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的天地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143阅读:903来源:国知局
基于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的天地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地门锁,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的天地门锁。



背景技术:

每一种锁在构造上都有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其功能的差异,为了治安需要,一般的锁不管是内开还是外开都比较费时间,而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一些既能承受一定的外来作用力的挤压,又能从内外便捷开门的门锁,因此,天地锁就应运而生了。

天地门锁主要由上、中、下三种锁体以及推杆和连接杆组成,分为下压式天地锁和平推式天地锁,其通常是在门外通过钥匙、门内通过平推或下压推杆的方式来实现开门。目前,天地锁可用做商场、超市、剧院、礼堂等消防门逃生锁,但现有的天地门锁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传动机构的零部件较多,而且要求门体平整无间隙,因此,现有天地门锁不仅制造成本高,操作不便,而且对安装工人的安装技术要求也较为严苛。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的天地门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天地锁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条件及安装方式要求较为严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的天地门锁,该天地门锁结构简单,可适用于门槛间隙不定门体,并可通过微调调节杆来解决上锁头、中间锁和下锁头相对位置有细微错开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的天地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且由上往下呈直线分布的上锁头、上调节杆、中间锁、下调节杆和下锁头,以及位于门内侧的推杆;

所述中间锁包括中锁外壳以及均设置在该中锁外壳内的锁芯、转片、上滑片、下滑片和拨叉机构;所述转片与锁芯连接、并可由其带动转动,所述上滑片和下滑片均与转片连接、并可在转片带动下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所述上调节杆一端连接有上连杆,另一端与上滑片连接,用于调节上锁头与中间锁间距;

所述下调节杆一端连接有下连杆,另一端与下滑片连接,用于调节下锁头与中间锁间距;

所述上锁头包括上锁外壳、上插销轴、第一弹簧和触碰锁止机构,其中:

所述上插销轴设置在上锁外壳内;所述上连杆与上插销轴连接;所述拨叉机构同时与上滑片和推杆连接,用于在推杆推动下带动上滑片做直线运动,使上插销轴脱离门框的上锁孔;

所述触碰锁止机构用于上插销轴脱离门框上锁孔后将上插销轴位置锁止,以使上插销轴压缩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上锁外壳内,另一端与上插销轴连接,用于触碰锁止机构未锁止上插销轴时带动上插销轴插入门框上锁孔内;

所述下锁头包括下锁外壳、下插销轴和第二弹簧,其中:

所述下插销轴设置在下锁外壳内,并与下连杆连接,由下滑片带动脱离门框的下锁孔;

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下锁外壳内,另一端与下插销轴连接,用于带动下插销轴插入门框下锁孔内。

具体地说,所述拨叉机构包括与上滑片连接的拨叉,设置在该拨叉上、且与推杆一端连接的用于在推杆推动下带动拨叉转动、从而使上滑片移动并带动上插销轴脱离门框上锁孔的方孔连接套,以及用于上插销轴脱离门框上锁孔的同时止住拨叉转动的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转片两侧均设有连接块;所述上滑片上设有与转片一侧的连接块相匹配、且在上滑片做直线运动时该连接块由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第一滑槽;所述下滑片上设有与转片另一侧的连接块相匹配、且在下滑片做直线运动时该连接块由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第二滑槽。

为方便上、下调节杆与上、下滑片之间的连接,所述上滑片和下滑片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套,所述上调节杆一端与上滑片上的连接套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调节杆一端与下滑片上的连接套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说,所述触碰锁止机构包括头部用于与门框接触、并可由门框推往上锁外壳内部的碰头,以及设置在上锁外壳内、用于实现碰头往上锁外壳外部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上插销轴上设有斜齿;所述碰头尾部设有用于上插销轴脱离门框上锁孔后卡住斜齿、在碰头往上锁外壳内部移动时脱离斜齿的斜齿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片、下滑片和碰头均呈“L”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锁头、中间锁和下锁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性能锁具,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单元集成度高、互换性强等优点,其采用上下联动双保险锁闭原理,保证了门体在关闭状态能承受外来作用力的挤压,且其上锁头、上连杆、中间锁、下连杆和下锁头之间大都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因而即使天地门锁受到大力撞击或者持续震动时,也不会发生松脱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用于要求较为苛刻的高铁、地铁屏蔽门上,而且还可用做商场、超市、剧院、礼堂等消防门逃生锁。

(2)本实用新型巧妙采用了转片带动上下滑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的方式来实现上下插销轴的缩回,并依靠触碰锁止机构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配合,通过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联动关系,实现了上下插销轴的伸出,并同时使上下滑片在上下插销轴的带动下复位,如此便可反复实现天地门锁的开启与关闭,该种结构设计简单、明了,非常易于控制,并且出现损坏时也方便维修和更换。

(3)本实用新型上锁外壳、中间锁和下锁外壳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外形美观,不生锈、不变形。

(4)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可用于调节上锁头、下锁头与中间锁之间的间距的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在安装长度及相对位置有误差时,可通过灵活的间隙调整,直接在门体上微调连接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安装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5)本实用新型性价比高、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易于批量制造生产,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推广应用基础,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间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间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上、下滑片与转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上、下滑片运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上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锁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下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锁头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上锁头,101-上插销轴,102-斜齿,103-上锁上封头,104-复位弹簧,105-碰头,106-第一弹簧,107-上锁外壳,108-上锁下封头,2-上连杆,3-上调节杆,4-中间锁,401-连接套,402-中锁上封头,403-拨叉,404-方孔连接套,405-锁芯,406-锁芯套,407-中锁外壳,408-中锁下封头,409-下滑片,410-转片,411-限位块,412-上滑片,413-第二滑槽,414-第一滑槽,415-连接块,5-推杆,6-下调节杆,7-下连杆,8-下锁头,801-下锁上封头,802-第二弹簧,803-下锁外壳,804-下锁下封头,805-下插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天地门锁,可适用于门槛间隙不定门体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锁头1、中间锁4、下锁头8以及推杆5。与现有技术一样,所述的上锁头1、中间锁4、下锁头8均设置在门上,并且由上往下呈直线分布,而推杆5则位于门内侧。

所述的上锁头1用于使门的顶部与门框上锁孔固定,所述的下锁头8用于使门的底部与门框下锁孔固定,如此便可实现门的关闭。而当需要开门时,则通过操作中间锁4或者推杆5来实现。另外,为防止门锁生锈,所述上锁头、中间锁和下锁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下面对中间锁、上锁头及下锁头的具体结构一一进行介绍。

如图2、图3所示,作为门开启的控制机构之一,所述的中间锁4包括中锁外壳407以及均设置在该中锁外壳407内的锁芯405、转片410、上滑片412、下滑片409和拨叉机构。所述中锁外壳则由中锁上封头402、中锁下封头408和包裹在中锁上封头和中锁下封头外侧的中间锁壳组成。所述锁芯405外侧设置有锁芯套406,该锁芯405用于与钥匙配合,在钥匙带动下可发生转动,而所述转片410与锁芯405连接,并可由其带动转动。

所述上滑片412和下滑片409均呈“L”形结构,本实施例中,上滑片412和下滑片409均与转片410连接,二者可以在转片410带动下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具体设计如图4所示,所述的转片410两侧均设置了连接块415,而在所述上滑片412上设有与转片一侧的连接块相匹配、且在上滑片412做直线运动时该连接块由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第一滑槽414;所述下滑片409上设有与转片410另一侧的连接块相匹配、且在下滑片409做直线运动时该连接块由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第二滑槽413。通过滑槽和转片的协同作用,可达到上、下滑片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效果,如图5所示,图中的箭头即代表上、下滑片及转片、两个连接块的运动方向。

所述的拨叉机构用于与推杆5配合,实现从门内将门打开。如图3所示,该拨叉机构包括拨叉403和限位块411,其中,所述拨叉403与上滑片412连接,并且该拨叉403上设有方孔连接套404。方孔连接套404与推杆5一端连接,在推杆5推动下,可以带动拨叉403转动,从而带动上滑片412做直线运动。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上锁头1包括上锁外壳107、上插销轴101、第一弹簧106和触碰锁止机构,其中,所述上锁外壳包括上锁上封头103、上锁下封头108和包裹在上锁上封头103和上锁下封头108外侧的上锁壳组成。

所述上插销轴101设置在上锁外壳107内,所述的上滑片412通过上连杆401与上插销轴101连接。如此设计,当拨叉机构在推杆5推动下带动上滑片412做直线运动时,可使上插销轴101脱离门框的上锁孔。

所述触碰锁止机构用于上插销轴101脱离门框上锁孔后将上插销轴101位置锁止,其包括头部用于与门框接触、并可由门框推往上锁外壳107内部的碰头105,以及设置在上锁外壳107内、用于实现碰头往上锁外壳107外部复位的复位弹簧104。所述上插销轴101上设有斜齿102;所述碰头105尾部设有用于上插销轴101脱离门框上锁孔后卡住斜齿102、在碰头105往上锁外壳107内部移动时脱离斜齿102的斜齿面。而所述的第一弹簧106一端固定在上锁外壳107内,另一端与上插销轴101连接。如此设计,当触碰锁止机构未锁止上插销轴101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复位,将带动上插销轴101伸出上锁头外壳107,并插入门框的上锁孔内。

如图8、图9所示,所述的下锁头8包括下锁外壳803、下插销轴805和第二弹簧802,其中,所述下锁外壳803包括下锁上封头801、下锁下封头804和包裹在下锁头下封头和下锁头下封头外侧的下锁壳;所述下插销轴805设置在下锁外壳803内,并通过下连杆7与下滑片409连接,由下滑片409带动脱离门框的下锁孔;所述第二弹簧802一端固定在下锁外壳803内,另一端与下插销轴805连接,用于带动下插销轴805插入门框下锁孔内。

此外,为了适用于门槛间隙不定门体,还可通过微调调节杆来解决上锁头、中间锁和下锁头相对位置有细微错开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在中间锁上方设置一根可调节长度的上调节杆3,并在中间锁下方设置一根可调节长度的下调节杆6,上调节杆3与一端与上滑片412连接,另一端与上连杆401连接;下调节杆6一端与下滑片409连接,另一端与下连杆如图1所示。另外,为方便上滑片412与上调节杆3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滑片412上设有一个连接套202,该连接套与上调节杆3连接,且上连杆与上插销轴之间采用螺栓或者螺钉连接;同样的,为方便下滑片409与下调节杆6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下滑片409上也设有一个连接套,该连接套与下调节杆6连接,且下连杆与下插销轴之间同样采用螺栓或者螺钉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既可从外开门,又可从内开门。从外开门时,用专用三角钥匙插入锁芯405内,然后转动其内的三角锁轴,带动转片410转动,转片410转动时,依靠其上的连接块在滑槽中的移动,使得上、下滑片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做直线运动(上滑片往下、下滑片往上移动),从而分别带动上连杆401和下连杆7同时移动,带动上、下插销轴缩回至各自的锁头外壳内,脱离门框上、下锁孔,并同时将第一、第二弹簧压缩,此时,只需轻推门体,使触碰锁止机构中的碰头105在复位弹簧104的作用下复位,令其尾部的斜齿面卡住上插销轴101上的斜齿102,实现对上插销轴的锁止,然后在上插销轴锁止的同时,经由转片410和下滑片409对下插销轴805的锁止,即可达到开门的目的。

从内开门时,用手轻压推杆5,使推杆5带动方孔连接套404转动,并带动拨叉403转动,从而带动上滑片412往下做直线运动,使得上插销轴101缩回至上锁外壳107内,压缩第一弹簧106。上插销轴缩回的同时,转片410在上滑片412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使得下滑片409往上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下插销轴805缩回至下锁外壳803内,压缩第二弹簧802。如此一来,同样只需轻推门体,使触碰锁止机构中的碰头复位,令其尾部的斜齿面卡住上插销轴101上的斜齿102,实现对上插销轴的锁止,并经由转片410和下滑片409对下插销轴805的锁止,即可达到开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关门时,转动门体,并在要与门框重合时,碰头105会先与门框接触,然后在门框的反作用力下,碰头105往上锁外壳107内部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04,同时碰头105尾部的斜齿面脱离斜齿102,此时,在第一、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上插销轴101伸出上锁外壳107,并插入门框上锁孔内;同时,下插销轴805伸出下锁外壳803内,并插入门框下锁孔内,如此即实现了关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和改进现有的天地门锁,不仅简化了其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制造的成本,而且操作和维护上非常方便,因而与现有的天地门锁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进步明显,其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