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61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包含电池包的手持式电动工具;
属于电动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动工具是指以电力作为动力源,操作者通过握持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小型电动工具。该类电动工具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电源连接线进行供电,第二种是通过自带独立的供电装置,如电池包实现供电。其中,第一种的使用场所受限且使用麻烦,不能够灵活适应户外工作,因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第二种使用方 便、灵活,但是电池包会增加电动工具整体的重量,结构设计不当往往会导致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十分容易疲劳,从而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既能方便操作又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工具,不但能够适用于户外操作,保证工具的灵活适用性,而且结构设计很好地符合人体工程学,操作者极易适应而且不易感到疲劳,舒适省力;同时该电动工具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手持式工具,包括壳体,其上安装有从壳体沿着纵向轴线向前伸出的工作组件、用于驱动工作组件的动力部件以及用于给动力部件供电的电池包;布置于手持式工具上的第一把手,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安装于壳体上且所述电池包至少主要设置于第一把手的下方。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为一纵向把手且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手持式工具的重心后方。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外部的且布置于第一把手前方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为一横向把手。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工作组件的重心并且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直线为中分线,上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各自关于上述中分线镜像对称。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设有用于手指握持的手柄。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中分线在一个平面内,上述第二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一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中分线构成的平面。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持式工具还安装有防护结构。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护结构为防护板。[0014]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包设有用于与上述壳体构成滑动连接的滑轨。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以既平行于上述中分线又平行于上述电池包与壳体相对滑动方向的平面作为XY平面设置三维立体坐标系,上述中分线与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Y轴重合,壳体外部沿着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Y轴的正方向依次为上述电池包、第二把手、防护结构、工作组件,上述电池重心处沿着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Z轴的正方向依次为上述电池包和第一把手。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与上述壳体一体成形,其在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的YZ平面内的投影位于上述电池包的投影的左上方并对电池包的投影形成包围。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把手与上述壳体分体成形,上述第二把手还包括设置于其手柄两端用于与上述壳体固定的固定臂;上述第二把手在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的YZ平面内的投影向Y轴正方向倾斜。 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垂直安装于壳体上。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后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前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前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保证灵活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包含电池包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不但使其结构简单紧凑,而且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地保持平衡,操作方便、舒适省力,操作者极易适应而且不易感到疲劳。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未安装有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作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优选实施例建立的三维立体坐标系的示意图;图5是图2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包与壳体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2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包与壳体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图7是图2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包与壳体的第三种安装示意图;图8是图4的局部结构在YZ平面内的投影示意图。图中的O代表建立的三维立体坐标系的原点,YZ平面为YOZ平面的简称。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I、工作组件;2、电池包;3、第一把手;4、第二把手;5、防护板;6、中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的动力组件(图中未示出)、由动力组件驱动以执行工具功能的工作组件I,所述工作组件I从壳体沿着纵向轴线向前伸出。为了使工具具有较高的灵活适用性,在壳体外安装了一个用于为工具提供电力的电池包2。电池包2是可拆卸的,并且还可以在电池包2上设置用于与壳体构成滑动连接的滑轨,当然,在壳体上必然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动结构,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处不作赘述。作为一种优选,我们以手持式电动修枝机为例进行说明,工作组件I是修枝剪,其重心位置位于图I中所示的Gl处。电池包2和动力组件是工具主要的重量所在,其中,动力组件位于壳体内部,为了保证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省力、不易疲劳,我们对电池包2的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长度方向均是指 在相应的部件上距离最远的两个面之间的垂直连线的方向。在壳体的外部还有一个用于手握的第一把手3,且该第一把手3设置于壳体的外部且布置于手持式工具的重心G2的后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3为一个纵向把手,所述电池包2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安装且所述电池包至少主要设置于第一把手的下方。在壳体外部还设有一个第二把手4,且该第二把手4形成或者设置于壳体的外部且布置于第一把手的前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把手为一个横向把手。作为一种优选,第二把手4是与壳体分体成形的,并且还设有用于与壳体固定的固定臂。为了保证可靠固定,第二把手4的固定臂通过螺丝与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3所示,通过工作组件I的重心Gl并且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直线为中分线6,其中中分线6与壳体纵向轴线的方向相同或者平行,第一把手3和第二把手4都是关于中分线6成镜像对称的;并且两个把手都设有用于手指握持的手柄,增加操作时的舒适性,其中,第一把手3手柄的长度方向中分线6在一个平面内,两者可以构成一定的夹角,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第二把手4手柄的长度方向则垂直于中分线6与第一把手共同构成的平面。这样,更加有利于操作者的力量分配和重心控制,不易产生疲劳感。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操作时的安全,在壳体外部安装工作组件I的位置有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可以是与壳体一体成形的,也可以是安装在手持式工具上的一个零部件,防护结构优选为防护板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4,我们定义了一个三维立体坐标系,以既平行于中分线6又平行于电池包2与壳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平面作为XY平面,Y轴与中分线6重合,且工作组件I延伸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那么,沿Y轴的正方向依次设置的是电池包2、第二把手4、防护结构和工作组件I ;电池包2向第一把手3延伸并且与XY平面垂直的方向设置为Z轴的正方向。前面已经说过,电池包2是滑动进入壳体与壳体构成连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方向与Y轴所形成的夹角中,较小的一个大于O度,也就是说,如图5至图7所示,电池包2可以以以下三种方式安装于手持式工具的壳体上,分别是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垂直安装于壳体上、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的后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前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图8所示为第一把手3、第二把手4和电池包2在YZ平面内的投影,第一把手3的投影位于电池包2投影的左上方并且对电池包2的投影形成了包围。其中,左是指Y轴的负方向,上是指Z轴的正方向。第二把手4的投影则向Y轴的正方向倾斜。这样一来,电池包2位于第二把手4和第一把手3之间,保证可靠握持,控制重心,操作者不易感到疲劳,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
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手持式工具,包括壳体,其上安装有从壳体沿着纵向轴线向前伸出的工作组件、用于驱动工作组件的动力部件以及用于给动力部件供电的电池包;布置于手持式工具上的第一把手,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安装于壳体上且上述电池包至少主要设置于第一把手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为一纵向把手且上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手持式工具的重心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外部的且布置于第一把手前方的第二把手,上述第二把手为一横向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通过工作组件的重心并且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直线为中分线,上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各自关于上述中分线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设有用于手指握持的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中分线在一个平面内,上述第二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一把手手柄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中分线构成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持式工具还安装有防护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护结构为防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包设有用于与上述壳体构成滑动连接的滑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工作组件的中分线又平行于上述电池包与壳体相对滑动方向的平面作为XY平面设置三维立体坐标系,上述中分线与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Y轴重合,壳体外部沿着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Y轴的正方向依次为上述电池包、第二把手、防护结构、工作组件,上述电池重心处沿着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Z轴的正方向依次为上述电池包和第一把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把手与上述壳体一体成形,其在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的YZ平面内的投影位于上述电池包的投影的左上方并对电池包的投影形成包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把手与上述壳体分体成形,上述第二把手还包括设置于其手柄两端用于与上述壳体固定的固定臂;上述第二把手在上述三维立体坐标系的YZ平面内的投影向Y轴正方向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垂直安装于壳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后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前方倾斜安装于壳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工具,包括壳体,其上安装有从壳体沿着纵向轴线向前伸出的工作组件、用于驱动工作组件的动力部件以及用于给动力部件供电的电池包;布置于手持式工具上的第一把手,所述电池包自手持式工具的侧面安装于壳体上且所述电池包至少主要设置于第一把手的下方,有益之处在于在保证灵活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包含电池包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不但使其结构简单紧凑,而且更加满足人体工程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很好地保持平衡,操作方便、舒适省力,操作者极易适应而且不易感到疲劳。
文档编号B25F5/02GK202556371SQ20122006742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山冈敏成, 王国辉, 聂方杰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