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66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诸如钉或空气钉(staples)的紧固件驱动进入工件的驱
动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钉枪具有众所周知的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用于在钉枪的操作者同时施行两个操作时启动钉驱动操作(1)对着诸如木块的工件按压处于钉射出开口附近位置的从钉枪突出的推动杆的操作,造成推动杆沿着钉枪体的轴向方向向内滑动,和( 拉动钉枪上的扳机的操作。US 5,551,620中公开的一些这种钉枪具有用于响应操作者的选择改变钉枪的操作模式的机构。

发明内容
然而,如上所述的传统的钉枪需要在扳机中构造的复杂机构以改变操作模式,使得钉枪的装配更加困难。基于前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于切换操作模式的机构的钉枪,其中扳机中的复杂结构不是必要的。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包括外壳;扳机;阀;刚性构件;弹性构件;和切换部。扳机被支撑到外壳。推动杆被支撑到外壳并能够沿着移动方向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移动。在用于拉动扳机的拉动操作和用于抵靠工件按压推动杆的按压操作时均能够执行紧固件驱动操作。阀包括能够在移动方向上移动的阀构件和构造成与阀构件接合的接合部。阀构件与接合部分离时阀处于打开状态;而阀构件与接合部接合时阀处于闭合状态。刚性构件构造成在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弹性构件构造成在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切换部选择刚性构件和弹性构件中的一个以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当切换部选择刚性构件时,不考虑拉动操作和按压操作的次序执行紧固件驱动操作。当切换部选择弹性构件时,仅在执行按压操作后执行拉动操作时施行紧固件驱动操作。优选地,紧固件驱动工具还包括能够在与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连接部。 刚性构件和弹性构件通过连接部与推动杆关联。优选地,刚性构件形成为具有在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通孔的管状形状。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推动杆具有管状形状且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通孔。连接部具有棒,棒的一端定位于第一通孔内,棒的另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钉枪的剖视图2为显示处于既没有拉动扳机的操作也没有按压推动杆的操作被施行的第一操作模式下的钉枪的相关部件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推动杆插棒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显示沿着图2中的A-A平面剖开的钉枪的剖视图;图5为对着工件按压推动杆时推动杆的功能的说明图;图6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对着工件按压推动杆后发生的图2中的状态的变化;图7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拉动扳机后发生的图6中的状态的变化;图8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对着工件临时释放推动杆并随后再次按压推动杆同时保持扳机被拉动时发生的图7中的状态的变化;图9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扳机被拉动后图2中的状态的变化;图10为显示处于既没有拉动扳动的操作也没有按压推动杆的操作被施行的第二操作模式下的钉枪的相关部件的剖视图;图11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对着工件按压推动杆后发生的图10中的状态的变化;图12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拉动扳机后发生的图11中的状态的变化;图13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释放推动杆时发生的图12中的状态的变化;和图14是钉枪的剖视图,示出对着工件再次按压推动杆后图13中的状态的变化。
具体实施例接下来,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根据本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为钉枪1。钉枪1起到将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的钉2驱动进入工件3。为了便于理解,该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假设钉驱动方向,即钉从钉枪1中射出的方向, 为垂直向下,而与钉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垂直向上。根据本实施例的钉枪1可以用来施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第一操作”为钉驱动操作,其中,操作者首先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 (稍后描述)之后拉动扳机210 (稍后描述)时,钉枪1仅驱动一个钉2,并且随后在每次操作者释放并重新拉动扳机210时驱动后续的钉2。“第二操作”也为钉驱动操作,其中钉枪1连续驱动多个钉2。当操作者抵靠工件多次按压推动杆320而扳机210保持被拉动时,或者当操作者多次拉动扳机210而保持抵靠工件按压推动杆320时,钉枪1执行这个操作。换言之,在“第二操作”中,不考虑拉动扳机210的操作和抵靠工件按压推动杆320的操作的顺序,可以施行钉驱动操作。在以下的描述中,将钉枪1会执行第一操作的状态称为“第一操作模式”,而将钉枪1会执行第二操作的状态称为“第二操作模式”。操作者通过操纵选择器把手254(稍后描述)可以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拨动(toggle)钉枪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钉枪1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钉枪1 一体地设有主体(外壳)100、沿着与竖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把手部分200和位于外壳100的下端的前端部分300。聚积腔400形成在钉枪1的把手部分200和外壳100中,用于聚积接收自压缩器(未示出)的压缩空气。聚积腔400通过空气软管(未示出)连接至压缩器。外壳100容纳圆筒110、能够在圆筒110中上下往复滑动的活塞120和与活塞120 一体形成的驱动器刀片130。
圆筒110的内表面可滑动地支撑活塞120。空气回流腔140绕着圆筒110的下端部分形成,用于收集使得驱动器刀片130回到其上死点所需的压缩空气。空气通道112形成在圆筒110相对于其轴向方向的中心部。空气通道112设有单向阀111,其允许压缩空气仅在从圆筒110内到圆筒110外部的空气回流腔140的方向上流动。空气通道113形成在圆筒110的下端部。空气通道113任何时候都对空气回流腔140打开。活塞缓冲器150设置在圆筒110的底部边缘,用于在活塞120快速向下移动并冲击钉时吸收活塞120中多余的能量。活塞缓冲器150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通孔形成在活塞缓冲器150的中心用于接收驱动器刀片130。活塞120设置在圆筒110内部并可以垂直地滑动。驱动器刀片130与活塞120底端表面一体形成,其从底端表面的大致中心向下延伸。活塞120将圆筒110的内部分成上活塞腔和下活塞腔。在钉驱动操作期间,压缩空气流入上活塞腔,迫使活塞120快速向下。 驱动器刀片130还与活塞120 —起快速向下移动,并滑动进入射出通道311(稍后描述)以撞击钉2。绕着圆筒110的上部分,外壳110设有主阀腔161、用于向下推动圆筒110的弹簧 162、设置成与上活塞腔连通外部的空气通道163、以及用于打开和闭合空气通道163的排气阀164。把手部分200为钉枪1的由操作者抓握的部分。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把手部分200的连接至外壳100的部分包括由操作者操纵的扳机210 ;扳机阀220构造成为换向阀,用于确定聚积腔400中的压缩气体是否被供给至上活塞腔或者压缩气体从上活塞腔中排放;用于拨动扳机阀220打开和闭合的扳机插棒230 ;构造成为换向阀的推动杆阀M0, 用于改变压缩气体是否被供给至主阀腔161或者从主阀腔161中排放;用于拨动推动杆阀 240打开和闭合的推动杆插棒单元250 ;形成在扳机阀220和推动杆阀240之间的通风道 260 ;和形成在推动杆阀M0、主阀腔161、和排气阀164之间的通风道270。操作者操作扳机210,从而通过扳机插棒230打开和闭合扳机阀220。扳机210被构造成包括能够相对于外壳100和弹簧212枢转的主扳机单元211,弹簧212用于绕转动中心部211a顺时针推动主扳机单元211。主扳机单元211被构造成包括具有主扳机单元211 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部211a、由操作者操纵的操作部211b、以及当操作者拉动扳机210 时与扳机插棒230接触的接触部211c。钉驱动操作期间,操作部211b克服弹簧212的推动力在图2中向上移动,即绕着转动中心部211a逆时针移动。通过这个运动,接触部211c接触扳机插棒230的下端并克服由扳机阀腔223中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通过扳机插棒230 向上推动扳机阀220的阀构件221 (稍后描述)。当阀构件221以此方式移开时,扳机阀220 转变为打开状态。扳机阀220被构造成包括基本球形阀构件221和与阀构件221接合的接合部222。 阀构件221容纳在扳机阀腔223中。扳机阀腔223与聚积腔400和通风道260连通。接合部222为在扳机阀腔223之下限定开口 2M的边缘部。开口 2M与扳机阀腔223连通并具有小于阀构件221的直径的更小直径。当阀构件221由于压缩空气在扳机阀腔223中的压力导致向下的力时,阀构件221与接合部222接合,闭合开口 224。此时,扳机阀220处于闭合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扳机插棒230克服压缩空气在扳机阀腔223中的压力向上移动阀构件221,阀构件221与接合部222分离,暴露开口 224。此时,扳机阀220处于打开状态。
扳机插棒230设置在阀构件221之下并且可垂直移动。当拉动扳机210使得向着扳机插棒230的底端按压时,扳机插棒230向上移动并克服压缩空气的压力向上推动扳机阀220的阀构件221。结果,扳机阀220移动至其打开状态。推动杆阀240起到在由推动杆320(稍后描述)致动时改变朝向通风道270方向的压缩空气流的作用。推动杆阀240被构造成包括套管Ml、阀构件242和弹簧M3。套管241形状为管状并固定到外壳100。形成在管状套管241中的通孔Mla在基本垂直方向延伸。通孔Mla引导插棒251(稍后描述)上下滑动。套管241还包括形成在其顶端的开口 Mlb ;接合部Mlc形成所述开口 Mlb以用于与阀构件242接合;形成在套管Ml的下端(其中安装了棘齿弹簧255(稍后描述))的凹陷部Mld;形成在套管Ml的侧壁中以允许通风道270和通孔Mla之间的连通的开口 Mle ;和形成在套管241的壁中、 通孔Mla的推动杆320侧的压缩空气出口 Mlf。阀构件242上下移动以打开和闭合形成在套管Ml的顶端的开口 241b。阀构件 242与接合部Mlc接合、将推动杆阀240置于闭合状态时,开口 Mlb闭合。阀构件242向上移动、使阀构件242与接合部Mlc脱离接合并将推动杆阀240改为打开状态时,开口 Mlb 暴露。弹簧243在向下方向上推动阀构件M2。弹簧M3的一端固定至外壳100,而另一端接触阀构件M2并向下推动阀构件 2420当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按压推动杆320(稍后描述)时,弹簧243推动阀构件M2的力小于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稍后描述)的弹簧253向上推动阀构件对2的力。推动杆插棒单元250与推动杆320 —起上下移动以打开和闭合推动杆阀M0。图 3为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和3所示,推动杆插棒单元250被构造为包括插棒251、密封构件252、弹簧253、选择器把手2M和棘齿弹簧255。插棒251为具有沿着基本垂直方向的内通孔251a的管状形状。插棒251由高刚性材料形成,诸如钢,并用作刚性构件。插棒251能够在通孔Mla内部转动,并且在操作者手动转动选择器把手254时转动。插棒251还能够沿着竖向在通孔Mla内平移运动。方形柱部251b形成在插棒251的底部。方形柱部251b从垂直方向看具有方形横截面。方形柱部251b穿透形成在选择器把手2M中的方形通孔254d。方形柱部251b从垂直方向看的方形横截面形状在尺寸上大致等同于方形通孔254d的方形横截面形状。因此,当选择器把手邪4绕着其与竖向对齐的中心轴线转动时,插棒251与选择器把手254以相同的成角距离转动。选择器把手2M充当切换部。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形成在方形柱部251b的底端。第二接触部 251d比第一接触部251c进一步向下突出。当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按压推动杆320 (稍后描述)时,第一接触部251c与推动杆320的突出部32 接触并与推动杆320 —起上升,如图 6所示。当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按压推动杆320时,第二接触部251d与推动杆320的突出部32 接触并与推动杆320 —起上升,如图14所示。注意,第二接触部251d比第一接触部251c进一步向下突出的距离设为使得当推动杆320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移动至上死点时, 插棒251的上端不与构成推动杆阀MO的阀构件M2的下端接触,而插棒251的上端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向上按压阀构件M2的下端,将推动杆阀240转变至其打开状态。密封构件252在插棒251的通孔251a内滑动并形成与插棒251的密封,这样通孔251a内的压缩空气不外泄。当对着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时,密封构件252由推动杆棒324(稍后描述)的顶端向上推动。插棒251设计为使得当插棒251处于其下死点时,其上端暴露于形成在套管Ml中的压缩空气出口 241f,而当插棒251处于其上死点时阻塞压缩空气出口 241f。弹簧253设置在插棒251的通孔251a中。弹簧253的底端接触密封构件252。当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向上移动推动杆320时,弹簧253与密封构件252 —起上升。结果,弹簧 253的上端压着阀构件242的下端,向上推动阀构件242并将推动杆阀240转变进入其打开状态。弹簧253向上按压阀构件对2的力小于向下推动阀构件242合力,该合力包括压缩空气在扳机阀腔223中的力和弹簧243对于推动杆阀MO的力。然而,当推动杆阀240与大气连通时,弹簧253向上推动阀构件M2的力大于推动杆阀MO的弹簧M3向下推动阀构件M2的力。选择器把手2M起到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之间切换钉枪1的操作模式的作用。具体地,通过在与竖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将选择器把手邪4旋转大致180度,操作者可以将钉枪1从一个模式切换到另一个模式。如图2至4所示,选择器把手2M具有管状部25 和操作部254b,后者由操作者操纵。管状部25 具有套管Ml的下端能够安装的安装部25 ,并形成有处于安装部25 的下端部分的通孔254d,能够安装棘齿弹簧255 的处于管状部25 的外表面的凹槽25 ,以及用于插入棘齿弹簧255的突出部25 的插入孔254f。通孔254d为用于接收插棒251的方形柱部251b的大致方形形状。棘齿弹簧255用作将选择器把手2M保持在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或者第二操作模式下的稳定的位置。如图4所示,棘齿弹簧255为大致C形,具有从棘齿弹簧255的每端向内突出的一个突出部25fe。突出部25 向内突出穿过形成在选择器把手254中的插入孔 254f并起到向内按压套管241的作用。因此,当转动选择器把手2M时,棘齿弹簧255与选择器把手2M —起转动同时持续向套管241施加压力。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两者中,突出部25 接触形成在套管Ml中的凹陷部Mld,而且接触套管Ml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部分,其中在从一个模式到另一个模式的切换过程中,没有形成凹陷部Mid。因此,由于在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两者中突出部25 与凹陷部Mld接合,棘齿弹簧255能够稳固地保持选择器把手254,这样,选择器把手2M不会在与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相应的位置之间迁移。如图1所示,前端部分300引导钉2和驱动器刀片130,这样,驱动器刀片130可靠地接触钉2,将钉2驱动进入工件3中理想的位置。前端部分300被构造成包括内设用于引导钉2和驱动器刀片130的射出通道311的射出单元310,和能够沿着射出单元310的外表面垂直移动的推动杆320。射出单元310在其顶端形成有凸缘,其在外壳内的开口周围、与外壳100的底端连接。容纳多个钉2的盒500也安装在射出单元310上。供给器被制成通过压缩空气往复,而弹性构件将盒500中的钉2接连地供给至射出通道311。如图1和2所示,推动杆320被构造成包括接触工件3的主推动杆体321、用于将主推动杆体321向下推动的推动杆弹簧322、与主推动杆体321—起上下移动并接触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接触部323和用于引导接触部323的运动的推动杆棒324。主推动杆体321通过推动杆弹簧322连接至外壳100。在待用状态下,主推动杆体321的底端比射出单元310的底端突出的更低,如图1所示。然而,在钉驱动操作期间, 抵靠工件3按压外壳100,造成主推动杆体321遭到来自工件3的反作用力。此时,主推动杆体321相对于外壳100和把手部分200克服推动杆弹簧322的推动力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接触部323设置在主推动杆体321的顶部上、推动杆插棒单元250之下。接触部323形成为管状形状并从主推动杆体321的顶部向上延伸。通孔323a形成在接触部323内部用于容纳推动杆棒324。接触部323还具有突出部32 ,其从通孔323a的顶部开口进一步向上突出。突出部32 在第一操作模式下与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第一接触部251c接触,而在第二操作模式下与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第二接触部251d接触。与推动杆320的接触部323 —起,推动杆棒3M起到将推动杆320连接到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作用。当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且受力从其下死点移动至其上死点时,推动杆棒3M还起到引导接触部323朝向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运动的作用。推动杆棒324的顶端位于插棒251的通孔251a内,而底端位于接触部323的通孔323a内。这里,描述当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时推动杆棒324的操作。图5的放大视图表示没有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时推动杆320的状态。在此状态中,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不与通孔323a的中心轴线&对齐。这种错开可能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的钉枪1 的装配或者设置在推动杆320和射出单元310的外部及外壳100的之间的缝隙,缝隙被设计旨在防止由部分尺寸的不规则和灰尘积聚所造成的滑动阻力的增加。因此,推动杆棒3M形成有比通孔251a和通孔323a的内径更小的直径并定向成使得其中心轴线0相对于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和通孔323a的中心轴线仏倾斜。如果不设置推动杆棒3 而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同时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和通孔 323a的中心轴线化不以此方式错开,插棒251的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不可能正确地接触推动杆320的突出部32北。因此,在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使它从其下死点向其上死点移动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推动杆棒324引导接触部323的运动。也就是,当推动杆棒3M随着推动杆320向上移动时,推动杆棒3M的被引导进入通孔251a的部分长度增加,迫使推动杆棒3 在通孔251a和323a内调整其朝向,从而减小推动杆棒324的中心轴线0相对于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倾斜的角度。推动杆棒3 随后在使通孔323a的中心轴线&与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更加接近对齐的方向上引导接触部323。由于接触部323向上移动同时以此方式由推动杆棒3 引导,插棒251的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能够与推动杆320的突出部32 可靠地接触。因此,突出部32 能够将向上的力正确地传递至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钉枪1的操作。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钉枪1的操作,用于施行第一操作。为了施行第一操作,操作者通过转动选择器把手2M将钉枪1设为处于第一操作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下, 钉枪1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同时推动杆320没有被按压且扳机210没有被拉动。当钉枪1处于此状态下时,操作者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的底端,将推动杆320移动至其上死点。如图6所示,此时与推动杆320 —起向上移动的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弹簧253 克服弹簧M3的推动力将推动杆阀MO的阀构件M2向上拉动。因此,推动杆阀240切换到打开状态,允许通风道260和通风道270之间的连通。接着,操作者克服弹簧212的推动力拉动扳机210。此时,扳机210在图中绕着转动中心部211a从如图6所示的状态逆时针枢转至如图7所示的状态。扳机210接触扳机插棒230的底端,并且通过扳机插棒230,克服压缩空气在扳机阀腔223中的力向上移动扳机阀220的阀构件221。结果,扳机阀220置于其打开状态,允许聚积腔400和通风道260 之间的连通。通过这些操作,聚积腔400目前通过扳机阀腔223、通风道260和通风道270与主阀腔161流体连通,允许聚积腔400中压缩空气流动进入主阀腔161。流动进入主阀腔161 的压缩空气克服弹簧162的推动力向下移动圆筒110。圆筒110的这个向下运动允许聚积腔400中的压缩空气流动通过形成在圆筒110的上端之上的缝隙进入上活塞腔。此外,流动进入通风道270的压缩空气造成排气阀164阻塞空气通道163,空气通道163提供上活塞腔和外部空气之间的连通。结果,活塞120和驱动器刀片130由流动进入上活塞腔的压缩空气的力向下快速移动,并且驱动器刀片130的尖端冲击并驱动钉2进入工件3。此时,下活塞腔中的空气流动通过空气通道113进入空气回流腔140。压缩空气还在活塞120移动到低于空气通道112后通过单向阀111流动进入空气回流腔140。活塞120随后在其下死点撞击活塞缓冲器150。活塞缓冲器150受此撞击变形以吸收在钉2被驱动后活塞120中剩余的过多能量。如果操作者在完成钉驱动操作后释放扳机210的同时保持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 320,扳机210在图中向下移动并通过弹簧212的推动力回到图6所示的状态。当扳机210 向下移动时,扳机阀腔223中压缩空气的力向下推动扳机插棒230,允许压缩空气通过形成在扳机插棒230和围绕扳机插棒230的壁之间形成的缝隙向外逸出。扳机阀220的阀构件 221还与扳机插棒230 —起向下移动,将扳机阀220切换到其闭合状态,并且将排气阀164 切换到其打开状态,这样,可以从上活塞腔排放压缩空气。此外,空气回流腔140中的压缩空气流动进入下活塞腔,造成活塞120上升。如果操作者随后将推动杆320与工件3分离, 推动杆弹簧322的推动力将推动杆320移动至其下死点,使得钉枪1回到如图2所示的其初始状态(先于钉驱动操作的状态)。可替换地,如果操作者在钉驱动操作后将推动杆320与工件3分离,而同时继续拉动扳机210,推动杆弹簧322的推动力从上死点向下移动推动杆210。此时,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弹簧253还与推动杆320 —起向下移动。因此,设置在推动杆阀240中的弹簧243 的推动力向下移动阀构件M2,从而将推动杆阀240切换进入其闭合状态。由于此时插棒 251移动至其下死点,压缩空气可以通过通风道270和压缩空气Mlf逸出。主阀腔161中的残余低气压允许圆筒110回到其上死点。与此同时,活塞120之上的压缩空气从排气阀 164中排出,允许活塞120回到其上死点。如果在该状态下再次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推动杆插棒单元250与推动杆 320 一起向上移动,而弹簧253的上端接触设置在推动杆阀MO中的阀构件M2的下端,如图8所示。然而,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弹簧253向上推动推动杆阀MO中的阀构件242 的力小于推动杆阀240中的弹簧243和扳机阀腔223中的压缩空气向下推动阀构件242的力。因此,推动杆阀240保持在闭合状态下,防止通风道260和通风道270之间的连通。因此,不施行钉驱动操作。此外,如果操作者在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之前拉动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中的钉枪1的扳机210,扳机阀220切换至如图9所示的打开状态,允许聚积腔400中的压缩空气通过通风道260流入推动杆阀M0。如果操作者随后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同时钉枪处于此状态,钉枪1不会执行钉驱动操作,正如在操作者抵靠工件3重复按压推动杆320的同时持续拉动扳机210,参考图8,所上所述。因此,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钉枪1仅在操作者按压推动杆320并随后拉动扳机210 时驱动钉2。此后,操作者可以通过首先释放并随后重新拉动扳机210而驱动后续的钉2。接着,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钉枪1的操作,用于第二操作。为了施行第二操作,操作者通过转动选择器把手2M而将钉枪1设为第二操作模式。在第二操作模式中,钉枪1 处于如图10中所示的状态,同时不按压推动杆320以及不拉动扳机210。钉枪1处于此状态时,操作者将推动杆320的底端压向工件3,将推动杆320移动至其上死点。推动杆插棒单元250还与推动杆320 —起向上移动,同时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弹簧253克服弹簧243 的推动力将推动杆阀MO的阀构件M2向上移动,如图11所示。结果,推动杆阀240切换进入其打开状态,允许通风道260和通风道270之间的连通。接着,操作者克服弹簧212的推动力拉动扳机210。此时,扳机210按照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绕着旋转中心部211a从如图11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如图12所示的状态。扳机210 与扳机插棒230的底端接触,并且,通过扳机插棒230,克服扳机阀腔223中压缩空气的力将扳机阀220的阀构件221向上推动。结果,扳机阀220切换进入其打开状态,允许聚积腔 400和通风道260之间的连通。通过上述操作,聚积腔400目前与主阀腔161通过扳机阀腔223、通风道沈0、和通风道270流体连通,允许聚积腔400中的压缩空气流入主阀腔161。因此,根据第一操作模式中如上所述的相同方法,钉枪1施行用于将钉2驱动进入工件3的钉驱动操作。如果操作者在钉驱动操作后将推动杆320与工件3分离同时继续拉动扳机210,推动杆弹簧322的推动力使得推动杆320从上死点向下移动,如图13所示。此时,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弹簧253也与推动杆320 —起向下移动。因此,设置在推动杆阀MO中的弹簧243的推动力向下移动阀构件M2,从而将推动杆阀240切换进入其闭合状态。由于此时插棒251移动至其下死点,压缩空气可以通过通风道270和压缩空气出口 Mlf逸出。主阀腔161中的剩余低气压允许圆筒110回到其上死点。同时,活塞120之上的压缩空气从排气阀164排出,允许活塞120回到其上死点。如果操作者再次抵靠工件3按压推动杆320同时钉枪1处于该状态下,推动杆插棒单元250与推动杆320 —起向上移动,而插棒251的上端接触构成推动杆阀MO的阀构件M2的下端,如图14所示。此时,推动杆320接收来自工件3的反作用力经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的插棒251被直接且刚性地传递至推动杆阀240的阀构件M2。因此,插棒251克服推动杆阀240的弹簧243的力向上推动阀构件M2,而压缩空气向下推动阀构件M2。结果,推动杆阀240切换进入其打开状态,允许通风道260和通风道270之间的连通以实施钉驱动操作。如上所述,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者通过抵靠工件3重复推动推动杆320同时持续拉动扳机210,能够将多个钉2连续地驱动进入工件。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钉枪1中,操作者能够通过转动选择器把手2M选择性地施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以分别选择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旋转选择器把手2M使得推动推动杆阀240的阀构件242的构件在高刚性插棒251和柔性弹簧253之间变化。因此,钉枪1可以切换钉驱动操作,而不需要扳机210中的复杂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钉枪1,推动杆插棒单元250经推动杆棒3M连接到推动杆320,推动杆棒3M能够横向移动。因此,即便由于推动杆插棒单元250和推动杆320装配时发生的不规则等,推动杆320的接触部323不沿着通孔251a的中心轴线O1 (推动杆插棒单元 250移动的方向)定位,推动杆棒3 能够横向移动以在按压推动杆320时引导接触部323, 确保接触部323可以将向上的力可靠地传递至推动杆插棒单元250。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这里可以形成多种改进和变化,其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例如,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接触推动杆320的突出部32 的部分通过转动插棒251在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之间变化,但可以使用用于切换这个部分的不同结构。例如,突出部32 可以构造成为可旋转的,取代插棒251。具体地,插棒251 可以被制造成在通孔Mla内部不可旋转的,而允许接触部323绕着通孔323a的中心轴线& 旋转。在此情况下,类似于该实施例中的插棒251的方形柱部可以形成在接触部323上,而钉枪1可以设有具有用于接收该方形柱部的通孔的选择器把手。还有,与该实施例中一样, 可以设置用于保持选择器把手的棘轮弹簧,这样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中时牢固地定位选择器把手。以此构造,接触突出部32 的部分可以通过转动接触部323在第一接触部251c和第二接触部251d之间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包括 夕卜壳;扳机,被支撑到所述外壳;推动杆,被支撑到所述外壳并能够沿着移动方向在上死点和下死点之间移动,在用于拉动扳机的拉动操作和用于抵靠工件按压推动杆的按压操作时均能够执行紧固件驱动操作;阀,包括阀构件,能够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和接合部,构造成与所述阀构件接合,其中所述阀构件与所述接合部分离时所述阀处于打开状态;而所述阀构件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所述阀处于闭合状态,刚性构件,构造成在所述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所述阀构件以使所述阀构件和所述接合部分离;弹性构件,构造成在所述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所述阀构件以使所述阀构件和所述接合部分离;切换部,选择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中的一个以移动所述阀构件以使所述阀构件和所述接合部分离,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刚性构件时,不考虑所述拉动操作和所述按压操作的次序执行紧固件驱动操作,以及,当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弹性构件时,仅在执行所述按压操作后执行所述拉动操作时施行紧固件驱动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驱动工具,还包括 连接部,能够在与所述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和其中,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推动杆关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件驱动工具,其中所述刚性构件形成为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通孔的管状形状, 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推动杆具有管状形状且具有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通孔,和所述连接部具有棒,所述棒的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棒的另一端定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全文摘要
刚性构件,构造成在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弹性构件,构造成在推动杆从下死点到上死点移动时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切换部,选择刚性构件和弹性构件中的一个以移动阀构件以使阀构件和接合部分离。当切换部选择刚性构件时,不考虑拉动操作和按压操作的次序执行紧固件驱动操作。当切换部选择弹性构件时,仅在执行按压操作后执行拉动操作时施行紧固件驱动操作。
文档编号B25C1/04GK102554875SQ2011103915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大内治彦, 石泽祯纪, 饭岛义光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