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67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组装治具(fixture),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组装两 弹性件的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之下,电子相关产业无不蓬勃发展,尤其是电脑周边 设备的种类也愈来愈多样化,输入设备例如为键盘、鼠标、扫描器以及数码相机等,而输出 设备例如为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储存装置等均适应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断地推陈 出新。以打印机为例,打印机的打印技术已经从早期的撞针式打印、单色喷墨打印及单色激 光打印,进步到目前的彩色喷墨打印及彩色激光打印等打印技术。目前常见的打印机系为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含一滑架(carriage)及一传 动机构。滑架用以安装一墨水匣及一喷墨印头,并连接至传动机构,以让传动机构带动滑架 上的喷墨印头移动打印。此外,在打印机内部的构件中常包含多个以橡胶等弹性材质构成 的零组件,且这些弹性材质的零组件会依据不同的需求目的而装配于打印机内部。在装配 这些弹性材质的零组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需将成对的零组件插接在一起。然而,上述装配过程是以人力进行装配,所以在大量生产时,将导致产品的生产效 能降低。此外,在操作人员组装这些弹性材质的零组件时,这些零组件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 挤压而产生变形,使得组装的流畅性受到影响,同样也会造成生产效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治具,以方便操作人员对成对的弹性件进行组装作业。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装治具,适于组装成对的多个第一工件与多个第二工件。 组装治具包括一驱动件、一活动件以及一承载座。活动件连接至驱动件且驱动件带动活动 件在一轴线上移动。承载座配置于轴线上且活动件位于驱动件与承载座之间。承载座具 有多个第一容置槽与多个承靠部,且这些第一容置槽分别容置这些第一工件。承载座的这 些承靠部分别位于这些第一容置槽相对活动件的一侧,以限制这些第一工件在轴线上的位 移。这些第二工件分别位于这些第一工件与活动件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线平行重力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座更具有多个操作槽,而这些操作槽分 别位于这些第一容置槽之间且与这些第一容置槽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操作槽与第一容置槽实质上呈十字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线垂直重力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座更具有多个第二容置槽,位于这些第 一容置槽与活动件之间,且分别连通于这些第一容置槽,以分别容置这些第二工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活动件具有多个推压部与多个限位部,这些 限位部分别连接且突出于这些推压部。[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座更具有多个操作槽,这些操作槽分别 位于这些承靠部且与这些第一容置槽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件为一气压缸,且活动件连接至气压缸
的一活塞。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可借由驱动件推动活动件移动,使第一工件与 第二工件完成装配。因此,不但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以及节省组装时间而提高生产效益,也 能够避免人工组装时使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受到挤压变形的情况发生,而可让组装过程更 加地流畅。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组装治具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Z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治具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承载座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0a、IOb 第一工件20、20a、20b 第二工件30、30a、30b 第一工件40、40a、40b 第二工件100组装治具[0028]110驱动件[0029]112活塞[0030]114腔体[0031]120活动件[0032]122推压部[0033]124限位部[0034]136操作槽[0035]130承载座[0036]132第一容置[0037]134承靠部[0038]138第二容置[0039]200组装治具[0040]210驱动件[0041]220活动件[0042]222活塞[0043]224腔体[0044]230 承载座232 第一容置槽234 承靠部236 操作槽A1、A2:轴线C 组装线0:开口I 插入部L 卡扣部Z: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实施例的组装治具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组装治具100适用于组装成对 的多个第一工件10与多个第二工件20。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可分别为具有弹性的 元件,且例如是以橡胶材质所构成。第一工件10具有一开口 0。第二工件20具有一插入部 I与一卡扣部L。当第二工件20沿一组装线C组装至第一工件10时,卡扣部L穿过开口 0 而与开口 0周围的结构相干涉而卡合,插入部I则位于开口 0中,以完成装配。组装治具100包含一驱动件110、一活动件120以及一承载座130。活动件120连 接至驱动件110,且驱动件110带动活动件120在一轴线Al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 110例如为一气压缸且可包括一活塞112与一腔体114。活塞112可沿着轴线Al相对腔体 114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20可连接至活塞112,以随活塞112在轴线Al上来 回地移动。此外,轴线Al例如与重力方向互相垂直。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驱动件110 亦可为马达等能够驱动活动件120移动的构件,并不以此为限。承载座130配置在轴线Al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32与多个承靠部134。第一 容置槽132可分别地容置第一工件10,且承靠部134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132相对活动件 120的一侧,此举可限制第一工件10在轴线Al上的位移。此外,承载座130更可具有多个 第二容置槽138,分别容置第二工件20。第二容置槽138位于第一容置槽132与活动件120 之间,且分别连通各个第一容置槽132。当活塞112相对腔体114移出时,活动件120沿轴 线Al向第二工件20靠近,而带动第二工件20组装于第一工件10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将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摆放至承载座130的定位之 后,组装治具100即可自动地完成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的组装。因此,不但能够有效 地节省人工对位组装的时间,也能够避免人工组装时使第一工件10或第二工件20受到挤 压变形的情况发生,而可让组装过程更加地流畅。图3是图2的Z区域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3,随着活塞112的移出,活动件120 接触并承靠于第二工件20 (如图中绘示的第一工件IOa与第二工件20a的状态),使得第二 工件20渐次地插入第一工件10。在第二工件20完全插入第一工件10(如图中绘示的第 一工件IOb与第二工件20b的状态)之后,即完成一次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的组装。 此时,活塞112往腔体114内移动而复归原位,以利下一次的组装。[0059]另外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活动件120可具有多个推压部122与限位部124。限位部 IM彼此分别地连接且相较于推压部122突出。当活动件120往第二工件20靠近时,推压 部122沿轴线Al施加一推力于第二工件20。此时,限位部IM位于第二工件20的上方,而 可限制第二工件20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借此,可避免第二工件20受到挤压而弹出第二 容置槽134之外的情形发生,而让组装的过程更加顺畅。此外,承载座130更可具有多个操作槽136,分别位于承靠部134且分别与第一容 置槽132相互连通。操作槽136与第二容置槽134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132的两侧。当第 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组装完成后,操作人员能够借由操作槽138与第二容置槽134的 空间来拿取组装完成的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0,相当方便。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治具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组装治具200 包括一驱动件210、一活动件220以及一承载座230,且可用于组装成对的多个第一工件30 与多个第二工件40。本实施例的驱动件210亦同于图2的实施例为一气压缸,且例如包括 一活塞222与一腔体224。活动件220亦可连接至活塞222。当活塞222相对腔体2M沿 移动时带动活动件220沿一轴线A2前进。在本实施例中,轴线A2方向可与重力方向平行。此外,承载座230配置在轴线A2上且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232与多个承靠部234。 第一容置槽232可分别地容置第一工件30,且承靠部234分别位于第一容置槽232相对活 动件2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承靠部234可位于第一容置槽232的底部,用以限制第一 工件30在轴线A2上的位移。而第二工件40分别位在第一工件30与活动件220之间。在人工将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摆放至承载座230的定位(如图中绘示的第 一工件30a与第二工件40a的状态)之后,组装治具200即可自动地完成第一工件30与第 二工件40的组装。亦即,活塞212沿轴线A2相对腔体2 移出,使得活动件220带动第二 工件40渐次地插入第一工件30。在第二工件40完全插入第一工件30(如图中绘示的第 一工件30b与第二工件40b的状态)之后,即完成一次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的组装。 此时,活塞212往腔体214内移动而复归原位,以利下一次的组装。图5是图4的承载座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与图5,更进一步来说,承载座230 更可具有多个操作槽236。而各个操作槽236分别位于各个第一容置槽232之间且与各个 第一容置槽23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槽236例如与第一容置槽232实质上呈十字 状。当第一工件30与第二工件40装配完成后,操作人员可借由操作槽238的空间轻易地 将此装配件取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适用于成对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装配。在 人工将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摆放至承载座的定位之后,组装治具即可借由驱动件推动活动 件移动,使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完成装配。因此,不但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对位组装的时 间,也能够避免人工组装时使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受到挤压变形的情况发生,而可让组装 过程更加地流畅。此外,组装治具的承载座除了形成有容置槽外,还可形成与容置槽相连通 的操作槽。借此,可让组装人员更方便地拿取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另外,本 实用新型可用于两工件的组装方向平行于重力方向与垂直于重力方向,此举使装配作业更 具置换弹性。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治具,适于组装成对的多个第一工件与多个第二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 装治具包括一驱动件;一活动件,连接至该驱动件,且该驱动件带动该活动件在一轴线上移动;以及 一承载座,配置于该轴线上且该活动件位于该驱动件与该承载座之间,该承载座具有 多个第一容置槽与多个承靠部,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分别容置所述第一工件,且所述承靠 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该活动件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工件在该轴线上的位 移,而所述第二工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件与该活动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轴线平行重力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更具有多个操作槽,而所述操 作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呈十字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轴线垂直重力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更具有多个第二容置槽,位于 所述第一容置槽与该活动件之间,且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以分别容置所述第二工 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具有多个推压部与多个限位 部,所述限位部分别连接且突出于所述推压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更具有多个操作槽,所述操作 槽分别位于所述承靠部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为一气压缸,且该活动件连接 至该气压缸的一活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治具,适于组装成对的多个第一工件与多个第二工件。组装治具包括一驱动件、一活动件以及一承载座。活动件连接至驱动件,且驱动件带动活动件在一轴线上移动。承载座配置于轴线上且活动件位于驱动件与承载座之间。承载座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与多个承靠部。这些第一容置槽分别容置这些第一工件。这些承靠部分别位于这些第一容置槽相对活动件的一侧,以限制这些第一工件在轴线上的位移。这些第二工件分别位于这些第一工件与活动件之间。
文档编号B25B27/14GK201889767SQ20102066158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何长柱 申请人:泰金宝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