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667阅读:10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背门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锁,尤其涉及一种DMT600型后背门锁。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锁是指设在驾驶座门上的开关,是可以同时控制全车车门关闭与开启的一种控制装置,它采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另一些开关,其执行机构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电磁线圈形式,另一种是直流电动机形式;如今,汽车中控锁已经成为大小汽车上的标准配置,传统的汽车中控锁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功能少,通用性差等问题,实际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背门锁,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背门锁,包括下盖板;所述的下盖板上依次设置有锁本体、上盖板和闭锁器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棘轮轴和第二棘轮轴;所述的第一棘轮轴上依次设置有帽形衬套与棘爪;所述的第二棘轮轴上设置有棘轮;所述的锁本体一侧设置有棘爪减震垫和导电簧片,另一侧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的导电簧片上设置有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导电轴;所述的闭锁器分总成包括闭锁器上盖板和闭锁器下盖板;所述的闭锁器下盖板上设置有蜗轮轴、蜗轮缓冲块、左电机端子、右电机端子和蛇形端子;所述的蜗轮轴上设置有蜗轮;所述的蜗轮上连接有蜗杆和开启摇臂;所述的蜗杆与电机配合;所述的电机与左电机端子和右电机端子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闭锁器上盖板和闭锁器下盖板上连接有紧固螺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开启摇臂连接在闭锁器下盖板上的凸轴上,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凹槽;所述的第一凸块与蜗轮配合;所述的第二凸块与棘爪配合;所述的凹槽与闭锁器下盖板上的凸台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后背门锁,与传统结构相比:中控信号传递准确,同时避免了连接处存在接触不良,动作传递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这样不但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还因为该汽车锁的通用性强,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体积小,安装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摇臂三维视图;

在图中:1.蜗轮、2.蜗轮轴、3.蜗杆、4.紧固螺钉、5.开启摇臂、5-1.第一凸块、5-2.第二凸块、5-3.凹槽、6.闭锁器上盖板、7.上盖板、8.缓冲块、9.锁本体、10.棘爪减震垫、11.棘爪、12.棘轮、13.帽形衬套、14.第一棘轮轴、15.下盖板、16.电机、17.右电机端子、18.蜗轮缓冲块、19.蛇形端子、20.闭锁器下盖板、21.左电机端子、22.导电轴、23.导电簧片、24.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25.第二棘轮轴、26.凸台、27.凸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在附图中:一种后背门锁,包括下盖板15;所述的下盖板15上依次设置有锁本体9、上盖板7和闭锁器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板15上还设置有第一棘轮轴14和第二棘轮轴25;所述的第一棘轮轴14上依次设置有帽形衬套13与棘爪11;所述的第二棘轮轴25上设置有棘轮12;所述的锁本体9一侧设置有棘爪减震垫10和导电簧片23,另一侧设置有缓冲块8;所述的导电簧片23上设置有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24;所述的上盖板7上设置有导电轴22;所述的闭锁器分总成包括闭锁器上盖板6和闭锁器下盖板20;所述的闭锁器上盖板6和闭锁器下盖板20上连接有紧固螺钉4;所述的闭锁器下盖板20上设置有蜗轮轴2、蜗轮缓冲块18、左电机端子21、右电机端子17和蛇形端子19;所述的蜗轮轴2上设置有蜗轮1;所述的蜗轮1上连接有蜗杆3和开启摇臂5;所述的蜗杆3与电机16配合;所述的电机16与左电机端子21和右电机端子17配合。

所述的开启摇臂5连接在闭锁器下盖板20上的凸轴27上,设置有第一凸块5-1,第二凸块5-2和凹槽5-3;所述的第一凸块5-1与蜗轮1配合;所述的第二凸块5-2与棘爪11配合;所述的凹槽5-3与闭锁器下盖板20上的凸台26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1.锁扣环推动棘轮12旋转到一定角度,与棘爪11啮合,到达啮合位置后,车门锁紧;

2.中控功能:电机16带动蜗杆3,蜗杆3带动蜗轮1直接作用于开启摇臂5,开启摇臂5拨动棘爪11,从而锁体打开,实现门锁的打开具有信号输出显示。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