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932阅读:20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墨斗。



背景技术: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其用途有三个方面: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3、画竖直线(当铅锤使用)。

如公告号为CN20278112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墨斗,包括外盒,外盒的一端设置有孔,外盒内部设置有加墨盒,加墨盒的两端设置有孔,外盒中还设置有绕线盘,绕线盘上缠绕设置有墨线,墨线从加墨盒两端的孔穿过并伸出外盒的孔。

上述墨斗在墨线回线时,一方面一部分墨汁残留于墨线上,另一方面,墨线重新经过墨盒沾附一定墨汁,墨汁会跟随墨线聚集于绕线盘、且墨汁容易随绕线盘的转动外溅,难以清洗;因墨汁残留在墨线上,使墨线保持了一定湿润性,长期放置后墨线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斗,其在于解决传统墨斗在收线后墨线上墨汁残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墨斗,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前端的装墨区和设置于壳体后端的绕线区,所述绕线区上固定安装有绕线柱,绕线柱外套设有与绕线柱转动连接的卷线筒,所述装墨区和绕线区之间设有吸墨区以及用于将装墨区、吸墨区和绕线区三者隔离的隔板,隔板和装墨区前端开设有供墨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吸墨区内放置有吸墨材料,装墨区中设有用于将墨线与墨汁接触的按压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墨汁经过吸墨区时,可对墨线上的墨汁进行缓冲及收集,减少进入绕线区的墨汁。通过设置吸墨材料,可增强吸墨区的吸墨能力,吸墨材料可选择海绵、棉花等吸水性强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按压结构包括开设于装墨区上壁的螺纹孔以及穿设于螺纹孔中用于将墨线浸入墨汁的螺纹杆,螺纹杆与墨线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墨汁高度设置于通孔下方,通过下旋螺纹杆下压与螺纹杆抵触的墨线,使墨线与墨汁相接触。如此设置,回收墨线时上旋螺旋杆,此时可避免墨线与墨汁接触,重新沾湿墨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按压结构包括开设于装墨区上壁的导向孔以及穿设于导向孔中用于将墨线浸入墨汁的按压杆,按压杆下端设有避免按压杆脱离导向孔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墨汁高度设置于通孔下方,通过下压按压杆使墨线与墨汁相接触,操作相对螺纹杆更为便捷。通过设置凸块可加大墨线与按压杆的接触面积,使按压效果更好;同时凸块也可避免按压杆脱离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按压杆与导向孔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按压杆和导向孔抵触的回位弹簧,所述凸块通过回位弹簧的弹力与导向孔抵触连接。

当按压杆放置于墨线上时,因按压杆具备一定重力,会对墨线施加向下的力影响拉线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的特性,使按压杆在不受外力时,弹簧反弹力支撑按压杆,避免墨线与按压杆抵触;同时因弹簧弹力,凸块与导向孔抵触,使墨汁不易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绕线柱与卷线筒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绕线柱和卷线筒固定连接的涡卷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出墨线后,会带动卷线筒旋转,此时涡卷弹簧被拉伸,产生反弹力,当拉动墨线的拉力消失时,反弹力使卷线筒旋转,墨线回收重新卷绕于卷绕筒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装墨区的底面呈倾斜设置。

当装墨区底面水平时,仅有墨线被螺纹杆或按压杆按下部位与墨汁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使墨汁聚集于按压杆或是螺纹杆下方,墨线能够更好的吸附墨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前端设有与墨线固定连接的定位块,定位块通过利用涡卷弹簧的弹性与壳体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定位块便可拉动墨线,操作方便,可避免手直接接触墨线。通过利用涡卷弹簧的拉力使定位块与壳体抵触连接,可起到封闭通孔的作用,减少墨汁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位块内设有与定位块螺纹连接的定位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定位锥,将定位锥插入被测绘物体中,可固定墨线的端部位置,提高测绘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绕线区内固定安装有用于引导墨线的导线柱,所述导线柱位于通孔与卷线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墨线进入通孔时可平行于通孔,减小墨线与通孔之间的摩擦,更好的减少墨线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接的壳本体和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壳体内墨汁、墨线以及吸墨材料等零件的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墨斗具有结构简单、回线快速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墨斗结构图;

图2为墨斗除去端盖后的结构图;

图3为卷线筒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A的结构图;

图5为墨斗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的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墨斗结构图;

图8为图7中C-C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装墨区;111、螺纹孔;112、导向孔;12、绕线区;121、绕线柱;122、导线柱;13、吸墨区;14、隔板;141、通孔;15、壳本体;16、端盖;2、卷线筒;3、吸墨材料;4、按压结构;41、螺纹杆;42、按压杆;421、凸块;43、回位弹簧;5、涡卷弹簧;6、定位块;7、定位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墨斗,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壳本体15和端盖16,壳本体15和端盖16之间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壳本体15和端盖16设置为扣接。壳本体15内固定安装有两块隔板14,隔板14将壳本体15分成三个区域,依次为位于壳体1前端的装墨区11、设置于壳体1中端的吸墨区13以及设置于壳体1后端的绕线区12。绕线区12上固定安装有绕线柱121,绕线柱121也可与绕线区12转动连接,绕线柱121外套设有与绕线柱121转动连接的卷线筒2,且隔板14和装墨区11前端开设有供墨线穿过的通孔141,墨线绕设于卷线筒2上且其一端固定于卷线筒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通孔141至壳体1外部。

为更好的握住墨斗,将绕线区12呈L型设置,其距离吸墨区13较远的端部设有若干便于握紧墨斗的半圆形弧度。

如图3和4所示,绕线柱121与卷线筒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绕线柱121和卷线筒2固定连接的涡卷弹簧5,涡卷弹簧5卷绕方向与墨线缠绕于卷线筒2上的方向相同。当拉动墨线时,墨线带动卷线筒2旋转,使涡卷弹簧5被拉伸,产生反弹力,当拉动墨线的拉力消失后,反弹力使卷线筒2反方向旋转,墨线回收绕至卷线筒2上。

如图5和6所示,绕线区12内设有导线柱122,导线柱122位于通孔141与卷线筒2圆心的连线,通过设置导线柱122,使墨线进入通孔141时可平行于通孔141于轴线,减小了墨线与通孔141之间的摩擦,更好的减少墨线磨损。

吸墨区13内放置有吸墨材料3,吸墨材料3可采用海绵,棉花等吸水吸墨性强的材料,吸墨材料3可在墨线回收至卷线筒2上时对沾附于墨线上的墨汁进行吸收。

如图6所示,装墨区11中设有用于将墨线与墨汁接触的按压结构4,按压结构4包括开设于装墨区11端盖16的螺纹孔111以及穿设于螺纹孔111中用于将墨线浸入墨汁的螺纹杆41,螺纹杆41与墨线抵触连接。将墨水高度设置于通孔141下方,通过旋转螺纹杆41,下压墨线使墨线与墨汁完全接触。将墨水高度设置于通孔141下方,可避免墨水从通孔141中漏出流至吸墨区13或是墨斗外部。

为提高墨斗内墨水的利用率,可将装墨区11的底面呈倾斜设置,使其纵截面呈梯形,最低端位于螺纹杆41下方,如此设置,使用相同体积墨水的情况下,墨线可更好的与墨水接触。

为更好的拉动墨线,并避免墨线与手直接接触,在壳体1外设置与墨线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6。定位块6与装墨区11相契合且与装墨区11抵触连接,可起到堵塞通孔141避免放置时墨水流出墨斗的情况。

定位块6内设有与定位块6螺纹连接的定位锥7,定位锥7将定位块6固定于被画线物体上,可提高画线精确度。

操作过程如下:将墨线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块6上,下旋螺纹杆41使墨线与墨汁接触,拉动定位块6调节墨线到合适长度,可将定位锥7固定于被画线物体上,提起墨线中段使墨线弹下,墨水便沾附于被画线物体上。减小对墨线的拉力,墨线便会重新卷绕与卷线筒2上。

实施例2:实施例2中按压结构4与实施例1中不同。

如图7和8所示,按压结构4包括开设于端盖16上的导向孔112以及穿设于导向孔112中用于将墨线浸入墨汁的按压杆42,按压杆42下端设有避免按压杆42脱离导向孔112的凸块421。为方便按压结构4可拆卸,可将按压杆42与凸块421设置为螺纹连接。按压杆42与导向孔11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按压杆42和导向孔112抵触的回位弹簧43。按压按压杆42,可按压墨线使墨线与墨水接触,此时弹簧受压力压缩,放开按压杆42后,弹簧的反弹力使按压杆42上移,使凸块421与导向孔112抵触,不仅可达到避免墨汁泄露的目的,也可减小对墨线的压力,墨线能够更好的画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