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5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主要涉及气动打钉机等以压縮空气作为驱动源的手持式的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上述的气动打钉机具备内装有通过压縮空气工作的活塞的工具主体部,在该 工具主体部的打入方向前端部设有打入枪鼻部,在侧部设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部。并且, 在枪鼻部上装备有存储仓,所述存储仓收纳有多个打入件、并将这些打入件一个一个地供 给到枪鼻部的打入通路内。 以往,针对这种气动打钉机进行了各种用于提高其使用便利性的研究。例如,在下
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附加有利用供给到工具主体部的压縮空气吹飞打入部周围的木屑
或粉尘等的气动除尘器功能的气动打钉机。[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338587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540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4281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42815号公报 然而,由于在上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气动除尘器形成为利用经过手柄部的蓄 压室(储气筒)供给到工具主体部侧后的压縮空气的结构,因此如果作为气动除尘器消耗 压縮空气则无法供给打入动作所需的足够的压力的压縮空气,其结果是存在打入力下降的 可能性。 进一步,由于在专利文献3、4中公开的气动除尘器形成为在蓄压室的上游侧使气 动除尘器用的压縮空气分支的结构,因此能够避免上述的压力下降,但是存在利用气动除 尘器时的操作变得麻烦的问题。 例如,当利用气动除尘器时需要进行隔断朝向蓄压室的压縮空气的操作(第一换 向阀)和朝气动除尘器供给压縮空气的操作(第二换向阀)这两个操作,因此存在利用气 动除尘器时的操作变得麻烦的问题。 并且,由于利用气动除尘器时的操作按钮配置在难以从使用者侧观察到的部位, 因此利用气动除尘器时的操作很麻烦,需要改善该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使利用气动除尘器时 的操作性变好且不会导致朝向工具主体部侧的压力下降。 因此,本发明形成权利要求书的各个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结构的气动工具。
根据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气动工具,通过设置止回阀,当打开开闭阀从吹出口吹出 压縮空气时不会导致蓄压室的压力下降,因此能够将该气动工具用作气动除尘器。因此,仅 通过打开开闭阀的操作就能够利用气动除尘器,相反,仅通过关闭开闭阀的操作就能够隔 断气动除尘器,因此能够使操作性比现有的气动除尘器好。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通过与该止回阀分开设置的排气阀使蓄压室内因 止回阀而避免了逆流的压縮空气放出至大气,从而进行该蓄压室的排气(卸压)。例如在将 空气软管从该气动工具卸下后,欲强制地使蓄压室的压縮空气排出至大气(排气)以进行 卸压时,使用该排气阀。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通过将除尘器喷嘴配置在接近手柄前端部设置的 存储仓的侧部,能够从比手柄前端部更靠近打入部位的位置吹出压縮空气,能够更加高效 地吹飞该打入部位的粉尘等。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从存储仓的最靠近打入部位的下部前端吹出 压縮空气,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吹飞打入部位的粉尘等。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在该气动工具为上述的打入工具以外的气动工具 且不具备存储仓的情况下,能够从不会对作业造成影响的手柄前端部吹出压縮空气从而高 效地将加工部位的粉尘等吹飞。并且,由于形成为不用另外使用上述的除尘器喷嘴就能够 直接从柄内部的蓄压室的上游侧吹出压縮空气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 提高气动除尘器的便利性。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能够利用在这种气动工具中通常设置的用于勾挂
的钩从比手柄前端部更靠近加工部位的位置高效地吹飞该加工部位的粉尘等。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能够根据作业者的作业姿态或者把持该气动
工具的姿态来变更压縮空气的吹出方向,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吹飞加工部位的粉尘等。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能够将压縮空气的吹出方向变更为手柄部周
围的任意方向,因此能够根据作业方式高效地利用气动除尘器。 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是将通气路用作排气孔的结构,因此不用设 置特别的排气孔就能够排出蓄压室的压縮空气。 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仅克服弹簧施力即可进行使阀杆朝打开侧移 动的操作,而不会受到上游侧的通气路的空气压力的作用,因此能够以较轻的操作力进行 该操作,在该点上能够提高该气动除尘器的操作性。 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气动除尘器设在手柄部的前端,因此不会 导致供给到工具主体部的压縮空气的空气压力下降,因此不会导致该工具主体部的打入力 的下降。并且,由于利用气动除尘器时操作的除尘器按钮配置在使用者容易观察到的手柄 部前端的背面侧,因此能够提高该气动除尘器的操作性。 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由于从比手柄部前端更靠近打入部位的位置吹
出压縮空气,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吹飞打入部及其周围的木屑或粉尘等。 根据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即便是在误使该气动工具翻倒或落下的情况
下、或者在使除尘器按钮与其他的物品等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除尘器按钮不经意
地被操作从而气动除尘器工作的情况。 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的气动工具,通过设置止回阀,当打开开闭阀从吹出口吹出 压縮空气时不会导致蓄压室的压力下降,因此使用者只要进行打开开闭阀的操作即可,不 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与蓄压室隔断的操作,因此仅凭一个操作即可利用气动除尘器,在该 点上能够提高该气动除尘器的操作性。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除尘器的气动工具的纵剖视图。在该图 中,作为气动工具的一例举例示出气动打钉机。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和手柄部前端的放大图。在该图中气动除尘器 和手柄部前端以纵剖视图表示。在该图中,关于阀杆16、26的位置,以各自轴线为边界示出 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手柄部前端以及存储仓的纵剖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和手柄部的纵剖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和手柄部的纵剖视图。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工具的整体侧视图。 图7是气动工具的手柄部前端附近的剖视图,是气动除尘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从图7中的箭头(III)方向观察手柄部前端的背面的俯视图。在该图中俯
视示出气动除尘器的除尘器按钮以及保护壁部。 图9是以手提姿态把持气动工具并使用除尘器的状态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如下 1…气动工具(气动打钉机);2…主体部;3…手柄部,3a…开关杆,3b…开关阀; 4…存储仓,4a…收纳部,4b…盖部,4c…进给机构;5…打入工具导向部(枪鼻部),5a…射
出口 ;8…蓄压室(储气筒);9…空气软管,9a…插口 ;10…气动除尘器(第一实施方式); 11…止回阀(第一实施方式);12…开闭阀(第一实施方式);13…排气阀;14…第一框体; 15…第二框体;16…阀杆;18…排气孔;25…阀主体;26…阀杆;27…插塞;30…吹出口 ; 40…气动除尘器(第二实施方式);42…框体;44…止回阀(第二实施方式);46…通气路;
47…排气阀;50…除尘器喷嘴,50a…吹出口 ;51…开闭阀(第二实施方式);53…钮;60… 气动除尘器(第三实施方式);65…通气路;67…止回阀(第三实施方式);68…排气阀(第 三实施方式);75…开闭阀(第三实施方式);77…钮;79…吹出喷嘴;80…气动除尘器(第
四实施方式);84…第一阀杆;88…通气路;89…止回阀(第四实施方式);90…钩;94…通 气槽;97…第二阀杆;99…吹出口 ;100…开闭阀(第四实施方式);101…排气阀(第四实施
方式);110…气动除尘器(第五实施例);111…止回阀(第五实施例);112…框体,112a… 凸台部,112c…排气口, 112d…供气孔;113…过滤器,113a…贯穿插入孔;114…密封圈; 115…插塞;116…排气阀(第五实施例),116a、116b…密封圈;118…排气孔;120…开闭阀 (第五实施例);121…框体,21a…通气孔;122…开闭杆,122a、122b…密封圈;123…压縮 弹簧;124…除尘器按钮;125…除尘器喷嘴,125a…吹出口 ;126…保护壁部;130…通气路, 130a…上侧的支承孔,130b…下侧的支承孔,130c…通气孔;H…手柄轴;F…钩轴;W…待打 入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 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气动除尘器10的打入工具1的整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入工具的一例举例 示出压縮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打入工具)。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各部件或者结构的 方向,如图6所示以打入打入件的方向作为下侧,以使用者侧作为上侧。
6
该打入工具1是以压縮空气作为驱动源来工作的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且具备工 具主体部2、手柄部3以及存储仓4。在工具主体部2的下部以朝下方突出的状态设有筒体 形的打入工具导向部(driver guide) 5 (枪鼻部)。该打入工具导向部5的下端部形成打出 打入件的射出口 5a。 当对内装在工具主体部2中的活塞6的上室供给压縮空气时,活塞6向下动作从 而使与该活塞6—体设置的打击用的打入工具7在打入工具导向部5内向下动作。与工具 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联动地从存储仓4朝打入工具导向部5内一个一个地供给打入件。因 此,当打入工具7向下动作时, 一个打入件被该打入工具7打击并被从打入工具导向部5的 射出口 5a打出。这样,活塞6和打入工具7构成以压縮空气作为驱动源的驱动装置。
手柄部3以从工具主体部2的侧部朝侧方突出的状态设置。该手柄部3的内部形 成用于贮存供给到工具主体部2的压縮空气的蓄压室(储气筒)8。在手柄部3的前端上连 接有空气软管9。经由该空气软管9从压縮空气源对蓄压室8供给压縮空气。
在手柄部3的基部附近配置有扳机形式的开关杆3a和开关阀3b。当利用把持手 柄部3的手的指尖勾动操作开关杆3a时开关阀3b接通,从而从蓄压室8朝工具主体部2 侧供给压縮空气并进行打入动作。 存储仓4是用于装填连结打入件的部件,所述连结打入件通过多个打入件隔开一
定的间隔并列地结合在一起而成,该存储仓4具备以漩涡状态收纳该连结打入件的呈筒形
箱体形状的收纳部4a和封闭该收纳部4a的盖部4b。在收纳部4a和打入工具导向部5之
间设有进给机构4c,该进给机构4c与工具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联动地将连结打入件间距进
给到打入工具导向部5的打入通路内。图中省略了连结打入件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在设置于手柄部3的前端的气动除尘器10上具有较大
的特征。气动除尘器io在吹飞待打入材料w上的木屑或粉尘等从而使该打入部位周围的
目视确认性良好的情况等中使用。 图2中示出手柄部3的前端部和气动除尘器10的详细情况。开闭阀12经由止回 阀11安装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上。在止回阀11上同时设置有排气阀13。
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在图2中为右端部)上安装有第一框体14。在该第一框体 14的内周侧设有内螺纹部14b。第二框体15的外螺纹部15b螺合在该内螺纹部14b上,从 而该第二框体15被安装在第一框体14上。由于该外螺纹部15b和内螺纹部14b螺合在一 起,因此第二框体15可通过旋转操作而相对于第一框体14在轴线方向上变位。
阀杆16以能够在轴线方向变位的方式支承在第二框体15的外螺纹部15b的内周 侧。在阀杆16和第二框体15之间夹装有压縮弹簧17。通过该压縮弹簧17朝使阀杆16向 图2中的左侧变位的方向(将第二密封橡胶22按压在内周孔14a的口部的方向)对阀杆 16施力。即便是在蓄压室8和通气路25a排气从而在该阀杆16上并未作用有由阀杆16的 大径部16a和小径部16b的受压面积差引起的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该压縮弹簧17对该 阀杆16施力,其结果是第二密封橡胶22被按压在内周孔14a的口部从而能够防止其晃动。
阀杆16形成为同轴地具有收纳上述压縮弹簧17的圆筒形状的大径部16a和圆柱 体形状的小径部16b的阶梯形状。小径部16b经过第一框体14的内周孔14a突出到蓄压 室8内。 在阀杆16的小径部16b上装配有第一密封橡胶21和第二密封橡胶22。前端侧的第一密封橡胶21沿着遍及该小径部16b的整周形成的截面V字形的V槽16d内装配。通 气孔16c在V槽16d的底部开口 。通气孔16c经过大径部16a的内周始终与第二框体15 的通气孔15a连通。在通气孔16c侧的空气压力在一定压力以上即通常的压縮空气供给状 态下,第一密封橡胶21打开从而压縮空气流入蓄压室8侧。与此相对,当通气孔16c侧的 空气压力下降时,第一密封橡胶21通过蓄压室8侧的空气压力被按压在V槽16d中,由此 成为通气孔16c被从蓄压室8气密地密封的状态,因此防止了蓄压室8的空气泄漏。因此, 阀杆16和第一密封橡胶21构成止回阀11。 第二密封橡胶22装配在阀杆16的小径部16b的基部。通过该小径部16b相对于 蓄压室8的受压面积和大径部16a相对于通气路15a的受压面积的面积差朝使小径部16b 突出到蓄压室8侧的方向对阀杆16施力,由此第二密封橡胶22被按压在第一框体14的内 周孔14a的口部,由此第一框体14的内周侧相对于蓄压室8被气密地密封。该密封状态成 为排气阀13的关闭状态。 与此相对,当对第二框体15进行操作使其朝其外螺纹部15b相对于第一框体14 的内螺纹部14b旋松的方向旋转时,该第二框体15相对于第一框体14朝轴线方向脱离侧 (在图2中为右侧,以下称为大气敞开侧)变位。伴随与此,阀杆16通过蓄压室8内的压 縮空气的压力与第二框体15大致一体地朝大气敞开侧变位。通过阀杆16相对于第一框体 14朝大气敞开侧变位,第二密封橡胶22从内周孔14a的口部离开从而成为该第一框体14 的内周侧与蓄压室8连通的状态。 第一框体14的内周侧经过设在第二框体15的外螺纹部15b上的排气孔18始终 与大气连通。因此,当如上所述阀杆16朝大气敞开侧变位时,蓄压室8经过排气孔18与大 气连通,由此该蓄压室8进行排气(卸压)。在不使用该气动工具1的情况等中,通过放掉 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能够防止由残余压力导致的工具主体部2的误动作。
当对第二框体15进行操作使其朝其外螺纹部15b相对于第一框体14的内螺纹部 14b旋紧的方向旋转时,该第二框体15相对于第一框体14朝轴线方向接近侧(在图2中为 左侧,以下称为大气隔断侧)变位。伴随与此,阀杆16也与第二框体15 —体地朝大气隔断 侧移动,由此第二密封橡胶22被按压在第一框体14的内周孔上从而蓄压室8被从第一框 体14的内周侧(大气侧)隔断。在该状态下能够经过空气软管9对蓄压室8中积蓄压縮 空气。 由此,主要由第一框体14、第二框体15、阀杆16的第二密封橡胶22以及排气孔18 构成排气阀13。 在阀杆16的大径部16a的外周面上装配有第三密封橡胶23和第四密封橡胶24。 通过这两个密封橡胶23、24,第一框体14的内周侧和第二框体15的内周侧(通气孔15a) 始终被气密地密封。 开闭阀12安装在第二框体15的通气孔15a上。该开闭阀12具备阀主体25和阀 杆26,所述阀主体25具有沿着其中心贯通设置的通气路25a。阀杆26被支承为能够在通 气路25a的中途位置朝与该通气路25a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该阀主体25的径向(在 图2中为上下方向)变位。通气路25a经过第二框体15的通气孔15a始终与阀杆16的通 气孔16c连通。用于连接软管的插塞(plug)27安装在阀主体25的前端。安装在空气软管 9的前端的插口 9a以能够通过一次操作拆卸的方式连接在该插塞27上,从而在压縮空气供给源和蓄压室8之间形成空气供给路径。 在阀杆26的一端侧(在图2中为上端部)上安装有凸缘部26a。在该凸缘部26a 和阀主体25之间夹装有压縮弹簧28。通过该压縮弹簧28朝图2中的上侧的关闭侧对该阀 杆26施力。 在阀杆26的另一端侧(在图2中为下端部)上装配有密封橡胶29。在通过压縮 弹簧28使阀杆26位于关闭侧的状态下,该密封橡胶29被按压在锥孔25b上从而吹出口 30 成为被从通气路25a气密地密封的状态。因此,在阀杆26位于关闭侧的状态下,不会从吹 出口 30吹出压縮空气。 当对阀杆26进行操作使其克服压縮弹簧28的作用力朝图2中的下侧的打开侧移 动时,密封橡胶29从锥孔25b离开从而形成吹出口 30与通气路25a连通的状态,从而从吹 出口 30吹出压縮空气。 如图所示,吹出口 30朝斜下方(朝待打入材料W侧)开口。因此,从该吹出口 30 吹出的压縮空气从手柄部3的大致前端部吹到待打入材料W侧。能够利用从吹出口 30吹 出的压縮空气吹飞待打入材料W上的木屑或粉尘等。由此,开闭阀12和吹出口 30作为气 动除尘器10发挥功能。 如果停止按下开闭阀12的阀杆26的操作,则该阀杆26通过压縮弹簧28的作用 力返回关闭位置,从而停止从吹出口 30吹出压縮空气。 在不使用该气动工具1的情况下、即将空气软管9 (压縮空气供给源)从插塞27 卸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排气阀13使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经过排气孔18全部排出到大 气。通过经过排气阀13将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全部放掉,能够可靠地防止由残余压力引 起的工具主体部2的误动作。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动工具1,通过将空气软管9连接在手 柄部3的前端来对蓄压室8供给压縮空气,能够利用工具主体部2进行打入动作。当压縮 空气在工具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中被消耗掉时,能够经过止回阀11对蓄压室8补充压縮空 气从而该蓄压室8保持一定的合适的空气压力。 并且,在蓄压室8和处于该蓄压室8的上游侧的通气孔16c之间夹装有止回阀11, 由此能够防止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逆流到通气孔16c侦U。 气动除尘器10配置在比该止回阀11还靠上游侧的位置。当克服压縮弹簧28的 作用力对开闭阀12的阀杆26进行操作而将其按下时,该气动除尘器10打开,从而能够从 吹出口 30吹出压縮空气。因此,与上述的以往的利用气动除尘器时需要两个操作的结构相 比,能够通过一个操作(阀杆26的按下操作)利用气动除尘器10,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即便是在打开开闭阀12以利用气动除尘器10时,通过止回阀11,蓄压室8 的压縮空气不会逆流(空气泄漏)到通气孔16c侧,因此能够将蓄压室8保持为合适的空 气压力,进而能够对工具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供给足够量的合适的压力的压縮空气,由此 能够进行可靠的打入动作。这样,不会通过利用气动除尘器10对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造成 任何影响,能够始终将该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保持为合适的压力。 并且,当对第二框体15进行操作使其朝旋松方向旋转时,能够经过排气阀13将蓄 压室8的压縮空气排出到大气中。因此,即便不特意卸下空气软管9也能够简单地进行蓄 压室8的卸压。
进一步,即便是在对第二框体15进行操作使其朝紧固侧旋转并对蓄压室8内供给压縮空气的状态下,当该蓄压室8内的空气压力升高到一定值以上时,阀杆16通过附加在该阀杆16的小径部16b的前端面上的压力后退,由此第二密封橡胶22从内周孔14a的口部离开从而多余的压縮空气被从排气孔18放出,因此能够始终将该蓄压室8内的空气压力维持在合适的压力。只要蓄压室8内的空气压力保持为合适的压力,就通过大径部16a和小径部16b的受压面积差朝关闭侧(在图2中为右侧)对阀杆16施力,因此第二密封橡胶22被按压在内周孔14a上从而蓄压室8被从排气孔18隔断。 能够在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中附加各种变更进行实施。例如,举例示出了将吹出口 30设在阀主体25上从而从手柄部3的前端吹出压縮空气的气动除尘器10,但是,通过将空气软管连接在该吹出口上、并使该空气软管的前端侧延伸到例如打入工具导向部5的前端部附近,能够在更靠近打入部位的部位吹出压縮空气。 图3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动除尘器40。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在以下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尘器喷嘴50安装在存储仓4的收纳部4a的侧面上且其前端部的吹出口 50a设定在更靠近工具主体部2的射出口 5a的部位。在图3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和部件赋予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也设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上安装有框体42。利用该框体42气密地堵塞蓄压室8。在该框体42的内表面(蓄压室8侧)上设有凸台部42a。该凸台部42a突出到蓄压室8内。该凸台部42进入用于清洁空气的过滤器41的贯穿插入孔41a内。在凸台部42a的前端设有排气孔42c。排气孔42c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该凸台部42a的外周上装配有第一密封橡胶43和第二密封橡胶44a。利用图3中的左侧的第一密封橡胶43堵塞过滤器41的贯穿插入孔41a。利用图3中的右侧的第二密封橡胶44a气密地密封通气孔42b。当对凸台部42a的内周侧的通气路46内供给压縮空气时,第二密封橡胶44a通过压縮空气的压力被扩开从而通气孔42b敞开。当通气孔42b敞开时,凸台部42a的内周侧的通气路46与蓄压室8侧连通。空气软管9经由插塞27连接在通气路46的上游侧。因此,经过空气软管9从压縮空气供给源供给到通气路46中的压縮空气经过通气孔42b被供给到蓄压室8中。 当未朝通气路46中供给压縮空气时、或者通气路46内的空气压力下降时,第二密封橡胶44a通过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被按压在通气孔42b上,因此该通气孔42b被气密地密封,其结果是蓄压室8被从通气路46气密地隔断。因此,该通气孔42b和第二密封橡胶44a构成止回阀44,通过该止回阀44从通气路46朝蓄压室8供给压縮空气、并阻止压縮空气的反向流动。 在凸台部42a的下游侧前端上设有排气阀47。该排气阀47具备第一阀杆47a。在该第一阀杆47a上装配有两个密封橡胶47b、47b。通气路46的空气压力作用在该第一阀杆47a的上游侧端面上,由此两个密封橡胶47b、47b被按压在凸台部42a的内周面上,从而设在该凸台部42a的前端的排气孔42c被气密地密封。通过排气孔42c被密封,蓄压室8被从通气路46气密地隔断。 当将空气软管9从插塞27卸下从而通气路46敞开至大气时,第一阀杆47a通过作用在其下游侧端面上的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朝上游侧变位。当第一阀杆47a朝上游侧变位时,密封橡胶47b、47b从凸台部42a的内周面离开从而排气孔42c打开。当排气孔42c打开时,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经过排气孔42c流入通气路46内,最终从空气软管9被卸下后的插塞27排出至大气。这样进行蓄压室8的排气(卸压)。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并未设置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孔18那样的特别的排气孔,而是直接将通气路46用作排气孔,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一阀杆47a的突出到蓄压室8内的部位上设有凸缘部47c。该凸缘部47c作为限制第一阀杆47a朝排气侧(在图3中为右侧)移动的移动量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另外,由于作用在该凸缘部47c上的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作用在其两个面上且相互抵消,因此不会作为使第一阀杆47a朝排气侧移动的空气压力发挥作用。并且,与第一阀杆47a的上游侧端面的受压面积相比,下游侧端面的受压面积设定得足够小。因此,仅当通气路46完全敞开至大气从而压縮空气的空气压力完全不发挥作用时该第一阀杆47a通过作用在其下游侧端面上的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朝排气侧移动。在经过空气软管9从压縮空气供给源朝通气路46供给压縮空气的状态中、在通过使用后述的气动除尘器40等导致空气压力暂时下降的程度下,由于作用在该第一阀杆47a的上游侧端面上的空气压力足够大,因此该第一阀杆47a不会朝排气侧移动,因此排气孔42c维持被气密地密封的状态。
这样,当对通气路46内供给压縮空气时,通过关闭排气阀47并打开止回阀44对蓄压室8中供给压縮空气,另一方面,当通气路46的空气压力下降时关闭止回阀44从而防止压縮空气从蓄压室8朝通气路46逆流,进一步,当通气路46敞开至大气从而其空气压力消除时,排气阀47打开从而进行蓄压室8的卸压。 在框体42上安装有构成气动除尘器40的开闭阀51的第二阀杆52。框体42具有位于与通气路46的空气流入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两侧的杆支承孔42d、42e,第二阀杆5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支承在这些支承孔42d、42e内。在图3中第二阀杆52的前端从下侧的杆支承孔42d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上安装有用于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钮53。 在第二阀杆52上装配有两个密封橡胶52a、52b。图示下侧的杆支承孔42d通过图3中的下侧的密封橡胶52a被气密地密封。图示上侧的杆支承孔42e的口部通过图3中的上侧的密封橡胶52b相对于通气路46开闭。杆支承孔42e形成为口部的深部的直径更大。
通过夹装在该第二阀杆52和杆支承孔42e的底部之间的压縮弹簧54朝图3中的下侧(开闭阀51的关闭侧)对第二阀杆52施力。如图3所示,在第二阀杆52移动到关闭侧的状态下,杆支承孔42e的口部通过密封橡胶52b被密封从而该杆支承孔42e被从通气路46气密地隔断,因此该开闭阀51形成关闭状态。 当使用者用指尖对钮53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第二阀杆52克服压縮弹簧54的作用力朝图3中的上侧(开闭阀51的打开侧)移动时,密封橡胶52b从支承孔42e的口部离开,因此该杆支承孔42e成为与通气路46侧连通的状态。当口部打开从而杆支承孔42e与通气路46连通时,通气路46内的压縮空气流入杆支承孔42e内。上述的除尘器喷嘴50经过通气孔42f与上侧的杆支承孔42e连接。除尘器喷嘴50从框体42的侧部朝其下方的存储仓4较长地延伸。该除尘器喷嘴50沿着存储仓4的收纳部4a的外周面保持在收纳部4a上。该除尘器喷嘴50的吹出口 50a大致位于存储仓4的收纳部4a的下端的高度,因此配置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吹出口 30更靠近切断部位的位置。因此,当使用者用指尖对钮53
11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第二阀杆52朝打开侧移动时,通气路46的压縮空气经过杆支承孔42e从除尘器喷嘴50的吹出口 50a吹出。吹出后的压縮空气(除尘空气)的大部分吹到工具主体部2的射出口 5a,以将切断粉等吹飞。 当使用者停止按压钮53的操作时,第二阀杆52通过压縮弹簧54的作用力返回关闭侧。当第二阀杆52返回关闭侧时,支承孔42e的口部通过密封橡胶52b被气密地密封,其结果是该支承孔42e被从通气路46气密地隔断。当这样关闭开闭阀51时,即停止从除尘器喷嘴50的吹出口 50吹出除尘空气。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经过空气软管27供给到通气路46内的压縮空气经过止回阀44供给到蓄压室8内。通过该止回阀44防止伴随着通气路46的空气压力下降产生的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的逆流。因此,仅通过对钮53的按压操作而促成的开闭阀51的打开操作,即可利用气动除尘器40。相反,当停止按压钮53的操作时,第二阀杆52通过压縮弹簧54的作用力返回关闭侧从而该开闭阀51关闭,由此停止吹出除尘空气。这样,由于仅通过对钮53的按压操作所促成的第二阀杆52的移动操作,即可利用气动除尘器40,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操作性。 并且,由于通过止回阀44防止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逆流,因此即便通过使用气动除尘器40导致通气路46内的空气压力下降,蓄压室8内的空气压力也保持恒定,能够进行可靠地打入动作。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由于从比手柄部3的前端更靠近加工部位的位置吹出除尘空气,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该气动除尘器40。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由于当将空气软管9从插塞27卸下从而通气路46敞开至大气时,通过排气阀47自动地进行蓄压室8的排气,因此在该点上能够提高该气动工具1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在第二阀杆52的朝向打开侧的移动中通气路46的空气压力并不发挥作用(不依赖于空气压力)。因此,能够仅克服压縮弹簧54的作用力使第二阀杆52朝打开侧移动,在该点上也能够提高该气动除尘器40的操作性。 图4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设在手柄部3的前端。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形成为能够绕手柄部3的手柄轴H任意变更吹出方向的结构,在该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io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40不同。在图4中,对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同样的部件和结构赋予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手柄部3的前端安装有第一框体61和第二框体62。第二框体62具备螺纹轴部62a,将该螺纹轴部62a紧固在手柄部3的内螺纹部3a中从而该第二框体62被固定在手柄部3的端部。第一框体61夹持固定在第二框体62和内螺纹部3a的底部之间。第一阀杆63配置在第二框体62的内周侧。该第一阀杆63的凸台部63a经过第一框体61的贯穿插入孔61a突出到蓄压室8侧。在凸台部63a的外周面上装配有密封橡胶63b。凸台部63a的外周面和贯穿插入孔61a之间通过该密封橡胶63b始终被气密地密封。
通过压縮弹簧64朝使第一阀杆63的凸台部63a朝蓄压室8内突出的方向对第一阀杆63施力。通气路65设在第一阀杆63的内周侧。在该通气路65的下游端侧设有通气孔63c 63c。该通气孔63c 63c的外周侧被密封橡胶66密封。当对通气路65供给压
12縮空气时,密封橡胶66通过该空气压力打开从而各通气孔63c与蓄压室8连通,由此压縮空气从通气路65供给到蓄压室8内。当通气路65内的空气压力下降、或者对通气路65内进行排气时,密封橡胶66通过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被按压在各通气孔63c上从而各通气孔63c被关闭,由此蓄压室8被从通气路65气密地隔断。由此,密封橡胶66和各通气孔63c构成允许从通气路64朝蓄压室8供给压縮空气、并且阻止空气从蓄压室8朝通气路65泄漏的止回阀67。在该点上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在第二框体62的端部上支承有阀主体70。该阀主体70的凸台部70a以能够绕手柄轴H旋转的状态插入设在第二框体62的端部的支承孔62b内。在凸台部70a的外周面上装配有挡圈71和密封橡胶72。阀主体70经由挡圈71被支承为相对于第二框体62绕手柄轴H旋转自如且不能在手柄轴H方向变位。并且,支承孔62b内部通过密封橡胶72被从大气气密地密封。第一阀杆63的通气路65经过第二框体62的通气孔62c与阀主体70的内周侧连通(以下将它们作为一个通气路65)。开闭阀75以与阀主体70的内周孔交叉的状态设在该通气路65的中途。 该开闭阀75具备第二阀杆76。该第二阀杆76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杆26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杆52大致相同的结构。该第二阀杆76的两端支承在沿着与通气路65(手柄轴H)正交的方向贯通该阀主体70设置的阀支承孔70b、70c中。在第二阀杆76上装配有两个密封橡胶76a、76b。通气路65通过与上侧的阀支承孔70b滑动接触的密封橡胶76a和与下侧的阀支承孔70c滑动接触的密封橡胶76b被从大气气密地密封。
对于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阀杆76,能够克服压縮弹簧78的作用力朝打开侧(图4中的下方)按压操作安装在该第二阀杆76的一端侧的钮77。当第二阀杆76朝打开侧移动时,下侧的密封橡胶76b从下侧的阀支承孔70c的锥面离开从而该开闭阀75打开。当开闭阀75打开时,压縮空气(除尘空气)经过安装在阀主体70的侧部上的吹出喷嘴79的吹出口 79a从通气路65吹出。压縮弹簧78装配在该吹出喷嘴79和第二阀杆76之间。通过该压縮弹簧78朝图示上侧的关闭侧(将密封橡胶76b按压在阀支承孔76c的锥面上的方向)对第二阀杆76施力。 在阀主体70的上游侧端部经由插塞27连接有空气软管9。压縮空气经过该空气软管9从供给源供给到通气路65。当将空气软管9卸下从而通气路65完全排气时,由于在第一阀杆63的后端面(在图4中为右端面)上未作用有空气压力,因此该第一阀杆63通过作用在该第一阀杆63的前端面(在图4中为左端面)上的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克服压縮弹簧64的作用力朝图4的右侧后退。当第一阀杆63后退从而密封橡胶63b从第一框体61的贯穿插入孔61a离开时,蓄压室8的压縮空气经过贯穿插入孔61a从设在第二框体62上的排气孔62d 62d排出。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阀杆63和排气孔62d 62d构成排气阀68。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压縮空气经过空气软管9供给到蓄压室8内的状态下,该第一阀杆63通过第一阀杆63的受压面积差保持在利用密封橡胶63b密封贯穿插入孔61a的位置(关闭位置)。当空气软管9被卸下从而蓄压室8完全排气时,虽然空气压力不再通过该受压面积差发挥作用,但是在该情况下第一阀杆63通过压縮弹簧64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从而防止该第一阀杆63晃动。 压縮弹簧64的作用力在满足下述条件的范围内设定成适当的作用力,S卩,当通气路65完全排气从而通气路65与蓄压室8的压力差在一定压力差以上时第一阀杆63通过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后退,另一方面,在通过使用气动除尘器60导致在通气路65中产生微小的压力下降的程度下使第一阀杆63不会后退。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即便是在通过使用气动除尘器60导致在通气路65中产生微小的空气压力的下降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止回阀67防止蓄压室8的空气泄漏,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工具主体部2的打入动作。
并且,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阀主体70被支承为相对于第二框体62绕手柄轴H旋转自如。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利用指尖操作该阀主体70使其旋转来任意变更吹出口 79的吹出方向。在将吹出口 79的朝向变更为任意的方向之后,当对钮77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第二阀杆76克服压縮弹簧78的作用力朝打开侧移动时,该吹出口 79与通气路65连通从而压縮空气(除尘空气)从该吹出口 79被吹出。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60,由于能够任意地变更吹出除尘空气的吹出口 79的朝向,因此能够与各种作业环境对应地提高该气动除尘器60的使用便利性。 图5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80。该气动除尘器80也具备第一框体81和第二框体82。第二框体82通过将其螺纹轴部82a紧固在手柄部3的内螺纹部3a上而固定在该手柄部3的前端。第一框体81固定在该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的口部。第一框体81和第二框体82的前端面对齐摆置成同面,在两个前端面和内螺纹部3a的底部之间夹入过滤器83。 第一阀杆84支承在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中。该第一阀杆84的凸台部84a经过第一框体81的贯穿插入孔81a突出到蓄压室8侧。通过夹装在第一阀杆84的后端面和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的底部之间的压縮弹簧85朝使该第一阀杆84朝蓄压室8侧突出的方向对该第一阀杆84施力。 在凸台部84a的外周面上装配有两个密封橡胶86、87。贯穿插入孔81a通过后侧(在图5中为右侧)的密封橡胶86被气密地密封。当第一阀杆81克服压縮弹簧85的作用力后退时,该密封橡胶86从贯穿插入孔81a离开,从而蓄压室8经过贯穿插入孔81a与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连通。在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中设有排气孔82c。当第一阀杆84克服压縮弹簧85的作用力后退时,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经过贯穿插入孔81a和排气孔82c排气。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阀杆84和排气孔82c构成排气阀101。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经过空气软管9对蓄压室8内供给压縮空气的状态下,该第一阀杆84通过第一阀杆84的凸台部84a和大径部84c之间的受压面积差保持在利用密封橡胶86密封贯穿插入孔81a的位置(关闭位置)。当空气软管9被卸下从而蓄压室8完全排气时,不会再受该受压面积差所产生的空气压力的作用,但是,在该情况下第一阀杆84通过压縮弹簧85保持在关闭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阀杆84晃动。 在第一阀杆81的内周侧形成有通气路88。该通气路88的下游侧(前侧)经过设在凸台部84a周围的多个通气孔84b 84b与蓄压室8连通。在该通气孔84b 84b周围装配有前侧的密封橡胶87。当通气路88内排气时,各通气孔84b通过该密封橡胶87被气密地密封,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蓄压室8的空气泄漏。当对通气路88内供给压縮空气时,密封橡胶87通过该空气压力打开从而该通气路88经过各通气孔84b与蓄压室8连通,由此压縮空气经过过滤器83供给到蓄压室8中。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密封橡胶87和通气孔84b 84b构成止回阀89。 在第一阀杆84的大径部84c(收纳在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上的部分)的外 周面上也装配有密封橡胶84d。内周孔82b的底部侧和排气孔82c侧通过该密封橡胶84d 被气密地密封。在内周孔82b的底部设有通气孔82d。插塞27安装在该通气孔82d的口 部。空气软管9经由连接器9a与该插塞27连接。从空气软管9供给的压縮空气经过通气 孔82d供给到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和第一阀杆84的通气路88中。如上所述,供给到 通气路88中的压縮空气经过凸台部84a的通气孔84b供给到蓄压室8中。
在第二框体82的外周上例如设有用于勾挂在腰带上的钩90。该钩90具备圆环形 状的支承框部91和钩主体92。支承框部91以绕手柄轴H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第二框体 82的外周面上。支承框部91通过由设在第二框体82的外周上的止动器93赋予的适度的 旋转阻力可被保持在任意的旋转位置。 在第二框体82的外周面上遍及整周形成有通气槽94。该通气槽94经过通气孔 82e与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连通。通气孔82e沿着以手柄轴H为中心的放射方向贯通 内周孔82b和通气槽94之间形成。 第二框体82的外周面和支承框部91的内周面之间由两个密封橡胶91a、91b气密 地密封。通气槽94和通气孔82e位于这两个密封橡胶91a、91b之间。因此,通气槽94和 通气孔82e在被从大气侧气密地隔断的状态下始终与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连通。
在支承框部91上一体地设有在放射方向外周侧突出的支承筒部95。呈L字形的 钩主体92的支承部92a(在图5中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插入该支承筒部95的内 周孔95a内。钩主体92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部92a和从该支承部92a的上端部 朝横向延伸的勾挂部92e。 钩主体92的支承部92a以能够相对于支承筒部95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并且能 够绕钩轴线F旋转的状态插入支承筒部95中。钩主体92的支承部92a能够在下述范围内 上下移动即、装配在支承筒部95的内周孔95a中的挡圈95c能够相对于在支承部92a的 外周遍及整周设置的限制槽部92b相对移动的范围。并且,钩主体92能够绕钩轴F旋转到 任意的位置。 在钩主体92的支承部92a和支承筒部95的内周孔95a的底部之间夹装有压縮弹 簧96。因此,钩主体92相对于支承筒部95朝使支承部92a向上方移动的方向被施力。
支承筒部95的内周孔95a经过设在该内周孔95a底部的通气孔95b与通气槽94 连通。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二框体82的外周面上遍及整周形成有通气槽94,因此支承筒部 95的内周孔95a经过通气孔95b始终(与支承框部91的旋转位置无关)与第二框体82的 内周孔82b连通。 在支承部92的外周且在限制槽部92b的下侧装配有密封橡胶92c。通过该密封橡 胶92c,支承筒部95的内周孔95a的底部侧(通气孔95b侧)被从大气气密地密封。
在钩主体92的支承部92a中沿着其中心上下贯通地形成有纵通气孔92d。第二阀 杆97以能够上下变位的方式支承在该纵通气孔92d内。压縮弹簧98朝上方对该第二阀杆 97施力,所述压縮弹簧98装配在第二阀杆97的下端部和内周孔95a的底部之间、并且装配 在上述压縮弹簧96的内周侧。该第二阀杆97构成开闭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80的 开闭阀100。
在第二阀杆97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配有密封橡胶97a、97b。这两个密封橡胶97a、 97b分别与内周孔92d气密地滑动接触。当第二阀杆97克服压縮弹簧98的作用力朝下侧 移动从而下侧的密封橡胶97b从纵通气孔92d的下部离开时,该纵通气孔92d通过支承筒 部95的内周孔95a、通气孔95b、通气槽94以及通气孔82e与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连 通。 沿着勾挂部92e的中心设置的横通气孔92f始终与支承部92a的纵通气孔92d连 通。该横通气孔92f的前端侧在勾挂部92e的前端开口,该开口部形成除尘空气的吹出口 99。因此,如上所述,当第二阀杆97克服压縮弹簧98的作用力向下动作时,横通气孔92f 经过纵通气孔92d成为与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连通的状态。 在对第二框体82的内周孔82b和通气路88供给压縮空气的状态下,当第二阀杆 97克服压縮弹簧98的作用力向下动作时,压縮空气经过纵通气孔92d供给到横通气孔92f 中,并作为除尘空气从吹出口 99吹出。 第二阀杆97的上端部97c从纵通气孔92d的上端部即勾挂部92e的侧部朝上方 突出。操作杆92g从上侧抵接在该上端部97c上。该操作杆92g经由支承轴92h以能够上 下倾斜动作的状态支承在勾挂部92e的侧部。压縮弹簧98经由第二阀杆97间接地作用在 该操作杆92g上。当克服压縮弹簧98的间接作用力朝下侧的除尘空气吹出侧(开闭阀100 的打开侧)对操作杆92g进行按压操作时,第二阀杆97向下动作从而从吹出口 99吹出除 尘空气。当停止按压操作时,操作杆92g和第二阀杆97通过压縮弹簧98的作用力返回上 侧的除尘空气隔断侧(开闭阀100的关闭侧)。 在操作杆92g的两侧方配置有引导壁部92i、92i。两个引导壁部92i、92i相互隔 开一定的间隔一体地设置在勾挂部92e的侧部。操作杆92g在不进行按压操作的非操作状 态下成为不会从两个引导壁部92i、92i朝侧方露出的状态。由此,操作杆92g不会与其他 部位接触等而被按压。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80,当压縮空气经过空气软管 9被供给到通气路88时,止回阀89打开从而压縮空气被供给到蓄压室8。当对蓄压室8内 供给合适压力的压縮空气时密封橡胶87被按压从而通气孔84b 84b被气密地闭塞。因 此,即便通气路88的空气压力稍稍下降,也不会发生空气从蓄压室8朝通气路88泄漏的 情况。由此,即便因利用气动除尘器80导致通气路88的空气压力稍稍下降,由于蓄压室8 的空气压力通过止回阀89维持在合适的压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工具主体部2的打入动 作。 并且,由于气动除尘器80配置在止回阀89的上游侧,因此通过按下操作杆92g的 一个操作即可从吹出口 99吹出压縮空气,在这点上能够确保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 80的操作性。 与此相对,当将空气软管9拆卸下来等从而通气路88完全排气时,由于在第一阀 杆84的后端面上不再作用有空气压力,因此该第一阀杆84通过作用在其前端面上的蓄压 室8的空气压力后退。当第一阀杆84后退从而密封橡胶86从第一框体81的贯穿插入孔 81a离开时,蓄压室8的压縮空气经由贯穿插入孔81a和排气孔82c排出。与上述的各实施 方式同样,朝关闭侧对第一阀杆84施力的压縮弹簧85的作用力设定成满足上述条件的合 适的作用力。
16
并且,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80,吹出口 99配置在钩90的前端部。该钩 90能够绕手柄轴H旋转到任意的位置,并且能够在手柄轴H周围的任意的位置将方向变更 到钩轴F周围的任意的位置。因此,能够在手柄部3的周围将气动除尘器80的吹出口 99 的空气吹出方向变更为各种位置和朝向,在该点上提高了该气动除尘器80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由于在举例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80中具备排气阀101,因 此即便不特意将空气软管9拆卸下来也能够简单地对蓄压室8进行排气。
图6 图9中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气动除尘器110。在这些图中,对与图1和图2 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和部件赋予同样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6中示出具备本实施例的气动除尘器110的气动工具1的整体。在图7中示出 手柄部3的前端部和气动除尘器110的详细情况。该气动除尘器110具备止回阀111、排 气阀116以及开闭阀120。这些阀安装在框体112上。框体112安装在手柄部3的前端部 上。蓄压室8由该框体112气密地堵塞。在该框体112的中心形成有通气路130。空气软 管9经由插塞115连接在该通气路130的上游侧端部。 在该框体112的内表面(蓄压室8侧)上设有凸台部112a。该凸台部112a突出 到蓄压室8内。该凸台部112a经过用于清洁空气的过滤器113的贯穿插入孔113a内部突 出到蓄压室8内。在该凸台部112a的前端开口的通气路130的下游侧端部(以下称为排 气口 112c)上安装有排气阀116。在排气阀116上装配有密封圈116a、116b。排气口 112c 由该排气阀116开闭。在对通气路130供给压縮空气的状态下,形成通过该排气阀116的 通气路130侧的受压面积和蓄压室8侧的受压面积之间的受压面积差而利用该排气阀116 气密地封闭排气口 112c的状态。当停止从空气软管9供给空气等从而通气路130内的空 气压力下降时,排气阀116通过蓄压室8侧的空气压力朝打开排气口 112c的方向(在图7 中为右侧)变位。这样,当排气口 112c打开时,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经过通气路130排 出到大气中。 在凸台部112a上形成有多个供气孔112d 112d。在该供气孔112d 112d的外 周上装配有密封环114。当对凸台部112a的内周侧的通气路130内供给压縮空气时,密封 环114通过压縮空气的压力扩开从而供气孔112d 112d在蓄压室8侧打开。通过供气孔 112d 112d打开,通气路130与蓄压室8侧连通,因此经过空气软管9从压縮空气供给源 供给到通气路130中的压縮空气经过通气孔112d供给到蓄压室8中。
当不对通气路130供给压縮空气时、或者通气路130内的空气压力下降时,密封环 114通过蓄压室8的空气压力被按压在供气孔112d 112d上,因此该供气孔112d 112d 被气密地密封,其结果是蓄压室8被从通气路130气密地隔断。由此,通过该供气孔112d 112d和密封环114构成能够从通气路130朝蓄压室8供给压縮空气、并且阻止反向的压縮 空气的流动的止回阀111。如上所述,当对通气路130内供给压縮空气时,排气阀116关闭、 止回阀111打开从而压縮空气被供给到蓄压室8内。相反,当停止朝通气路130内供给压 縮空气时,止回阀111关闭、排气阀116打开从而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被排出。
开闭阀120安装在通气路130的中途。该开闭阀120具备框体121和开闭杆122, 所述框体121固定成将通气路130沿径向(在图7中为上下方向)的状态,所述开闭杆122 被支承为能够在该框体121的内周侧移动。框体1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通气路130 的中途位置的 向上方设置的上侧的支承孔130a和径向下方设置的下侧的支承孔130b内。通过夹装在开闭杆122的下部和下侧的支承孔130b的底部之间的压縮弹簧123朝上 侧对开闭杆122施力。开闭杆122的上部从框体121的上部(手柄部3的背面侧)突出。 除尘器按钮124安装在该突出部分的上端。该除尘器按钮124位于手柄部3的前端上表面 上,当使用者克服压縮弹簧123的作用力利用指尖进行按下除尘器按钮124的操作时,开闭 杆122朝下方变位从而开闭阀120打开。这样,由于除尘器按钮124配置在使用者容易观 察到的手柄部3的上表面(背面侧、打入方向的相反侧),因此操作性好。
在开闭杆122上安装有两个密封环122a、122b。在该上下的密封环122a、122b之 间,开闭杆122的周围经过设在框体121上的通气孔121a与通气路130连通。当开闭杆 122通过按下除尘器按钮124的操作朝下方变位时,下侧的密封环122b从框体121的内周 孔离开,下侧的支承孔130b经过框体121的内周侧和通气孔121a与通气路130连通,由此 开闭阀120成为打开状态。当解除按下除尘器按钮124的操作时,开闭杆122通过压縮弹 簧123的作用力朝上侧变位从而下侧的密封环122b与框体121的内周孔滑动接触,因此下 侧的支承孔130b和通气路130之间的连通被隔断从而该开闭阀120成为关闭状态。
下侧的支承孔130b经过通气口 130c与除尘器喷嘴125连通。除尘器喷嘴125的 上端固定在框体112的下表面侧(前面、除尘器按钮124的相反侧)。该除尘器喷嘴125使 用树脂制作的细长喷嘴。该除尘器喷嘴125沿着存储仓4的收纳部4a的侧部朝下方较长 地延伸。如图6所示,该除尘器喷嘴125的前端部(下端部)到达存储仓4的下表面。该 除尘器喷嘴125的前端部形成压縮空气的吹出口 125a。 当使用者用指尖进行按下除尘器按钮124的操作时,开闭杆122朝下侧(打开侧) 变位从而开闭阀120打开。当开闭阀120打开时,除尘器喷嘴125与通气路130连通,从而 通气路130内的压縮空气从吹出口 125a喷射出来。当解除按下除尘器按钮124的操作时, 开闭杆122通过压縮弹簧123的作用力返回上侧(关闭侧)从而开闭阀120关闭。当开闭 阀120关闭时,除尘器喷嘴125被从通气路130隔断从而不会从吹出
125a喷射出压縮气体。 如图8所示,在除尘器按钮124的两侧方且在框体112的上表面上设有保护壁部 126、 126。这两个保护壁部126、 126的高度形成与除尘器按钮124在非操作时的高度大致 相同的高度。通过这两个保护壁部126、126,例如即便是在除尘器按钮124与异物接触、或 者误使气动工具1翻倒或落下的情况等中,也不会出现该除尘器按钮124被按下从而开闭 阀120不经意地打开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该气动除尘器110的误操作。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的气动工具1所具备的气动除尘器110,当使用者 用指尖对除尘器按钮124进行按压时开闭阀120打开,从而能够从除尘器喷嘴125的吹出 口 125a吹出压縮空气。通过从吹出喷嘴125吹出压縮空气而将打入部周围的粉尘或切屑 等吹飞,使用者能够在良好地观察打入部位的状态下进行射出口 5a的定位,因此能够迅速 地进行可靠且细致的打入作业。 并且,由于除尘器喷嘴125的吹出口 125a配置在存储仓收纳部4a的下端部,从比 手柄部3的前端更靠近打入部位的位置朝打入部位吹出压縮空气,因此几乎不用从打入作 业时的姿态移动该气动工具1就能够大致直接以该姿态高效地利用该气动除尘器110。
并且,由于形成为使除尘器喷嘴125的吹出口 125a朝向打入部位侧(在图6中为 下侧)、并将除尘器按钮124配置在打入部位侧的相反侧即手柄部前端的上表面(背面)上的结构,因此不用较大地变更打入作业时的姿态就能够大致直接以该姿态利用气动除尘器 110,并且除尘器按钮124配置在使用者容易观察到的位置,在该点上也确保了该气动除尘 器110的良好的操作性(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如图9所示,相对于气动工具1的通常使用时(打入作业时)的把持姿态, 通过使工具主体部2和手柄前端部反转并以手提姿态把持手柄部3,能够利用把持手柄部3 的手的拇指按下操作该气动除尘器110的除尘器按钮124。在该点上,由于除尘器按钮124 配置在手柄部3的前端背面侧,因此所述手提姿态下的该气动除尘器110的使用便利性变 得更好。并且,如果以该手提姿态把持手柄部3,不会错误地勾动操作开关杆3a,因此能够 避免在打入动作中同时使用气动除尘器110。 并且,当以该手提姿态把持手柄部3时,由于重量较大的工具主体部2位于下侧从 而该气动工具1的重心位于把持的手的下侧,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舒适地搬运该气动工 具l,并且不用从该舒适的手提姿态换手就能够迅速地利用气动除尘器110。
并且,根据举例示出的气动除尘器110,由于在除尘器按钮124的两侧设有保护壁 部126、126,因此即便是在误使该气动工具l翻倒或落下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除尘器按钮 124与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下,该除尘器按钮124也不会不经意地被按下,由此能够将该气 动除尘器110的误动作防范于未然。 进一步,举例示出的气动除尘器110具备止回阀111。通过该止回阀lll防止压縮 空气从蓄压室8朝通气路130逆流。因此即便通过除尘器按钮124的按下操作通气路130 内的压縮空气从吹出口 125a吹出也不会导致蓄压室8内的空气压力的下降,因此不会因使 用气动除尘器110给打入动作带来障碍。这样,根据举例示出的气动除尘器110,通过止回 阀111防止蓄压室8内的压縮空气逆流,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进行两个操作、仅通过除尘器 按钮124的按下操作就能够利用该气动除尘器110,在该点上确保了该气动除尘器110的良 好的操作性。 并且,设在除尘器按钮124的两侧的保护壁部126U26也可以省略。进一步,举例 示出了以当不使用气动除尘器110时除尘器按钮124从手柄部3的背面(上表面、使用者 侧)突出的位置作为关闭位置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与该背面大致共面的位置或者比该背 面还靠内侧的位置作为关闭位置。在该情况下,代替举例示出了的保护壁部126、 126,手柄 部3的背面自身发挥同样的误动作防止功能。 进一步,举例示出了按压操作的除尘器按钮124,但是也可以是滑动操作的除尘器 按钮。也可以形成当操作除尘器按钮使其克服弹簧作用力朝关闭位置侧滑动时,开闭杆变 位到打开侧从而开闭阀120打开,由此从除尘器喷嘴的吹出口吹出压縮空气的结构。
并且,作为除尘器喷嘴125举例示出了树脂制作的细长喷嘴,但是,取而代之例如 也可以使用不锈钢制等金属制作的喷嘴,并且也可以使用具有挠性的管(软管)。
以上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此处,参照图3,由于能够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 钮53设在手柄部3的背面侧来作为上述说明的除尘器按钮,因此第五实施方式可以看做第 二实施方式的变形。并且,参照图2,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26a部作为除尘器按 钮,并将除尘器喷嘴装配在吹出口 30上。进一步,参照图4,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同样,能够将 钮77作为除尘器按钮并将除尘器喷嘴装配在吹出口 79a上。由此,第五实施方式能够看做 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
19
在以上说明了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气动工具举例示出了打钉机,但是,对于本发
明所涉及的气动除尘器,只要是以压縮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工具即可,也能够应用在开孔用 的钻、螺丝刀等螺纹紧固工具、或者其他的气动工具上。
权利要求
一种气动工具,所述气动工具具有用于贮存压缩空气的蓄压室和具备以压缩空气作为驱动源的驱动装置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将止回阀设在所述蓄压室的上游侧,将开闭阀设在该止回阀上游侧的通气路中,当关闭该开闭阀时经过所述止回阀从压缩空气供给源对所述蓄压室供给压缩空气,当打开该开闭阀时通过所述止回阀防止压缩空气从所述蓄压室逆流,并从连接在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上的吹出口吹出压缩空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手柄部以从所述主体部的侧部朝侧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所述蓄压室设在该手柄部的内 部,在该蓄压室的上游侧除了所述止回阀之外还具备用于将该蓄压室的压縮空气排出的排 气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工具具备打入工具导向部和存储仓,所述打入工具导向部以从主体部的下部 朝下方突出的状态设置,用于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打出打入件,所述存储仓经由进给 机构设在所述打入工具导向部,用于收纳向该打入工具导向部供给的打入件,将除尘器喷 嘴连接在所述通气路上,并沿着所述存储仓的外周面配置该除尘器喷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除尘器喷嘴的吹出口配置在所述存储仓的下部前端。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部的突出前端部具备所述吹出口 。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柄部上具备勾挂用的钩,且在该钩上具备所述吹出口。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能够任意地变更所述吹出口的吹出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能够绕所述手柄轴变更所述吹出口的吹出方向。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排气阀使所述蓄压室的压縮空气经过所述通气路排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阀具备被弹簧朝关闭方向施力的阀杆,能够以不受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的空 气压力的作用的方式克服所述弹簧作用力打开操作该阀杆。
11. 一种气动工具,所述气动工具具备主体部,其具备以压縮空气作为驱动源的驱动 装置;打入部,其从该主体部的前端朝打入方向延伸;手柄部,其从该主体部的侧部朝侧方 延伸,且在内部具备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给的压縮空气的蓄压室;以及气动除尘器,其设在该 手柄部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除尘器具备吹出压縮空气的除尘器喷嘴和可供使用者操作的除尘器按钮,所 述除尘器喷嘴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正面侧朝打入部侧延伸,所述除尘器按钮配置在所述手 柄部的前端背面侧、即所述除尘器喷嘴的压縮空气吹出方向的相反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工具在所述打入部和所述手 部之间具备用于收纳向所述打入部供给的打入件的存储仓,所述除尘器喷嘴沿着该存储仓的侧部配置,且关于该存储仓的沿打入件的 打入方向从前端部附近吹出压縮空气。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除尘器按钮的侧方具备用于防止误操作的保护壁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除尘器的开闭阀配置在由止回阀从所述蓄压室隔开的上游侧的通气路中,当 不操作所述除尘器按钮时所述止回阀打开,压縮空气经过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供给到所述 蓄压室中,当操作所述除尘器按钮时所述止回阀关闭,防止压縮空气从所述蓄压室逆流,并 且压縮空气从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经过所述开闭阀从所述除尘器喷嘴吹出。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工具具备打入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沿着打入方向延伸;手柄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侧部朝侧方延伸,且在内部具有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给的压 縮空气的蓄压室;以及气动除尘器,其具有所述吹出口 ,且设在该手柄部的前端,所述气动除尘器具备吹出压縮空气的除尘器喷嘴和可供使用者操作的除尘器按钮,所 述除尘器喷嘴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正面侧朝打入部侧延伸,所述除尘器按钮配置在所述手 柄部的前端背面侧、即所述除尘器喷嘴的压縮空气吹出方向的相反侧。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工具在所述打入部和所述手柄部之间具备用于收纳向所述打入部供给的打 入件的存储仓,所述除尘器喷嘴沿着该存储仓的侧部配置,且关于该存储仓的沿打入件的 打入方向从前端部附近吹出压縮空气。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除尘器按钮的侧方具备用于防止误操作的保护壁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当不操作所述除尘器按钮时所述止回阀打开,压縮空气经过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供给 到所述蓄压室中,当操作所述除尘器按钮时所述止回阀关闭,防止压縮空气从所述蓄压室 逆流,并且压縮空气从所述上游侧的通气路经过所述开闭阀从所述除尘器喷嘴吹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将开闭阀(12)设在蓄压室(8)的上游侧的由止回阀(11)划分的通气路(25a)中,当关闭该开闭阀(12)时压缩空气经过止回阀(11)从压缩空气供给源供给到蓄压室(8)中,当打开开闭阀(12)时在通过止回阀(11)防止压缩空气从蓄压室(8)逆流的状态下从设在通气路(25a)中的吹出口(30)吹出压缩空气。
文档编号B25C1/04GK101712148SQ20091017856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0日
发明者小宫行功, 石川直治, 藤本康幸, 西土典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