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芯和执手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36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方芯和执手构造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锁的方芯和包括该方芯的执手构造体,其中,该方芯贯穿于斜舌拨叉(日文:ラッチハブ)等拨叉的方孔,通过使安装于方芯的两端部的执手转动,从而使斜舌(日文:ラッチボルト)动作。



背景技术:

以往,在斜舌锁(日文:ラッチ錠)中,使用执手来使贯穿于斜舌拨叉的方孔的方芯转动,从而借助斜舌拨叉使斜舌动作。

这种锁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在斜舌拨叉的方孔与贯穿于该方孔的方芯之间的抵接面具有少量的间隙,也会容易晃动,由于方孔和方芯会受到较强的力,因此,执手的反复操作、长期使用会使晃动进一步加大,从而使用感变差。另外,在欲将执手更换为新的执手的情况下,有时相对于原有的斜舌拨叉要使用尺寸不同的方芯。在该情况下,方孔和方芯在尺寸上不对应,在方孔与方芯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同样地会产生晃动的问题。

以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了通过在方孔与方芯之间的间隙设置弹性体来防止晃动的各种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9-25695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孔和方芯的嵌合构造体,在该嵌合构造体中,在方孔与方芯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弯曲成规定形状的线材构件。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32860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手柄杆(日文:ハンドルレバー)装置,在该手柄杆装置中,在方孔与方芯之间的间隙设有规定形状的板状间隔件。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1203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芯的固定构造,在该固定构造中,在方芯上设置槽且使以树脂或橡胶为原材料的弹性构件卡合于该槽。在日本特开平10-280743号公报中, 公开了一种锁的方芯,在该锁中,将簧片埋设于在方芯的至少一侧面上设置的长度方向的凹槽,使簧片的与方孔相对应的部分形成得比凹槽的上缘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6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28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20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80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以往的执手构造体,当因长期使用而使较强的力反复多次地持续作用于设置在方芯与方孔之间的弹性体时,弹性体的反弹力因金属疲劳等而变弱,从而方芯容易晃动。另外,为了将弹性体安装于斜舌拨叉的方孔,不得不使弹性体向内侧较大地挠曲地插嵌于方孔,从而弹性体相对于斜舌拨叉的安装较麻烦,不能说是易于组装的构造。另外,这些执手构造体的方芯能够适用于门的厚度为恒定的情况,在门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额外准备尺寸不同的方芯。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期使用,方孔和方芯也不会晃动且易于组装的方芯和执手构造体。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用于各种门的厚度的方芯和执手构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提供一种方芯,其是贯穿于拨叉的方孔且在两端部能安装执手的、锁的方芯,该方芯的特征在于,该方芯包括:槽,其 在该方芯的一侧面上沿方芯的长度方向延伸;凹部,其形成于形成有该槽的面上的、靠该方芯的一侧的端部的附近;以及板状体,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该槽内,该板状体自与方孔相对应的位置延伸到与该凹部相对应的位置,该板状体以在将板状体的比该凹部的底面突出的部分压入该槽内时会使板状体的与该方孔相对应的部分比该槽的上缘突出的方式轴支承在槽内。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方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芯,其特征在于,该板状体由弹簧钢制成,其厚度为0.8mm~3.0mm。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方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芯,其特征在于,该槽是自该方芯的一侧的端部起到该方芯的与方孔相对应的部分的局部槽。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方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芯,其特征在于,在该方芯的靠与该凹部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附近形成有供螺钉端部嵌入的卡合凹部。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方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芯,其特征在于,该卡合凹部在方芯的长度方向上相邻地形成有两个。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方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方芯,其特征在于,该凹部的在方芯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20mm。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执手构造体,其中,该执手构造体包括所述方芯和安装于该方芯的两端部的执手。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板状体以跷跷板状支承于方芯的槽内。因此,若利用螺钉将板状体的一端部压入,则板状体的另一端的顶端部分会比槽的上缘向上方突出,紧紧地抵接于方孔的内周面。因此,方孔与方芯之间的嵌合很牢固,即使长期使用,方孔和方芯也不会晃动。另外,在向方芯的槽内安装板状体时,只要使槽内的销孔、板状体以及销孔相对应并将轴支承用销自方芯的侧方插入到销孔中即可,组装较容易。另外,由于位于方芯的一端的凹部的平 坦的底面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在方芯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门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方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方芯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方芯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的方芯的槽壁的长度方向进行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图2的方芯的板状体的动作的图。

图6是说明图2的方芯的板状体的动作的另一图。

图7是将方孔与方芯之间的抵接部放大表示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执手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的执手构造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执手构造体的变形例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执手构造体的变形例的又一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执手构造体的变形例的再一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槽;2、板状体;3、3a、3b、卡合凹部;4、凹部;5、轴支承孔;7、8、定位螺钉;9、9a、9b、执手;10、方芯;11、方芯主体部;30、基座;70、锁体;71、方孔;72、斜舌。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方芯和执手构造体。方芯10包括方芯主体部11和安装于在方芯主体部11形成的槽1内的板状体2。如图8所示,方芯10是贯穿于拨叉73的方孔71且在两端部能安装执手9、9的、 锁的方芯。作为锁,其例如为斜舌锁,在门上形成有圆形的锁孔,锁体70埋设在门内,在锁体70设有相对于门的端面出入的斜舌72,锁体70的拨叉73配置于锁孔的中心,在门的内外表面设置将锁孔封堵的基座30、30,利用螺钉60将该基座30、30在锁孔内互相连结起来,由基座30、30保持着的执手9、9嵌合于贯穿于拨叉73的方芯10。由此,通过使执手9、9转动,从而使自门端面突出的斜舌72进行出入。附图标记50为装饰盖。

在方芯10中,具有:槽1,其在方芯10的一侧面14上沿长度方向延伸;凹部4,其在形成有槽1的面14上的、靠方芯10的一侧的端部15的附近形成;以及板状体2,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槽1内,板状体2自与方孔71相对应的位置延伸到与凹部4相对应的位置。

方芯10的一侧面14是截面形成为四边形的4个面中任意1个面,其是与用于将执手9固定的定位螺钉(无头止动螺钉)8相对应的面。槽1至少为能够安装板状体2的长度,在本例子中,槽1是自方芯10的一侧的端部15起到与方孔71相对应的部分为止的长度为L的局部槽(参照图4)。与方孔71相对应的部分是相当于方孔71的长度H的部分。因此,槽1的另一端优选位于方孔71的长度H部分内且延伸到与进行轴支承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另外,槽1具有能够将板状体2安装在槽1内且能够使板状体2的靠卡定侧的顶端21通过板状体2的跷跷板运动而突出高度h那样的深度和形状(图5)。对于槽1的深度形状,其最大深度在本例子中处于轴支承部分且与板状体2的高度大致相同或略大于板状体2的高度,朝向靠卡定侧的端部15和朝向靠与卡定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6去而槽1的深度均平缓地变浅。槽1的两槽壁铅垂地立起,该槽宽度略大于板状体2的厚度。

形成于方芯10的一侧的端部15的附近的凹部4发挥如下功能:使板状体2的顶端部露出,并且通过拧入定位螺钉7,从而使板状体2的露出部分211没入槽1内而使定位螺钉7停止。因此,槽1穿过凹部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该 凹部4相当于与一对执手9中的一个(第1)执手的基部92相嵌合的部分。凹部4是通过在截面为四边形的方芯的顶端部13处自表面向深度方向进行局部切除而形成的,其在方芯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在本例子中,凹部4的全长为10mm~20mm且包括直线状的平坦部41和位于平坦部41的两侧的圆弧部42,供定位螺钉7嵌入的平坦部41的长度m为大致8mm~18mm。由此,能够较广地选择供定位螺钉7嵌入的位置,从而能够应对各种门厚度。凹部4的深度可以为2mm~4mm左右。

在方芯10的靠与凹部4的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6的附近形成有供螺钉端部嵌入的卡合凹部3。由此,使方芯10相对于方孔71的固定稳定。该卡合凹部3相当于与一对执手9中的另一个(第2)执手的基部92相嵌合的部分。另外,对于卡合凹部3,其在长度方向上相邻地形成有两个。由此,能够改变供螺钉端部嵌入的位置,从而能够应对各种门厚度。作为卡合凹部3(3a、3b)的深度形状,并不受特别限制,在本例子中为半圆截面形状。由此,能够供顶端为圆形的螺钉紧紧地嵌入。另外,卡合凹部3(3a、3b)的深度可以为2mm~4mm左右。

板状体2以在将板状体2的比凹部4的底面41突出的部分(露出部分)压入槽1的位于凹部4的部分的内部时使板状体2的与方孔71相对应的部分比槽的上缘18突出的方式轴支承在槽1内。在本例子中,板状体2由弹簧钢制成,其厚度为0.8mm~3.0mm,优选为0.9mm~2.0mm,是朝向下方稍微凸起的弧状。另外,在板状体2的中央形成有例如供弹簧销6嵌入的通孔,即轴孔24。另外,对于与方孔71的内表面相卡定的顶端22的上表面,对该上表面进行局部切除而使卡定的顶端成为尖状,形成了内角为钝角的角部26。由此,如图5~图7所示,若利用螺钉将板状体2的位于凹部4的一端部21压入,则会使另一端的顶端部分22比槽的上缘(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从而使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周面711。即,成为角部26咬入方孔71的内周面711那样的 卡定关系。另外,通过将弹簧钢应用于板状体2,从而使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嵌合更牢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方孔71和方芯10也不会晃动。

对于槽1内的板状体2的轴支承方法,其并不受特别限制,但优选为基于弹簧销的轴支承方法。弹簧销6是在外周壁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的中空短管,通过将弹簧销6敲入方芯10的轴孔5,从而使弹簧销6紧紧地嵌合于轴孔5。即,只要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将板状体2插入到槽1内,使板状体2的轴孔24与方芯10的轴孔5相对应,在该状态下,将弹簧销6自方芯10的一个侧壁的轴孔5插入,并使其穿过板状体2的轴孔24和另一个侧壁的轴孔5。另外,弹簧销6的长度只要略短于方芯10的一边的长度即可。由此,弹簧销6没入方芯10内,在将方芯10插入方孔71时,弹簧销6不会成为障碍。板状体2的轴孔24能与弹簧销6进行动配合,板状体2能以弹簧销6为轴沿着在与板状体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面转动。

对于轴支承在方芯10的槽1内的板状体2,如图1所示,在其靠凹部4侧的顶端21的上端成为与方芯主体部11的上表面14平齐的状态下,作为板状体2的与方孔71相对应的部分的最上端的角部26为没入槽1内的状态。即,图1的板状体2没有自作为方芯主体部11的最上表面的上表面14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由此,能够将方芯10顺畅地插入到与方芯10的尺寸相当的方孔71中。另外,在图1的方芯10的状态下,板状体2的一部分211自凹部4的底面41露出。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当自上方按压板状体2的位于凹部4的露出部分211而使露出部分211没入槽1内时,板状体2的位于与方孔71相对应的位置的角部26自方芯主体部11的上表面14突出了突出高度h。该突出高度h只要比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所预想的最大间隙稍大即可。由此,能够应对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任意间隙。

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包括方芯10、一对执手9、9、将用于将方芯10和执手9、9这两者紧固的定位螺钉7、8、锁体70、基座30、30、装饰盖50、以 及螺钉60(图8)。虽然该执手构造体20为在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的状态,但存在因长期的反复操作而产生松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定位螺钉7、8加紧,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的组装方法。首先,将锁体70埋设于门内。此时,使斜舌72自门的端面突出。接着,在门的内外表面安装将锁孔封堵的基座30、30,利用螺钉60将该基座30、30在锁孔内互相连结起来,将装饰盖50安装于基座30、30。接着,将方芯10安装于图8的左侧的执手9。即,将方芯10的靠卡合凹部3侧的端部16插入执手9的基部92的卡合孔并利用定位螺钉8进行螺钉紧固。定位螺钉8可根据门的厚度的不同而卡合于卡合凹部3a和卡合凹部3b中的任意一者。此外,在向执手9的基部92插入方芯10时,使方芯10的形成有卡合凹部3的面位于执手9的螺纹孔侧。接着,将方芯10自靠凹部4侧的端部15插入方孔71。此时,如图1和图4所示,方芯10的板状体2位于比槽1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将方芯10顺畅地插入方孔71。

接着,将图8的右侧的执手9安装于方芯10。具体而言,将方芯10的靠凹部4侧的顶端插入执手9的基部92。接着,利用螺纹接合自执手9的螺纹孔93安装定位螺钉7。参照图4~图7说明此时的、槽1内的板状体2的动作。定位螺钉7位于与凹部4对应的位置,通过定位螺钉7的螺钉紧固,从而将板状体2的位于凹部4的露出部分211下压(图4和图5或图6)。即,将板状体2的比凹部4的底面41突出的部分压入槽1内。此时,板状体2进行跷跷板运动而使板状体2的与方孔71相对应的部分比槽1的上表面14向上方突出。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间隙小于板状体2的突出量h,板状体2的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表面711(图7)。此外,通过使板状体2为弹簧钢,从而在弹性变形和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板状体2的角部26进一步紧紧地咬入方孔71的内表面711。

对于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参照图9和图10说明门厚不同的情况下的组装方法。在图9和图10中,对于与图1~图8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 标记而省略其说明,主要说明与图1~图8的不同之处。图9是门80a的厚度为37mm(l1)的情况。在执手9a、9b的基部92a、92b形成有供方芯10卡合的卡合孔921a、921b,在图9的情况下,方芯10较深地插入到卡合孔921a、921b中。即,在图9中,在左侧的执手9a处,定位螺钉8卡定于方芯10的卡合凹部3a,在右侧的执手9b处,定位螺钉7卡定于方芯10的凹部4的靠轴支承侧的部分m2(图3)。在图9的执手构造体20b中,板状体2的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表面,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嵌合很牢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方孔71和方芯10也不会晃动。

图10是门80b的厚度为46mm(l2)的情况。在图10的情况下,方芯10较深地插入到执手9a的卡合孔921a中且较浅地插入到执手9b的卡合孔921b中。即,在图10中,在左侧的执手9a处,定位螺钉8卡定于方芯10的卡合凹部3a,在右侧的执手9b处,定位螺钉7卡定于方芯10的凹部4的靠与轴支承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m1。在图10的执手构造体20c中,板状体2的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表面,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嵌合很牢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方孔71和方芯10也不会晃动。

图11是门80c的厚度为49mm(l3)的情况。在图11的情况下,方芯10较浅地插入到执手9a的卡合孔921a中且较深地插入到执手9b的卡合孔921b中。即,在图11中,在左侧的执手9a处,定位螺钉8卡定于方芯10的卡合凹部3b,在右侧的执手9b处,定位螺钉7卡定于方芯10的凹部4的靠轴支承侧的部分m2。在图11的执手构造体20d中,板状体2的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表面,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嵌合很牢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方孔71和方芯10也不会晃动。

图12是门80d的厚度为60mm(l4)的情况。在图12的情况下,方芯10较浅地插入到执手9a的卡合孔921a中且较浅地插入到执手9b的卡合孔921b中。即,在图12中,在左侧的执手9a处,定位螺钉8卡定于方芯10的卡合凹部3b, 在右侧的执手9b处,定位螺钉7卡定于方芯10的凹部4的靠与轴支承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m1。在图12的执手构造体20e中,板状体2的角部26紧紧地抵接于方孔71的内表面,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的嵌合很牢固。因此,即使长期使用,方孔71和方芯10也不会晃动。

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a(未图示)包括方芯10和安装于方芯10的两端部的一对执手9、9。即,执手构造体20a包括方芯10、一对执手9、9、以及用于将方芯10和执手9、9这两者紧固的定位螺钉7、8。只要将现有的执手构造体中的执手更换之后,就能够使用这样的执手构造体20a。即,在图8的执手构造体20中,作为锁体70、基座30、30以及装饰盖50而使用现有的构件,使用尺寸不同的方芯10。在这样的执手构造体20a中,最初在方孔71与方芯10之间存在间隙,能够显著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说明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a的组装方法。去掉现有的执手构造体的执手和方芯,新准备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a。在本发明的执手构造体20a中,将方芯10安装于图8的左侧的执手9。这之后的、执手构造体20a的组装方法与执手构造体20的组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发明中,方芯和包括该方芯的执手构造体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采用各种变形。例如,槽1并不限定于局部槽,也可以是在方芯10的全长上形成的全长槽。另外,槽深度也可以是在槽全长上为恒定深度。另外,卡合凹部3并不限定于多个凹部,也可以如凹部4那样为具有规定长度的1个凹部。另外,负责轴支承的销并不限定于弹簧销,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销。另外,板状体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于图3和图4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只要具有角部26,板状体的形状就也可以为大致长方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即使在方孔与方芯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使方孔与方芯之间嵌合很牢固。因此,即使长期的反复操作,方孔和方芯也不会晃动。 另外,在向方芯的槽内安装板状体时,只要将销插入到销孔中即可,因此组装较容易。另外,由于位于方芯的一端的凹部的平坦的底面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在方芯的另一端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门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