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意更换款式的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1585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随意更换款式的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随意更换款式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常用的普通机械式防盗门锁逐渐由智能门锁替代,常用的智能门锁有密码电子锁、指纹电子锁,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如果安装完一种智能门锁之后,想要更换为另一种款式或其他功能的智能门锁,需要将整个门锁全部更换掉,而且同时要配备多把锁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手续繁琐,增加工作量,造成工厂库存压力增大和部分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因此,现有的智能门锁存在更换不同款式和功能以及工厂进行成品备货时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智能门锁存在更换不同款式和功能以及工厂进行成品备货时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易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随意更换款式的智能门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前把手和后把手,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设有锁体,所述前面板的一端设有锁具安装槽,所述锁具安装槽内可拆卸安装有电子盒,所述锁具安装槽的一端底部间隔设有卡槽和触头槽,所述触头槽上端间隔设有若干个触点,所述电子盒上的一端面上分别设有卡块和触头,

所述前面板的另一端内部设有活动推杆组件,所述活动推杆组件伸入所述锁具安装槽的另一端底部形成间隔设置的斜舌和活动推杆,所述电子盒上的另一端面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斜舌安装槽和推杆槽,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设有钥匙孔,向一侧旋转钥匙,所述活动推杆组件带动所述活动推杆从所述推杆槽内收回,所述电子盒与所述锁具安装槽分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动推杆组件包括推杆盒、内置于所述推杆盒内的U形卡槽、锁芯和所述钥匙,所述斜舌和所述活动推杆设置在所述推杆盒的一端外侧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盒的外侧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U形卡槽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左旋滑道,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右旋滑道,所述锁芯的前端凸出设有圆柱凸起,向左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圆柱凸起沿所述左旋滑道运动并顶起所述推杆盒收回,向右旋转所述钥匙,所述圆柱凸起沿所述右旋滑道运动,推动所述U形卡槽前进,门锁被打开。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U形卡槽内设有电磁推杆组件,还包括锁止离合器,所述锁止离合器的开关杆朝向所述电磁推杆组件,通电或断电时,所述电磁推杆组件驱动所述开关杆运动,带动所述锁止离合器启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磁推杆组件包括活动平台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活动平台上的推杆机构,所述推杆机构依次包括电磁铁、弹簧和电磁铁铁芯,所述推杆机构内置于所述U形卡槽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槽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所述锁具安装槽的侧面上,所述横向槽设置在所述锁具安装槽的底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锁体与所述前面板垂直设置,所述锁体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前把手穿过所述前面板设有旋转方杆,沿所述前面板的宽度方向,所述旋转方杆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杆,所述旋转方杆和所述连接杆分别穿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锁体与所述前面板平行设置,所述锁体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前把手穿过所述前面板设有旋转方杆,沿所述前面板的长度方向,所述旋转方杆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杆,所述旋转方杆和所述连接杆分别穿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孔包括旋转孔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孔两侧的固定孔,所述旋转孔与所述旋转方杆相适配,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杆相适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盒包括但不限于指纹电子盒和密码电子盒,所述指纹电子盒上设有指纹采集窗口,所述密码电子盒上设有数字按键。

本实用新型,锁具安装槽的结构与不同款式的电子盒的结构相互匹配,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随意更换各种款式的电子盒,在更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前面板或后面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面板与电子盒一侧方向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面板与电子盒另一侧方向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推杆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面板或后面板的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单舌锁体时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国标锁体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随意更换款式的智能门锁,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5、前把手11和后把手51,前面板1和后面板5分别扣合安装在门板的两侧面,其中前面板1安装在门外侧,后面板5安装在门内侧,实现从门里门外均可以打开门的功能。前面板1和后面板5之间设有锁体6,通过锁体6连接实现开锁和闭锁的功能。

结合图1和图2,前面板1的一端设有锁具安装槽2,锁具安装槽2内可拆卸安装有电子盒3,本实用新型中,电子盒3可以是指纹电子盒,也可以是密码电子盒,或者是可以实现其他功能的智能门锁电子盒,指纹电子盒上设有指纹采集窗口36,密码电子盒上设有数字按键35。

锁具安装槽2的一端底部间隔设有卡槽21和触头槽22,触头槽22上端间隔设有若干个触点221,电子盒上的一端面上分别设有卡块31和触头32,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电子盒3的一端伸入锁具安装槽2内,将卡块31和触头32分别插入卡槽21和触头槽22内,触头32与触点221接触并接通。

优选的,结合图3,卡槽21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槽212和纵向槽211,纵向槽211设置在锁具安装槽2的侧面上,横向槽212设置在锁具安装槽2的底面上,且横向槽212和纵向槽211大小相同,均与卡块31结构相适配,在安装时由于卡块31是倾斜插进来的,横向槽212和纵向槽211的设置给卡块31提供了足够的调整空间,方便安装。

前面板1的另一端内部设有活动推杆组件,活动推杆组件伸入锁具安装槽2的另一端底部形成间隔设置的斜舌41和活动推杆42,斜舌41为两个,均匀设置在活动推杆42的两侧,斜舌41上设有斜坡,方便安装,电子盒3上的另一端面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斜舌安装槽33和推杆槽34,斜舌41和活动推杆42分别卡入斜舌安装槽33和推杆槽34内。前面板1的底部设有钥匙孔14,向一侧旋转钥匙45,活动推杆组件带动活动推杆42从推杆槽34内收回,电子盒3与锁具安装槽2分离。

结合图4和图5,具体的,活动推杆组件包括推杆盒4、内置于推杆盒4内的U形卡槽43、锁芯44和钥匙45,斜舌41和活动推杆42设置在推杆盒4的一端外侧面上。

推杆盒4的外侧面上设有通孔,通孔内侧设有第一凸块431,U形卡槽43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432,第一凸块431上设有左旋滑道,第二凸块432上设有右旋滑道,锁芯44的前端凸出设有圆柱凸起441,向左旋转钥匙45,圆柱凸起441沿左旋滑道运动并顶起推杆盒4收回,推杆盒4收回的同时,活动推杆42从推杆槽34内退出分离,可以将电子盒3从锁具安装槽2内拆卸下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换不同的电子盒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向右旋转钥匙45,圆柱凸起441沿右旋滑道运动,推动U形卡槽43前进,门锁被打开,这种开锁方式为机械式开锁。

U形卡槽43内设有电磁推杆组件,还包括锁止离合器7,锁止离合器7的开关杆71朝向电磁推杆组件,通电或断电时,电磁推杆组件驱动开关杆71运动,带动锁止离合器7的启闭,当锁止离合器7处于开启状态时,只需要通过按压前把手11即可开启门锁。前面板1内设有安装板72,锁止离合器7和电磁推杆组件的底部分别设置在安装板72上,

电磁推杆组件包括活动平台8和可拆卸安装在活动平台8上的推杆机构9,活动平台的四周分别开有第一通孔81,安装板72上相对应的位置凸出设有第一螺柱73,第一螺柱73插入第一通孔81内,将活动平台8安装在安装板72上。

推杆机构9内置于U形卡槽43内。推杆机构9依次包括电磁铁91、弹簧92和电磁铁铁芯93,电磁铁铁芯93插入弹簧92内,电磁铁91被限定在支架94内,弹簧92顶在支架94与推杆机构9的侧板之间,支架94的两侧设有第二通孔95,U形卡槽43内相对应的位置凸出有第二螺柱82,第二螺柱82插入第二通孔95内,将推杆机构9安装在活动平台8上。指纹采集窗口36和数字按键35均通过线路板与电磁铁91通过线路连接,当按压数字按键35或指纹放置在指纹采集窗口36上时,线路接通,电磁铁铁芯93通电,挤压弹簧92,实现自动推动锁止离合器7的开关杆71,带动锁止离合器7开启,进而实现自动开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锁体6可以是单舌锁体或国标锁体,结合图6,当锁体6为单舌锁体时,锁体6与前面板1垂直设置,锁体6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前把手11穿过前面板1设有旋转方杆12,沿前面板1的宽度方向,旋转方杆12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杆13,旋转方杆12和连接杆13分别穿装在安装孔内。

结合图7,当锁体6为国标锁体时,锁体6与前面板1平行设置,锁体6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前把手11穿过前面板1设有旋转方杆12,沿前面板1的长度方向,旋转方杆12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杆13,旋转方杆12和连接杆13分别穿装在安装孔内。

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优选的,安装孔包括旋转孔61和设置在旋转孔61两侧的固定孔62,旋转孔61与旋转方杆12相适配,固定孔62与连接杆13相适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锁具安装槽的结构与不同款式的电子盒的结构相互匹配,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随意更换各种款式和不同功能的电子盒,在更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前面板或后面板,前、后面板结构统一,方便工厂备货,减少库存压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