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37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电动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功率电机驱动的电动扳手,尤其指一种车载电动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扳手一般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电机、飞轮、飞轮上的离合机构和输出转轴,而飞轮上的离合机构又具有各式不同的结构。但无论采用哪一种离合机构,现有的离心式电动扳手都无一例外将电机输出轴通过常规连接方式与飞轮相联动,使得电机的旋转带动飞轮转动。当达到一定速度时,飞轮上的离合机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偏转,将飞轮上的旋转能量撞击输出转轴使之转动,撞击后,飞轮转速下降,重新被其离合机构锁定复位。当转速再次上升到一定速度时,重复上述动作,就这样周而复始,通过输出轴拧动螺栓等零件,实现电动扳手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当飞轮上的旋转能量撞击输出转轴受到阻力而停止转动时,由于电机输出轴与飞轮之间为固定连接。因此,电机转轴将发生堵转而产生过电流,过电流易将电机烧坏,而影响其正常运行。例如,现有的棘爪离合机构,如公开号为CN2541133Y的《一种离心式电动板手》中所公开的设计方案中,由于其采用离心式杠杆机构,即在不同的转速下,杠杆通过克服拉簧的作用而转动,将限位销的头部伸入或外拔于输出转轴棘爪中,使输出转轴转动,从而实现飞轮和输出转轴的离合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弹簧的弹性疲劳,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无法使限位销可靠地工作,导致使用寿命减短,最终影响电动扳手的正常使用。公告号CN1192859C,名称为“一种离心式电动扳手”,它包括机壳及位于其内的电机、棘爪、棘轮,棘爪位于一横向设置的中空柱状棘爪座内,并通过销轴可转动地固定在棘爪座上,棘爪座的转轴由电机驱动旋转,棘轮的凸耳部位于棘爪座的中空部位内并与棘爪相对,其转轴头部穿出棘爪座的前端面并伸出机壳之外作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座后壁上设置有一离心杠杆机构一L型杠杆在其拐角处通过销轴可转动地固定在棘爪座壁的凸台上,杠杆的一端与一拉簧的一头相连,拉簧的另一头则固定在棘爪座的转轴上,杠杆的另一端与二根限位销的尾部相连,该二限位销可滑动地设置在棘爪座后壁的对应贯穿孔内,且当该二限位销伸入棘爪座内时正好位于棘爪之下并分处棘爪销轴的两侧。该件发明的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加工、安装均十分方便,同时也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但不足之处在于使用寿命欠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机过电流产生的车载电动扳手。使其解决因结构设计方案欠合理所引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载电动扳手,该扳手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电机、输出轴、离心块座、离心块、摩擦片、飞轮、滑动销、棘爪,滑动销与棘爪相抵,且输出转轴的前端段伸出机壳,其要点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装有离心块座,并套有离心块,其外圆周面嵌有摩擦片,所述的摩擦片及离心块罩在与飞轮相联动的钢碗内,并与之摩擦式联接;飞轮离合机构包括飞轮、滑动销、衔铁和拉板,在相对于电机的飞轮座上,所述的拉板套在中心轴上,其端部与衔铁的一端相抵,衔铁绕其中部的滑动销轴转动,且其另一端与滑动销的尾部相抵,所述的滑动销滑动地设置在飞轮的通孔内,且其头部伸出该通孔时抵住棘爪,并在飞轮与滑动销之间设有使滑动销缩进飞轮定位的复位弹簧。
所述的离心块为二个,分别对称地套在与电机输出轴相固定的离心块座上。
所述的飞轮设有与通孔相垂直的贯通孔,在该孔内容纳有一钢球和使钢球向通孔侧移动趋势的顶紧弹簧,而与该孔相对应的滑动销也设有可容纳钢球的凹入部销槽。
所述的衔铁呈L型,所述销轴位于其拐角处并装在飞轮的槽口上,拉板的端部设有与L型衔铁一端相配合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旦输出转轴受外力而停转时,由于转速变低,电机输出轴上的离心块座带动的离心块没有足够的离心力而脱离与飞轮钢碗的摩擦联接。即相当于电机输出轴脱离飞轮而空转,避免了电机因过载而产生的过电流,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电机和车载电源。而采用拉板、衔铁、滑动销和输出转轴棘爪的离合方式,使其动作更加迅速,同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图1中飞轮钢碗、离心块和离心块座的静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图1中飞轮钢碗、离心块和离心块座因旋转产生离心力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滑动销在离心力作用下抵住输出转轴棘爪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序号及名称1、机壳,1.1、电源引线,1.2、插头与保险丝,1.3、电源开关,1.4、电容,1.5、左机壳,1.6、右机壳,2、电机,2.1、电感组件,3、输出轴,4、离心块座,5、离心块,6、摩擦片,7、钢碗,8、拉板,9、中心轴,10、飞轮,11、开口,12、衔铁,13、弹簧,14、滑动销,15、销槽,16、钢球,17、顶紧弹簧,18、棘爪,19、转轴,20、轴承,21、十字沉头螺钉,22、衔铁压板,23、衔铁,24、转轴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车载电动扳手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的电机2、飞轮10及飞轮离合机构和滑动销14、输出转轴19及转轴棘爪18,输出转轴18的前端伸出机壳1之外,飞轮离合机构又包括飞轮10、滑动销14、衔铁12、钢球16和拉板8。所述的拉板8套在飞轮10的中心轴9上,并在其端部设有一开口11,而该开口11又与一L型衔铁12的一端相抵,该L型衔铁12在其拐角处设有销轴安装在飞轮10的槽口上,使衔铁12绕销轴部转动,而其另一端与滑动销14的尾部相抵。所述的滑动销14滑动式设置在飞轮10的通孔内,且当其头部伸出该通孔时能抵住棘爪18。为了使滑动销14自动复位,在滑动销外侧套有一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一端抵在飞轮10的端面上,而另一端抵至滑动销14尾部的凸缘上,使得滑动销14始终缩进飞轮10的通孔内。所述飞轮10设有与通孔垂直贯通的孔,在该孔内容纳有钢球16和顶紧弹簧17。所述的顶紧弹簧17一端抵在飞轮座上,另一端抵在钢球16上,钢球16受顶紧弹簧17弹力向贯穿孔侧移动的趋势,而与该孔相对应的滑动销14也设有可容纳钢球15的销槽15。因此,滑动销14在移动过程中,当钢球与滑动销上的销槽15相对齐时,该钢球16落入销槽15内,以阻止滑动销14相对于飞轮10的滑动。
而电机2与飞轮中心轴9之间是通过以下方式联动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电机输出轴3上通过离心块座4,离心块座4的截面呈腰形,在其外套有可沿该滑动轴径向滑动的两个离心块5,而离心块5的外端面呈圆周状,在其外圆周面上嵌设由合成塑胶制成的摩擦片6,且摩擦片6及离心块5罩在与飞轮中心轴9相联动的钢碗7内并与之摩擦联接。
如图2所示,使用时,当电动板手电机2从静态开始启动,转速由零向高速转动,一开始由于速度不高离心力不足,离心块5不够甩出力,即其外圆周面上的摩擦片6与钢碗7之间没有足够的摩擦力,此时飞轮不转动或低转速。如图3所示,随启动时间加长转速升高,离心块的离心力加大,使得即其外圆周面上的摩擦片6与钢碗7之间达到足够的摩擦力,飞轮10随之转速升高。
实施例2,飞轮10到达一定转速时,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拉板8向外滑动,同时其端部的开口11抵L型衔铁12的一端,使L型衔铁12转动,衔铁12的另一端推动滑动销14的尾部,克服顶紧弹簧17的作用力,将滑动销14瞬间顶出。如图4所示,这样滑动销14的头部抵住棘爪18,使棘爪18与飞轮相啮合,带动输出转轴19转动,即可拧动螺栓,实现扳手的功能。而当拧紧螺栓或外力的阻挡下,输出转轴19和飞轮10及转轴停止转动,继而拉板8失去离心力回复原位,其端部开口11离开衔铁12的一端,滑动销14因回复弹簧13的作用而缩进飞轮14的通孔内,使得滑动销14头部脱离棘爪18。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而在整个过程中,由于电机输出轴3带动的离心块座、离心块与钢碗内壁之间为摩擦联接。因此,飞轮在堵转情况下,电机输出轴3仍可转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因堵转而产生的过电流,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电动扳手,该扳手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内的电机(2)、输出轴(3)、离心块座(4)、离心块(5)、摩擦片(6)、飞轮(10)、滑动销(14)、棘爪(18),滑动销(14)与棘爪(18)相抵,且输出转轴(19)的前端段伸出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3)装有离心块座(4),并套有离心块(5),其外圆周面嵌有摩擦片(6),所述的摩擦片(6)及离心块(5)罩在与飞轮(10)相联动的钢碗(7)内,并与之摩擦式联接;飞轮离合机构包括飞轮(10)、滑动销(14)、衔铁(12)和拉板(8),在相对于电机的飞轮座上,所述的拉板(8)套在中心轴(9)上,其端部与衔铁(12)的一端相抵,衔铁(12)绕其中部的滑动销轴转动,且其另一端与滑动销(14)的尾部相抵,所述的滑动销(14)滑动地设置在飞轮(10)的通孔内,且其头部伸出该通孔时抵住棘爪(18),并在飞轮(10)与滑动销(14)之间设有使滑动销(14)缩进飞轮定位的复位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块(5)为二个,分别对称地套在与电机输出轴(3)相固定的离心块座(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动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飞轮(10)设有与通孔相垂直的贯通孔,在该孔内容纳有一钢球(16)和使钢球向通孔侧移动趋势的顶紧弹簧(17),而与该孔相对应的滑动销(14)也设有可容纳钢球(16)的凹入部销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电动扳手,其特征是所述的衔铁(12)呈L型,所述销轴位于其拐角处并装在飞轮(10)的槽口上,拉板(8)的端部设有与L型衔铁(12)一端相配合的开口(11)。
专利摘要涉及电动扳手领域的车载电动扳手,是针对同类产品因结构设计方案欠合理所引起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该电动扳手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的电机、飞轮及飞轮离合机构和滑动销,输出转轴及转轴棘爪,输出转轴的前端伸出机壳之外。要点是电机的输出轴装有离心块座,并套有离心块,其外圆周面嵌有摩擦片、离心块罩在与飞轮相联动的钢碗内,与之摩擦式联接;飞轮离合机构包括飞轮、滑动销、衔铁和拉板,在相对于电机的飞轮座上。拉板套在中心轴上与衔铁的一端相抵,衔铁绕其中部的滑动销轴转动,且其另一端与滑动销的尾部相抵。优点是输出转轴受外力而停转时,电机输出轴脱离飞轮而空转,避免了电机过载,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5B21/00GK2925766SQ20062010172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杨理林, 王凌刚 申请人:王凌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