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354阅读:17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模具会在经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新模在最初的试模中也可能出现问题,这都需要对模具进行二次加工,将模具拆开,进行修模。拆卸模具的步骤一般是首先将动模和定模分开,分别将动、定模的紧固螺钉拧松,然后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具的的主要板块拆下;其次是从定模板上拆下浇注系统,从动模板上拆下顶出系统,拆散顶出系统的各零件,从固定板中压出型芯等零件,有侧向分型抽心机构时,拆下侧向分型机构的各零件;对于镶件、中托司等有镙纹的小型配件的拆卸,在拆的过程中由于不好找到受力点,传统的拆卸方法是将其用锤子轻敲,使其松动,然后拧出,或者在不影响模具使用和功能的情况下,在模具上钻孔,将顶出。这些方法既耗时又耗力,还对模具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拆卸模具零件时既耗时又耗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省力的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包括拉杆、套在拉杆外的中空圆柱体套筒、固定于拉杆上端的螺帽、与拉杆下端连接的螺母及与螺母相连接的双头螺钉。上述拉杆下端有螺丝纹,通过螺母连接拉杆与双头螺钉。上述套筒内径小于螺帽外径,套筒内径小于螺母外径。上述双头螺钉由两个螺钉焊接而成,一头与拉杆连接,另一头与所要拆卸的零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拆卸模具时,使得在拆卸过程中的施力点转移到拉锤的套筒上,无需在原来的模具上打孔,即可将所要拆卸的零件顶出;并且,由于施力处的转移,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头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包括拉杆2、套在拉杆2外的中空圆柱体套筒3、固定于拉杆2上端的螺帽1、与拉杆2下端连接的螺母4及与螺母4相连接的双头螺钉5。拉杆2下端有螺丝纹,通过螺母4连接拉杆2与双头螺钉5。套筒3内径小于螺帽I外径,套筒3内径小于螺母4外径。双头螺钉5由两个螺钉焊接而成,一头与拉杆2连接,另一头与所要拆卸的零件连接。使用该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时,将要拆卸的零件连接在双头螺钉5连接,通过套筒3在拉杆2上移动使零件产生向后的拉力,继而将零件取出。为了防止套筒3从拉杆上滑落,套筒3的内径小于螺帽I及螺母4的外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若干变形或改进,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这些特征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套在拉杆外的中空圆柱体套筒、固定于拉杆上端的螺帽、与拉杆下端连接的螺母及与螺母相连接的双头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下端有螺丝纹,通过螺母连接拉杆与双头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径小于螺帽外径,套筒内径小于螺母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螺钉由两个螺钉焊接而成,一头与拉杆连接,另一头与所要拆卸的零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模具拆卸拉锤,该拉锤包括拉杆、套在拉杆外的中空圆柱体套筒、固定于拉杆上端的螺帽、与拉杆下端连接的螺母及与螺母相连接的双头螺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拆卸模具时,使得在拆卸过程中的施力点转移到拉锤的套筒上,无需在原来的模具上打孔,即可将所要拆卸的零件顶出;并且,由于施力处的转移,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2952205SQ201220573350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陈世昌, 王振文, 刘雄飞 申请人: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