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11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手工具,涉及具有可转动的上下臂,以便人 们釆用手握方式,通过板动上下臂,带动其端部处的部件可将操作对 象夹住,并进行压挤操作的钳子。可应用于压挤钳子,利用这种手工 具活动臂上的打压头来压挤铅只或将铅只压挤入保护壳体中,或者应 用于压线钳子,利用这种手工具活动臂上的模头来压挤管状连接件 等。
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钳,如传统的压挤铅只进入保护壳体的工具,参
照图l,包括安装在座体3上的、可转动的第一活动臂1和第二活动 臂2,第二活动臂2在第一活动臂1的上方,二活动臂供使用者以手 握方式使用,可由手掌向下按压第二活动臂2,由除拇指外的其余四 个手指向上同时板起第一活动臂1,当第二活动臂2转动时,可通过 其上的凸块21作用于第一活动臂1,并共同使第一活动臂1端部处的 打压头ll,向下挤压位于座体3处的壳体4中的铅只5。这种工具的 压挤操作具有可由一只手完成的特点。但是,象这类工具,由凸块21 作用第一活动臂1,不仅需要对第一活动臂1产生一个向下的正压力, 而且还需要通过凸块尽可能向前移动来增加转动力臂,以期获得较大
的力矩,才能保证打压头11获得足够的打压力,所存在的问题是
一、在压挤搡作过程中,随着第二活动臂2的凸块21的向前移动, 第一活动臂1对凸块21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第二活动 臂^的凸块n继续向前移动所.受的摩擦力愈来愈大,需要使用者使 用较大的力量,才能获得足够的打压力,同时,第二活动臂2的转动 又没有受到限制,因而,容易使每次铅只压挤的用力不均,难以保证 每次铅只的压挤到位,恰到好处,反而容易出现压挤过度,且对在压 挤过程中同时形成的印记也产生较大误差的影响,甚至造成铅只的损 坏。二、不断增加的摩擦力,引发了使用者用力的加大,不仅使用上 比较费力,而且多次使用后容易在第一活动臂1的表面产生凹凸痕迹, 使其受到损害,且对日后压挤的定位准确性构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经改良的压钳, 该压钳能够使每次压挤到位,保证压挤过程中搡作对象位置定位的准 确性,有利于防止使用者用力过大而造成对操作对象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压钳,.该压钳能够满足操作对 象对压挤力的要求,且能有效地减少使用者手部的紧握力,较大程度 地减轻在压挤过程中对自身活动臂的损害。
其目的由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压钳,包括安装在座体穿槽中的、可转动的第一活动臂和第 二活动臂,其中,座体的下部装有一个压线槽下模头或者一个下打压 头或者开有一个可用于装入铅只保护壳体的缺口 ,与该处相对应的第
一活动臂端部相应装有一个压线槽上模头或者一个上打压头,第二活 动臂有由其上向下延伸的凸块,且第二活动臂位于第一活动臂的上 方,第二活动臂的向下转动可通过其凸块作用在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 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的上部处,其特点是,第一活动臂的上部向上 延伸形成有阻止第二活动臂继续向下转动的凸缘,该凸缘的高度以第 一活动臂的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刚好将操作对象压挤到位,凸缘 刚好接触着第二活动臂的下部。
这样,进一步的按压将使第一活动臂转动受到限制,可以起到防 止压线槽模头或打压头无限制地移动而压坏管形连接件或铅只的作 用。
为实现第二个目的,上述方案中,凸块的下部装有可活动的轮子, 可由该轮子作用着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的上 部处。
这样,使用本压钳时,可用手握着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手 把,由除拇指外的其余四个手指向上同时板起第一活动臂,可使第一 活动臂的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向下靠近待压的管状连接件或铅 只,由手掌同时向下按压第二活动臂,当第二活动臂的手把向下转动 时,将通过凸块带动轮子进一步按压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 打压头的一端,随着按压力的加大,轮子可转过一角度,此时,第一 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操作手把相互之间可更大程度地靠近,并使轮
子作用于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端部的作用点 进一步前移。
上述方案中,当选用上打压头和下打压头时,该压钳可作为专门 压挤传统铅只'的使用工具;当选用上打压头和缺口时,该压钳适合于 将铅只压挤入保护壳体中,作为专门压挤诸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200710027143. 1公开的铅封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3267763. 4和 200720048843. 4公开的可铅封的识别封闭装置和线穿式防窃铅封装 置的铅只的工具使用;当选用压线槽上模头和压线槽下模头时,该压 钳可作为压线钳使用。
上述方案中,为了使压线槽模头在压挤管状连接件或打压头在压 挤铅只后脱离的方便,在座体的下部近压线槽下模头处或近缺口处或 近下打压头处,与第一活动臂的相对应处之间装有一弹簧。当第一活 动臂的操作手把向上转动时,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近上打压 头的一端将向下转动,使弹簧受到压缩,为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 头或近上打压头的一端的反转准备了一个辅助力矩,该力矩的储备有 利于压线槽模头脱离管状连接件或打压头脱离铅只的作用。
上述方案中,座体上可形成两个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呈现类似于 a/字型形状的缺口 ,压线槽下模头或下打压头或用于装入铅只保护壳 体的缺口可设置或形成于下方的伸出部,第二活动臂可活动安装于上 方的伸出部中。这一方案可以起到减少座体用料和整体重量的作用, 尤其是,使上方的伸出部得到充分延伸,使第二活动臂凸块下部的轮 子能更进一步地靠近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的 端部。 —
本实用新型压钳具有如下的特点
本压钳由于第一活动臂的凸缘可以在压线槽模头或打压头压挤 到位时阻止第二活动臂的继续向下转动,因而使压线槽模头或打压头 进一步的挤压受到限制,有利于减少无限制的用力,对操作对象产生 的损害,以降低产品被压坏的几率。
其次,由于在第二活动臂的凸块下部装上轮子,利用第一活动臂 和第二活动臂的操作手把,在受到手的按压力作用下相互转动时,轮
子与第一活动臂顶面接触,受到第一活动臂顶面摩擦力的作用,该摩 擦力的方向沿着轮子与顶面接触点的切向,因而,容易使轮子转动, 使轮子与第一活动臂顶面的接触点能够不断的、尽可能地前移,且使 凸块更接近处于与第一活动臂顶面垂直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 压钳,既能简省地加大轮子对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 一端的正向作用力,又能增加该作用力绕第一活动臂转动点的力臂, 获得了更大的力矩,进而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压线槽模头或打压头的压 力,而无须要求增加手的紧握力。
另外,本压钳与现有技术相比,还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工具由于随 着按压力的增大而引起摩擦力的增大,由此加大凸块前移的障碍又不 断引发需要加大手掌紧握力的问题。
再者,该压钳在完成压挤搡作,需要将压钱槽模头脱离管形连接, 件或打压头脱离铅只时,可通过向上板动第二活动臂手把,这时,轮 子也可在第一活动臂上以转动抬起的方式离开第一活动臂,使轮子在 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打压头一端产生的力矩迅速消失,与现 有技术相比,能有效地避免了凸块直接接触需要克服移动摩擦的阻
力,又起到省力的作用。
还有,压钳由于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力矩 的产生是依据轮子的作用点和作用力产生的,而作用点的变换是由轮 子的转动实现的,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轮子与第一活动臂上表面之 间的划伤,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提高压钳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每 次压挤的到位和印记产生的准确性。 图面说明
图l是现有压挤钳子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压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钳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详述
实施方式一参照图2和图3,本压钳包括一个呈现类似于V字 型形状缺口的、具有穿槽结构的座体3,即座体3具有两个向外延伸 的上伸出部31和下伸出部32,座体3内部为具有穿透的槽道33;以 及活动安装在座体3近底部的槽道33中的第一活动臂1;和活动安装 在座体3上伸出部31的槽道33中的第二活动臂2。其中,座体3的 下伸出部32开有可用于装入铅只保护壳体的缺口 34,第一活动臂1 与该缺口相对应的端部装有上打压头4;第二活动臂2有由其下表面 向下延伸的凸块21,凸块21的下部装有可活动的轮子5;座体3的 下部近缺口处形成凹部35,第一活动臂1的相对应处有凸柱11,在
凹部35和凸柱11中装弹簧8;第一活动臂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 有凸缘12。
使用时,将第二活动臂2向上转动而抬起,轮子5将离开第一活 动臂1近上打压头4一端的上表面,在弹簧8的向上作用下,第一活 动臂1近上打压头4的一端向上抬起,这时,铅只6和保护壳体7可 被放置在缺口 34中,接着,由手握着第一活动臂1和第一活动臂2 张开的手把,在按压力的作用下,第一活动臂l的手把向上转动,使 第一活动臂l的上打压头4向下接近铅只6,同时,第二活动臂2的 手把向下转动,带动轮子5接近并作用第一活动臂1近上打压头4 一 端的上表面,使第一活动臂1的上打压头4与铅只6贴合,随后,在 按压力的继续作用下,轮子5可再转动一角度,使第一活动臂l和第 一活动臂2的手把进一步靠近,并使轮子5与第一活动臂1近上打压 头4一端上表面的接触点向前进一步移动,这时,上打压头4已获得 足够的打压力将铅只6压挤入保护壳体7中,另外,当铅只6进入保 护壳体7中的应有位置时,凸缘12刚好支撑在第二活动臂2手把的 下表面,使进一步的施压受到限制,使上打压头4不能继续对铅只6 产生进一步的打压力,保护铅只6和壳体7不受到破坏。 本例中的压钳,适合于将铅只压挤入保护壳体中。 实施方式二参照图4,与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上打压头换 成压线槽上模头9,形成缺口的地方装上压线槽下模头10,使压钳成 为压挤管形连接件的压线钳,该工具同样具有本实用新型提及的优
另外,可以想象,参照实施方式一,如果将缺口改造成下打压头, 则压钳可以作为适应传统铅只压挤的工具,该工具同样也具有本实用 新型提及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压钳,包括安装在座体穿槽中的、可转动的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其中,座体的下部装有一个压线槽下模头或者一个下打压头或者开有一个可用于装入铅只保护壳体的缺口,与该处相对应的第一活动臂端部相应装有一个压线槽上模头或者一个上打压头,第二活动臂有由其上向下延伸的凸块,且第二活动臂位于第一活动臂的上方,第二活动臂的向下转动可通过其凸块作用在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的上部处,其特征是,第一活动臂的上部向上延伸形成有阻止第二活动臂继续向下转动的凸缘,该凸缘的高度以第一活动臂的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刚好将操作对象压挤到位,凸缘刚好接触着第二活动臂的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压钳,其特征是,上述凸块的下部装有可 活动的轮子,可由该轮子作用着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 头一端的上部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压钳,其特征是,座体上可形成两个 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呈现类似于V字型形状的缺口,压线槽下模头或 下打压头或用于装入铅只保护壳体的缺口可设置或形成于下方的伸 出部,第二活动臂可活动安装于上方的伸出部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压钳,包括装在座体中的两活动臂,座体下部装有压线槽下模头或下打压头或开有可装入铅只壳体的缺口,与该处对应的第一活动臂端部装有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第二活动臂有向下延伸的凸块,当其把手向下转动时可由凸块作用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上部,其特点是,第一活动臂向上延伸形成阻止第二活动臂继续向下转动的凸缘,凸缘的高度以第一活动臂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刚好将操作对象压挤到位,凸缘刚好接触着第二活动臂下部,另外,凸块装有轮,由轮代替作用第一活动臂近压线槽上模头或上打压头一端。该钳能确保压挤到位,具有省力、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1192830SQ20082004650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余炳顺 申请人:余炳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