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6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或混凝土等结构体的铲切和开口用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可以方便携带的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
背景技术
破拆工具经常用于煤矿、冶金、化工、管道测量等多种场合作业,以及各种金属构件的铲切,尤其是各种不规则或狭小不方便表面的铲切工作;还可应用于各种砖墙混凝土墙的开口工作;现有破拆工具普遍采用气动、液动或者电动作为驱动力。气动破拆工具是最常用的破拆工具,例如在煤矿井下进行防爆作业时,气动破拆工具具有操作安全的特点。现有的破拆工具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手持使用,其采用较大体积的驱动和减震设施,导致在狭小的破拆施工现场无法得到有效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明了的便携式手持电动破拆工具,其占用体积小,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该破拆工具还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维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工具包括一防爆钎头,该防爆钎头的连接端处设置有减压弹簧,该防爆钎头连接设置破拆工具主体,该主体的侧部固定设置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操作开关和进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减压弹簧螺旋盘设在防爆钎头连接端的外部,防爆钎头连接的破拆工具主体端设置有防尘罩。—实施方式中,所述破拆工具主体为一圆筒状主体,其内设置有破拆工具驱动机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破拆工具主体的一端连接防爆钎头,另一端连接设置一扶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手柄为固定设置在破拆主体侧面的一长方体,该长方体的一侧端面设置按压式操作开关,该长方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凸出的进气嘴。该便携式手持破拆工具采用结构简单的单体式设计,高压驱动气体由进气嘴进入破拆工具主体,操作开关控制驱动气体的通闭,破拆工具本体内的驱动机构驱动防爆钎头高频运动完成破拆作业。由于减压弹簧位于防爆钎头固定端的外周,能够有效对防爆钎头起到减震缓冲作用。防尘罩为一金属罩体,照射在破拆工具主体与防爆钎头的连接处,放置粉尘进入破坏驱动机构。破拆工具主体另一端的扶柄方便手部握持。在使用该破拆工具时, 使用者一手握持扶柄,另一只手抓握操作手柄,并按触控制操作开关。操作开关打开后,驱动气体由进气嘴进入破拆工具本体,驱动机构驱动防爆钎头高频振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便携式手持电动破拆工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明了,其占用体积小,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该破拆工具还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维护。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该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具有一防爆钎头1,该防爆钎头的连接端处设置有减压弹簧2,减压弹簧2螺旋盘设在防爆钎头I连接端的外部,该防爆钎头连接设置破拆工具主体5,防爆钎头连接的破拆工具主体端设置有防尘罩3。破拆工具主体5为一圆筒状主体,其内设置有破拆工具驱动机构。破拆工具主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一扶柄8。该主体的侧部固定设置操作手柄6,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操作开关7和进气嘴4。所述操作手柄 6为固定设置在破拆主体5侧面的一长方体,该长方体的一侧端面设置按压式的操作开关 7,该长方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凸出的进气嘴4。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工具包括一防爆钎头,该防爆钎头的连接端处设置有减压弹簧,该防爆钎头连接设置破拆工具主体,该主体的侧部固定设置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操作开关和进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弹簧螺旋盘设在防爆钎头连接端的外部,防爆钎头连接的破拆工具主体端设置有防尘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工具主体为一圆筒状主体,其内设置有破拆工具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工具主体的一端连接防爆钎头,另一端连接设置一扶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为固定设置在破拆主体侧面的一长方体,该长方体的一侧端面设置按压式操作开关,该长方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凸出的进气嘴。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手持气动破拆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拆工具包括一防爆钎头,该防爆钎头的连接端处设置有减压弹簧,该防爆钎头连接设置破拆工具主体,该主体的侧部固定设置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上设置有操作开关和进气嘴。该便携式手持电动破拆工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明了,其占用体积小,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该破拆工具还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维护。
文档编号B25D9/00GK202462367SQ2012200671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朱明旭 申请人:朱明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