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24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



背景技术:

普通的活络扳手通过涡轮调节一侧的可动钳爪夹紧物体,大拇指在调节涡杆是,手掌需要尽量向前,几乎与钳爪处于同一位置,非常不舒服,并且由于调节涡杆只驱动一侧的可动钳爪,需要比较用力,而且放开大拇指后,涡轮容易出现少量回退,钳爪容易与被夹物体脱离,大拇指需要一直按住螺母,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以方便调节、提升操作有效性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包括用于手持的扳手柄、设置于扳手柄前部用于调节扳手钳口大小的调节涡杆、用于形成扳手钳口的左钳爪和右钳爪,所述的左钳爪和右钳爪左右对称的连接于扳手柄前部的连接板上,所述的左钳爪的后部通过左齿轮杆和传动涡轮杆与扳手柄前部的连接板连接,所述的左齿轮杆和传动涡轮杆与左钳爪和连接板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右钳爪的后部通过右齿轮杆和光连杆与扳手柄前部的连接板连接,所述的右齿轮杆和光连杆与右钳爪和连接板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调节涡杆与传动涡轮杆啮合,所述的左齿轮杆和右齿轮杆啮合。通过旋转调节涡杆,带动传动涡轮杆旋转,通过连杆结构使左钳爪产生旋转,并带动左齿轮杆旋转,左齿轮杆再带动右齿轮杆旋转,通过右钳爪后端连接的光连杆,使右钳爪与左钳爪对称的夹紧或展开,操作更方便,更省力,并且由于中间通过涡轮传动,在无外力时自锁性较好,降低了出现钳爪回退的程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左钳爪和右钳爪位于连接板的两外侧,所述的左齿轮杆和传动涡轮杆平行设置,所述的右齿轮杆和光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的左齿轮杆和右齿轮杆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传动涡轮杆和光连杆为左右对称设置。通过把左钳爪和右钳爪连接于连接板的两外侧,使钳爪具有较大的旋转移动的空间,通过平行设置的左齿轮杆、传动涡轮杆、右齿轮杆和光连杆4个对称和平行排列的杆形传动结构,能够稳定的提供钳爪的夹紧力,使钳爪更容易抓紧物体。

所述的左钳爪和右钳爪形状对称,左钳爪和右钳爪均包括前部的爪手和中后部的爪臂,所述的爪臂为互相平行的直臂。通过左钳爪和右钳爪结构形状上的对称设置,能够使左钳爪和右钳爪的夹持力更平稳,更容易抓紧物体。

所述的左钳爪和右钳爪的后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钳爪槽,所述的连接板的上下方向的中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连接板槽,所述的左齿轮杆、传动涡轮杆、右齿轮杆和光连杆均通过铆钉可旋转的连接于连接板槽和钳爪槽中。通过把传动涡轮杆等传动零部件设置于连接板槽和钳爪槽内,使连接处不外露,不但增加了美观度,而且使人体不容易接触到连接部位,更加安全,通过铆钉进行可旋转连接,技术成熟,成本低。

所述的左齿轮杆、传动涡轮杆、右齿轮杆和光连杆均为扁平杆,所述的左齿轮杆、传动涡轮杆和右齿轮杆与连接板连接的一端均为齿轮形状,与左钳爪或右钳爪连接的端部均为半圆形状,所述的光连杆的两端部均为半圆形状。扁平杆结构厚度小,能够方便的设置于连接板槽和钳爪槽中,使连接部位不外露,与左钳爪或右钳爪连接的端部为半圆形状,使扳手与人体触碰时更加安全。

所述的调节涡杆的左部为与传动涡轮杆啮合的涡螺杆,调节涡杆的右部为用于手拨的右拨轮,所述的右拨轮的外周设有左右横向设置的环绕齿形条纹。调节涡杆只需要左部实现与传动涡轮杆的传动连接,右部的环绕齿形条纹更容易手拨旋转调节。

所述的传动涡轮杆与调节涡杆啮合的齿形为与涡螺杆匹配的斜形齿。与调节涡杆啮合的斜形齿能够比直齿提供更大的传动力矩,更省力,并且在无外力情况下的自锁性更好。

所述的连接板后方的扳手柄上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涡杆的上下贯穿长方形通孔,所述的调节涡杆可旋转的嵌设于长方形通孔内。通过轴销把调节涡杆嵌设于长方形通孔内,在跌落、碰撞等情况下不容易损坏调节涡杆,并且在结构上比较紧凑,并且便于更换维护调节涡杆。

所述的扳手柄的后端设有圆形挂孔。圆形挂孔可以方便的使扳手挂设在墙面上,平时放置时减少空间占用。

所述的扳手柄的中部的宽度小于后部和前部宽度,所述的扳手柄的后端为半圆形,扳手柄的中后部的手握部位的侧面均为半圆弧面,所述的连接板的前端两侧均为竖向的圆弧钝角。扳手柄的中部的宽度小于后部和前部宽度便于手持,通过对棱线和端部的圆弧化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也提升了扳手柄与人体接触时的安全性。

有益效果:本扳手减少了调节时的大拇指用力程度,调节后涡轮不容易出现回退,由于与传统扳手相比,结构上的改变延长了钳爪的爪臂,在大拇指对调节涡杆操作时,手掌不会向前伸出到钳爪的前部,操作更方便,更轻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扳手柄;2-调节涡杆;3-传动涡轮杆;4-光连杆;5-左齿轮杆;6-右齿轮杆;7-左钳爪;8-右钳爪;9-铆钉;10-轴销;11-钳爪槽;12-爪臂;13-爪手;101-连接板;102-连接板槽;103-长方形通孔;104-圆形挂孔;201-涡螺杆202-右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包括用于手持的扳手柄1、设置于扳手柄1前部用于调节扳手钳口大小的调节涡杆2、用于形成扳手钳口的左钳爪7和右钳爪8,左钳爪7和右钳爪8左右对称的连接于扳手柄1前部的连接板101上,左钳爪7的后部通过左齿轮杆5和传动涡轮杆3与扳手柄1前部的连接板101连接,左齿轮杆5和传动涡轮杆3与左钳爪7和连接板101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右钳爪8的后部通过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与扳手柄1前部的连接板101连接,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与右钳爪8和连接板101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调节涡杆2与传动涡轮杆3啮合,左齿轮杆5和右齿轮杆6啮合。

为了方便的抓紧物体,左钳爪7和右钳爪8位于连接板101的两外侧,左齿轮杆5和传动涡轮杆3平行设置,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平行设置,左齿轮杆5和右齿轮杆6左右对称设置,传动涡轮杆3和光连杆4为左右对称设置。通过把左钳爪7和右钳爪8设于连接板101的两外侧,使钳爪具有较大的旋转移动的空间,通过平行设置的左齿轮杆5、传动涡轮杆3、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4个对称和平行排列的杆形传动结构,能够稳定的提供钳爪的夹紧力,使钳爪更容易抓紧物体。

为了更方便的抓紧物体,左钳爪7和右钳爪8形状对称,左钳爪7和右钳爪8均包括前部的爪手13和中后部的爪臂12,爪臂12为互相平行的直臂。通过左钳爪7和右钳爪8结构形状上的对称设置,能够使左钳爪7和右钳爪8的夹持力更平稳,更容易抓紧物体。

为了优化外观,提升安全性,左钳爪7和右钳爪8的后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钳爪槽11,连接板101的上下方向的中部开设有左右贯穿的连接板槽102,左齿轮杆5、传动涡轮杆3、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均通过铆钉9可旋转的连接于连接板槽102和钳爪槽11中。通过把传动涡轮杆3等传动零部件设置于连接板槽102和钳爪槽11内,使连接处不外露,不但增加了美观度,而且使人体不容易接触到连接部位,更加安全,通过铆钉9进行可旋转连接,技术成熟,成本低。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左齿轮杆5、传动涡轮杆3、右齿轮杆6和光连杆4均为扁平杆,左齿轮杆5、传动涡轮杆3和右齿轮杆6与连接板101连接的一端均为齿轮形状,与左钳爪7或右钳爪8连接的端部均为半圆形状,光连杆4的两端部均为半圆形状。扁平杆结构厚度小,能够方便的设置于连接板槽102和钳爪槽11中,使连接部位不外露,与左钳爪7或右钳爪8连接的端部为半圆形状,使扳手与人体触碰时更加安全。

为了方便调节,调节涡杆2的左部为与传动涡轮杆3啮合的涡螺杆201,调节涡杆2的右部为用于手拨的右拨轮202,右拨轮202的外周设有左右横向设置的环绕齿形条纹。调节涡杆2只需要左部实现与传动涡轮杆3的传动连接,右部的环绕齿形条纹更容易手拨旋转调节。

为了提升传动效率,传动涡轮杆3与调节涡杆2啮合的齿形为与涡螺杆201匹配的斜形齿。与调节涡杆2啮合的斜形齿能够比直齿提供更大的传动力矩,更省力,并且在无外力情况下的自锁性更好。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维护调节涡杆2,连接板101后方的扳手柄1上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涡杆2的上下贯穿长方形通孔103,调节涡杆2可旋转的嵌设于长方形通孔103内。通过轴销10把调节涡杆2嵌设于长方形通孔103内,在跌落、碰撞等情况下不容易损坏调节涡杆2,并且在结构上比较紧凑,并且便于更换维护调节涡杆2。

为了方便悬挂,扳手柄1的后端设有圆形挂孔104。圆形挂孔104可以方便的使扳手挂设在墙面上,平时放置时减少空间占用。

为了方便手握和增加安全性,扳手柄1的中部的宽度小于后部和前部宽度,扳手柄1的后端为半圆形,扳手柄1的中后部的手握部位的侧面均为半圆弧面,连接板101的前端两侧均为竖向的圆弧钝角。扳手柄1的中部的宽度小于后部和前部宽度便于手持,通过对棱线和端部的圆弧化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也提升了扳手柄1与人体接触时的安全性。

使用时,把嵌口位置套在螺母上,用大拇指旋转调节涡杆2,调节涡杆2带动传动涡轮杆3旋转,通过连杆结构使左钳爪7产生向内旋转,并带动左齿轮杆5转动,左齿轮杆5再带动右齿轮杆6转动,右齿轮杆6带动右钳爪8向内转动,逐步夹紧螺母,后端连接的光连杆4起到平衡和稳固右钳爪8转动时力的稳定性,使右钳爪8与左钳爪7对称的夹紧,,放松螺母时,反向旋转调节涡杆2,操作方便、省力,并且由于中间通过涡轮传动,在无外力时自锁性较好,降低了出现钳爪回退的程度。

以上图1-3所示的一种快速调节的活络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