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26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套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套筒,尤指一种提供可内缩位移的内套筒,而令内、外套筒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螺帽的套筒,其主要是于一外套筒的中空筒体供内套筒组穿设其中,并于该筒体内一端设置棘齿段,而该筒体内则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一内套筒组,是以一轴杆穿设固结于外套筒的中空筒体内,该轴杆上一端设置一限位凸缘,而该轴杆上则依序供一弹性元件及内套筒穿设,该内套筒的外径呈棘齿,并通过一轴孔穿设于轴杆上,而该内套筒的棘齿上往外则成型多数的驱动杆,如此,通过内套筒限位于外套筒内,并使内套筒得以内缩位移,以提供外套筒及内套筒分别供不同尺寸螺帽使用的套筒。
【专利说明】/1./rA*
套同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套筒结构改良,尤指一种提供可内缩位移的内套筒,而令内、夕卜套筒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螺帽的套筒。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以扳手工具或电动工具套结套筒来拆解或锁固螺丝,于一般工作场合或汽车修复上的使用频率已为相当普遍,而目前的套筒结构,主要是为一套筒本体的一端为套接手动工具或电动工具的工具接头,而另端则为套结螺丝或螺帽的工件接头,于使用时,将该工具接头套接于手动工具或电动工具上,并可扳动套接于螺丝或螺帽上的工件接头,即可达到拆解或锁固螺丝的功效,然而,该工件接头通常皆仅适用于单一尺寸的螺丝或螺帽,因此,于使用时,若遇不同尺寸的螺丝或螺帽则无法使用,而使使用者需同时具备多种尺寸的套筒,方能满足使用上的需求,如此,不但造成备置成本的增加,亦同时造成携带及收藏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缘此,本案的发明人基于其从事各种五金工具的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尤其于扳手及套筒工具的着墨,鉴于现有套筒于使用上的不便,期以提供一种可同时提供二种不同尺寸规格螺丝或螺帽使用的套筒工具,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变,终得本发明的产生。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通过内套筒组限位于外套筒内,并使内套筒组的内套筒得以内缩位移,以提供外套筒及内套筒分别供不同尺寸螺帽使用,并可达到确实且简易的定位。
[0005]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主要是于一外套筒的中空筒体供内套筒组穿设其中,并于该筒体内一端设置棘齿段,该棘齿段上轴面与轴面相交处设置有凹弧,而该筒体内则设置有一限位凹槽;一内套筒组,以一轴杆穿设于外套筒的中空筒体内,该轴杆上一端设置一限位凸缘,而轴杆上则设置一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上套设一定位环,该定位环则可限位于外套筒的限位凹槽内而定位,而该轴杆上则依序供一弹性元件及内套筒穿设,该内套筒的外径呈棘齿,而该内套筒则通过一轴孔穿设于轴杆上,并于该内套筒的棘齿上往外则成型多个驱动杆。
[0006]该内套筒的棘齿是套设于外套筒的棘齿段内相互套合限位;该内套筒的轴孔的内径是大于轴杆的外径且小于轴杆上限位凸缘的最大外径;该驱动杆是套设于外套筒棘齿段上设置的凹弧内并呈平行相对设置;该驱动杆为杆体状。该驱动杆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的杆体。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内套筒组限位于外套筒内,并使内套筒组的内套筒得以内缩位移,以提供外套筒及内套组分别供不同尺寸螺帽使用,并可达到确实且简易的定位。【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发明的右侧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发明作动示意图一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6,为本发明作动示意图一的右侧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发明作动示意图二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8,为本发明作动示意图二的右侧示意图。
[0016]〈图号部份〉
[0017]1-外套筒
[0018]11-中空筒体
[0019]12-棘齿段121-凹弧
[0020]13-限位凹槽14-工具接头
`[0021]15-快速接头
[0022]151-弹性元件152-定位环
[0023]2-内套筒组
[0024]21-轴杆
[0025]211-限位凸缘212-限位凹槽
[0026]213-定位环
[0027]22-弹性元件
[0028]23-内套筒
[0029]231-棘齿232-轴孔
[0030]233-驱动杆
[0031]3、4-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兹就本发明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能就本发明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功效,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0033]请参阅图1 一图4所示,其中,本发明主要是包含有一外套筒I及一内套筒组2,其中:
[0034]一外套筒1,其为一可供内套筒组2穿设其中的中空筒体11,并于该筒体11内一端设置棘齿段12,该棘齿段12上轴面与轴面相交处设置有凹弧121,而该筒体11内则设置有一限位凹槽13,并于该筒体11内异于棘齿段12的一端则设置一工具接头14,该外套筒I外径相对于工具接头14的位置上设置一快速接头15,该快速接头15内套设一弹性元件151,该弹性元件151则套设于外套筒I上,且该快速接头15受一限位于外套筒I上的定位环152而限位;
[0035]一内套筒组2,以一轴杆21穿设于外套筒I的中空筒体11内,该轴杆21上一端设置一限位凸缘211,而轴杆21上则设置一限位凹槽212,该限位凹槽212上套设一定位环213,该定位环213则可限位于外套筒I的限位凹槽13内,使该轴杆21得以定位于外套筒I的中空筒体11内,而该轴杆21上则依序供一弹性元件22及内套筒23穿设,该内套筒23的外径呈棘齿231,该棘齿231是可套设于外套筒I的棘齿段12内相互套合限位,而该内套筒23乃通过一轴孔232穿设于轴杆21上,而该轴孔232的内径大于轴杆21的外径且小于轴杆21上限位凸缘211的最大外径,而该内套筒23的棘齿231上往外则成型多数的驱动杆233,该驱动杆233是套设于外套筒I棘齿段12上设置的凹弧121内并呈平行相对设置,该驱动杆233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的杆体。
[0036]如是,将外套筒I位于工具接头14的相对外径上套设该弹性元件151及快速接头15,再通过定位环152而将该快速接头15限位于外套筒I上,以达到与手动工具或电动工具的快速组接或拆卸(此部份的快速接头为一般的现有技术,且非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而此时,依序将内套筒组2的内套筒23、弹性元件22套设于轴杆21上,并于轴杆21的限位凹槽212上套设该定位环213,再将该轴杆21套设入外套筒I的中空筒体11内,且使该定位环213得以套入中空筒体11内的限位凹槽13中而定位,并使该内套筒23得以限位于中空筒体11内,请参阅图5、图6所示,当欲锁紧或松开与内套筒I相符尺寸大小的螺帽3时,将内套筒23的驱动杆233套入该螺帽3,使驱动杆233的内径得以抵设于螺帽3的轴边,而当工具接头端的手动工具或电动工具施力时,该内套筒23的棘齿231因与外套筒I的棘齿段12内相互套合限位,且该驱动杆233是套设于外套筒I棘齿段12上设置的凹弧121内,是以得随外套筒I的转动而转动,并可受外套筒I棘齿段12的支撑受力,而可达到可锁紧或松开该螺帽3的功效。
[0037]而当欲锁紧或松开该较大尺寸的螺帽4时,请参阅图7、图8所示,将外套筒I套入螺帽4,此时螺帽的轴边外径是大于内套筒2驱动杆233间的相对内径,是以,当套入螺帽4时,螺帽4将驱动杆233往中空筒体11内推送,使驱动杆233呈现往内缩位移,而使该螺帽4可受外套筒I的棘齿段12棘齿的驱动,而达到锁紧或松开该螺帽4的功效,而当锁紧或松开该螺帽4后,该内套筒23可受弹性元件22的弹力回复,而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可再实施符合内套筒23尺寸的螺帽3的锁紧或松开。
[0038]如此,本发明通过内套筒组2限位于外套筒I内,并使内套筒组2的内套筒23得以于外套筒I的中空筒体11内内缩位移,以提供二种不同尺寸的套筒使用,并可达到确实且简易的定位。
[0039]上述本发明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员,当可进行各变化实施,但此变化实施,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内。
[0040]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内套筒组限位于外套筒内,并使内套筒组的内套筒得以内缩位移,以提供二种不同尺寸的套筒使用,并可达到确实且简易的定位,其不论是结构上的改变,抑或是功效上的增进,皆已毋庸置疑,且本发明于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实已符合专利申请要求,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筒,主要是包含有一外套筒及一内套筒组,其特征在于: 一外套筒,其为一供内套筒组穿设其中的中空筒体,并于该筒体内一端设置棘齿段,该棘齿段上轴面与轴面相交处设置有凹弧,而该筒体内则设置有限位凹槽; 一内套筒组,以一轴杆穿设于外套筒的中空筒体内,该轴杆上一端设置一限位凸缘,而轴杆上则设置一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上套设一定位环,该定位环则限位于外套筒的限位凹槽内而定位,而该轴杆上则依序供一弹性元件及内套筒穿设,该内套筒的外径呈棘齿,而该内套筒是通过一轴孔穿设于轴杆上,而该内套筒的棘齿上往外则成型多个驱动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内套筒的棘齿是套设于外套筒的棘齿段内相互套合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内套筒的轴孔内径大于轴杆的外径且小于轴杆上限位凸缘的最大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杆是套设于外套筒棘齿段上设置的凹弧内并呈平行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杆为杆体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杆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的杆体。
【文档编号】B25B23/00GK103507015SQ20121021285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陈俯郎 申请人:鑫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