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26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当塑料圈零件在裁切机中完成裁切后,需要将塑料圈零件从裁切机中取出并分装。

传统的操作方法为通过人工将塑料圈零件从裁切机中取出转运并人工分装,但是,人工取出并转运会消耗较大的劳动强度,且操作工人通过用手取出裁切机出料口的塑料圈工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大多塑料圈零件的质量和尺寸较小,人工分装很不方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代替人力完成塑料圈工件的取出、转运以及分装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包括基板、卸料板、乳胶柱、气缸和弹性垫片;所述基板呈扁长方体状,所述基板下端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乳胶柱与连接块连接,所述气缸位于基板前后两侧,所述气缸下端的活塞杆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卸料板连接,所述卸料板上与乳胶柱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乳胶柱截面尺寸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卸料板通过呈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与基板下端面连接,所述弹性垫片设置于卸料板下端面的通孔处,所述弹性垫片中部设置有与乳胶柱截面尺寸相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乳胶柱的下端呈锥形尖头状。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螺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板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下端连接有方形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通过基板、卸料板、乳胶柱和气缸的结合使用,可代替人力完成塑料圈工件的取出、转运以及分装操作,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塑料圈工件转运装置,包括基板1、卸料板3、乳胶柱4、气缸6和弹性垫片8;所述基板1呈扁长方体状,所述基板1下端面设置有连接块2,所述乳胶柱4与连接块2连接,所述气缸6位于基板1前后两侧,所述气缸6下端的活塞杆通过柔性连接件7与卸料板3连接,所述卸料板3上与乳胶柱4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乳胶柱4截面尺寸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卸料板3通过呈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5与基板1下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用于在气缸6不通气时拉紧基板1与卸料板3,使乳胶柱4伸出卸料板,以免塑料圈工件无法套在乳胶柱上,所述弹性垫片8设置于卸料板3下端面的通孔处,所述弹性垫片8中部设置有与乳胶柱4截面尺寸相配合的通孔,所述卸料板3上的通孔与弹性垫片8的通孔同轴,所述弹性垫片8用于避免损伤塑料圈工件。

所述乳胶柱4的下端呈锥形尖头状,用于方便取出塑料圈工件,所述乳胶柱4的数量为四根,并呈两行两列状等距布置。

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多个螺钉孔9,用于通过螺钉来固定基板1。

所述卸料板3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下端连接有方形挡片11,所述第二弹簧10与挡片11均用于减振,避免卸料板3在取料时与裁切机发生冲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裁切机完成对塑料管零件的裁切时,转运装置旋转九十度,使四根乳胶柱4对准裁切机的出料口,保证从裁切机出来的塑料圈工件分别套在乳胶柱4上;随后转运装置旋转回正常位置,由机床上的气缸驱动移动,到达指定位置时,基板1前后的两个气缸6同时通入高压气体,使活塞杆带动柔性连接件7进而带动卸料板3向下直线移动,推动乳胶柱4上的塑料圈工件落入对应的收集装置,完成转运和分装。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