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03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直接利用单手快速锁卸的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对象间的结合方式多是利用六角螺固组件为主,尤其机械业界针对构成工作母机的组成物间的结合,更是少不了六角螺固组件的使用。
六角螺固组件的锁卸多使用梅花或开口扳手,但梅花或开口扳手仅具单一尺寸使得施工时需携带各种尺寸的扳手方能适应,故在携带方面已造成施工人员的一项困扰,因此,业界便开出利用D头扳手配合可任何更换各种尺寸的套筒。然而D头扳手是利用棘齿与卡掣块啮合以传递施加扳手的力量,就实用性而言确实较梅花或开口扳手来的快速,但棘齿与卡掣块组配使用的棘轮型D头扳手,若将螺固组件旋松至一定程度后,会造成棘齿与卡掣块间的咬合力量较为不足,故螺固组件旋松至一定程度后,施工者则会改以手动方式旋动套筒,以将松动至一定程度的螺固组件快速拆卸。
而业界所开发的套筒表面已经由电镀或染黑进行防锈处理,以致套筒表面皆呈现光滑状,若以手动旋转套筒则容易产生施力较为不足问题,尤其螺固组件及D头扳手的使用多半以黑手产业为主,施工者或多或少手上会沾有油渍,故以沾有油渍的单手转动套筒更会产生成滑动问题,而无法轻易且快速达到旋松至所需程度的套筒拆卸目标,整体而言,现有的套筒结构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供单手握持快速旋松螺固组件的套筒结构,其可为使用者手部提供较佳的握持施力处,达到更快速套筒本体旋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筒结构,包括套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表缘适当处以紧配合方式套设有一多边形的驱动环。
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驱动环包括有一六边形的内、外周缘,所述驱动环通过六边形的内周缘与套筒表面对应状的卡抵部紧配合结合。
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驱动环包括有一圆形的内周缘及六边形的外周缘,驱动环通过圆形的内周缘与套筒表面对应状的卡抵部紧配合。
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驱动环外周缘形成有齿部。
前述的套筒结构,其中驱动环外周缘是露出套筒本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为使用者手部提供较佳的握持施力处,达到更快速套筒本体旋转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结合D头扳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直接以手转动套筒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结合开口扳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套筒本体2------套接孔3------套合口 4------卡抵部5------驱动环 51-----六角内周缘51a----圆形内周缘 53-----齿部10-----D头扳手 20-----螺固组件30-----梅开扳手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
一套筒本体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图1所示的大、小径部所构成的阶层式形态,亦可为图4所示的单一管径实施例,其中,套筒本体1顶端纵向开设有一方形套接孔2,底端则开设有连通套接孔2的套合口3,供螺固组件套合锁卸用;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本体1的大、小径部交会处形成有一六边形数量可任意增减的卡抵部4;一驱动环5,包括有一内周缘及外周缘,驱动环5的内周缘如
图1所示为六边形内周缘51,亦可为图4所示的圆形内周缘51a两种实施例,外周围用六边形外周缘设计外周缘亦可为任意多边形设计,驱动环51则通过内周缘与套筒本体1表面的卡抵部4紧配合套设结合,凸露于套筒本体1表面的外周缘,则采用切边设计则可为手部提供一较佳的握持施力面,同时亦可产生较大的转动力量效果。而为增加六边形外周缘与手部摩擦阻抗,亦可将六边形外周缘表面形成有连续排列状的齿部53,以克服沾有油渍的手部无法顺利转动套筒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结构产生的预期功效,则可通过图7、图8进一步说明。欲拆卸固设在对象上的螺固组件20时,则可先利用一D头扳手10插入套筒本体1的套接孔2,再利用套筒本体1底端的套合口3套设螺固组件20予以扳转,直至D头扳手10内的棘齿与卡掣块啮合效果不足,而无法再继续扳动螺固组件20。使用者则可如图8所示,利用单手握持套筒本体1表面套设有六角造型的驱动环5,即能通过驱动环5与套筒本体1紧配合呈单一同步动作的组件,加上驱动环5外周缘采用易于握持及施力的六角造型及防滑用齿部53设计,则可达到令使用者快速将旋松状态的螺固组件20予以最终的旋转拆卸目的。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套筒本体1表面紧配合一六角造型的驱动环5,该驱动环5不仅能供手部握持旋转用,亦能如图9所示供梅开扳手30套接使用,以克服常规套筒结构仅能配合D头扳手10使用的单调结合运用缺点,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结构,包括套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表缘以紧配合方式套设有一多边形的驱动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包括有一六边形的内、外周缘,所述驱动环通过六边形的内周缘与套筒表面对应状的卡抵部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包括有一圆形的内周缘及六边形的外周缘,驱动环通过圆形的内周缘与套筒表面对应状的卡抵部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外周缘形成有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外周缘是露出套筒本体表面。
专利摘要一种套筒结构,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表缘适当处以紧配合方式套设有一多边形的驱动环;驱动环包括有一六边形的内、外周缘,驱动环通过六边形的内周缘与套筒表面对应状的卡抵部紧配合结合。本实用新型可为使用者手部提供较佳的握持施力处,达到更快速套筒本体旋转的功效。
文档编号B25B23/02GK2882910SQ20062002531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8日
发明者林昱君 申请人:林昱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