吸盘上设一输气道,该通气管连接该输气道。
文档编号B25B11/00GK2868561SQ20052012057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9日
发明者吴宗伟 申请人:吴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