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05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主要是在一折合刀的弹性止挡片上设置一第一契合部,在该折合刀的一板体上开设一锁定孔,并在一定位片上设置一第二契合部及一锁定部,当使用者按压该定位片后,该锁定部能伸入至该锁定孔中,以固定该定位片,令该第一、第二契合部能相互对准,以便使用者能在对该弹性止挡片施力的状态下,收合该折合刀的刀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提升,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许多使用者在从事户外休闲活动(如登山)时,会随身携带折合刀,以切削或劈砍树枝、荆棘等物体。市面上常见的折合刀主要是由一刀体及一刀柄所组成,其中刀体是枢设在刀柄上,且能转入至该刀柄内,或转动至该刀柄外。当使用者自该刀柄将该刀体转出,以使用折合刀切削、劈砍物体时,若使用者的用力方向不当或偏斜,将有可能导致刀体受力后,自动朝向该刀柄转动,进而割伤使用者的手部,并不理想。有鉴于此,乃有业者针对传统的折合刀进行改良,在刀柄内设置一弹性止挡片,以期能将刀体固定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当刀体收纳于刀柄内时,该弹性止挡片会弹性地抵靠住刀体的侧面,一旦使用者将该刀体转出至刀柄外后,该弹性止挡片能通过其弹性偏移,使得该弹性止挡片的一端(自由端)移动至邻近该刀体的一端(远离刀尖的一端),并抵靠住该刀体的一端,由此,由于该刀体的一端被该弹性止挡片抵靠住,因此,该弹性止挡片能稍微稳定地固定住该刀体,使该刀体不会轻易地被收入至刀柄内。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在使用上述折合刀后,欲将打开状态的刀体收合至刀柄内时,必须先对该弹性止挡片施加力量,使该弹性止挡片的一端偏离抵靠该刀体的位置,以便收合该刀体,但,当使用者将刀体转出至刀柄外,并利用该折合刀执行刺、劈砍等作业(或动作)时,若使用者用力过猛或劈砍的角度不良,该弹性止挡片极有可能在受到震动或其它力量后,自动偏离抵靠该刀体的位置,此时,刀体可能在瞬间朝向该刀柄转动,并切割到使用者的手部,造成使用者受伤,相当危险。为解决上述问题,乃有业者进一步针对折合刀的结构进行改良,以期能增强弹性止挡片的稳定度。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一种改良后的折合刀1,该折合刀1主要包括一刀体10、一刀柄11及一拨动元件12,其中该刀柄11包括一第一板体110、一第二板体111及一第三板体112。一枢轴13是依序穿过该第三板体112、该第二板体111、该刀体10及该第一板体110,使所述板体110、111、112结合成为该刀柄11,并令该刀体10被枢设在该刀柄11上。该第二板体111上延伸设有一弹性止挡片111a,该弹性止挡片Illa朝该第一板体110的方向弯曲延伸,当该刀体10被收合在该刀柄11内时,该弹性止挡片Illa能抵靠该刀体10的一侧面(图中底侧)。该第三板体112上凹设有一容置槽112a,该容置槽11 上设有一凸柱112b。该拨动元件12是容纳在该容置槽11 中,且能沿该枢轴13旋转,该拨动元件12的一拨动部121是延伸至该刀柄11外,以供使用者按压。一复位弹簧14是绕设在该凸柱112b上,该复位弹簧14的一端抵靠住该拨动元件12的凸出部120,并推动该凸出部120,当该刀体10完全转出至该刀柄11外后,由于该复位弹簧14将该凸出部120推动至对应于该弹性止挡片Illa的位置,故会使该凸出部120抵靠在该弹性止挡片Illa的一侧(图中底侧),使该弹性止挡片Illa能定位在抵靠该刀体10的一端的位置,以防止该刀体10自动收回。在上述经改良的折合刀1中,该弹性止挡片Illa的稳定性虽得到了部分提升,然而,当使用者欲将刀体10收合至该刀柄11内时,使用者必须持续按压住该拨动元件12,使该拨动元件12顺时针旋转,以抵抗该复位弹簧14的弹力,使该凸出部120脱离抵靠该弹性止挡片Illa的位置后,方能对该弹性止挡片Illa施力,使该弹性止挡片Illa脱离抵靠该刀体10的一端的位置,以便收合该刀体10,但上述复杂的操作对于使用者而言相当不便。 进一步言之,使用者必须同时按压住该拨动元件12及该弹性止挡片111a,才能将该刀体10 转动收合至该刀柄11中,如此,当使用者在同时操作三个元件(拨动元件12、弹性止挡片 111a、刀体10)时,更可能因失误而割伤手部,甚至发生折合刀掉落等情事,导致刀体损毁或伤及周遭人员等情事发生,相当危险。综上所述,不论是传统的折合刀或改良后的折合刀,除了有操作不便的问题外,更存在着安全性的疑虑,令使用者无法安心地使用折合刀,十分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折合刀的诸多缺失,设计出能避免刀体意外收合的折合刀,并令使用者能轻易地收合刀体, 进而解决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的问题,即成为本创作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前揭现有折合刀的诸多问题,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期避免刀体意外收合等情事发生,并有效增加折合刀的使用便利性,令使用者能在同时操作少数元件的前提下,轻易地收合刀体。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包括一刀体、一枢轴、一刀柄及一定位片,其中该刀柄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三板体,该刀体是通过该枢轴枢设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间,该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一锁定孔,且该第二板体上另设有一弹性止挡片,该弹性止挡片的一端固设于该第二板体,其另一端朝该第一板体的方向倾斜延伸,该弹性止挡片上设有一第一契合部,在该刀体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外的情况下,该弹性止挡片的另一端能抵靠住该刀体的一端;该定位片是活动地定位于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三板体间,且对应于该弹性止挡片的位置,该定位片的一端延伸至该刀柄夕卜,其另一端与该第二板体或该第三板体间设有一复位弹簧,该定位片上设有一第二契合部及一锁定部,该锁定部的一端是朝向该第二板体的方向延伸,在该刀体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且当该定位片受力位移并压缩该复位弹簧,使该锁定部位移至对应于该锁定孔的位置时,该锁定部会伸入且定位至该锁定孔中,该第一、第二契合部即能相互契合,使该定位片处于一第一段释放状态,令该定位片的一凸出部能成为脱离卡制该弹性止挡片的状态, 使该弹性止挡片的另一端能脱离该刀体的一端,使该刀体处于一第二段释放状态,而能被转动收合至该刀柄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该折合刀尚包括一旋转片,且该刀体上设有一第一带动部,该旋转片被枢设在该刀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且该旋转片上朝向该刀体延伸设有一第二带动部,该第二带动部是对应于该第一带动部,该旋转片远离该枢轴的位置朝向该第一板体延伸凸设有一延伸部,且朝向该第二板体延伸凸设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被容置在该锁定孔中,在该刀体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外的情况下,该第一带动部能通过推动该第二带动部,转动该旋转片,使该抵压部脱离抵压该锁定部的一端的位置,又,在该刀体被转入至该刀柄内的情况下,该刀体能通过推动该延伸部,转动该旋转片,使该抵压部移动至抵压该锁定部的一端的位置,令该锁定部脱离该锁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者无须同时按压住该定位片及该弹性止挡片,仅需按压该定位片,便能使该定位片被定位在被按压后的状态,故使用者仅需按压该弹性止挡片,便能收合该刀体,大幅简化折合刀的操作,更增加折合刀的使用安全性。在该刀体被转出至该刀柄外的过程中,该弹性止挡片能移动至抵靠该刀体的一端的位置,使该第一契合部与该第二契合部分离,且由于该锁定部被该抵压部压制而未进入该锁定孔,因此,该定位片能被一复位弹簧推动并朝向该刀柄的一端移动,以便使用者下次收合该刀体时,能按压该定位片。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乃该第一契合部是一凹孔,且该第二契合部是一凸出部, 该第二契合部的构型是与该第一契合部相匹配,以便两者能够相互契合。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目的,乃该第一带动部是一弧形凹沟,且该第二带动部是一凸柱,该第二带动部是对应于该第一带动部,且被容置在该第一带动部内,使得该刀体被转出至该刀柄外的过程中,该第一带动部能带动该第二带动部,使该旋转片转动,进而令该抵压部脱离抵压该锁定部的一端的位置。

图1是现有折合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打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打开状态的另一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打开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打开状态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收合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打开过程的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折合刀 ............2刀体............20枢轴............21刀柄............22第一板体............221第二板体............222第三板体 ............223定位片 ............23旋转片 ............24延伸部............240[0032]抵压部............241弹性止挡片............F第一带动部............Ml第二带动部............M2锁定孔 ............Ll锁定部 ............L2第一契合部............Cl第二契合部............C2容置空间 ............SP复位弹簧............S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创作人在长期投入折合刀等相关领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折合刀内虽设置有弹性止挡片,以将刀体固定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但弹性止挡片常会因震动或其它力量,脱离抵靠刀体的位置,导致使用者被刀体割伤等问题。目前虽有业者对折合刀的结构进行改良,在折合刀内增加拨动元件,以抵靠弹性止挡片,却又使折合刀的操作变得更加复杂,使用者必须同时操作三个元件,方能收合刀体,在使用上相当不便,目前业者虽欲对结构再作更进一步的改良,以化解上述问题,然而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创作人乃思及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以解决现有折合刀操作困难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2所示,该折合刀2包括一刀体20、一枢轴21、一刀柄22、一定位片23及一旋转片 24,其中该刀体20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带动部Ml。该刀柄22包括一第一板体221、 一第二板体222及一第三板体223,该刀体20邻近一端的位置是通过该枢轴21,枢设于该第一板体221及该第二板体222间邻近于该刀柄22 —端(图中左端)的位置,使该刀体 20能沿该枢轴21被转出至该刀柄22外(如图3所示),或转入至该刀柄22内(如图7所示)。该第二板体222上邻近该枢轴21的位置开设有一锁定孔Li,该第二板体222上另设有一弹性止挡片F,该弹性止挡片F的一端(图中右下端)是固设于该第二板体222上,且该弹性止挡片F上设有一第一契合部Cl。该弹性止挡片F的另一端(图中左端)是朝该第一板体221 (如图2所示)的方向倾斜延伸,请参阅图5所示,在该刀体20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22外的情况下,该弹性止挡片F的另一端能抵靠住该刀体20的一端(图中右端),使该刀体20被定位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第三板体223的一侧凹设有一容置空间SP,该定位片23是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SP中,且该定位片23是活动地定位于该第二板体222及该第三板体 223间,该定位片23是对应于该弹性止挡片F,且该定位片23的一端(图中左上端)是延伸至该刀柄22外,该定位片23的另一端(图中右下端)与该第三板体223间设有一复位弹簧S,制造厂商亦可将该容置空间SP凹设于该第二板体222上,并在该定位片23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板体222的间设置该复位弹簧S,合先陈明。该定位片23上设有一第二契合部C2,且该第二契合部C2的构型是与该第一契合部Cl相匹配,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契合部Cl是一凹孔,该第二契合部C2是一凸出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该折合刀2时,亦可将该第一契合部Cl设计为凸点,并将第二契合部C2设计为凹孔,凡本实用新型领域的人士所能轻易思及的组合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此外,该定位片23上设有一锁定部L2,该锁定部L2的一端(图中右上端)是朝向该第二板体222的方向延伸。在该刀体20被完全打开,且该定位片23未位移的状态下,请参阅图3所示,该锁定部L2的一端是抵靠住该第二板体222上邻近该锁定孔Ll的位置,但未进入至该锁定孔Ll内。且此时该第二契合部C2并未与该第一契合部Cl相对准,因此, 使用者无法拨动该弹性止挡片F,换言之,该弹性止挡片F的另一端(图中左端)将会抵靠住该刀体20。同样是在该刀体20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请参阅图4所示,当该定位片23受力位移(向右位移)并压缩该复位弹簧S (如图2所示),进而使该锁定部L2位移至对应于该锁定孔Ll的位置时,该第二契合部C2亦同时位移至对应于该第一契合部Cl的位置, 此时,该锁定部L2会伸入且定位至该锁定孔Ll中,使该定位片23处于一第一段释放状态, 且令该定位片23固定不动,此时,该定位片23的该第二契合部C2即能与该第一契合部Cl 相互对准。请参阅图5、图6所示,在此状态下,使用者便能对该弹性止挡片F施力,使该第一、第二契合部C1、C2相互契合,并同时令该弹性止挡片F的另一端(图中左端)能因受力而脱离该刀体20的一端,使该刀体20处于一第二段释放状态,而能被转入至该刀柄22内。通过上述技术特征,复请参阅图4所示,当使用者在收合该刀体20时,即无须同时按压住该定位片23及该弹性止挡片F,使用者仅需按压该定位片23,使该定位片23处于该第一段释放状态后,该定位片23便能通过该锁定部L2及该锁定孔Ll间的相互嵌合,自动被定位在被按压后的状态,令使用者仅需按压住该弹性止挡片F,使该刀体20处于第二段释放状态(如图6所示),便能将该刀体20完全收合入该刀柄22内。换言之,使用者按压该定位片23 —下后,便不需再接触该定位片23,和收合现有折合刀(需同时操作其中三个元件)相较之下,使用者仅需同时操作其中两个元件(弹性止挡片F及刀体20),便能收合该刀体20,此不仅大幅简化折合刀的操作,更能避免使用者在收合刀体20的过程中被该刀体20割伤,有效增加折合刀2的使用安全性。除了上述技术特征外,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旋转片M是透过该枢轴21被枢设在该刀体20与该第二板体222之间,该旋转片24邻近该枢轴21的位置朝向该刀体20延伸设有一第二带动部M2,该第二带动部M2是对应于该第一带动部M1,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带动部Ml是一弧形凹沟,该弧形凹沟是贯穿该刀体20,该第二带动部M2是一凸柱,且该第二带动部M2伸入至该第一带动部Ml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制造该刀体20时,亦可改变该第一带动部Ml的结构,将该第一带动部Ml设计为未贯穿刀体20的弧形凹沟,并使该第二带动部M2伸入至该第一带动部Ml内,同样能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欲追求的目的。该旋转片M远离该枢轴21的位置朝向该第一板体221 延伸凸设有一延伸部对0,且朝向该第二板体222延伸凸设有一抵压部M1,该抵压部Ml 被容置在该锁定孔Ll中。请参阅图7所示,在该刀体20被转入至该刀柄22内的情况下, 该刀体20能通过推动该延伸部M0,转动该旋转片24,使该抵压部241移动至抵压该锁定部L2的一端的位置,令该锁定部L2脱离该锁定孔Li。在此情况下,由于该第一、第二契合部Cl、C2能保持于相互契合的状态,故该定位片23仍保持于被按压后的状态。承上,请参阅图8所示,在该刀体20自收合状态被转出至该刀柄22外的过程中, 该第一带动部Ml能通过推动该第二带动部M2,转动该旋转片24,而在该刀体20完全转出至该刀柄22外的瞬间,该弹性止挡片F即快速移动至抵靠该刀体20的一端的位置(如图3 所示),使该第一契合部Cl与该第二契合部C2分离,在此瞬间,由于该第一契合部Cl与该第二契合部C2相互分离,且该锁定部L2仍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未进入该锁定孔Li,故该定位片23已不受第一、第二契合部Cl、C2的限制,亦不受锁定部L2、锁定孔Ll的限制,因此,该定位片23将会受到该复位弹簧S的弹力,朝向该刀柄22的一端(图面左方)移动, 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由于该刀体20的一端已受该弹性止挡片F的抵靠, 该弹性止挡片F的一侧亦受到该第二契合部C2的支撑抵靠,因此,该刀体20能稳定地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不仅能有效防止该刀体20在使用的过程中意外收合,并能避免使用者遭该刀体20割伤等情事发生。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该刀体20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由于该弹性止挡片F能抵靠住该刀体20的一端,且该第二契合部C2能支撑抵靠住该弹性止挡片F,因此,即便使用者在使用该折合刀2时施力角度不良或用力过猛,该弹性止挡片F仍然能稳固地抵靠住该刀体20的一端,有效防止该刀体20脱离该弹性止挡片F的抵靠,进而避免使用者被该刀体20割伤。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欲收合该刀体20时,仅需先按一下该定位片23,使该定位片23处于该第一段释放状态后,使用者仅需按压住该弹性止挡片F,使该弹性止挡片F不再抵靠该刀体20的一端,便能转动收合该刀体20,和收合现有折合刀相较之下,使用者仅需同时操作弹性止挡片F及刀体20,便能收合该刀体20,大幅简化收合刀体 20的操作步骤,更进一步提高折合刀2的使用便利性及安全性。除上述较佳实施例外,制造厂商亦可参考现有拨动元件12 (如图1所示)的结构, 以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片,使该定位片枢设在该枢轴21上,且能活动地定位于该第二板体222及该第三板体223间,当使用者拨动该定位片转动时,该定位片的第二契合部(凸出部)能成为脱离卡制该弹性止挡片F的状态,使该弹性止挡片F能因受力而脱离该刀体20
的一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刀体;一枢轴;一刀柄,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三板体,该刀体是通过该枢轴枢设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间,该第二板体上开设有一锁定孔,且该第二板体上设有一弹性止挡片,该弹性止挡片的一端固设于该第二板体,其另一端朝该第一板体的方向倾斜延伸,该弹性止挡片上设有一第一契合部,以在该刀体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外的情况下,该弹性止挡片的另一端能抵靠住该刀体的一端;及一定位片,是活动地定位于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三板体间,且对应于该弹性止挡片的位置,该定位片的一端是延伸至该刀柄外,其另一端与该第二板体或该第三板体间设有一复位弹簧,且该定位片上设有一第二契合部及一锁定部,该锁定部的一端是朝向该第二板体的方向延伸,在该刀体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当该定位片受力位移并压缩该复位弹簧,使该锁定部位移至对应于该锁定孔的位置时,该锁定部会伸入且定位至该锁定孔中,该第一、第二契合部即能相互契合,使该定位片处于一第一段释放状态,令该定位片的一凸出部能成为脱离卡制该弹性止挡片的状态,使该弹性止挡片能因受力而脱离该刀体的一端,并使该刀体处于一第二段释放状态,而能被转动收合至该刀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片是枢设在该枢轴上,且能活动地定位于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三板体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止挡片上设有一第一契合部,该定位片上的该凸出部是一第二契合部,该第二契合部的构型是与该第一契合部相匹配,在该刀体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该定位片的该第二契合部能与该第一契合部相互契合,使该弹性止挡片能因受力而脱离该刀体的一端,并使该刀体处于一第二段释放状态,而能被转动收合至该刀柄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旋转片,且该刀体邻近一端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带动部,该旋转片透过该枢轴被枢设在该刀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该旋转片上朝向该刀体延伸设有一第二带动部,该第二带动部是对应于该第一带动部,该旋转片远离该枢轴的位置朝向该第一板体延伸凸设有一延伸部,且朝向该第二板体延伸凸设有一抵压部,该抵压部是被容置在该锁定孔中,在该刀体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外的情况下,该第一带动部能通过推动该第二带动部,转动该旋转片,使该抵压部脱离抵压该锁定部的一端的位置,在该刀体被转入至该刀柄内的情况下,该刀体能通过推动该延伸部,转动该旋转片,使该抵压部移动至抵压该锁定部的一端的位置,令该锁定部脱离该锁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板体的一侧凹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定位片是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合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动部是一弧形凹沟,且该第二带动部是一凸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两段式释放锁定的折合刀,包括刀体、枢轴、刀柄及定位片,该刀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该刀体枢设于该第一、第二板体间,该第二板体设有锁定孔及弹性止挡片,该弹性止挡片上设有第一契合部,在该刀体被完全转出至该刀柄外的情况下,该弹性止挡片的另一端抵靠住该刀体的一端;该定位片上设有第二契合部及锁定部,在该刀体被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当该定位片受力位移,使该锁定部对应于该锁定孔时,该锁定部会伸入至该锁定孔,使该第一、第二契合部相互契合,令该弹性止挡片能受力脱离该刀体。使用者在收合该刀体时,使该锁定部及该锁定孔相互嵌合,固定住该定位片后,仅需按压住该弹性止挡片,便能收合该刀体。
文档编号B26B1/02GK202241315SQ2011203067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陈顺福 申请人:陈顺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