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轴体及包括该旋转轴体的旋转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37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轴体及包括该旋转轴体的旋转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轴主体上固定有多个圆盘的旋转轴体及以该旋转轴体为要素而构成的旋转刀。旋转刀例如作为旋转式的电动剃须刀的内刀而使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内刀(旋转刀)由十多个螺旋刀、塑料成形的圆轴状的内刀支撑轴、及固定在内刀支撑轴上的内刀轴构成(专利文献I)。螺旋刀在内刀支撑轴成形时被嵌入固定,成形后的螺旋刀通过实施研磨加工而在刀的前端形成切削刃。由于切削刃螺旋状地连续,因此能够拉断进入外刀的刀刃孔的胡须而发挥锋利的切割效果。就这种内刀(旋转刀)的结构而言,已知有下述结构,利用蚀刻法或电铸法形成薄板状的内刀体,将内刀体卷绕并粘结固定在圆棒状的内刀支撑轴的周面上(专利文献2)。在内刀体的表面,相对于内刀支撑轴的旋转中心倾斜的肋状的刀部隔着一定间隔而形成, 在邻接的刀部间的薄壁部上隔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小孔。得到的内刀通过实施研磨加工而在刀部的前端形成切削刀刃。就本发明而言,在专利文献3中已知有预先对马达的转子轴实施凿缝加工,并将转子铁心压入转子轴而固定的结构。本申请人以简化旋转刀的结构为目的,之前申请由刀支撑体(旋转轴体)和固定在刀支撑体的周围的刀主体构成的旋转刀(日本特愿2010-167504)。刀支撑体由不锈钢钢材的车削品构成,交替地具备五个圆盘状的刀支承部、从刀支承部的周面向旋转中心侧凹下的毛屑接受面,另外,内刀轴一体地形成在两侧端的刀支承部的侧面中央。刀主体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加工,并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为局部圆弧状,之后焊接在刀支承部的周面上而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2903056号公报(第2页左栏第38 48行,图I)专利文献2 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02183号公报(第3页左栏第28 41行,图I)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2671402号公报(第2页右栏第37 42行,图I)由于专利文献I的内刀由十多个螺旋刀、支撑螺旋刀的内刀支撑轴及固定在内刀支撑轴上的内刀轴构成,因此内刀的整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变高。就这一点而言,专利文献2的内刀(旋转刀)在内刀支撑轴的周面上粘结薄板状的内刀体而构成,因此内刀的部件件数少,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但是,由于将薄板状的内刀体粘结固定在内刀支撑轴的周面,因此内刀体有可能从内刀支撑轴分离,在内刀体的粘结强度方面存在不稳定。根据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旋转刀,由于将刀主体焊接在刀支承部的周面上,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刀主体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对圆棒状的不锈钢钢材实施车削加工而形成刀支撑体,因此存在刀支撑体的成本大幅升高的问题点。因此,本发明人研究了具备充分的结构强度,并且加工成本少的旋转轴体(刀支撑体)的结构。其结果,发现了若在轴主体上固定多个圆盘而构成旋转轴体,则能够显著地减少旋转轴体的成本,最后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充分的结构强度,并且加工成本少的旋转轴体及包括该旋转轴体的旋转刀。本发明的旋转轴体2通过在轴主体4上固定多个圆盘5而构成。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地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之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使形成有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
·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钢材形成。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使形成有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突起6通过凿缝加工而形成。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本发明的旋转刀在上述任一项记载的旋转轴体的周围具有切割刀3。本发明的旋转刀在圆盘5上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圆盘5的周围固定有圆筒状的切割刀3。所谓“圆筒状的切割刀3”是指,只要在将切割刀3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下为大致圆筒状即可,可以在组装前准备多个截面为局部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以在互相具有间隔的状态下成为圆筒状的方式组装并固定轴主体4上,也可以在组装前准备一个为周面的一部分被切割的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以成为圆筒状的方式组装并固定在轴主体4上。本发明的旋转刀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其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切割刀3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实施了塑性加工的切割刀3通过在使切割刀3与旋转轴体2外接的状态下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本发明的旋转刀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其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为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切割刀3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对淬火处理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而构成。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在使形成有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而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旋转轴体2上,固定有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切割刀3。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为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而构成。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在本发明的旋转轴体中,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而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这样,根据互相压嵌突起6和装填孔7的圆盘5的固定结构,能够以更少 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即暂时组装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使形成了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若在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下形成突起6,则与将圆盘5组装在预先形成有突起6的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不被突起6妨碍地简便地进行圆盘5相对于轴主体4的暂时组装。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圆盘5上形成退刀槽8,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旋转轴体2的强度。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钢材形成,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使形成了突起6的轴主体4与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若将圆盘5固定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上,则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的硬度而形成可靠性优异的旋转轴体2。另外,由于将比轴主体4硬度低的奥氏体系钢材的圆盘5压嵌在提高了表面硬度的马氏体系钢材的轴主体4上,因此在压嵌两者4、5时能够将各圆盘5正确地固定在规定位置。利用凿缝加工形成突起6。突起6能够利用滚轧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但若实施凿缝加工而形成,则能够利用一次加工同时形成一组突起6,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形成旋转轴体2。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通过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而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硬度,从而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结构强度。因此,圆盘5无法得到由淬火处理产生的表面硬化作用。若在预先对轴主体4实施了淬火处理后,将圆盘5压嵌在轴主体4上,则在轴主体4 (突起6)的硬度比圆盘5的硬度大的状态下压嵌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因此能够正确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另外,所谓“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是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前对轴主体4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的情况,或在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且未使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的压嵌固定的前阶段的包括圆盘5的轴主体4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的情况。即,前者的场合是单独地对轴主体4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后者的场合是对轴主体4和圆盘5 —起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根据在上述任一项记载的旋转轴体的周围具有切割刀3的旋转刀,能够制造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形成结构强度优异的旋转轴体2,且作为整体减少了制造所需的成本的旋转刀。根据在圆盘5上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而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圆盘5的周围固定有圆筒状的切割刀3的旋转刀,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作为整体,能够减少旋转刀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被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其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上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切割刀·3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实施了塑性加工的切割刀3通过在使切割刀3与旋转轴体2外接的状态下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根据如上所述的旋转刀,能够以更小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作为整体,能够减少旋转刀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另外,与利用粘结剂固定轴主体4和切割刀3的结构相比,具有充分的固定强度。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被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其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上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根据如上所述的旋转刀,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作为整体,能够减少旋转刀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另外,与利用粘结剂固定轴主体4和切割刀3的结构相比,具有充分的固定强度。若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切割刀3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通过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并对淬火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而构成旋转刀,则由于在轴主体4 (突起6)的硬度比圆盘5的硬度大的状态下压嵌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因此能够正确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通过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能够使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轴主体4及旋转刀半成品19的表面硬化而提高旋转刀I的强度。另外,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即使进行淬火处理表面也不会硬化,热膨胀少。因此,在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时,热负荷难以施加在焊接面上,焊接变形小。由于在焊接后再次实施热处理,因此能够除去在焊接时产生的焊接部分的内部变形。另外,能够防止焊接部分的应力腐蚀,能提高旋转刀的耐久性。通过对淬火处理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能够将旋转刀I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表面粗糙度加工为规定的状态。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在使形成了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并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成的旋转轴体2上固定有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切割刀3,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根据如上地构成的旋转刀,由于在轴主体4 (突起6)的硬度比各圆盘5的硬度大的状态下压嵌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因此能够将各圆盘5正确地固定在规定位置。通过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使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轴主体4及旋转刀半成品19的表面硬化而提高旋转刀I的强度。另外,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即使进行淬火处理表面也不会硬化,热膨胀少。因此,在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时,热负荷难以施加在焊接面上,焊接变形小。由于在焊接后再次实施热处理,因此能够除去在焊接时产生的焊接部分的内部变形。另外,能够防止焊接部分的应力腐蚀,能提高旋转刀的耐久性。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即暂时固定的状态下形成突起6时,与将圆盘5组装在预先形成突起6的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不被突起6妨碍地简便地进行圆盘5相对于轴主体4的暂时组装。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圆盘5上形成退刀槽8,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旋转轴体2的强度。


图I是表示实施例一的旋转刀的结构的主视图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旋转刀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一的突起的形成例的说明图。图4是表不圆盘相对于轴主体的压嵌形式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圆盘与轴主体的压嵌结构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6是图5的A-A线剖视图。图7是蚀刻工序的薄板状半成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切割刀半成品的加工例的俯视图及主视图。图9是在蚀刻工序中形成的小刀刃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二的圆盘相对于轴主体的压嵌形式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二的圆盘与轴主体的压嵌结构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B-B线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三的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不实施例二的突起的另一形成例的说明图。图15是表不实施例三的圆盘相对于轴主体的压嵌形式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三的圆盘与轴主体的压嵌结构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17是图16的C-C线剖视图。图18是表示突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突起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突起的另一形成法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突起的又一形成法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旋转刀的应用例的电动剃须刀的主视图。图23是图22的D-D线剖视图。图24是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图25是表示旋转刀半成品的另一形成法的说明图。图26是表不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主视图。图27是表不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主视图。图28是表不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主视图。图29是表不旋转刀的又一应用例的主视图。
·
图30是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1是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中1_旋转刀,2-旋转轴体,3-切割刀,4-轴主体,5-圆盘,6-突起,7-装填孔,8-退刀槽,17-薄板状半成品,18-切割刀半成品,19-旋转刀半成品,30-压坏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图I 图9表示包括本发明的旋转轴体的旋转刀的实施例。在图I及图2中,旋转刀I由旋转轴体2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的切割刀3构成。旋转轴体2由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五个圆盘5构成。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的圆轴状的不锈钢钢材构成。圆盘5通过对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实施冲压加工(冲孔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为了将圆盘5压嵌固定(铆接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与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对应地形成多个压入用突起6。压入用突起6通过对轴主体4的周面实施凿缝加工而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在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在圆周方向的四个部位形成肋状的压入用突起6。如图2所示,压入用突起6在轴主体4的轴向的五个部位以断续的状态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轴向的长度为圆盘5的厚度尺寸的2. 5倍。对凿缝加工的详细情况将于后述。在圆盘状的圆盘5的中央通过冲孔加工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在装填孔7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压入用突起6对应的四个-字状退刀槽(逃(f漕)8。在圆盘5的周面的圆形的刀支承面9上形成有定位槽10,在该刀支承面9的周面上焊接有切割刀3。切割刀3通过对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实施蚀刻加工,并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而形成为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圆筒状,加工的详细情况将于后述。如图7所示,在实施了蚀刻加工的薄板状半成品17上形成一组第一小刀刃11、一组第二小刀刃12、一组由两小刀刃11、12包围的菱形的刀刃孔13、及包围这些周围的外周框体。一组第一小刀刃11与一组第二小刀刃12以分别相对于旋转轴体2的中心轴互相反向地倾斜的状态形成,由此,展开状态的薄板状半成品17的整体为多孔金属板状的外观。如上所述,若将薄板状半成品17构成为多孔金属板状,则与以螺旋刀为切割要素的现有的旋转刀相比,能够增加切削刀刃39的总计长度,并且能够利用倾斜方向不同的两小刀刃11、12交替地对切割对象进行切割。另外,由于刀刃孔13的开口面积格外地大,因此与将螺旋刀作为切割要素的内刀相同,能够有效地将切割对象导入刀刃孔13并有效地进行切割。接着,详细地说明旋转刀的制造方法。旋转刀I大致分为形成旋转轴体2的工序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并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的工序。形成旋转轴体2的工序包括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在圆盘5上形成装填孔7和退刀槽8的工序、使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保持为压嵌姿势的工序、和使圆盘5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压嵌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包括如图7所示,对作为未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的生材的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实施利用蚀刻的开孔加工,形成具有切削刀刃39的薄板状半成品17的工序;如图8所示,对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之后,经过将作为依然未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的生材的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的工序而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对旋转刀半成品19经过淬火工序和研磨工序后制成旋转刀I。薄板状半成品17可以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形成压入用突起的工序)如图3所示,在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中,利用被定位的凿缝加工用的固定模20和朝向固定模20下降或上升的凿缝加工用的可动模21在未实施热处理(淬火处理)的生材即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在轴向上长的肋状的压入用突起6。如图3(b)所示,在固定模20及可动模21的相对面的前后分别形成锐角的切削刀刃22、23。在利用固定模20的切削刀刃22支撑轴主体4,利用设在固定模20的侧端的定位框24对轴主体4进行定位的状态下,通过使可动模21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如图3(c)所示,能够在轴主体4的圆周方向的四个部位形成突出为倒V字状的肋状的压入用突起6。压入用突起6在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沿轴主体4的轴向隔开一定间隔断续地形成,但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的各个压入用突起6的相位位置位于一定位置。与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同时形成切削刀刃22、23的切入轨迹27。(形成装填孔和退刀槽的工序)圆盘5通过对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在该冲孔加工时,装填孔7、退刀槽8及定位槽10也同时通过冲孔加工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加工方法,通过对不锈钢制的圆棒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规定的直径值的车削半成品,通过对得到的车削半成品的中央实施车削加工或钻孔加工而形成装填孔7。另外,通过对得到的二次半成品实施插床加工或拉削加工而形成退刀槽8和定位槽10。利用切断车刀将得到的长条的半成品切割为规定的宽度而形成圆盘5。或者也能够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而形成。另外,在轴主体4上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和在圆盘5上形成装填孔7和退刀槽8的工序任一个都是机械加工的工序,因此加工的顺序可以交换。(轴主体的热处理工序)形成有压入用突起6的轴主体4在加热到大约1000°C,并维持规定时间该状态后,利用水及被加热的油依次冷却而进行淬火。由此,能够使轴主体4的金属组织马氏体化而增强其表面硬度。(保持为压嵌姿势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如图4(a)所示,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而暂时组装。另外,使圆盘5在沿轴向邻接的压入用突起6、6间旋转,如图4(b)所示,保持为其退刀槽8与轴主体4的轴周面相对的压嵌姿势。在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轴主体4上的过程中,通过使退刀槽8的相位位置和压入用突起6的相位位置一致,能够将圆盘5顺畅地插通到固定对象的压入用突起6附近。如图4(b)所示,保持为压嵌姿势的状态的退刀槽8位于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压入用突起6、6的中央位置P(参照图6),利用定位槽10进行定位。将圆盘5保持为压嵌姿势的状态的圆盘5和轴主体4的相对旋转角度为45度。此时,轴主体4和圆盘5在轴向及旋转方向依然能自如地相对移动。(压嵌压入用突起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保持为压嵌姿势的圆盘5和轴主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互相压嵌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例如,在利用固定金属件将各圆盘5固定为不能移动的状态下压入轴主体4,如图5所示,利用圆盘5同时压坏压入用突起6而使压入用突起6变形。此时,五个圆盘5同时地被压嵌在轴主体4上。通过压嵌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装填孔7通过的部分的压入用突起6的一部分 被装填孔7削掉,或相反地,装填孔7的一部分被残留的压入用突起6的基部侧的压坏面30削掉而使两者7、30互相密合。另外,压入用突起6的塑性变形部31固定装填孔7的周边壁,限制圆盘5沿轴向过度移动。圆盘5和轴主体4只要移动操作某一方即可,如果需要,也可以同时移动操作两者4、5。如图5及图6所示,被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圆盘5的退刀槽8位于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压入用突起6的中央位置P,圆盘5的厚度中心位于压入用突起6的轴向的中央。对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实施热处理而形成的轴主体4(压入用突起6)的硬度比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的硬度大,由于在该状态下压入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形成切割刀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如图7所示,对由未实施热处理的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实施蚀亥|J,形成切割刀3的薄板状半成品17。具体地说,对由厚度为O. 3mm的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的表里两面实施蚀刻处理,形成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等。在蚀刻工序中,如图9所示,在对由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的表里两面形成抗蚀膜33后曝光,除去曝光部,利用蚀刻液蚀刻被非曝光部包围的板材表面。此时,同时地形成多个薄板状半成品17,切断设在其边部的跨接部34(参照图7),使其离开由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16。分离后的薄板状半成品17通过之前的蚀刻形成图9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第一小刀刃11及第二小刀刃12利用外表面的切割面35、内表面的底面36、形成在这两者35、36的端缘间的第一挖掘面37及第二挖掘面38形成为具备五个角部的异形截面状。第一挖掘面37由挖掘切割面35和底面36的端缘间的一个内凹面形成,利用切割面35和第一挖掘面37在以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侧形成切削刀刃39。另外,利用切割面35和第二挖掘面38在与旋转方向相反侧形成退刀边缘40。第二挖掘面38以两个凹曲面形成为〈字状。(形成切割刀半成品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如图8(a)、(b)所示,对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滚压加工利用配置在下侧的两个底辊42和配置在两底辊42之间的上方的加压辊43进行,通过使薄板状半成品17通过两辊42、43间,被弯曲为圆状而形成为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即,切割刀半成品18的截面为长度大致接近圆周长度的圆弧状。这样,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包括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不完全圆状的圆筒体。当然,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可以是完全的圆筒体,也可以是后述的三个部位被分割的不完全圆状的圆筒体。(焊接切割刀半成品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的周面焊接切割刀3的切割刀半成品18。详细地说,将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外嵌在圆盘5上,利用截面为半圆状的夹具夹持切割刀半成品18而与圆盘5的刀支承面9贴紧。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激光焊接机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得到图I所示的圆筒笼状的旋转刀半成品19。(旋转刀半成品的热处理工序)在热处理工序中,将旋转刀半成品19加热到大约1000°C,在维持规定时间该状态·后,利用水及被加热的油依次冷却而进行淬火。由此,能够使切割刀3及轴主体4的金属组织马氏体化而增强其表面硬度。在加热旋转刀半成品19的过程中,能够除去由在激光焊接时在焊接部的周边部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内部变形。根据需要进行回火。(研磨工序)在研磨工序中,依次对旋转刀半成品19的周面进行粗研磨加工和精研磨加工,提高切割刀3的周面的圆度,并对切削刀刃39进行精加工而使其锋利。在粗研磨加工中,除去焊接部的膨胀表面,同时研磨切割刀3的周面。另外,在精研磨加工中,以切割刀3的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变小的方式进行精研磨,将旋转刀I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在粗研磨加工中,由于除去容易腐蚀的焊接部的膨胀表面,因此能够一并扫除焊接部的腐蚀或破裂等而提高切割刀3的耐久性。另外,在对旋转刀I的圆度的要求方式低的场合,能够省略研磨工序。由此,得到绕轴旋转的圆筒笼状的旋转刀I。切害I]刀3包括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旋转刀半成品19的状态、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的周面上后的状态、或之后实施了热处理的状态、及实施了研磨加工的状态,在哪个状态都能够适当地表现为“切割刀”。(实施例二)图10及图11表示旋转轴体2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与之前说明的实施例相同,使肋状的压入用突起26沿轴主体4的轴向隔开一定间隔断续地形成,但圆盘5相对于轴主体4的压嵌形式不同。如图10(a)所示,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而暂时组装,如图10(b)所示,在压嵌对象的压入用突起6插通圆盘5,在退刀槽8和压入用突起6嵌合的状态下保持为压嵌姿势。在该状态下,如图10(b)箭头所示,通过旋转操作圆盘5,并互相压嵌装填孔7和压入用突起6,使圆盘5和轴主体4 一体化。此时,能够利用设在圆盘5的周面的四个部位的定位槽10固定保持各圆盘5,或能够对各圆盘5进行旋转操作。在该实施例中,也能够相对于轴主体4同时地压嵌五个圆盘5。各圆盘5和轴主体4的相对的旋转位移量比压入用突起6的圆周方向长度大。优选地,如图12所示,使在使圆盘5和轴主体4相对旋转后的压嵌位置在不越过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压入用突起6、6的中央位置P的位置位于中央位置P的附近。在该实施例中,使圆盘5和轴主体4到压嵌位置的相对旋转角度为40度。如上所述,若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圆周方向相对旋转而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则如图11所示,压入用突起6的轴向的中央部分被装填孔7分割,被压坏的压入用突起6的基部侧的压坏面30和装填孔7互相贴紧。另外,利用未被压坏的压入用突起6的分割面32挡住邻接的退刀槽8间的装填孔7的周边壁,防止圆盘5沿轴主体4的轴向移动。以后,与之前说明的实施例相同,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对该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和研磨处理而制成旋转刀I。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实施例三)图13 图17表示旋转轴体2的又一实施例。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利用旋转轴体2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的切割刀3构成旋转刀I。旋转轴体2由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五个圆盘5构成。在圆盘状的圆盘5的中央只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省略之前的实施例的退刀槽8。圆盘5通过对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或者,也能够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加工而形成为圆盘状。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的圆轴状的不锈钢钢材构成。圆盘5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地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但其过程与之前的实施例不同。形成旋转轴体2的工序包括下述工序对圆轴状的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的热处理工序;在圆盘5上形成装填孔7的工序;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而暂时组装的工序;在暂时组装圆盘5的状态下,在实施了热处理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使圆盘5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压嵌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形成在圆盘5上的装填孔7与实施例一相同,在对由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实施冲孔加工时同时形成,轴主体4的热处理工序和在圆盘5上形成装填孔7的工序未局限于上述顺序,加工顺序当然可以交换。在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而暂时固定的状态下,轴主体4和和圆盘5在轴向及旋转方向上自如地相对移动。(形成压入用突起的工序)如图14所示,在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中,利用被定位的凿缝加工用固定模20和向固定模20下降或上升的凿缝加工用可动模21形成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轴向上长的肋状的压入用突起6。如图14(a)所示,将暂时组装有圆盘5的轴主体4载置在固定模20的前后的切削刀刃22上,预先使各圆盘5位于邻接的切削刀刃22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可动模21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如图14(c)所示,能够在轴主体4的圆周方向的四个部位形成突出为倒V字状的肋状的压入用突起6。压入用突起6在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沿轴主体4的轴向隔开一定间隔断续地形成。如图14(c)所示,各圆盘5的固定位置的各个压入用突起6的相位位置位于一定位置。与形成压入用突起6同时形成切削刀刃22、23的切入轨迹27。形成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未局限于形成在靠近图14(a)所示的被压嵌固定的圆盘5并隔有间隔的邻接位置,也可以形成在各圆盘5间的中心邻接的位置上,或也可以形成在离开被压嵌固定的圆盘5的间隔的邻接位置上。但是,优选在各圆盘5间的中心的邻接位置或比其稍微靠近被压嵌固定的圆盘5的邻接位置上形成突起6。(压嵌压入用突起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如图15所示,利用夹具80的支撑壁81支撑暂时组装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的圆盘5。在该状态下,沿中心轴向下压入轴主体4,通过使其下端面与夹具80的下端的限制器82外接,互相压嵌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压入用的各突起6形成在与暂时组装的状态的各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各突起6相对于各圆盘5在相同方向(在图14中为左侧)上有规律地形成。因此,如图15所示,能够利用从一方向的压入动作压嵌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S卩,由于能够利用一次的压入动作同时压嵌固定轴主体4和圆盘5,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所需的成本。另外,圆盘5和轴主体4只要移动操作某一方即可,但如果需要也可以同时移动操作两者4、5。如图16及图17所示,通过压嵌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装填孔7通过的部分的压入用突起6的一部分被装填孔7削掉,或相反地,装填孔7的一部分被残留的压入用突起6的基部侧的压坏面30削掉而使两者7、30互相贴紧。另外,压入用突起6的塑性变形部31挡住装填孔7的周边壁,能够限制圆盘5沿轴向过度移动。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即,轴主体4的制造及其结构、圆盘5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切割刀3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旋转轴体2和切割刀18 (切割刀3)的固定方法与之前的实施例一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上构成的旋转轴体2能够以以下实施方式实施。 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形成突起6。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如上所述,若在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下形成压入用突起6,则与将圆盘5组装在预先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不被压入用突起6妨碍地方便地进行相对于轴主体4的圆盘5的暂时组装。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圆盘5上形成退刀槽8,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旋转轴体2的强度。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钢材形成。通过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下,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如上所述,若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上,则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的硬度而形成可靠性优异的旋转轴体2。另外,由于将比轴主体4硬度低的奥氏体系钢材的圆盘5压嵌在表面硬度提高了的马氏体系钢材的轴主体4上,因此在压嵌两者4、5时能够正确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压入用突起6利用凿缝加工形成。压入用突起6能够利用滚轧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若通过实施凿缝加工而形成,则能够利用一次加工同时地形成一组压入用突起6,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形成旋转轴体2。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理解,在将多个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成的旋转轴体2的制造方法中,能够经过以下的工序形成旋转轴体2。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的工序。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暂时组装的工序。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多个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使圆盘5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压嵌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如上所述,根据互相地压嵌固定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并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旋转轴体的制造方法,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牢固且高精度地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例如,与将圆盘5焊接在轴主体4上的场合相比,能够以一次压嵌作业将多个圆盘5简便地固定在轴主体4上,能够以更少的成本构成旋转轴体2。另外,与对圆棒状的不锈钢钢材实施车削加工而构成旋转轴体的场合相比,能够大幅地减少旋转轴体2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在上述的旋转轴体的制造方法中,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钢材形成。在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暂时组装的工序中,使预先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进行暂时组装。如上所述,若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上,则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的硬度而形成可靠性优异的旋转轴体2。另外,由于将比轴主体4硬度低的奥氏体系钢材的圆盘5压嵌在表面硬度提高了的马氏体系钢材的轴主体4上,因此在压嵌两者4、5时能够正确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在上述的旋转轴体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中,利用凿缝加工形成压入用突起6。这样,若利用凿缝加工形成压入用突起6,则与利用滚轧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压入用突起6的场合相比,能够利用一次加工同时地形成一组压入用突起6,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形成旋转轴体2。能够利用上述的旋转轴体2构成旋转刀I。具体地说,旋转刀I具备由轴主体4和被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被固定在圆盘5上的切割刀3,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下,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多个压入用突起6。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对具有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旋转刀。如上所述,若利用由轴主体4及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和焊接在圆盘5上的切割刀半成品18构成旋转刀1,则与以螺旋刀为切割要素的现有的旋转刀相比,能够减少旋转刀I的构成部件件数。另外,由于将多个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构成旋转轴体2,因此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形成结构强度优异的旋转轴体2,作为整体能够减少旋转刀I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在上述的旋转刀I中,对具有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将切割刀半成品18外嵌在旋转轴体2上,能够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这样,若利用一个圆筒体构成切割刀半成品18,则能够减少旋转刀的构成部件件数,能进一步减少旋转刀I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在上述的旋转刀中,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用预先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暂时组装,在邻接的圆盘5间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多个压入用突起6。对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如上所述,若将圆盘5组装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上,则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的硬度而形成可靠性优异的旋转轴体2。另外,由于轴主体4实施了两次淬火处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的硬度。由于比轴主体4硬度低的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的圆盘5压嵌在表面硬度提高了的马氏体系钢材的轴主体4上,因此在压嵌两者4、5时能够正确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由于对旋转刀半成品19的整体实施淬火处理,因此能够提高切割刀3的强度。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即使淬火表面也不会硬化,热膨胀少。因此,能够减小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时的圆盘5的热膨胀,热负荷难以施加在切割刀3和圆盘5的焊接面上,焊接变形小。由于在焊接后再次实施热处理,因此能够缓和焊接时的内部变形。在上述旋转刀中,对实施了淬火处理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研磨处理而构成旋转刀I。这样,通过对淬火后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研磨处理,能够将旋转刀I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具备由轴主体4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被固定在圆盘5上的切割刀3的旋转刀I的制造方法中,能够经过以下的工序形成旋转刀I。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的工序。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暂时组装的工序。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多个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使圆盘5和轴主体4相对移动而压嵌压入用突起6的工序。对具有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圆盘5上而形成旋转刀半成品19的工序。 如上所述,根据将圆盘5压嵌在轴主体4上而构成旋转轴体2,并焊接对其外表面实施了弯曲加工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旋转刀的制造方法,与以螺旋刀为切割要素的现有的旋转刀相比,能够减少旋转刀I的构成部件件数。另外,由于将多个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构成旋转轴体2,因此能够以更少的劳力和时间形成结构强度优异的旋转轴体2,作为整体能够减少旋转刀I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在上述的旋转刀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的工序中,能够对具有切削刀刃39的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滚压加工而将切割刀半成品18形成为圆筒状。另外,在形成旋转刀半成品19的工序中,能够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圆盘5上。这样,若利用一个圆筒体构成切割刀半成品18,则能够减少旋转刀的构成部件件数,能够进一步减少旋转刀I的制造所需的成本。在上述的旋转刀的制造方法中,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切割刀半成品18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在暂时组装工序以前,预先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用淬火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进行暂时组装。另外,添加了对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的工序。如上所述,若将圆盘5暂时组装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上,则能够提高轴主体4的表面的硬度而形成可靠性优异的旋转轴体2。另外,由于轴主体4实施了两次淬火处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的硬度。另外,由于比轴主体4硬度低的奥氏体系钢材的圆盘5压嵌在表面硬度提高了的马氏体系钢材的轴主体4上,因此在压嵌两者4、5时能够可靠地将各圆盘5固定在规定位置。由于对旋转刀半成品19的整体实施淬火处理,因此能够提高切割刀3的强度。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圆盘5即使淬火表面也不会硬化,热膨胀少。因此,能够减小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时的圆盘5的热膨胀,热负荷难以施加在切割刀3和圆盘5之间的焊接面上,焊接变形小。由于在焊接后再次实施热处理,因此能够缓和焊接时的内部变形。在上述的旋转刀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添加对实施了淬火处理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研磨处理而精加工的工序。这样,若对淬火后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研磨处理,则能够将旋转刀I的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圆度、表面粗糙度精加工为规定的状态。
图18及图19表示改变了压入用突起6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8中,由在轴向上分离形成的五个突起要素6a构成压入用突起6。另外,在图19中,利用在轴向上连续的长肋状的突起形成压入用突起6。在该场合,将圆盘5插通到固定位置,在退刀槽8和压入用突起6嵌合的状态下使圆盘5和轴主体4向圆周方向相对移动而使两者4、5 —体化。图20及图21表示改变了压入用突起6的形成法的另一实施例。在图20中,使设在可动模21上的直角的切削刀刃23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使压入用突起6形成在切入轨迹27的两侧。该场合的圆盘5的退刀槽8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如假想线所示,能够做成能够同时地插通一对压入用突起6的大小。在图21中,使设在可动模21上的一对切削刀刃23同时切入轴主体4的周面,使压入用突起6形成在一对切入轨迹27的外侧和一对切入轨迹27间的三个部位。该场合的圆盘5的退刀槽8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以假想线所示,能够做成能够同时地插通一对压入用突起6的大小。图22及图23表示将如上构成的旋转刀I应用于旋转式的电动剃须刀的内刀上的实施例。在图22中,电动剃须刀包括主体部51、由主体部51支撑的头部52、安装在主体部·51上的外框53、配置在主体部51的后面侧的推子单元(未图示)等。外框53为了提高电动剃须刀的装饰性而设置,与主体部51协同地构成把手。在外框53的一侧上部设置将向马达62的通电状态设为接通、断开的开关按钮54。在主体部51的内部组装有二次电池55及电路基板56。在电路基板56上安装由上述开关按钮54转换的开关或显示灯57用的LED、及构成控制电路及电源电路的电子部件等。在头部52上设置由外刀60和旋转刀(内刀)I构成的主刀,另外,设置旋转驱动旋转刀I的马达62和将马达62的旋转动力向旋转刀I传动的驱动机构等。马达62固定在头机架65的下表面,容纳在主体部51的上部内表面。驱动结构由一组齿轮系63构成,将绕马达62的纵轴的旋转动力转换为绕横轴的旋转动力并传动到旋转刀I。旋转刀I沿在图23中以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方向)被旋转驱动。外刀60由利用蚀刻法或电铸法形成的薄板状的网刀构成,其前后边缘由外刀支架64支撑,保持为倒U字状。图23表示利用电铸法形成的外刀60,符号67是外刀60的切削刀刃。头部52能上下移动地由主体部51支撑,两者I、2间由防水密封件密封。外刀支架64相对于头机架65装卸自如地安装,利用未图示的锁定结构锁定保持为不能分离。若同时地压入操作设在头机架65上的左右一对的锁定解除按钮66,则锁定解除锁定结构,将外刀支架64从头机架65上取下,能够使旋转刀I露出。在该状态下,能够用水清扫附着在旋转刀I上的毛屑。如上所述,若作为主刀的内刀使用本发明的旋转刀1,则与以十多个螺旋刀为切割要素的现有的内刀相比,能够节省旋转刀I的加工所需的劳力和时间,能够使整体结构简单化而减少成本。另外,由于以肋状的第一、第二的两小刀刃11、12的一组为切割要素,因此能够增加切削刀刃39的总计长度,并且能够有效地将胡须导入形成在两小刀刃11、12的周围的刀刃孔13内而有效地切割胡须。与以螺旋刀为切割要素的现有的内刀相同,也具有能够锐利地拉断胡须的优点。在用水清洗时,能够从开口面积大的刀刃孔13无阻力地导入洗净水,能够与洗净水一起洗出进入切割刀3的内部的毛屑。因此,解除毛屑残留在切割刀3的内表面的情况,能够将旋转刀I的内部维持为卫生的状态。由于在切割刀3和轴主体4之间具有充分的距离,因此毛屑难以贮存,从而能够防止切割刀3的切割能力快速地下降。
图24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将三个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构成旋转刀半成品19。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对不锈钢板材实施蚀刻加工而形成薄板状半成品17,对该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弯曲的长方形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即,切割刀半成品18的截面与实施例一、二、三不同,成为局部圆弧状。使三个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利用截面为半圆状的夹具夹持切割刀半成品18而与圆盘5的刀支承面9贴紧。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激光焊接机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圆盘5上,得到圆筒笼状的旋转刀半成品19。即,得到绕轴旋转的圆筒笼状的旋转刀。其他与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即,轴主体4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圆盘5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或轴主体4和圆盘5的固定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权利要求中的“圆筒状的切割刀3”是指,在将切割刀3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状态下,只要为大致圆筒状即可,在组装前时,准备多个截面积为局部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在互相具有间隔的状态下以为圆弧状的方式组装固定在轴主体4上,也可以在组装前时,准备一个为周面的一个部位被分割的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以为圆筒状的方式组装固定在轴主体4上。
·
图25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对不锈钢板材实施冲孔加工,如图25(b)所不,形成具备一组刀刃孔85的一次半成品86。接着,对一次半成品86实施塑性加工,形成具备截面积为Y字状的一组小刀刃87的二次半成品88。在小刀刃87的外表面形成锐角的切削刀刃89和退刀边缘90。对得到的二次半成品88实施滚压加工(塑性加工),形成圆筒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 (切割刀3)或在图24中说明的局部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 (切割刀3)。以后,使切割刀半成品18 (切割刀3)与旋转轴体2外接,与之前说明的方法相同地进行焊接。其他与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即,轴主体4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圆盘5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轴主体4和圆盘5的固定方法、旋转轴体2和切割刀半成品18 (切割刀3)的固定方法与之前的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图30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轴主体4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圆盘5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或轴主体4和圆盘5的固定方法与之前的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但切割刀3的结构不同。即,在之前的实施例中,加工薄板状半成品17而形成截面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将切割刀半成品18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构成圆筒状的切割刀3,但在本实施例中,与其不同的切割刀3通过对马氏体系圆轴状的不锈钢钢材实施冲压加工(塑性加工),构成截面为L字状且整体为棒状的切割刀3,为将切割刀3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结构。符号97是向圆盘5的安装部,符号98是切削刀刃。符号96是接受安装部97的形成在圆盘5上的槽。箭头表示旋转刀的旋转方向。这样,切割刀3在固定状态下未局限于圆筒状的形式。图31表示旋转刀的另一实施例。轴主体4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圆盘5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轴主体4和圆盘5的固定方法、切割刀3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旋转轴体2和切割刀3的固定方法与之前的实施例一、二、三的任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在圆盘5和圆盘5之间设置其他功能的圆盘91的特征。圆盘91通过对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构成的板材实施冲压加工(冲孔加工)而以与圆盘5相同的方式形成为圆盘状。在圆盘91上具有切口 92和装填孔94,其在实施上述冲孔加工时同时形成。圆盘91在将多个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时利用相同方法固定在轴主体4上。即,使轴主体4和圆盘91沿轴向相对移动而将装填孔97压嵌并固定在压入用突起6上。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圆盘91具有惯性轮的作用,为了抑制由负荷产生的旋转速度的变动而设置。另外,由于能够在设在圆盘91上的切口 92的部分产生水流,因此例如在应用于电动剃须刀的内刀的场合,能够有效地洗去贮存在旋转刀内部的胡须屑。圆盘91的直径比各圆盘5的直径小,因此不会妨碍切割对象物(例如在应用于电动剃须刀的内刀的场合为“胡须”)进入刀刃孔13的。另外,圆盘91只要具有惯性轮的作用即可,不需要切口 92。这样,能够在用于将切割刀3固定在本申请发明的旋转刀上的圆盘5间设置具有其他功能的圆盘91。图26表示应用了旋转刀I的电动剃须刀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在旋转刀I的周围设置限制旋转刀I的切入量的保护体70,利用马达动力旋转驱动这两者1、70。保护体70形成为螺旋弹簧状,将线圈部卷绕在旋转刀I的周面上,其两端固定在旋转刀I上。这样,本发明的旋转刀I也能够应用于不具备外刀的电动剃须刀上。图27 图29表不将旋转刀I应用于电动剃须刀以外的小型电气设备上的实施·例。图27是将旋转刀I应用于指甲刀的实施例。指甲刀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71的一端设置圆筒状的头部72,在其内部配置绕头部72的筒轴心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71中的马达73旋转驱动旋转刀I。符号74是二次电池,符号7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73的开关按钮。在头部72的筒周壁上开有半圆状的切割窗76,旋转刀I通过该窗76向头部72的外面露出。在切割指甲的场合,使旋转驱动的旋转刀I推压指甲的前端,从而慢慢地切削指甲。图28是将旋转刀I应用于毛球去除器的实施例。毛球去除器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71的一端设置圆筒状的头部72,在其内部配置绕头部72的筒轴心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71中的马达73旋转驱动旋转刀I。符号74是二次电池,符号7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73的开关按钮。在头部72的筒周壁上开有局部圆弧状的切割窗76,外刀60通过该窗76向头部72的外面露出。毛球从外刀60的刀刃孔导入,由与外刀60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旋转刀I进行切割。该场合的外刀60及旋转刀I与指甲刀的旋转刀I相比,轴心方向的长度充分地大,因此,能够增大旋转刀I相对于编织质地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地除去毛球。图29是将旋转刀I应用于角质除去器的实施例。角质除去器在兼做把手的主体部71的一端设置拱状的头部72,在其内部配置绕与主体部71的机体中心轴正交的轴旋转的旋转刀1,利用容纳在主体部71中的马达73旋转驱动旋转刀I。符号74是二次电池,符号75是用于启动或停止马达的开关按钮。在头部72的周壁切割形成切割窗76,旋转刀I通过该窗71向头部72的外面露出。在除去角质的场合,将旋转驱动了的状态的旋转刀I推向脚后跟等角质部分而渐渐地削掉角质。在上述实施例以外,旋转刀I能够将截面为局部圆弧状的多个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而构成。另外,旋转轴体2能够由轴主体4和固定在其两端附近的至少两个圆盘5构成。压入用突起6通过对轴主体4的周面实施凿缝加工而形成,成本少,是优选的,但其不是必要的,也能够利用滚轧加工或切削加工形成。在使圆盘5和轴主体4沿轴向相对移动,并压嵌压入用突起6和装填孔7的旋转轴体2中,不需要利用圆轴形成轴主体4,例如能够利用多边形截面状的轴或椭圆状的轴体形成轴主体4。圆盘5未局限于圆盘状,也可以是三角形状、四角形状或多角形状的盘体。圆盘5能够一个个地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在该场合,使圆盘5在轴向和圆周方向交替地移动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本发明的旋转轴体2能够应用于旋转刀以外。例如,将在周面上形成齿轮齿的多 个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构成旋转轴体2,能够利用旋转轴体2传动旋转动力。另夕卜,将在周面具备凸轮面的多个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而构成旋转轴体2,旋转驱动旋转轴体2而能够往返操作凸轮从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轴体,该旋转轴体(2)通过在轴主体(4)上固定多个圆盘(5)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有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 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地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轴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轴主体(4)插通在圆盘(5)的状态,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出), 使形成有突起¢)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⑷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轴体,其特征在于,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钢材形成, 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 使形成有突起¢)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⑷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旋转轴体,其特征在于, 突起(6)通过凿缝加工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旋转轴体,其特征在于,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
6.—种旋转刀, 在权利要求I 5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轴体的周围具有切割刀(3)。
7.一种旋转刀, 在圆盘(5)上形成有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 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⑷上, 在圆盘(5)的周围固定有圆筒状的切割刀(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 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上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 切割刀(3)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 实施了塑性加工的切割刀(3)通过在使切割刀(3)与旋转轴体(2)外接的状态下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金属制的轴主体(4)和压嵌固定在轴主体(4)上的金属制的多个圆盘(5)构成的旋转轴体(2)、及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圆盘(5)上的金属制的切割刀(3), 各圆盘(5)通过将设在中央的装填孔(7)压嵌在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上而固定在轴主体(4上), 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 使切割刀半成品(18)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刀,其特征在于, 轴主体(4)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切割刀(3)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在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之前,对轴主体(4)实施淬火处理, 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对淬火处理后的半成品实施研磨处理而构成。
11.一种旋转刀, 轴主体⑷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圆盘(5)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 在用实施了淬火处理的轴主体(4)插通圆盘(5)的状态,在与圆盘(5)邻接的轴主体(4)的周面上形成突起(6), 在使形成有突起(6)的轴主体(4)和圆盘(5)沿轴向相对移动而将圆盘(5)压嵌固定在轴主体⑷上的旋转轴体⑵上,固定有由马氏体系不锈钢钢材形成的切割刀(3),切割刀(3)具有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状半成品(17)实施塑性加工而形成的截面为圆弧状的切割刀半成品(18)的状态, 切割刀半成品(18)通过与旋转轴体(2)外接并焊接在多个圆盘(5)的周面上而固定在旋转轴体(2)上, 对将切割刀半成品(18)焊接在旋转轴体(2)上而得到的旋转刀半成品(19)实施淬火处理而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备充分的结构强度,且加工成本少的旋转轴体。旋转轴体例如在其周围固定切割刀而作为旋转刀使用。本发明的旋转轴体(2)如下在圆盘(5)的中央形成有供轴主体(4)插通的装填孔(7),通过用轴主体(4)插通圆盘(5),并互相压嵌设在轴主体(4)的周面上的突起(6)和装填孔(7)而将圆盘(5)固定在轴主体(4)上。通过将切割刀(3)固定在旋转轴体(2)的周围而构成旋转刀(1)。
文档编号B26B19/16GK102785257SQ20121004831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岩仓幸太郎 申请人:九州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