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外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151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密码外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密码外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新型旋钮密码锁锁芯上开有孔,密码轮穿过该孔,例如在日记本上的新型旋钮密码锁应用,ZL02228654.3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旋转新型旋钮密码锁的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是应用于日记本、集邮册上的新型旋钮密码锁。而内门大多使用钥匙锁具。两者如果结合,不仅能增加安全性,提高防盗能力和保障人生财产安全,特别是在合租盛行的地方,两户或多户居民合租一个单元的居室,虽然有防盗门,但不足以有效防盗。若想将旋转新型旋钮密码锁和普通钥匙门锁结合,则需要重新设计旋转新型旋钮密码锁的锁柱,本申请人研发了一种旋转密码锁,包括三组旋钮、密码轮结构,具备急开锁功能,为了预防忘记密码的情况出现,使用者可在购买本锁时在应急开锁机构中预设一个能够牢记的数字,一旦出现忘记密码的情况,可破坏面板上的应急破坏孔,通过旋转调节孔找准校对螺钉来确认预设数字,解除一个密码轮的锁定状态,剩余两组密码轮可通过试错法解锁,从而降低了试错的密码组数及难度。但因其提供了无限试错的机会,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密码外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无序试错时锁死应急轮的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提供无限试错机会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锁体机构、锁壳、旋钮密码机构、控制机构和反锁按钮;

所述锁壳包括面板和背板,以及设置于锁壳内外两侧的内、外执手;

控制机构与旋钮密码机构连接,控制机构通过钥匙锁芯机构与锁体机构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还增设一个应急开锁机构;

所述钥匙锁芯机构包括通过钥匙锁芯控制的第一锁芯板、第二锁芯板、锁芯限位板,以及卡簧,和与锁体机构连接的连接耳钩;其中第一锁芯板使连接耳钩限位,连接耳钩又使第二锁芯板限位;

第一锁芯板包括第一中心调节孔、第一导向槽、斜柱、第一右旋片,所述斜柱设置在第一锁芯板的右侧,第一右旋片在钥匙锁芯作用下向右横向移动;

第二锁芯板包括第二中心调节孔、第二导向槽、耳钩挡柱、第二右旋片、左旋片,所述连接耳钩限位耳钩挡柱,第二右旋片在钥匙锁芯作用下向右横向移动,左旋片在钥匙锁芯作用下向左横向移动;

锁芯限位板右侧设置的导向块与第一锁芯板的斜柱接触,并对第一锁芯板限位;锁芯限位板左侧设置上下排列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

卡簧具有定位的卡弧,卡弧卡设在第一弧形槽或第二弧形槽中;

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Ⅰ、Ⅱ两个工位,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Ⅰ、Ⅱ、Ⅲ三个工位;其中Ⅰ工位为开锁状态,Ⅱ工位为锁门状态,Ⅲ工位为解除钥匙锁,保留密码锁状态。卡弧卡入第一弧形槽为Ⅰ、Ⅱ工位状态,卡弧卡入第二弧形槽为Ⅲ工位状态。

锁门时,参见附图至附图,锁体机构左移,相应地第一锁芯板、第二锁芯板左移进入Ⅱ工位,第一锁芯板阻挡住连接耳钩向上移动,因此与锁体相连的连接耳钩无法向上移动,同时连接耳钩阻挡住第二锁芯板进一步向左移动,此时为Ⅱ工位的锁门状态。

开锁时,通过顺时针,即向右转动钥匙锁芯,钥匙锁芯接触的第一右旋片和第二右旋片,驱动相应地第一锁芯板、第二锁芯板右移进入Ⅰ工位,此时连接耳钩失去第一锁芯板的阻挡向上移动,同时锁体机构解锁右移,第二锁芯板相应地失去连接耳钩的限位,具备进一步向左移动的可能,此时为Ⅰ工位的开锁状态。

解除钥匙锁,保留密码时,是在Ⅰ工位的开锁状态基础上,通过逆时针,即向左转动钥匙锁芯,此时左旋片在钥匙锁芯作用下驱动第二锁芯板左移进入Ⅲ工位,同时锁芯限位板在钥匙锁芯作用下向上移动,导向块与第一锁芯板的斜柱接触,使其限位,则第一锁芯板无法复位,卡簧卡入第二弧形槽中使其固定,因此第一锁芯板应无法进入Ⅰ工位而失效,连接耳钩自由移动。若要再次设置钥匙锁,则插入钥匙向右旋转,使得锁芯限位板在钥匙锁芯作用下向下移动,卡弧卡入第一弧形槽中即可,此时第一锁芯板的斜柱失去导向块约束。

所述旋钮密码机构包括上、下排的各两组旋钮、密码轮结构,所述应急开锁机构通过应急锁片控制下排的两组旋钮及密码轮;

所述应急开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调节螺钉,以及通过调节螺钉控制旋转的应急轮组,和定位应急轮的定位盒,调节螺钉设置在应急轮组中央并将应急轮定位在基座上;应急轮组还包括与密码数位对应的限位螺钉孔;限位螺钉固定在限位螺钉孔中实现应急轮组的彼此驱动;

应急轮组从外至内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应急轮、第二应急轮、第三应急轮,所述第一应急轮、第二应急轮包括第一应急解锁槽、第二应急解锁槽和第一过渡槽、第二过渡槽;

所述第三应急轮包括第三应急解锁槽以及方形槽;

定位盒内还包括与应急轮组接触的三块定位片,弹簧作用于定位片与应急轮组之间;定位片摩擦应急轮组定位;

相应地,面板上设置应急破坏孔,以及锁体机构的盒体上设置应急破坏通孔;应急破坏孔及应急破坏通孔与调节螺钉对应。

所述锁体机构还包括静音碰块,所述静音碰块由触碰件与L形复位件构成,所述触碰件的触碰端为三角形结构,其横向移动时,触碰件的尾端与L形复位件接触,锁体机构与L形复位件通过弹簧连接。触碰件的尾端撞击L形复位件并使得锁体机构复位。通过设置的静音碰块,解决了在解锁又未开门的状态时,门依然不会被打开的问题。

所述内执手还具有防按压机构,由按钮、销轴、插销、连接套、拨叉、转动件构成;

所述按钮的一端设置于内执手的收纳孔中,另一端与销轴连接;

所述插销使内执手限位;

所述销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作用在按钮与插销之间,转动件控制锁体机构转动;

所述连接套与转动件连接,销轴、插销设置在连接套内,销轴按压在插销上;插销的一端凸伸出连接套的横向孔,活动地卡设在背板的蝶形槽中;

所述拨叉还包括控制反锁按钮解锁的拨柱。

所述拨柱拨动棘爪控制反锁按钮的解锁。

使用时,按下按钮,插销在销轴及弹簧作用下脱离背板的蝶形槽,同时旋转内执手,则连接套驱动转动件旋转。若不按压按钮,则插销卡入蝶形槽中,内执手无法旋转,从而防止不法份子通过破坏猫眼而利用工具直接按压内执手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具备急开锁功能;2.具备防止通过恶意试错旋钮开启门锁,无序试错时密码轮锁死功能;3.具备防止破坏猫眼后通过工具开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四。

图5为钥匙锁芯Ⅰ工位示意图。

图6为钥匙锁芯Ⅱ工位示意图。

图7为钥匙锁芯Ⅲ工位示意图。

图8为第一锁芯板示意图。

图9为第二锁芯板示意图。

图10为锁芯限位板示意图。

图11为钥匙锁芯控制第一锁芯板结构图。

图12为钥匙锁芯控制第二锁芯板结构图。

图13为密封板取下示意图。

图14为改密码锁片示意图。

图15为应急开锁机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应急开锁机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应急开锁机构示意图之三。

图18为应急锁片示意图。

图19为定位盒示意图。

图20为基座示意图。

图21为第一应急轮示意图。

图22为第二应急轮正面示意图。

图23为第二应急轮背面示意图。

图24为第三应急轮示意图。

图25为调节螺钉示意图。

图26为锁体机构示意图之一。

图27为锁体机构示意图之二。

图28为静音碰块示意图。

图29为门框示意图。

图30为静音碰块工作示意图。

图31为防按压机构示意图。

图32为连接套示意图。

图33为背板结构图。

图34为图33上蝶形槽放大图。

图35为拨块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6为拨块结构图。

图37为拨块示意图。

图38为销轴结构图。

图39为销轴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0为密码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4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包括门框900、锁体机构100、锁壳200、旋钮密码机构300、控制机构400、应急开锁机构600和反锁按钮800;

所述锁壳200包括面板21和背板22,以及设置于锁壳200内外两侧的内、外执手242、241;外执手241的销轴2411通过转动片2412被拨块43的横槽431限位;拨块49轴设在锁壳200内绕轴转动,并通过与离心段的钩扣432连接弹簧复位;

控制机构400与旋钮密码机构300连接,控制机构400通过钥匙锁芯机构500与锁体机构100连接,控制机构包括开锁锁片40、应急锁片41、改密码锁片42;

所述钥匙锁芯机构500包括通过钥匙锁芯510控制的第一锁芯板530、第二锁芯板540、锁芯限位板550,以及卡簧560,和与锁体机构100连接的连接耳钩520;其中第一锁芯板530使连接耳钩520限位,连接耳钩520又使第二锁芯板540限位;

第一锁芯板530包括第一中心调节孔534、第一导向槽531、斜柱532、第一右旋片533,所述斜柱532设置在第一锁芯板530的右侧,第一右旋片533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向右横向移动;

第二锁芯板540包括第二中心调节孔545、第二导向槽541、耳钩挡柱542、第二右旋片543、左旋片544,所述连接耳钩520限位耳钩挡柱542,第二右旋片543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向右横向移动,左旋片544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向左横向移动;

锁芯限位板550右侧设置的导向块551与第一锁芯板530的斜柱532接触,并对第一锁芯板530限位;锁芯限位板550左侧设置上下排列的第一弧形槽552和第二弧形槽553;

卡簧560具有定位的卡弧561,卡弧561卡设在第一弧形槽552或第二弧形槽553中;

所述第一导向槽531包括Ⅰ、Ⅱ两个工位,所述第二导向槽541包括Ⅰ、Ⅱ、Ⅲ三个工位;其中Ⅰ工位为开锁状态,Ⅱ工位为锁门状态,Ⅲ工位为解除钥匙锁,保留密码锁状态。卡弧561卡入第一弧形槽552为Ⅰ、Ⅱ工位状态,卡弧561卡入第二弧形槽553为Ⅲ工位状态。

锁门时,参见附图5至附图12,锁体机构100左移,相应地第一锁芯板530、第二锁芯板540左移进入Ⅱ工位,第一锁芯板530阻挡住连接耳钩520向上移动,因此与锁体相连的连接耳钩520无法向上移动,同时连接耳钩520阻挡住第二锁芯板540进一步向左移动,此时为Ⅱ工位的锁门状态。

开锁时,通过顺时针,即向右转动钥匙锁芯510,钥匙锁芯510接触的第一右旋片533和第二右旋片543,驱动相应地第一锁芯板530、第二锁芯板540右移进入Ⅰ工位,此时连接耳钩520失去第一锁芯板530的阻挡向上移动,同时锁体机构100解锁右移,第二锁芯板540相应地失去连接耳钩520的限位,具备进一步向左移动的可能,此时为Ⅰ工位的开锁状态。

解除钥匙锁,保留密码时,是在Ⅰ工位的开锁状态基础上,通过逆时针,即向左转动钥匙锁芯510,此时左旋片544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驱动第二锁芯板540左移进入Ⅲ工位,同时锁芯限位板550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向上移动,导向块551与第一锁芯板530的斜柱532接触,使其限位,则第一锁芯板530无法复位,卡簧560卡入第二弧形槽553中使其固定,因此第一锁芯板530应无法进入Ⅰ工位而失效,连接耳钩520自由移动。若要再次设置钥匙锁,则插入钥匙向右旋转,使得锁芯限位板550在钥匙锁芯510作用下向下移动,卡弧561卡入第一弧形槽552中即可,此时第一锁芯板530的斜柱532失去导向块551约束。

所述旋钮密码机构300包括上、下排的各两组旋钮31、密码轮32结构,所述应急开锁机构600通过应急锁片41控制下排的两组旋钮31及密码轮32;

所述应急开锁机构600包括固定在基座61上的调节螺钉63,以及通过调节螺钉63控制旋转的应急轮组62,和定位应急轮62的定位盒65,调节螺钉63设置在应急轮组62中央并将应急轮62定位在基座61上;应急轮组62还包括与密码数位对应的限位螺钉孔624;限位螺钉64固定在限位螺钉孔624中实现应急轮组62的彼此驱动。

应急轮组62从外至内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应急轮621、第二应急轮622、第三应急轮623,所述第一应急轮621、第二应急轮622包括第一应急解锁槽6211、第二应急解锁槽6221和第一过渡槽6212、第二过渡槽6222;

所述第三应急轮623包括第三应急解锁槽6231以及方形槽6232;

定位盒65内还包括与应急轮组62接触的三块定位片66,弹簧作用于定位片66与应急轮组62之间;定位片66摩擦应急轮组62定位;

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螺钉63,应急轮组62依次通过限位螺钉64驱动,由第三应急轮623驱动第二应急轮622,再驱动第一应急轮621,依次将第一应急解锁槽6211、第二应急解锁槽6221、第三应急解锁槽6231旋转至解锁位,则密码锁片41下行,下排的密码轮32解锁,此时再通过试错法解锁上排密码轮32即可开锁。

第三应急轮623还包括一个限位装置,用于限定转一圈即定位,目的在于便于找到初始位置,该限位装置与第三应急解锁槽6231的距离可有九种序列,依次为相连,间隔为一个密码数位,间隔为两个密码数位,以此类推。

相应地,面板21上设置应急破坏孔211,以及锁体机构100的盒体上设置应急破坏通孔101;应急破坏孔211及应急破坏通孔101与调节螺钉63对应。

所述背板22还包括设置在定位盒65后方的可开合的密封板222,密封板222底面的两侧设置L型反扣2221,改密码锁片42两侧的两根锁止插销421插设在L型反扣2221之中。只有当解锁时,改密码锁片42上行,锁止插销421从L型反扣2221中脱离,才能够取下密封板222,进一步取下定位盒65,重新设置应急机构600的密码。

所述锁体机构100还包括静音碰块110,所述静音碰块110由触碰件111与L形复位件112构成,所述触碰件111横向移动时,触碰件111的尾端与L形复位件112接触,锁体机构100与L形复位件112通过弹簧连接;相应地,所述门框900包括引槽91,引槽91的端部具有触发舌911。

所述触碰件111的触碰端为三角形结构;相应地触发舌911为斜面。参见附图26至30,关门时,当触碰件111沿引槽91进入门框900内时,锁芯机构100的锁舌不会弹出,因而不会在门未密闭的情况下发出锁芯机构100的锁舌碰撞门框900的响声;而一但门密闭,触碰件111触碰引槽91末端的触发舌911,则触碰件111的尾端与L形复位件112接触,锁体机构100的锁舌在弹出,此时门密闭能密闭锁舌弹出的机械响声,起到静音作用,提高使用舒适度;而开门时,现有技术一般在解锁后锁体机构100的锁舌便缩回锁盒内,门便无法再锁上,而本实用新型在解锁后,锁舌依然伸出锁盒,只有当推门时,触碰件111与触发舌911失去接触,触碰件111先伸出锁盒,锁舌方在弹簧作用下缩回锁盒,此改进降低了开门时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触碰件111的尾端撞击L形复位件112并使得锁体机构100复位。通过设置的静音碰块110,解决了在解锁又未开门的状态时,门依然不会被打开的问题。

所述内执手242还具有防按压机构700,由按钮71、销轴72、插销73、连接套74、拨叉75、转动件76构成;

所述按钮71的一端设置于内执手242的收纳孔2421中,另一端与销轴72连接;

所述插销73使内执手242限位;

所述销轴72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作用在按钮71与插销73之间,转动件76控制锁体机构100转动;

所述连接套74与转动件76连接,销轴72、插销73设置在连接套74内,销轴72按压在插销73上;插销73的一端凸伸出连接套74的横向孔741,活动地卡设在背板22的蝶形槽221中;

所述拨叉75还包括控制反锁按钮800解锁的拨柱751。

所述拨柱751拨动棘爪81控制反锁按钮800的解锁。

使用时,按下按钮71,插销73在销轴72及弹簧作用下脱离背板22的蝶形槽221,同时旋转内执手242,则连接套74驱动转动件76旋转。若不按压按钮71,则插销73卡入蝶形槽221中,内执手242无法旋转,从而防止不法份子通过破坏猫眼而利用工具直接按压内执手242开锁。

所述拨块43还包括突伸出的凸台433,所述凸台433设置在解锁锁片40的弧形滑槽401中。该凸台433可沿弧形滑槽401滑动,当锁门时,拨块43横向设置,外执手241的销轴2411通过转动片2412被拨块43的横槽431限位;拨块43的绕轴与弧形滑槽401中的凸台433形成两点定位,防止暴力按压执手或通过工具强行转动销轴2411驱动解锁锁片40开锁,从而无法使用暴力将门打开。内侧解锁时,拨块43在拨叉75作用下向上转动,转动片2412脱离横槽431限位后,转动内执手242开门。外侧解锁时,旋转密码轮32至解锁,拨块43随解锁锁片40上移,转动片2412脱离横槽431限位,转动外执手241开门。

所述销轴2411包括前、后半体2412、2413,前半体2412与外执手241连接,后半体套设有销轴弹簧2414,前、后半体2412、2413彼此的接触面斜口2415,形成啮合的棘轮结构。该棘轮结构可在强行按压外执手241时,后半体2413在弹簧作用下压缩,使前、后半体2412、2413脱离接触,从而无法使销轴2411驱动解锁锁片40开锁,实现防止暴力开锁。

所述导向块551的接触面具有弧形倒角。

所述密码轮32还可为六组或八组。还可设置指纹加密。

所述密码轮32包括解锁槽321和过渡槽322,还包括锁死槽323,所述锁死槽323的深度为解锁槽321的一半,当解锁片的锁柱插入锁死槽323时,解锁片锁死,无法开锁,且导致锁被锁死,只有通过专业人员方能打开调试,防止恶意试错,锁死槽323可设置在一个密码轮32上,也可设置在多个密码轮32上,三种槽在总数与密码数位对应的情况下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例如旋钮密码机构300的旋钮31、密码轮32组合为上、中、下排列的六组,其中应急开锁机构600控制下排的两组;又或者旋钮密码机构300的旋钮31、密码轮32组合为四排八组,则应急开锁机构600控制下排的两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针对实施例的变劣结构,例如去除钥匙锁芯结构500,以及通过钥匙锁芯510控制的第一锁芯板530、第二锁芯板540、锁芯限位板550等部分,而仅保留密码轮开锁部分的结构,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理,如与指纹密码锁的结合,引指纹密码为现有技术,因此添加指纹密码锁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结构还可推广应用于保险柜和汽车尾箱中,提高保险柜和汽车尾箱的安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