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钉枪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93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钉枪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钉枪,尤其涉及一种打钉枪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小型动力工具在使用上因具有携带方便、动力供给稳定、易于操作使用等优点,已逐渐替换常规人力工具,而成为建筑、土木、装璜等各类工程不可或缺的施作工具。随着生产技术成熟,各种更具人性化的动力工具陆续问市,使消费者具有更多样化的选择,研发的方向,也从快速、方便的使用为主要目的,延伸至安全结构上。
市面所见的打钉枪可分为电动打钉枪以及气动打钉枪两大类,其中,气动打钉枪是利用空压机生成高压空气,并以压力差达到击发的目的。
为避免打钉枪不慎击发误伤人或物,因此皆需设置安全装置以维护使用者安全,而习用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证号M250772,其公开的打钉枪是以机械式连动方式达到防止不慎击发的功效,然而,机械式的连动方式因组件较复杂且易故障,较难长久维持安全装置的功效,而且更有可能因故障使打钉枪完全无法击发,对于业者及使用者来说,皆为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打钉枪安全装置,其构件精简、功能可靠、不易故障,可改善习用机械式安全装置传动容易故障,结构较为复杂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钉枪安全装置,其设置于钉枪本体上,包括气动保险装置、顶掣装置以及带动装置,所述气动保险装置包括一阀座以及设于阀座内的气阀,所述气阀可滑移于阀座之中;所述顶掣装置与带动装置连动,按压顶掣装置可透过带动装置限位气阀的位置;所述带动装置两端分别与气动保险装置的气阀以及顶掣装置连动。
更具体地,所述顶掣装置呈可滑移的结合状态设置于钉枪本体的钉枪头。
更具体地,所述带动装置枢设于气动保险装置的阀座。
更具体地,开启击发开关时,充入阀座的气体为高压空气。
更具体地,所述阀座供气阀组设之处设有相连通的前气道以及后气道,气阀上设有导气口,当顶掣装置受按压并开启击发开关时,气阀位于导气口与阀座前气道相互连接的泄气位置,钉枪本体内部的高压空气流入后气道再由前气道、导气口通过气阀,释放压力于大气中。
更具体地,所述气阀前端设有一弹性体,当阀座内气压较低时,气阀受弹性体的推抵向阀座内侧方向移动,并封闭后气道。
本实用新型以简单的气体动力原理来推动气阀,并通过顶掣装置透过带动装置来限位气阀停止的位置,达到泄压击发以及封闭不击发的两种状态,如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以气体压力做为安全装置更可减少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不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
图1所示实施例安装至钉枪本体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处于原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处于封闭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处于泄压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打钉枪安全装置设置于一钉枪本体1上,该钉枪本体1可外接空压机(图中未示出)而输入高压空气获得动力来源。在开启钉枪本体1的击发开关10时,通过压力差将枪钉由钉枪头11前端击发射出(其中,此种运用高压空气做为击发动力的气动钉枪属于习知技术,此不赘述)。该钉枪本体1上设有顶掣装置20、带动装置30以及气动保险装置40。
该顶掣装置20包括一前顶件21以及一推抵件22,推抵件22固设于前顶件21的末端,前顶件21套设于钉枪本体1的钉枪头11前端,并与钉枪头11呈可滑移的结合状态。该推抵件22与钉枪头11之间设有一弹性件23,通过弹性件23提供弹力推抵,使顶掣装置20在未受外力时向钉枪头11侧方向缩移。推抵件22的侧缘延伸形成推抵部221与带动装置30连动。
该带动装置30中央部分以枢轴31枢设于气动保险装置40上,其上端架于钉枪头11,并与顶掣装置20的推抵部221卡抵呈连动状态,使顶掣装置20可透过带动装置30限制气动保险装置40的泄气或封闭状态。
该气动保险装置40包括阀座41、设置于阀座41前端的气阀42,以及弹性体43、定位片44、C形扣45等。阀座41的末端设有一导气管411,该导气管411与钉枪本体1内的高压空气相连通。当开启钉枪本体1击发开关10时,高压空气会由导气管411充入气动保险装置40的阀座41内,而阀座41供气阀42组设之处设有两相连通的前气道412与后气道413。
气阀42设置于阀座41的前端,并套设有一O形环421以将阀座41的后气道413阻隔,达到防止阀座41内气压自由外泄的目的。气阀42前端有一部分露出阀座41之外,其前端由扣固于钉枪本体1上的C形扣45配合定位片44以及弹性体43生成推力,将气阀42向阀座41内推。而且,气阀42可滑移于阀座41之中,并在高压气体充入阀座41时,受气体压力向阀座41外侧方向推移。气阀42与带动装置30相互抵顶,使顶掣装置20可透过带动装置30限位气阀42在阀座41内的位置。气阀42上设有一导气口422,当导气口422与阀座41的前气道412相连通,且气阀42的O形环421移开使后气道413开通时,钉枪本体1流经阀座41内的高压气体可释出到大气之中,此时称为气阀42的泄压位置。当导气口422与前气道412未相连通时,或后气道413被O形环421封闭无法供阀座41内气体流入时,则无法泄压而称为气阀42的封闭位置。
请一同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利用气体压力的释放与否,提供钉枪本体1安全击发的功效,减少机械式安全装置容易故障的缺点。
如图3所示,在未开启击发开关10时,顶掣装置20受弹性件23的推抵而向钉枪嘴内侧方向缩回,阀座41内的气阀42受其前端的弹性体43推抵,而移至阀座41内侧方向。此时,气阀42的O形环421位于后气道413的内侧,将阀座41的导气管411与后气道413阻隔。
如图4所示,在未按压顶掣装置20便直接开启击发开关10时,高压气体充入阀座41并将气阀42向外推移,顶掣装置20前端并未固定,因此带动装置30无法限位气阀42停止于泄压位置,并受气阀42向前移动的影响而被推开,带动装置30被推开时,顶掣装置20推抵部221将受力被向钉枪头11前端推拸,气阀42则会被向外推出直到与定位片44接触。此时,气阀42的导气口422并未与阀座41的前气道412相连通,因此仍无法泄压击发,气阀42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
如图5所示,当顶掣装置20前端与施作处壁面50贴合而无法被向前推移时开启击发开关10,高压气体由导气管411充入阀座41,并将气阀42向阀座41外侧方向推移,因顶掣装置20前端抵靠于壁面50,故顶掣装置20以及带动装置30皆不会被气阀42推开,气阀42只能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而未与定位片42接触。此时,气阀42的O形环421刚好位于后气道413的外侧,不再阻挡阀座41导气管411与后气道413的气体流通,气阀42的导气口422亦与前气道412连接,因此由钉枪本体1内部而来的高压气体可依序经由阀座41导气管411、阀座41后气道413、阀座41前气道412、气阀42导气口422而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以释放压力造成压力差进而形成击发,气阀42的位置则称为泄压位置。
当阀座41内压力降低后,气阀42以及顶掣装置20分别受弹性体43与弹性件23的推抵,而回归至图3所示的原始位置,如此又可再次进行击发的程序。
本实用新型以简单的气体动力原理来推动气阀42,并通过顶掣装置20透过带动装置30来限位气阀42停止的位置,达到泄压击发以及封闭不击发的两种状态,如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以气体压力做为安全装置更可减少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不便。
权利要求1.一种打钉枪安全装置,设置于钉枪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包括气动保险装置、顶掣装置以及带动装置,所述气动保险装置包括一阀座以及设于阀座内的气阀,所述气阀可滑移于阀座之中;所述顶掣装置与带动装置连动,按压顶掣装置可透过带动装置限位气阀的位置;所述带动装置两端分别与气动保险装置的气阀以及顶掣装置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掣装置呈可滑移的结合状态设置于钉枪本体的钉枪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装置枢设于气动保险装置的阀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启击发开关时,充入阀座的气体为高压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供气阀组设之处设有相连通的前气道以及后气道,气阀上设有导气口,当顶掣装置受按压并开启击发开关时,气阀位于导气口与阀座前气道相互连接的泄气位置,钉枪本体内部的高压空气流入后气道再由前气道、导气口通过气阀,释放压力于大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钉枪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前端设有一弹性体,当阀座内气压较低时,气阀受弹性体的推抵向阀座内侧方向移动,并封闭后气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钉枪安全装置,其包括设置于气动钉枪的钉枪本体上的顶掣装置、带动装置以及气动保险装置。顶掣装置设置于钉枪本体的钉枪头上,并可沿钉枪头滑移;带动装置枢设于气动保险装置,其两端与顶掣装置、气动保险装置卡抵连动;气动保险装置包括一阀座以及一气阀。开启击发开关时,若顶掣装置已抵靠于施作处的墙面,其受到按压而可透过带动装置限位气阀移动的位置,使气阀停止于泄压位置;若开启击发开关时顶掣装置未受按压,气阀将带动装置推开而不受顶掣装置限位,气阀将停止于封闭位置无法泄压击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以气体压力做为安全装置可减少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不便。
文档编号B25C1/04GK2871118SQ200620055098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6日
发明者杨耀德 申请人:杨耀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