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及其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29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及其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及使用该集尘附件的电动工具,该集尘附件安装在打磨机等的电动工具上,用于收集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的粉尘。
背景技术
对于打磨机或研磨机等的电动工具,被加工材料在进行加工作业时会产生粉尘,为了防止该粉尘的飞散而需对其进行收集,因此在电动工具上安装有能够与外部的集尘机或集尘袋相连接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以下简称为“集尘附件”)。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输出轴向外突出部分的壳体上的外罩,在该外罩上连接有呈扁平状的输送管,该输送管沿着壳体的下表面向后侧引绕。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公平7-77707号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集尘附件,在操作者将工具主体作为握把而使用的情况下,在把持握把时连同下侧的输送管一同被握住,使把持变得困难,进而影响了操作性。虽然考虑在手指触摸不到的工具主体的横侧引绕输送管,然而在进行相反于使用习惯的操作时,输送管又被握住,在进行靠墙作业等时,集尘附件会妨碍操作而导致作业性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妨碍作业的安装在电动工具上的集尘附件及其电动工具,采用该结构的电动工具,对于操作者的任何的操作习惯,都不会使其在握着输送管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所述集尘附件安装在所述电动工具上,用于集尘,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 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所述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包括:吸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突出部位,所述吸入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软管,其前端连接在所述吸入部上;排出部,其连接在所述软管的后端;可更换部件,其横跨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排出部上,且能将所述排出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轴周向的任意相位。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的技术方案2中,所述吸入部由固定环和前接头构成,所述固定环以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所述前接头呈筒状,与所述固定环的侧面连接设置,并与所述软管连接,以使所述前接头朝向后方突出的状态安装所述固定环,所述前接头与所述软管的前端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下侧进行,在所述前接头上设置有将其与所述壳体进行锁定的锁定部件。在技术方案I或者2的基础上的技术方案3中,所述可更换部件能将所述排出部分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为中心的至少是左右相对称的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动工具,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所述集尘附件安装在所述电动工具上,用于集尘,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所述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包括:吸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突出部位,所述吸入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导管,其前端连接在所述吸入部上;排出部,其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后端;可更换部件,其横跨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排出部上,且能将所述排出部安装在以所述壳体为中心的左右相对称的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所述导管分割为多个分割导管,所述导管能分解,改变其左右朝向后能再连接,通过选择所述分割导管的左右的朝向,能够在与所述排出部的左右位置相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侧,连接在所述吸入部和所述排出部之间。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的技术方案6中,所述导管的至少沿着所述壳体的侧面部分的沿着所述侧面的横截面呈扁平状。在技术方案5或者6的基础上的技术方案7中,所述分割导管的相互配合件之间通过插接连接,在插接侧的端部和被插接侧的端部中的任何一方上设置突起,在另一方设置通孔或凹部,所述通孔或凹部用于在两个所述端部的插接状态中与所述突起嵌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所述的电动工具,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安装有权利要求5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4、5及8中记载的发明,对于操作者的任何的操作习惯,都不会使其在握着软管或导管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从而不会对作业产生妨碍,使操作更加方便。在技术方案I所产生效果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中,采用锁定部件能够将软管的前端稳定的支承在壳体的下侧。在技术方案I或者2所产生效果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3中,能够将软管选择引绕在有利于握持和作业的位置。在技术方案5所产生效果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6中,由于导管为扁平状,因此,导管在引绕状态中由壳体向外突出的部分很少,从而降低了对操作的妨碍影响。在技术方案5或者6所产生效果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7中,通过采用突起与通孔或凹部,使相互插接的端部很难脱落,从而保证了输送管的连接状态的稳定。


图1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打磨机的侧视示意图;图2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打磨机的底面示意图;图3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集尘附件的斜视示意图;图4表示与实施方式I中的软管的引绕位置相反的打磨机的底面示意图;图5表示图4中的可更换部件的安装部分的截面图;图6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打磨机的侧视示意图7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打磨机的平面示意图;图8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集尘附件的斜视示意图;图9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集尘附件的分解斜视示意图;图10表示与实施方式2中的导管的引绕位置相反的打磨机的平面示意图;图11表示图10中的电机壳体部分的截面图。符号说明I打磨机;2电机壳体;3前壳体;10排气口 ;11筒部;12锁定孔;20、20A集尘附件;21吸入部;22排出部;23软管;24、35固定环;25、36前接头;26锁定部件;27锁定部;28后接头;30可更换部件;31把持部;32带状部;33爪部;34导管;37第I分割导管;38第2分割导管;39第3分割导管;40第4分割导管;41下插接部;42上插接部;43、44、47承接筒部;45前插接部;46后插接部;48扩展部;49圆筒部;50突起;51通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1表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打磨机的侧视图,图2表示该打磨机的底面视图。在打磨机的收装有电机(未图示)的呈筒状的电机壳体2的前方侧(图1的右侧)上连接有前壳体3,该前壳体3使输出轴(未图不)朝下侧伸出,在电机壳体2的后端设置有安装部4,在该安装部4上安装有作为电源的电池5。在前壳体3内收装有由外侧不可见的摆动机构(未图不),该摆动机构用 于将电机轴的转动变换为输出轴的左右的摆动。在输出轴的下端上安装有与其呈垂直状且平视呈三角状的基板6,在该基板6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集尘孔7ο在电机壳体2的上表面的前方位置处设置有开关8,在电机壳体2的下表面的后方位置处设置有电机冷却用空气的吸气口 9,在前壳体3的左右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冷却用空气的排气口 10。在打磨机I上安装有集尘附件20。如图3所示,该集尘附件20具有设置在前方侧的吸入部21和设置在后方侧的排出部22,在该吸入部21和排出部22之间设置有软管23。吸入部21由固定环24和前接头25构成,该固定环24呈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变细的锥状,该前接头25呈筒状,并与在固定环24的侧面的散射方向上连续设置的软管23的前端插接。固定环24外装在位于基板6上方的输出轴上,固定环24的上端与前壳体3的下部上设置的筒部11嵌合,使前壳体3和基板6之间呈两者间密闭的状态,该固定环24的内部与集尘孔7连通。在前接头25上设置有与其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的锁定部件26,该锁定部件26呈向上的“U”字状,在其上端设置有呈相互向相对向侧突出的锁定部27,27。在使前接头25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中,左右的锁定部27,27分别嵌合在侧面的排出口 10,10上,使锁定部件26锁定在前壳体3的下部。由上可知,前接头25的朝向后方侧突出的状态会保持在比基板6的下表面靠上的位置。又有,排出部22由呈筒状的后接头28和可更换部件30构成,软管23的后端插接在该后接头28的前端的小径部29上,可更换部件3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后接头28的前端上。可更换部件30具有呈“C”字状的把持部31和呈半圆状的带状部32,该把持部31用于把持后接头28的小径部29,该带状部32与保持部31连接设置并呈向上方伸出状。带状部32连接设置在电机壳体2的用于安装电池5的安装部4上,并呈可嵌合在安装部4上的形状,带状部32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呈向相对向侧突出的爪部33,33。如图5所示,电机壳体2的安装部4的外周上设置有多组成对的锁定孔12,12,每对锁定孔12,12与带状部32的爪部33,33相对应配合,该多组锁定孔12,12设置在左右侧面上并相隔规定的角度(此处为45° )而顺序改变相位的位置。上述结构的打磨机I和集尘附件20,通过选择可更换部件30的相对于后接头28的安装方向,能够改变软管23的引绕状态。具体步骤是:首先,将吸入部21的固定环24安装在筒部11上,转动该固定环24使前接头25呈向后突出的状态,然后将锁定部件26的锁定部27,27分别锁定在排气口 10上。如果想将软管23引绕在左侧面侧的情况下,将把持部31置于左侧面侧,而将可更换部件30横向设置安装在后接头28的小径部29上,将带状部32由电机壳体2的上方外装且将其爪部33,33锁定在左右的锁定孔12,12上。如图1,图2所示,排出部22在电机壳体2的左侧面侧以与其平行的方式被支承,同时软管23与其对应由电机壳体2的下表面侧向左侧面侧引绕。相反,如果想将软管23引绕在右侧面侧的情况下,将把持部31置于右侧面侧,而将可更换部件30横向设置安装在后接头28的小径部29上,将带状部32由电机壳体2的上方外装并且将其爪部33,33锁定在左右的锁定孔12,12上。如图4所示,排出部22在电机壳体2的右侧面侧以与其平行的方式被支承,同时软管23与其对应由电机壳体2的下表面侧向右侧面侧引绕。同样,如果想将软管23引绕在打磨机I的下表面侧时,将安装在软管23上的把持部31朝下而使可更换部件30竖向设置,上侧的带状部32可由左右任意一侧套入并外装在电机壳体2上,将其爪部33,33锁定在上下的锁定孔12,12上,如果想将软管23引绕在打磨机I的斜侧面侧时,可将带状部32的爪部33,33锁定在与该位置相对应的角度上的锁定孔12,12上。因此,通过变换排出部22在电机壳体2上的轴周向的位置,能够使软管23较容易的引绕在不会妨碍操作者所习惯于操作的位置。因此,使用打磨机I时,例如,在后接头28连接在外部的集尘机的输入管的状态中,操作者用一只手把持作为把手部的电机壳体2,操作开关8启动电机,使基板6左右摆动,并通过在该基板6的下表面上贴付着的砂纸对被加工材料进行研磨。具体的集尘过程为:运行集尘机,研磨时产生的粉尘经由集尘孔7吸入到吸入部21的固定环24中,然后经由前接头25通过软管23到达排出部22处,并由后接头28排出到集尘机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集尘附件20和打磨机I可知,打磨机I包括:吸入部21,其安装在输出轴的突出部位的前壳体3上;软管23,其前端与该吸入部21相连接;排出部22,其连接在该软管23的后端;可更换部件30,其横跨设置在电机壳体2和排出部22上,可将排出部22安装在相对于电机壳体2的轴周向的任意相位。因此,对于操作者的任何的操作习惯,都不会使其握着软管23进行操作,从而不会对作业产生妨碍,使操作更加方便。尤其是,吸入部21由固定环24和前接头25构成,该固定环24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套接在输出轴上并安装在前壳体3的下表面上,该前接头25呈筒状,连接设置在该固定环24的侧面上,并与软管23连接。通过以使前接头25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固定环24,可使该前接头25在前壳体3的下侧与软管23的前端连接,同时由于在前接头25上设置有与前壳体3进行锁定的锁定部件26,因此能够使软管23的前端稳定的被支承在前壳体3的下侧。另外,由于可更换部件30可将排出部22安装在以电机壳体2为中心的至少是左右相对称的位置,所以能够对应操作习惯或作业情况而选择软管23的引绕的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锁定部件锁定在排气口上,但并不仅局限于此,也可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另外设置锁定用的凹部或通孔。又有,显而易见的,也可对可更换部件的安装结构和锁定孔的数量及位置进行改变,也可不设置锁定孔,而使可更换部件的带状部变长而绕在壳体上,并通过对该带状部的拧紧而将可更换部件固定在任意的相位。实施方式2下面,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由于打磨机I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中所述结构相同,在此省略重复说明的部分,以集尘附件为主进行说明。图6和图7表示在打磨机I上安装的集尘附件20A,如图8所示,该集尘附件20A具有分别位于前方的吸入部21和位于后方的排出部22,在吸入部21和排出部22之间连接有呈扁平状的导管34。吸入部21由呈短筒状的固定环35和呈扁平筒状的前接头36构成,该固定环35嵌装在位于基板6上方的筒部11上,该前接头36连续设置在该固定环35侧面的放射方向且斜向上方向。排出部22与实施方式I相同,由呈筒状的后接头28和可更换部件30构成,后接头28与导管34的后端 插接,可更换部件3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后接头28的小径部29上。如图9所示,导管34由相互独立的第I 第4分割导管37 40四部分连接构成,首先,第I分割导管37在正面视时呈折曲的日本平假名“ < ”字状,其具有分别设置在其下端的呈朝向斜向下方方向的下插接部41和设置在其上端的呈朝向上方方向的上插接部42,该下插接部41与吸入部21的前接头36插接,该上插接部42与第2分割导管38插接。第2分割导管38向后上方倾斜,其具有分别位于下端的朝下设置的承接筒部43和位于后端的朝后设置的承接筒部44,该承接筒部43与第I分割导管37的上插接部42插接,该承接筒部44与第3分割导管39插接。第3分割导管39在前后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其具有分别位于其前端的前插接部45和位于其后端的后插接部46,该前插接部45与第2分割导管38的承接筒部44插接,该后插接部46与第4分割导管40插接。第4分割导管40具有承接筒部47、扩展部48和圆筒部49,承接筒部47在前后方向呈扁平状,并且和第3分割导管39的后插接部46插接,扩展部48呈垂直状连续设置在承接筒部47的后端,并随着向后而逐渐扩展为大直径的圆形状,圆筒部49连续设置在扩展部48的后端,并且与后接头28的小径部29插接。在第1,第3分割导管37,39上的各个插接部41,42,45,46上,分别在其厚度方向的两外表面上突出设置有突起50,在第2,第4分割导管38,40上的各个承接筒部43,44,47上,分别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内表面上设置有通孔51,在连接状态中,插接部的突起50与通孔51嵌合,以防止连接状态中导管之间的脱落。如上述结构的集尘附件20A和打磨机I,能够选择通过以下方式改变导管34的引绕状态:通过改变后接头28的相对于可更换部件30的安装朝向;通过改变吸入部21的前接头36的朝向;通过改变导管34的分解的第1、第3、第4分割导管37,39,40的朝向。如图6所示,如果想将导管34设置在打磨机I的左侧面侧,将吸入部21的固定环35安装在筒部11上,使前接头36转动至呈向左侧面侧突出的状态,将第I分割导管37的下插接部41与前接头36插接并使上插接部42呈向上的状态。然后,将第2分割导管38的承接筒部43与上插接部42插接,此时承接筒部44呈朝向后方方向的状态。然后将第3分割导管39的前插接部45与第2分割导管38的承接筒部44插接。如图11所示,由于第3分割导管39的后半部分的呈扁平状的横截面为沿着电机壳体2的圆周面弯曲形成,因此,该第3分割导管以其弯曲与电机壳体2的圆周面相一致的状态下连接。然后,以圆筒部49位于外侧的横向设置的状态,将第3分割导管39的后插接部46与第4分割导管40的承接筒部47插接,接下来,将后接头28与圆筒部49插接,用于把持小径部29的可更换部件30的带状部32由上方外装在电机壳体2上且将其爪部33,33锁定在左右的锁定孔12,12上。由此,如图6和图7所示,导管34被引绕在打磨机I的左侧面上。如果想将导管34设置在打磨机I的右侧面侧,首先,将第I分割导管37由吸入部21的前接头36上拔出,将第2分割导管38从第3分割导管39中拔出而将导管34进行分解,将排出部22由可更换部件30上取下。然后,转动固定环35使前接头36朝向右侧面侧,将第I分割导管37的下插接部41在左右方向逆向与前接头36插接,其上插接部42与第2分割导管38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将第3分割导管39与第4分割导管40、第4分割导管40与排出部22都按前述方式进行连接,此时将第3分割导管39的前插接部45在左右方向上逆向与第2分割导管38的承接筒部44插接。然后,将第4分割导管40的圆筒部49以及排出部22夹持在与图6、图7所不的在电机壳体2的夹持位置的相反一侧。最后将可更换部件30更改设置在电机壳体2和排出部22的左右方向的相反一侦牝如图10、11所示,导管34为沿打磨机I的右侧面引绕。由此可知,通过选择:前接头36的朝向;各分割导管37 40中的一部分的左右的朝向的重组;可更换部件30对应于排出部22的左右的位置,能够使导管34在侧面侧引绕,以适应操作习惯或作业情况而不会妨碍操作。因此,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集尘附件20A及打磨机,具有:吸入部21,其安装在位于输出轴的突出部位的前壳体3上;导管34,其前端与该吸入部21相连接;排出部22,其与导管34的后端相连接;可更换部件30,其横跨设置在电机壳体2和排出部22上,且可安装在排出部22的以电机壳体2为中心的左右相对称的位置。导管34分割为第I 第4分割导管37 40,通过对导管34的分解能够进行改变其左右朝向的再连接,通过选择分割导管37 40的左右的朝向,能够对应排出部22的位于电机壳体2的左右位置的侧面侧,以使导管34连接在吸入部21和排出部22之间。因此,对于操作者的任何的操作习惯,都不会使其握着导管34进行操作,从而不会对作业产生妨碍,使操作更加方便。尤其是,由于导管34的至少沿着电机壳体2的侧面部分的沿着侧面的横截面呈扁平状,因此导管34在引绕状态中由电机壳体2向外突出的部分很少,从而降低了对操作的妨碍的影响。另外,分割导管37 40的相互配合件之间通过插接连接,在插接侧的端部和被插接侧的端部中的任何一方上设置突起50,则在另一方设置通孔51,该通孔51用于在两个端部的插接状态中与突起50嵌合,由此使相互插接的端部很难脱落,从而保证了导管34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导管被分割成了 4段,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第3分割导管和第4分割导管设置成一体式结构,而使导管被分割成3段等,在分割数量上可以适当的增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通过改变吸入部的前接头的在左右的朝向而引绕导管,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导管的分割情况,将前接头像实施方式I中那样朝向后侧,使导管向左右方向分别引绕。更有,前接头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吸入部侧,也可独立于固定环之外,成为导管的一部分。还有,在分割导管的端部之间设置的突起和通孔也可设置在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相反的一侧,也可由凹部取代通孔。对于可更换部件的安装结构可以采用与实施方式I中相同的变型例。其他的部分,上述实施方式I与实施方式2相同,电动工具并不局限于打磨机,研磨机等的其他的形式的工具同样适用,也不局限于将电池作为电源的DC工具,也就是说也可以米用AC工具。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所述集尘附件安装在所述电动工具上,用于集尘,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包括:吸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突出部位,所述吸入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软管,其前端连接在所述吸入部上;排出部,其连接在所述软管的后端;可更换部件,其横跨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排出部上,且能将所述排出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轴周向的任意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部由固定环和前接头构成,所述固定环以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套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所述前接头呈筒状,与所述固定环的侧面连接设置,并与所述软管连接,以使所述前接头朝向后方突出的状态安装所述固定环,所述前接头与所述软管的前端的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下侧进行,在所述前接头上设置有将其与所述壳体进行锁定的锁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更换部件能将所述排出部分别安装在以所述壳体为中心的至少是左右相对称的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4.一种电动工具,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
5.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所述集尘附件安装在所述电动工具上,用于集尘,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包括:吸入部,在所述输出轴的突出部位,所述吸入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导管,其前端连接在所述吸入部上;排出部,其连接在所述导管的后端;可更换部件,其横跨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排出部上,且能将所述排出部安装在以所述壳体为中心的左右相对称的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 所述导管分割为多个分割导管,所述导管能分解,改变其左右朝向后能再连接,通过选择所述分割导管的左右的朝向,能够在与所述排出部的左右位置相对应的所述壳体的侧面侧,连接在所述吸入部和所述排出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至少沿着所述壳体的侧面部分的沿着所述侧面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导管的相互配合件之间通过插接连接,在插接侧的端部和被插接侧的端部中的任何一方上设置突起,在另一方设置通孔或凹部,所述通孔或凹部用于在两个所述端部的插接状态中与所述突起嵌合。
8.一种电动工具,在所述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形成的作为把持部使用的呈筒状的壳体,输出轴从所述电动工具的前方部朝下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工具上安装有权利要求5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及其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例如打磨机(1)上安装有集尘附件(20),该集尘附件(20)包括吸入部(21),在输出轴的突出部位,吸入部安装在前壳体(3)上;软管(23),其前端与吸入部(21)连接;排出部(22),其连接在软管(23)的后端;可更换部件(30),其横跨设置在电机壳体(2)和排出部(22)上,且能将排出部(22)安装在电机壳体(2)的轴周向的任意相位。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集尘附件及其电动工具,对于操作者的任何的操作习惯,都不会使其在握着输送管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从而不会对作业产生妨碍,使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B25F5/00GK103085040SQ2012103702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水谷彰良, 武藤英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