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875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这类刀在DE102009032362中已说明。



背景技术:

刀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上支承刀片。壳体的第二壳体件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运动地构成并且按这样的方式能在关闭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中能访问壳体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刀,该刀能简单地制成并且能容易地装配。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部件数量少的刀。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刀解决,其包括壳体和刀片,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和至少还包括第二壳体件,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能在运动路径上至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相对运动并且在至少一个位置中能借助于闭锁装置可松开地闭锁,在该打开位置中能访问壳体内部空间,第一壳体件配设第一闭锁构件并且第二壳体件配设第二闭锁构件,第一闭锁构件包括能在锁止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的臂,该臂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面,该锁止面能以可松开的方式运动到第二闭锁构件的至少一个保持面的运动路径中,所述臂与第三壳体件一体地连接或者固定在第三壳体件上,该第三壳体件能借助于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壳体件上。

刀包括壳体以及刀片。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和至少还包括第二壳体件,第二壳体件能固定在第一壳体件上。第二壳体件例如可松开地保持在第一壳体件上。第二壳体件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运动,以便允许访问壳体内部空间,因此例如能执行刀片更换。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能至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在至少一个位置中例如在关闭位置中,第二壳体件能借助于闭锁装置可松开地闭锁在第一壳体件上。闭锁装置能在锁止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锁止位置中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沿至少一个方向闭锁,即不能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在松开位置中,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能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

闭锁装置包括共同作用的闭锁构件,这些闭锁构件直接地或间接地配属于第一和第二壳体件。闭锁构件例如间接地固定在第一壳体件上或第二壳体件上。作为替换或补充,闭锁构件能固定在附加部件上,该附加部件固定在第一或第二壳体件上。在锁止位置中所述锁止构件嵌接。壳体件相对于另外的壳体件的运动在锁止位置中沿至少一个方向是不可能的。在松开位置中所述闭锁构件松开。在松开位置中壳体件能相对于另外的壳体件运动。

闭锁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面的可运动的臂,该锁止面可松开地能在第二闭锁构件的至少一个保持面的运动路径中运动。该臂能在锁止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运动。在臂的锁止位置中锁止面处于保持面的运动路径中。在松开位置中锁止面由保持面的运动路径中运动出来。如果锁止面处于保持面的运动路径中,那么第二壳体件沿至少一个方向不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件运动。第二闭锁构件的保持面例如在第二壳体件的突起上构成。

臂例如通过复位力例如单独的弹簧的力或臂的材料的复位力朝锁止位置加载。在臂运动到松开位置中时,只要将臂朝锁止位置加载的力释放,臂就自动地回移到锁止位置中。

按一种实施方式,臂包括自由端。臂例如与壳体件或固定在该壳体件上的附加壳体件材料统一地构成。臂的自由端例如伸入壳体的内部空间中。臂例如平行于壳体纵轴线地延伸。自由端例如指向壳体的刀片出口。

锁止面例如配设于臂自由端。锁止面例如设置在自由端的端侧上。

例如臂朝锁止位置被复位式加载。臂例如能由弹簧元件加载到锁止位置中。作为替选,臂由能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该材料在变形之后通过复位力回复到初始形状。

按一种实施方式,臂借助于操作件能在锁止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调节。操作件例如配设于第二壳体件。操作件例如能在未操作的位置与操作的位置之间调节。

按一种实施方式,操作件由弹性舌片构成,该舌片由所述壳体件之一切割形成。舌片例如在一侧固定在壳体件上并且具有能弹性变形的自由端。

闭锁构件例如由共同作用的止动构件构成。如果壳体件处于确定的相对位置中,那么止动构件例如自动地嵌接。例如如果壳体件运动到关闭位置中,那么臂自动地与锁止面嵌接。

臂例如配设于第三壳体件,该第三壳体件借助于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和/或第二壳体件上。第三壳体件例如可松开地固定在另一壳体件上。特别地臂构成或固定在第三壳体件上。固定装置例如构成为止动装置。臂例如能与第三壳体件一体地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特征在于,第三壳体件构成固定构件和/或闭锁构件、和/或支承构件和/或保持构件。第三壳体件例如能具有闭锁构件,所述闭锁构件限制一个壳体件相对于另一个壳体件沿至少一个运动方向的运动。

按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三壳体件上构成与第二固定构件共同作用的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二固定构件配设于第一壳体件和/或第二壳体件。第三壳体件按这样的方式能固定在第一和/或第二壳体件上。固定构件例如能由共同作用的止动构件构成。

在第三壳体件上例如构成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用于支承刀架或者构成用于刀架的支座。另外例如在第三壳体件上构成保持构件,以便例如固定弹簧。

例如按一种实施方式壳体件具有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与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件的第二导向构件共同作用,以便壳体件相对于另外的壳体件在运动路径上导向。共同作用的导向构件构成导向装置。借助于导向构件,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能相对于另一个壳体件在运动路径上可运动地导向。例如一个壳体件相对于另一个壳体件在运动路径上导向到其配合座中。例如第二壳体件借助于导向构件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件在关闭位置与至少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构成臂的第三壳体件例如借助于导向构件在第一或第二壳体件上导向并且能按这样的方式运动到配合座中。壳体件的导向构件例如能在壳体件的对置的两个纵向侧面上构成并且与另一个壳体件的互补地构成的导向构件共同作用。导向构件例如能由至少一个接片构成,该接片在壳体件上构成,接片能在凹槽中滑动地移动,该凹槽在另外的壳体件上构成。导向构件能限制壳体件的相对运动的自由度。

按本发明的一种结构,所述壳体件中的一个具有第一止挡构件,所述第一止挡构件与另一个壳体件的止挡构件共同作用,以便限制该壳体件相对于另一个壳体件至少沿一个运动方向的运动。例如两个壳体件借助于导向装置在运动路径上能相对彼此运动地导向。然后借助于止挡构件能在确定的相对位置中防止沿至少一个方向运动。如果闭锁装置处于锁止位置中,那么附加地例如能借助于该闭锁装置阻止两个壳体件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运动。

如果臂处于锁止位置中,那么例如由臂的锁止面来防止在关闭位置中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例如能由壳体件的共同作用的止挡来防止在关闭位置中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通过运动,臂能运动到松开位置中,因此锁止面由保持面的运动路径运动出来。于是第二壳体件能沿第一方向运动。

例如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构成导向滑槽机构。导向滑槽机构例如构成导向路径,在该导向路径上一个壳体件相对于另外的壳体件仅能在滑槽路径上运动。

按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壳体件或第三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构成导向滑槽机构。例如第二壳体件或第三壳体件能借助于导向滑槽机构运动到配合座中。

所述配合座例如通过相互导向的壳体件的共同作用的止挡构件来确定。并且借助于导向滑槽机构通过导向运动到达配合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它优点借助于在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得到。附图如下:

图1显示刀的示意的透视图,其中,第二壳体件处于关闭位置,

图2显示按图1的刀的示意的透视的后视图,

图3显示按图1的刀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4显示按图3的剖面线IV-IV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5显示按图3的剖面线V-V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6显示刀的示意的透视图,其中,第二壳体件处于在关闭与打开位置之间的位置中,

图7显示按图6的刀的示意的透视的后视图,

图8显示按图6的刀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9显示按图8的剖面线IX-IX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0显示按图8的剖面线X-X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1显示第一壳体件和第三壳体件的示意的透视的分解图,

图12显示按图11的壳体件的示意的透视的后面的分解图,

图13显示按图11的壳体件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14显示按图13的剖面线XIV-XIV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5显示按图13的剖面线XV-XV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6显示在装配状态下按图11的壳体件的示意的透视图,

图17显示按图16的示意的后面的透视图,

图18显示按图16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19显示按图18的剖面线XIX-XIX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20显示按图18的剖面线XX-XX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21显示示意的侧视图,其中,第二和第三壳体件装配在第一壳体件上并且没有描述刀架,

图22显示按图21的剖面线XXII-XXII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23显示按图21的剖面线XXIII-XXIII的示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本发明的刀在各附图中全部用附图标记10标识。在不同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的部分,即使添加或省略小字母。

刀10具有壳体11,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件12、第二壳体件13以及第三壳体件54。壳体件13相对于壳体件12能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打开位置中能访问壳体11的内部空间I并且从而可更换刀片。在图1至5中描述关闭的位置。借助于闭锁装置V,壳体件13能在关闭位置中闭锁。闭锁装置V的解锁是必要的,以便壳体件13运动到打开位置中。在图1中仅可见闭锁装置V的操作键14。

刀10包括导向装置,通过该导向装置,壳体件13在壳体件12上导向。在图5中可见,壳体件13在侧区域36和37具有导向接片38,每个导向接片38在壳体件12的导向槽39中导向。导向接片38与导向槽39构成纵向导向装置,借助于该纵向导向装置,壳体件13相对于壳体件12沿方向x1、x2能在图1至5中描述的关闭位置与未描述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闭锁装置V除了操作键14之外还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闭锁臂28(见图4),该闭锁臂在壳体11的壳体件54上构成。闭锁臂28例如大约平行于壳体纵轴线M延伸到内部空间I中。自由的端部区域29指向刀的前端,在该前端上在壳体11上设置用于推出刀片的开口。在端部区域29上闭锁臂28具有锁止面30。锁止面30与保持面31共同作用。保持面31在壳体件13的止挡32上构成。在图4中描述的锁止位置中,锁止面30设置在保持面31的运动路径中。因此,壳体件13不能由关闭位置沿方向x1运动到打开位置。因为在按图4的关闭位置中,第二壳体件13的止动面64贴靠在第一壳体件12的止挡面58上,所以第二壳体件13也不能继续沿方向x2运动。

操作键14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二壳体件13的壳体壁的区域构成。但是操作键14仅在一个端部区域41上固定在壳体件13上,而一个与此相反的端部区域构成自由端33,该自由端通过间隙52与壳体件13的其它壁区域分开。如果操作键14的自由端33沿方向z1运动,那么在自由端33上构成的操作接片34压到端部区域29的外表面35上并且使得闭锁臂28尤其是端部区域29沿方向z1由保持面31的运动路径运动到松开位置中,该松开位置通过在图4中的虚线描述。如果不再对操作键14进行操作,那么闭锁臂28沿方向z2反弹到其初始位置中。一旦锁止面30由保持面31的运动路径运动出来,壳体件13就能由在图1至5中描述的关闭位置沿方向x1运动到未描述的打开位置。打开位置例如通过第一壳体件12的止挡面或者刀架15的止挡面与第二壳体件13的止挡面的共同作用来确定。在图6至10中显示壳体件12和13的中间位置。

此外,刀10包括刀架15,刀片16保持在该刀架中。刀架15能在图1中描述的基本位置与未描述的切割位置之间运动。

在图4中可见,刀架15包括基本件17和保持件18。刀片16在保持件18的保持位置中在基本件17的保持面45与保持件18的保持面46之间保持在刀片座中。为了形锁合地保持刀片16,基本件17具有突起47,该突起穿过刀片16的长孔48并且嵌入保持件18的凹陷49中。

保持件18相对于基本件17能绕摆动轴线a在保持位置与更换位置之间摆动。在更换位置中,刀片能由刀片座取下并且例如能更换上新的刀片。摆动轴线a由在基本件17上构成的轴结构19构成。在保持件18上构成支承结构20,该支承结构部分包围轴结构19。轴结构19和支承结构20构成摆动活节G。保持件18构成双臂式杠杆,其中,第一杠杆臂由端部区域23构成并且第二杠杆臂由端部区域40构成。

在壳体11的第三壳体件54上构成第一支座壁21以及第二支座壁22。支座壁21和22伸入壳体11的内部空间65中并且与保持件18的端部区域23共同作用。尤其是支座壁21的支座面24与端部区域23的表面25共同作用并且支座壁22的外表面26与端部区域23的凹部27的内表面共同作用,如下面继续详细解释的那样。

在基本件17的未描述的固定结构和壳体件12的固定结构53上,固定同样未描述的弹簧,该弹簧沿方向x1加载基本件17并且在此与在附图中描述相反地将端部区域23的表面25相对于第一支座壁21的支座面24压紧。支座面24构成为倾斜面,即该支座面相对于运动方向x1、x2形成角度。按这样的方法,由支座面24将力F1沿方向z1施加到端部区域23上,该力产生绕摆动轴线a的沿方向u1的力矩。但是按图4,壳体件13的前面的区域42处于端部区域40的运动路径中并且防止保持件18的端部区域40沿方向u1摆动到更换位置中。

在壳体件13的在图6至10中描述的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中,保持件18不能沿方向u1摆动,因为前面的区域42处于端部区域40的摆动路径中。

一旦壳体件13沿方向x1运动,直到前面的区域42不再处于端部区域40的运动路径中(打开位置),保持件18就可以沿方向u1绕摆动轴线a摆动到未描述的更换位置中。现在刀片16是可接近的并且能由刀片座取下并且更换上一个新的刀片。

如果在保持件18的更换位置中刀架15沿方向x2运动,那么凹部27的内表面与支座壁22的外表面26接触。支座壁22按此方式防止,刀架15在更换刀片期间不期望地沿方向x2运动并且伤害使用者。

为了保持件18由更换位置摆动到保持位置中,壳体件13由打开位置沿方向x2移动。由前面的区域42沿方向z1将力施加到杠杆壁40的表面43上。沿方向z1的力产生力矩,该力矩与摆动方向u1相反地定向,使得保持件18沿逆向于方向u1的方向摆动。如果壳体件13又按图1至5处于关闭位置,那么保持件18摆回到其保持位置中并且杠杆臂40由壳体件13保持在保持位置中。

为了将刀架15由在图1至5中描述的基本位置转移到未描述的切割位置中,刀架15必须沿方向x2运动,在该基本位置中刀片16这样设置在壳体11中,使得操作者不会受伤,在该切割位置中刀片16由壳体11伸出来。为此,壳体11在对置的两侧上具有凹部50和51。刀架15可以通过凹部50和51被抓住并且沿方向x2移动。保持件18的表面43和基本件17的表面44通过凹部50和51是可接近的。表面43和44具有结构,通过该结构,刀架15能抗滑地被抓住并且沿方向x2能由壳体11的前面的开口66运动出来。

在图11至15中描述第一壳体件12以及第三壳体件13。第三壳体件54的后面的区域61构成壳体外表面63,而前面的区域62包括第一支座壁21、第二支座壁22、闭锁臂28和固定结构53。第三壳体件54在对置的两个侧区域上包括导向接片55,这些导向接片与第一壳体件12的导向凹槽56这样共同作用,使得第三壳体件54能插入第一壳体件12中并且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件12沿方向x1、x2移动。第三壳体件54包括止挡凸肩57,该止挡凸肩与第一壳体件12的止挡面58共同作用。另外,第三壳体件54包括止动突起59,该止动突起能与第一壳体件12的止动凹部60可松开地嵌接。止动突起59和止动凹部构成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在本情况中构成为止动装置。

下面描述刀的装配:

按图11至20,第三壳体件54的导向接片55导入第一壳体件12的导向凹槽56中,并且壳体件54相对于壳体件12沿方向x2移动,直到止挡凸肩57止挡在止挡面58上并且止挡突起59与止挡凹槽60止动。于是壳体件54不能运动地与壳体件12固定地连接。

接着,刀架15在基本位置中设置在壳体件12中。未描述的弹簧的一个端部区域固定在刀架15上并且另一个端部区域固定在固定结构53上。紧接着,第二壳体件13以其导向接片38插入导向凹槽39中并且沿方向x2移动。在此,止挡32通过闭锁臂28并且使闭锁臂从止挡32的运动路径运动出来。这是可能的,因为闭锁臂28的自由端29具有倾斜面。

一旦第二壳体件13的止动面64贴靠在第一壳体件12的止挡面58上,各壳体件就处于关闭位置中。保持面13在关闭位置中在闭锁臂28的锁止面30的后面止动。闭锁装置V处于锁止位置中。在该位置中阻止壳体件13相对于壳体件12沿方向x1和x2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