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92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多用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习用多用套筒扳手10具有一柄身部11,该柄身部11的一 端沿轴向往外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部12与第二板片部13,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14,以便 供装设一多用套筒组件20,该第一板片部12设有一第一贯孔15,该第二板片部13则设有 一第二贯孔16 ;该多用套筒组件20的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21与第二枢孔22,以便分 别藉助第一枢轴23与第二枢轴24装设于该容纳空间14,且呈可旋转状态,该多用套筒组件 20上设有多数规格尺寸不同的套筒部25。该习用结构在使用上存在有后述的缺失,即当其中一个套筒部25套住螺丝头, 欲将该螺丝头予以锁紧或旋松时,由于该多用套筒组件20与第一板片部12或第二板片部 13之间仍呈无拘束状态,所以在施力时很容易滑脱,实难称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套筒扳手,可使使用中的套筒部得以稳固 而不易滑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用套筒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柄身,其后端沿轴向往后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一 容纳空间,该第一板片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二板片则设有一第二通孔;以及—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的第一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与第 二枢孔,藉由第一枢轴通过第一通孔再枢设于第一枢孔,一第二枢轴通过第二通孔再枢设 于第二枢孔,该第一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其特点是该柄身的第二板片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一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另外包含一第一弹性组件,其是由诸如钢铁的金属材料所制成,具有一第一基板 部,该第一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一短板部,该第一短板部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一 动板部,该第一动板部平行于第一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 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一顶制部左端面则抵制于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一 定位槽。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左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套筒组件的第一动板部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一补强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用套筒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柄身,其后端沿轴向往后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一 容纳空间,该第一板片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二板片则设有一第二通孔,该柄身的前端沿轴向往前延伸相对称的第三板片与第四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该第三板片设有一 第三通孔,该第四板片则设有一第四通孔;一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的第一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与第 二枢孔,藉由第一枢轴通过第一通孔再枢设于第一枢孔,一第二枢轴通过第二通孔再枢设 于第二枢孔,该第一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以及一第二套筒组件,装设于该第二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三枢孔与第四枢 孔,藉由第三枢轴通过第三通孔再枢设于第三枢孔,一第四枢轴通过第四通孔再枢设于第 四枢孔,该第二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其特点是该柄身的第二板片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一凹穴部,于第四 板片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则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二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二套筒组件 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二定位槽;另外包含一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一弹性组件是由诸如钢铁的金属 材料所制成,具有一第一基板部,该第一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一短板部,该第一短板 部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一动板部,该第一动板部平行于第一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 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一顶制部则抵制于 第一套筒组件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一定位槽,该第二弹性组件与该第一弹性组件结构雷 同,其具有一第二基板部,该第二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二短板部,该第二短板部的自 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二动板部,该第二动板部平行于第二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二顶 制部,将该第二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二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二顶制部左端面则抵制于 第二套筒组件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左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一定位槽,而该第二套筒组 件的左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套筒组件的第一动板部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一补强板,而该第二套筒组件的 第二动板部的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二补强板。藉由以上结构,当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套筒部锁固或旋松螺丝头时,由第一 弹性组件的第一顶制部抵制于使用中的套筒部的第一定位槽上,使得使用中的套筒部得以 稳固而不易滑脱。

图1是习用多用套筒扳手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习用多用套筒扳手10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图2中沿3-3剖线的剖面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第一弹性组件40的立体图。图6是图4中沿6-6剖线的剖面视图。图7是第一弹性组件40安装于第一凹穴部34的情形。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0033]图9是图8的局部俯视图。图10是图9中沿10-10剖线的剖面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特征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中的第二弹性组件60的立体图。图14是图12中沿14-14剖线的剖面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16是图15中沿16-16剖线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有一柄身,设有第一、二板片;以及一 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后端,设有多数套筒部;其特点是该柄身的第二板片内端面开 设有一第一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另外包 含一第一弹性组件,具有一第一基板部、一第一短板部与一第一动板部,该第一动板部中段 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将配合附图和实施例予以详细描述如下请配合参照图4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其所提供的多用套筒扳 手包括有—柄身30,该柄身30的后端沿轴向往后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31与第二板片 32,据以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33,该第一板片31设有一第一通孔311,该第二板片32则设 有一第二通孔321,于第二板片32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适当深度的第一凹穴部 34。一第一弹性组件40,由诸如钢铁的金属材料所制成,具有一第一基板部41,该第 一基板部41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一短板部42,该第一短板部42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一 动板部43,该第一动板部43平行于第一基板部41,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431,该第 一动板部43的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一补强板44,将该第一基板部41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 穴部34的底壁。—第一套筒组件50,装设于该第一容纳空间33,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51与 第二枢孔52,藉由第一枢轴53通过第一通孔311再枢设于第一枢孔51,一第二枢轴54通 过第二通孔321再枢设于第二枢孔52,该第一套筒组件50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数规格 尺寸不同的套筒部55,该第一套筒组件50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55设有一第一定位 槽56 ο当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套筒部55锁固或旋松螺丝头时,藉由第一弹性组件 40的第一顶制部431左端面抵制于使用中的套筒部55的第一定位槽56上,使得使用中的 套筒部55得以稳固定位而不易滑脱。使用者欲更换不同规格的套筒部55而转动第一套筒组件50时,会迫使第一弹性 组件40的第一顶制部431暂时脱离套筒部55的第一定位槽56,调到所需的套筒部55时, 第一顶制部431再度抵制于该相对应的套筒部55的第一定位槽56上。请继续参阅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该第一套筒组件50的左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55亦设有第一定位槽56,如此一来,制造业者在产品组装过程中,可以更 快速地将第一套筒组件50装设于该容纳空间33内,而增进工作效率。配合参照图12至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差异 在于该柄身30的前端沿轴向往前延伸相对称的第三板片35与第四板片36,据以形成 一第二容纳空间37,该第三板片35设有一第三通孔351,该第四板片36则设有一第四通孔 361,于第四板片36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适当深度的第二凹穴部38。一第二弹性组件60,与该第一弹性组件40结构雷同,具有一第二基板部61,该第 二基板部61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二短板部62,该第二短板部62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二 动板部63,该第二动板部63平行于第二基板部61,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二顶制部631,该第 二动板部63的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二补强板64,将该第二基板部61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二凹 穴部38的底壁。一第二套筒组件70,装设于该第二容纳空间37,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三枢孔71与 第四枢孔72,藉由第三枢轴73通过第三通孔351再枢设于第三枢孔71,一第四枢轴74通 过第四通孔361再枢设于第四枢孔72,该第二套筒组件70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数规格 尺寸不同的套筒部75,该第二套筒组件70的左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75设有一第二定 位槽76,藉由第二弹性组件60的第二顶制部631左端面抵制于使用中的套筒部75的第二 定位槽76上。
权利要求一种多用套筒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柄身,其后端沿轴向往后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该第一板片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二板片则设有一第二通孔;以及一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的第一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藉由第一枢轴通过第一通孔再枢设于第一枢孔,一第二枢轴通过第二通孔再枢设于第二枢孔,该第一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其特征在于该柄身的第二板片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一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另外包含一第一弹性组件,具有一第一基板部,该第一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一短板部,该第一短板部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一动板部,该第一动板部平行于第一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一顶制部左端面则抵制于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一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左端面相对 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一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组件的第一动板 部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一补强板。
4.一种多用套筒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柄身,其后端沿轴向往后延伸相对称的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一容纳 空间,该第一板片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二板片则设有一第二通孔,该柄身的前端沿轴向往 前延伸相对称的第三板片与第四板片,据以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该第三板片设有一第三 通孔,该第四板片则设有一第四通孔;一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的第一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枢孔与第二枢 孔,藉由第一枢轴通过第一通孔再枢设于第一枢孔,一第二枢轴通过第二通孔再枢设于第 二枢孔,该第一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以及一第二套筒组件,装设于该第二容纳空间,其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三枢孔与第四枢孔, 藉由第三枢轴通过第三通孔再枢设于第三枢孔,一第四枢轴通过第四通孔再枢设于第四枢 孔,该第二套筒组件呈可旋转状态,且设有多种规格尺寸的套筒部; 其特征在于该柄身的第二板片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一凹穴部,于第四板片 的内端面预定位置上则开设有一具有深度的第二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该第二套筒组件的右 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二定位槽;另外包含一第一弹性组件与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一弹性组件具有一第一基板部,该第 一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一短板部,该第一短板部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一动板部, 该第一动板部平行于第一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的右端 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一顶制部则抵制于第一套筒组件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一 定位槽,该第二弹性组件具有一第二基板部,该第二基板部的顶端往左延设一第二短板部, 该第二短板部的自由端往下延设一第二动板部,该第二动板部平行于第二基板部,其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二顶制部,将该第二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二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二顶制 部左端面则抵制于第二套筒组件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二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组件的左端面相对 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一定位槽,而该第二套筒组件的左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亦设有第 二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用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组件的第一动板 部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一补强板,而该第二套筒组件的第二动板部的底端往右延设一第二补 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套筒扳手,包括有一柄身,其后端设有第一、二板片;以及一第一套筒组件,装设于柄身的第一、二板片的间,设有多数套筒部;其特点是该柄身的第二板片内端面开设有一第一凹穴部;该第一套筒组件右端面相对于每一套筒部设有一第一定位槽;另外包含一第一弹性组件,具有一第一基板部、一第一短板部与一第一动板部,该第一动板部中段往左形成一第一顶制部,将该第一基板部的右端面贴靠于第一凹穴部的底壁,而第一顶制部左端面则抵制于其中一个套筒部的第一定位槽。如此,使用中的套筒部得以稳固而不易滑脱。
文档编号B25B13/06GK201645368SQ2010201510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6日
发明者陈玠龙 申请人:张秀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