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78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C形扣环的使用上,获致操作便利与安全效益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于轴、孔内外径定位的C形扣环,由于其本身即具有相当弹性的内张或外张力量,因而在欲使其扣合于定位物时,均需以特别设计的手钳夹持,以其使缩合或外张,将C形扣环顺利扣合于工件,然因内、外径C形扣环于操作时,其操作恰为控制其缩合或外张的相反型态,故内、外径形式的C形扣环,传统上各有固定专属的C形扣环钳;现有 C形扣环钳,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30463号「内外径通用C型扣环钳的改良(追加一)」 新型专利案,以通用在内、外径形式C形扣环上使用为其构造的主要设计,又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3127号「便于调整钳头操作的C形扣环钳」新型专利案,则是以操作内或外径形式C形扣环时能调整钳头操作角度为构造上的主要设计;然而,无论是专属、通用或钳头可调型的传统或现有C形扣环钳,其对C形扣环的操作,皆是由对应的二钳柄握压,使钳头端扣合部产生张或夹的相对运动来达到C形扣环的缩合或外张动作,而这个张或夹的操作角度与力量,完全凭着操作者手感来控制,也就是,当C形扣环缩合或外张到预定的变形量时,操作者必须正确掌握到握压出力的要领,稍有不当,C形扣环到达定位点前,即有从扣合部上瞬间解脱的可能,由于C形扣环从扣合部上解脱时具有相当强的能量释放,会瞬间对外产生高速弹射的危险动作,时有人物不及闪躲被射伤的情事;这种被C形扣环射伤事件, 通常被归咎是操作不当,不过探讨其原因,若C形扣环被或外张的操作过程,能够全程对其变形回复动作进行限定或限制,相信就不会再有上述情形发生,也才能真正确保C形扣环钳操作使用上的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推摆拨动件控制张片的卡齿钩部卡掣或退离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能使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扣接或取下工作,获致操作上的便利与安全效益。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有相互枢设的一左钳柄与一右钳柄;该左、右钳柄的枢设位置两端各分别对应的形成有一钳头及一握持部,该两钳头的端部则各具有一扣合部,且左、右钳柄的握持部间还设有一弹性件,在握持部操作扣合部开闭动作时,常态张撑握持部产生回位;主要在于,该左钳柄的握持部尾端设有一导引部,及该右钳柄的握持部尾端相对导引部设有一以枢设位置为中心所形成的扇形棘齿导轨;该导引部内具有一对应棘齿导轨的扇弧形导引槽道,并使棘齿导轨一端常态嵌入导引槽道内允许扇形滑动,且该导引部一面端还开设有一透孔及设有一凸座,由该凸座上相继的枢设一拨动件及固定有一弹片,其中,该拨动件枢设在凸座上允许摆动,具有一
3将弹片倾斜撑起的凸锥体;而弹片一端在凸座上固定,另一端则以朝内弯折型态形成一由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的卡齿钩部;拨动件凸锥体撑起弹片,在卡齿钩部上退棘齿导轨不与棘齿接触的型态下,左、右钳柄的钳头端扣合部,能自由的由握持部的握压操作,在最大与最小作用角度间获得与C形扣环扣合的角度;当扣合部完成与C形扣环的扣合动作后, 只要押推拨动件旋摆,由凸锥体离开弹片的使卡齿钩部下降深入导引槽道内开始对棘齿导轨的棘齿形成卡掣,如此,接续施加在左、右钳柄握持部上的握压出力,则该扣合部对C形扣环所产生的扩大变形作用力及两握持部间握持夹角逐渐缩小的变化过程,该棘齿导轨往导引部导引槽道内位移滑动,通过弹片的卡齿钩部被棘齿导轨的一棘齿斜面挤推弹跳变形后回复卡掣在棘齿挡止面上卡固,得到使棘齿导轨形成退滑出导引槽道的限定,进而让扣合部作用在C形扣环上的变形作用力被累积性的增加不被释放至C形扣环得到预期的变形量,此时,即便停止左、右钳柄的握压出力,该C形扣环的变形量仍可被扣合部加以维持,并形成有变形后的弹力,在扣合部上产生夹固作用,无论是进行将C形扣环扣接在工件上,或是从工件上进行取下C形扣环的工作,皆可由C形扣环稳定着附在扣合部上不退脱的作用, 到到操作进行中的安全性;且工作完成时,仅须对左、右钳柄握持部略加握压出力的使弹片卡齿钩部稍为离开棘齿挡止面,再次押推拨动件旋摆,由凸锥体倾斜撑起弹片让卡齿钩部上退离开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藉由棘齿导轨退滑出导引槽道限定的动作解除,则将作用左、 右钳柄上的工作出力进行释放,左、右钳柄间至少会受到弹性件的反弹推力产生回位,造成 C形扣环回复变形前样态,能顺利让扣合部退离与C形扣环间的扣合;整体构造,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只要拨动件简单推押旋摆,就能控制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所进行的扣接或取下工作, 能够获致操作上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扇形棘齿导轨,在多数连接排列的棘齿两边各设有一边墙;弹片的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在与棘齿导轨的棘齿接触或离开的过程,可通过边墙的限位,产生平稳的上下运动。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拨动件呈扇形板体,具有一球面形凸锥体,而弹片一端,是由一扩及至拨动件板面范围的固定部在凸座上锁固,且弹片的另一端为呈一长条片体,并是由该长条片体的前端形成卡齿钩部,凭借弹片的固定部对拨动件作解脱凸座的限定,使拨动件能以凸座为中心作旋摆运动,控制凸锥体在进入弹片长条片体底面时,通过凸锥体高度将长条片体倾斜撑起,使卡齿钩部产生举起离开棘齿导轨的棘齿部动作,以及能在凸锥体离开长条片体底面时,使卡齿钩部产生放下与棘齿导轨的棘齿产生卡掣的动作;再又上述该弹片的长条片体一侧边,相对拨动件的凸锥体位置还设有一斜片部,通过该斜片部引导凸锥体斜推动作,据以使拨动件的凸锥体在摆入长条片体底面时减降阻力;此外,上述该弹片的长条片体面上,相对拨动件凸锥体摆入长条片体底面时的最高点位置,还设有一定位透孔,通过凸锥体卡入该定位透孔内,据以长条片体被倾斜撑起时, 令拨动件得到摆出前的定位作用。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内相对卡齿钩部的形体,具有一可供卡齿钩部贴靠的斜面部;卡齿钩部卡掣棘齿导轨的棘齿时,通过该斜面部对卡齿钩部的支撑,提高卡齿钩部对棘齿挡止的作用受力,并防止卡齿钩部不当曲弯变形。[0008]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外部的卡齿钩部前边及侧边,还形成有一护墙;使卡齿钩部在透孔内,通过该护墙的防护,防止外力阻碍卡齿钩部上下运动的进行。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左、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相贴并靠型态相互枢设,左、右钳柄的握持部被握压时,能以钳头端扣合部的外张动作,用于对内径形成C 形扣环产生外张作用力。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左、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交叉展开型态相互枢设,左、右钳柄的握持部被握压时,能以钳头端扣合部的内夹动作,用于对外径形式C 形扣环产生缩合作用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大握压行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合C形扣环时放下弹片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拨动件放下弹片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拨动件放下弹片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弹片卡齿钩部与棘齿导轨产生卡掣时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弹片卡齿钩部与棘齿轨导间的作动关为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操作C形扣环维持作用力的样态示意图;图11为图10样态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对C形扣环解除作用力限定时的样态示意图;图13为图12样态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释放作用力后C形扣环回复变形前样态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左钳柄10、IOA ;钳头11、IlA ;握持部12U2A ;扣合部13U3A ;导引部14 ;导引槽道15 ;透孔16 ;凸座17 ;斜面部18 ;护墙19 ;右钳柄20、20A ;钳头2U21A ;握持部22、22A ;扣合部23、23A ;棘齿导轨M ;棘齿MO ;斜面MOA ;边墙Ml ;挡止面M2 ;弹性件30 ;拨动件40 ;凸锥体41 ;弹片50 ;卡齿钩部51 ;固定部52 ;长条片体53 ;斜片部55 ; 定位透孔56 ;C形扣环6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包括有相互枢设的一左钳柄 10与一右钳柄20 ;该左、右钳柄10、20的枢设位置两端各分别对应的形成有一钳头11、21 及一握持部12、22,该两钳头11、21的端部则各具有一扣合部13、23,且左、右钳柄10、20的握持部12、22间还设有一压缩弹簧弹性件30,在握持部12、22操作扣合部13、23开闭动作时,常态张撑握持部12、22产生回位;主要在于,该左钳柄10的握持部12尾端设有一导引部14,及该右钳柄20的握持部22尾端相对导引部14设有一以枢设位置为中心所形成的扇形棘齿导轨M ;该导引部14内具有一对应棘齿导轨M的扇弧形导引槽道15,并使棘齿导轨M —端常态嵌入导引槽道15内允许扇形滑动,且该导引部14 一面端还开设有一透孔16 及设有一凸座17,由该凸座17上相继的枢设一拨动件40及固定有一弹片50,其中,该拨动件40枢设在凸座17上允许摆动,具有一将弹片50倾斜撑起的凸锥体41 ;而弹片50 —端在凸座17上固定,另一端则以朝内弯折型态形成一由透孔16处往导引槽道15内延伸的卡齿钩部51 ;拨动件40凸锥体41撑起弹片50,在卡齿钩部51上退棘齿导轨M不与棘齿240 接触的型态下,左、右钳柄10、20的钳头11、21端扣合部13、23,乃能自由的由握持部12、22 的握压操作,在最大与最小作用角度间(操作)获得与C形扣环扣合的角度;如图5、图6、 图7、图8,当扣合部13、23完成与C形扣环60的扣合动作后,只要押推拨动件40旋摆,由凸锥体41离开弹片50的使卡齿钩部51下降深入导引槽道15内开始对棘齿导轨M的棘齿240形成卡掣,如此,接续施加在左、右钳柄10、20握持部12、22上的握压出力,则该扣合部13、23对C形扣环60所产生的扩大变形作用力及两握持部12、23间握持夹角逐渐缩小的变化过程,如图9,该棘齿导轨对往导引部14导引槽道15内位移滑动,通过弹片50的卡齿钩部51被棘齿导轨M的一棘齿240斜面MOA挤推弹跳变形后回复卡掣在棘齿240 挡止面242上卡固,得到使棘齿导轨M形成退滑出导引槽道15的限定,如图10,进而让扣合部13、23作用在C形扣环上的变形作用力被累积性的增加不被释放至C形扣环60得到预期的变形量,此时,如图10、图11,即便停止左、右钳柄10、20的握压出力,该C形扣环60 的变形量仍可被扣合部13、23加以维持,并形成有变形后的弹力,在扣合部13、23上产生夹固作用,无论是进行将C形扣环60扣接在工件上,或是从工件上进行取下C形扣环60的工作,皆可由C形扣环60稳定着附在扣合部13、23上不退脱的作用,到操作进行中的安全性; 且工作完成时,仅须对左、右钳柄10、20握持部12、22略加握压出力的使弹片50卡齿钩部 51稍为离开棘齿240挡止面M2,再次押推拨动件40旋摆,如图12、图13,由凸锥体41倾斜撑起弹片50的让卡齿钩部51上退离开棘齿导轨M的棘齿部M0,凭借棘齿导轨M退滑出导引槽道15的限定动作解除,则将作用左、右钳柄10、20上的工作出力进行释放,左、右钳柄10、20间至少会受到弹性件30的反弹推力产生回位,如图14,造成C形扣环60回复变形前样态,能顺利让扣合部13、0。退离与C形扣环60间的扣合;整体构造,如图1、图5、图 6、图7,左、右钳柄10、20握压操作扣合部13、23的动作角度与力量,只要拨动件40简单推押旋摆,如图10、图11、图12、图13,就能控制扣合部13、23对C形扣环60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60在工件上所进行的扣接或取下工作,能够获致操作上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右钳柄20握持部22尾端设有一扇形棘齿导轨对,该棘齿导轨对,在多数连接排列的棘齿240两边各设有一边墙241 ;弹片50的卡齿钩部51由导引部14透孔16处往导引槽道15内延伸,如图11、图13,在与棘齿导轨M的棘齿240接触或离开的过程,可通过边墙Ml的限位,产生平稳的上下运动。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导引部14 一面端设有一凸座17枢设一拨动件40及固定一弹片50,该拨动件40呈扇形板体,具有一球面形凸锥体41,而弹片50 — 端,是由一扩及至拨动件40板面范围的固定部52在凸座17上锁固,且弹片50的另一端为呈一长条片体53,并是由该长条片体53的前端形成卡齿钩部51,凭借弹片50的固定部52 对拨动件40作解脱凸座17的限定,使拨动件40能以凸座17为中心作旋摆运动,控制凸锥体41在进入弹片50长条片体53底面时,通过凸锥体41高度将长条片体53倾斜撑起,使卡齿钩部51产生举起离开棘齿导轨M的棘齿部240动作,以及能在凸锥体41离开长条片体53底面时,如图5、图8,使卡齿钩部51产生放下与棘齿导轨M的棘齿240产生卡掣的动作;如图1,上述该弹片50的长条片体53 —侧边,相对拨动件40的凸锥体41位置还设有一斜片部55,如图6、图7,通过该斜片部65引导凸锥体41斜推动作,如图12,据以使拨动件40的凸锥体41在摆入长条片体53底面时减降阻力;如图1、图3,上述该弹片50的长条片体53面上,相对拨动件40凸锥体41摆入长条片体53底面时的最高点位置,还设有一定位透孔56,通过凸锥体41卡入该定位透孔56内,据以长条片体53被倾斜撑起时,令拨动件40得到摆出前的定位作用。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弹片50 —端卡齿钩部51由导引部14透孔 16处往导引槽道15内延伸,该透孔16内相对卡齿钩部51的形体,具有一可供卡齿钩部51 贴靠的斜面部18 ;如图11,卡齿钩部51卡掣棘齿导轨M的棘齿MO时,通过该斜面部18 对卡齿钩部51的支撑,提高卡齿钩部51对棘齿240挡止的作用受力,并防止卡齿钩部51 不当(外扩)曲弯变形。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弹片50—端卡齿钩部51由导引部14透孔16处往导引槽道15内延伸,该透孔16外部的卡齿钩部51前边及侧边,还形成有一护墙 19 ;卡齿钩部51在透孔16内,如图11、图13,通过该护墙19的防护,防止外力阻碍卡齿钩部51上下运动的进行。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左、右钳柄10,20的对应钳头11,21,以相贴并靠型态相互枢设,如图5、图10,左、右钳柄10、20的握持部12、22被握压时,能以钳头 11、21端扣合部的外张动作,用于对内径形成C形扣环60产生外张作用力。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如图1、图3,该左、右钳柄10A、20A的对应钳头11A、21A, 以交叉展开型态相互枢设,左、右钳柄10A、20A的握持部12A、22A被握压时,能以钳头11A、 21A端扣合部13A、23A的内夹动作,用于对外径形式C形扣环产生缩合作用力。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说明书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 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包括有相互枢设的一左钳柄与一右钳柄;该左钳柄和右钳柄的枢设位置两端各分别对应的形成有一钳头及一握持部,该两钳头的端部则各具有一扣合部,且左钳柄和右钳柄的握持部间还设有一弹性件,在握持部操作扣合部开闭动作时,常态张撑握持部产生回位;其特征在于该左钳柄的握持部尾端设有一导引部,及该右钳柄的握持部尾端相对导引部设有一以枢设位置为中心所形成的扇形棘齿导轨;该导引部内具有一对应棘齿导轨的扇弧形导引槽道,并使棘齿导轨一端常态嵌入导引槽道内允许扇形滑动,且该导引部一面端还开设有一透孔及设有一凸座,由该凸座上相继的枢设一拨动件及固定有一弹片,其中,该拨动件枢设在凸座上允许摆动,具有一将弹片倾斜撑起的凸锥体;而弹片一端在凸座上固定,另一端则以朝内弯折型态形成一由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的卡齿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扇形棘齿导轨,在多数连接排列的棘齿两边各设有一边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呈扇形板体, 具有一球面形凸锥体,而弹片一端,是由一扩及至拨动件板面范围的固定部在凸座上锁固, 且弹片的另一端呈一长条片体,并是由该长条片体的前端形成卡齿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的长条片体一侧边,相对拨动件的凸锥体位置还设有一斜片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的长条片体面上,相对拨动件凸锥体摆入长条片体底面时的最高点位置,还设有一定位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内相对卡齿钩部的形体,具有一能够供卡齿钩部贴靠的斜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一端卡齿钩部由导引部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该透孔外部的卡齿钩部前边及侧边,还形成有一护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钳柄和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相贴并靠型态相互枢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钳柄和右钳柄的对应钳头,以交叉展开型态相互枢设。
专利摘要一种C形扣环钳的改良结构,包括相互枢设的左、右钳柄;左钳柄设有导引部,右钳柄相对导引部设有以枢设位置为中心的扇形棘齿导轨;导引部内具有对应棘齿导轨的扇弧形导引槽道,使棘齿导轨一端嵌入导引槽道内允许扇形滑动,导引部设有透孔及凸座,凸座上枢设拨动件及弹片,拨动件枢设在凸座上允许摆动,具有将弹片倾斜撑起的凸锥体;弹片一端在凸座上固定,另一端朝内弯折形成由透孔处往导引槽道内延伸的卡齿钩部;左、右钳柄握压操作扣合部的动作角度与力量,推摆拨动件控制张片的卡齿钩部卡掣或退离棘齿导轨的棘齿部,能使扣合部对C形扣环的张紧变形作用力得到维持或释放,据以C形扣环在工件上扣接或取下工作,获致操作上的便利与安全效益。
文档编号B25B5/16GK202200199SQ20112022445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王元佑 申请人:王元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