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67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手工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增进组装便利性且具有防 呆功能的手工具。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打印机的组装流程中,需将海绵等缓冲件组装到相关的物体的结构中, 以防止打印机中的元件因为必须的动作所产生的互相撞击反而导致元件的损坏。一般而言,组装人员都是利用镊子将海绵塞入物体中。然而,利用镊子将海绵塞入 物体中,需要组装人员多次用镊子施力将海绵挤压入物体中。此外,适应物体的结构非对称,海绵的形状也是非对称的,所以在组装时,组装人 员需要先观察海绵置入的方向是否正确。对组装人员而言,便是需要一道组装上的确认程 序。若是组装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海绵的组装方向错误,而用镊子将海绵硬塞入物体的 结构中,仍是可以将海绵组装至物体,但是海绵会因而变形,影响海绵原本所欲提供的功 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进组装便利性且具有防呆功能的手工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工具,用以将一缓冲件组装至一物体的一组装部。此手工 具包括一本体、两个挟持件以及两个弹簧。本体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滑槽以及位于一 末端的一突出部,其中各个挟持件可移动地对应设置于本体的滑槽内。每一个挟持件具有 一挟持部以及一推移部,其中突出部位于挟持件的挟持部之间,而推移部垂直于挟持部并 突出于滑槽。弹簧分别连接于挟持件及滑槽的侧壁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挟持件的挟持部呈板状。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多个螺丝对应锁入挟持部以形成推移部。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挟持部更突出于突出部,以挟持缓 冲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簧为压缩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位于突出部的两旁的两 个防呆部,其中防呆部的形状及位置对应物体的组装部的形状及位置。此外,两个防呆部相 对突出部非对称。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更具有一识别标记,设置于本 体相对远离突出部的一末端,其中识别标记可为用以确认本体的握持方向的凹槽、标志或 刻痕。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对应设置于滑槽上的两个限位件, 以限制推移部的移动距离。[0015]基于上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可以方便地挟持海绵以组装至物体。此外, 位于突出部旁的防呆部与物体的结构的互相配合,更可以达到组装时的防呆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手工具的剖视图。
图3为缓冲件及物体的示意图。图4 图6为利用手工具将缓冲件组装至物体的组装部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缓冲件组装于物体的组装部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手工具110:本体112:滑槽114:突出部116、118:防呆部119 识别标记120 挟持件122 挟持部124:推移部130 弹簧140:限位件210 缓冲件220 物体222 组装部D 滑槽的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手工具的剖视 图,而图3为缓冲件及物体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手工具100 用以将一缓冲件210组装至一物体220的一组装部222,其中缓冲件210为海绵,且其形状 大致呈鱼叉形,而物体220可为打印机中的墨水夹,而组装部222的形状为C形。详细而言,手工具100包括一本体110、两个挟持件120以及两个弹簧130。本体 110具有位于相对两侧(以图2而言,为上、下两侧)的两个滑槽112以及位于一末端的一 突出部114,其中各个挟持件120可移动地对应设置于本体110的滑槽112内。每一个挟持 件120具有一挟持部122以及一推移部124,其中突出部114位于两个挟持件120的挟持部 122之间,而推移部124突出于滑槽112。弹簧130分别连接于挟持件120及滑槽112的侧 壁之间。[0040]请继续参考图1、图2及图3,上述的挟持件120的挟持部122呈板状,而本实施例 的推移部124大致垂直于挟持部122,换言之挟持件120的形状大致呈L形。于本实施例 中,是将多个螺丝对应锁入挟持部122相对远离突出部114的末端以形成推移部124。在其 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挟持部122也可以是与推移部124 —体成型成挟持件120。 承上述,弹簧130为压缩弹簧,弹簧130的设置让组装人员在使用此手工具100将 缓冲件210组装至物体220的组装部222的组装步骤中,挟持部122可于滑槽112内沿着 滑槽112的长度方向D移动。另外,上述的本体110可更具有位于突出部114的两旁的两个防呆部116、118,其 中两个防呆部116、118的形状及位置是对应物体220的组装部222的形状及位置,所以,两 个防呆部116、118以非对称的型态设置于突出部114的两侧。此处所指的非对称是指两个 防呆部116、118的形状不同,以突出部114为中心,两个防呆部116、118相对于突出部114 的位置也不同。此外,本体110可更具有一识别标记119,本实施例的识别标记119为设置 于本体110相对远离突出部114的一末端的凹槽,其用以确认本体110的握持方向是否正 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识别标记119也可以是用油墨印刷于本体110之上的标志,或是使 用其他坚硬物体以刻印在本体110上的刻痕等。再者,手工具100更包括对应设置于滑槽112上的两个限位件140,这些限位件 140设置在挟持件120的移动路径上,以限制挟持件120的推移部124的移动距离。当组装人员使用本实施例的手工具100以将缓冲件210组装至物体220的组装部 222上时,组装人员的手指头先按压其中一个推移部124,并使此推移部124在滑槽112的 长度方向D上,往相对远离突出部114的方向移动,以将缓冲件210卡置于突出部114,如 图4示。然后,组装人员的手指头离开推移部124,而借由被挤压的弹簧130的弹力使推移 部124回复到原位。此时,两个挟持件120(标示于图1)的挟持部122以及突出部114共 同挟持缓冲件210,如图5示。然后,利用手工具100,将缓冲件210组装至物体220的组装部222上,如图6示。 特别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100的本体110的突出部114、挟持件120的挟持部122 的形状是依据缓冲件210的形状以及物体220的组装部222的形状来设计,所以是有组装 方向性的。详细而言,如果组装人员于组装时握持手工具100的握持方向正确,但是缓冲件 210受突出部114及挟持部122共同挟持的方向相对于物体220的组装部222的方向错误, 此时虽然突出部114及挟持部122仍能够良好地共同挟持缓冲件210,但是组装人员在将缓 冲件210组装于组装部222时,缓冲件210并无法良好地置入组装部222中,缓冲件210突 出于组装部222。又或者,若是缓冲件210受突出部114及挟持部122共同挟持的方向相对于物体 220的组装部222的方向正确,但是组装人员于组装时握持手工具100的握持方向错误,在 组装人员将缓冲件210组装于组装部222时,挟持件120的挟持部122会先与组装部222有 结构上的干涉,亦即组装部222的形状会阻挡挟持部122,组装人员无法利用手工具100将 缓冲件210深入于物体220的组装部222中,缓冲件210并无法顺利地组装于组装部222。所以,需要缓冲件210受突出部114及挟持部122共同挟持的方向相对于物体220 的组装部222的方向正确以及组装人员握持手工具100的握持方向正确,才能够顺利地将 缓冲件210组装于物体220的组装部222,如图7示。[00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手工具具有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的优点。此外,使用本实 用新型的手工具进行缓冲件的组装,可以达到快速组装及防呆的效果,防止组装错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手工具,用以将一缓冲件组装至一物体的一组装部,其特征在于,该手工具包括一本体,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滑槽以及位于一末端的一突出部; 两个挟持件,各挟持件具有一挟持部以及一推移部,各挟持部可移动地对应设置于该 本体的所述滑槽内,且该突出部位于所述挟持件的所述挟持部之间,而该推移部突出于该 滑槽;以及两个弹簧,分别连接于所述挟持件及所述滑槽的侧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挟持件的所述挟持部呈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多个螺丝锁入所述挟持部以形成所述推 移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挟持部更突出于该突出部,以挟持该 缓冲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具有两个防呆部,位于该突出部 的两旁,且所述防呆部的形状及位置对应该物体的该组装部的形状及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部相对该突出部非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具有一识别标记,设置于该本体 相对远离该突出部的一末端,用以确认本体的握持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标记为凹槽、标志或刻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两个限位件,对应设置于所述滑 槽上,以限制所述推移部的移动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工具,用以方便地将一缓冲件组装至一物体,并具有防呆效果。为此,此手工具包括一本体、两个挟持件以及两个弹簧。本体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滑槽以及位于一末端的一突出部,其中各个挟持部可移动地对应设置于本体的滑槽内。每一个挟持件具有一挟持部以及一推移部,其中突出部位于挟持件的挟持部之间,而推移部垂直于挟持部并突出于滑槽。弹簧分别连接于挟持件及滑槽的侧壁之间。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1872133SQ20102066174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黄昊仁 申请人:泰金宝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