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执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54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执手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执手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为了保持房间或者个人储物空间安全性而安装在门上的一种五金件,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个可在外力作用下进行伸缩运动的锁舌,与装在门框上的扣盒相配合,可防止门被风吹等意外情况二打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门锁安全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人们设计出一种双舌门锁,其主要包括锁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上锁舌和下锁舌,为防止门外人员随意进入而令使用者受到干扰,使用者进入房内后,需关门驱动下锁舌进行反锁,其中下锁舌通常是单独驱动进行伸缩,但在门内反锁时,需要转动保险闩驱动下锁舌伸出壳体进行反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下,还需要单独转动保险闩解除保险,门内的人无法快速开启,同时人们离开房间时需要门外反锁时,通常需要使用机械钥匙插入钥匙孔转动才能实现反锁,结构复杂,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执手锁,通过外把手能实现门外反锁,在门内通过内把手可以进行快速反锁和解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和内执手,在锁体内设有可作轴向伸缩运动的上锁舌和下锁舌、以及转动设置在锁体内的锁舌驱动件,所述锁舌驱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锁舌驱动件旋转的限制块;所述锁舌驱动件包括驱使上锁舌移动的第一上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以及驱使下锁舌移动的下锁舌驱动件,所述下锁舌驱动件置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之间;所述外执手通过外方条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连接,所述内执手通过内方条与第二上锁舌驱动件和下锁舌驱动件相连接;所述下锁舌驱动件的端面设有弧形转动槽,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设有与弧形转动槽相配合的转动块,所述弧形转动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与转动块相抵触;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顺时针旋转时,转动块会沿弧形转动槽内移动并且压缩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转动,并且第一上锁舌驱动件会与限制块相抵触;当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逆时针旋转时,转动块会按压弧形转动槽带动下锁舌驱动件转动,所述下锁舌驱动件会与限制块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锁舌设有置于锁体内的锁舌滑板,所述锁舌滑板置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之间,所述锁舌滑板上下端面分别开设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相配合的开启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锁舌驱动件的端面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设有与弧形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锁舌驱动件的套设有驱使下锁舌驱动件复位的复位扭簧,所述锁体内设有与复位扭簧相配合的复位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第一上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均设有旋转块,所述锁体内设有与旋转块相配合的旋转槽,当第一上锁舌驱动件或第二上锁舌驱动件旋转过程中,旋转块会沿旋转槽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锁舌和下锁舌驱动件之间设有下锁舌传动机构,所述下锁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板以及设置在锁体上的转动柱,所述传动板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柱相配合的转动孔,另一端设有驱动柱;所述下锁舌设有置于锁体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倾斜槽和水平槽;所述驱动柱置于倾斜槽内,所述转动柱一端穿过转动孔置于水平槽内,当所述下锁舌驱动件驱使传动板绕转动柱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所述驱动柱会在倾斜槽往复移动,使得下锁舌滑板带动下锁舌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板朝向锁舌驱动件的一侧面设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锁舌驱动件置于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之间,当下锁舌置于锁体内时,所述第二驱动部与锁舌驱动件相抵触,当所述锁舌驱动件驱使传动板绕转动柱顺时针旋转时,使得连接板带动下锁舌向前移动伸出锁体外时,所述第一驱动部与锁舌驱动件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板设有与锁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滑动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体内还设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助力弹簧、助力件以及设置在锁体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通孔并且设置在传动板的一侧,所述助力件的一端套设有助力弹簧并且置于通孔上,另一端与传动板相连接,当传动板旋转过程中,所述助力件通过助力弹簧推动传动板旋转。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其中外执手通过外方条只能驱动第一上锁舌驱动件旋转,当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顺时针旋转时,转动块会沿弧形转动槽内移动并且压缩第一复位弹簧,此时第一上锁舌驱动件是无法带动下锁舌驱动件旋转,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转动,当第一上锁舌驱动件旋转至所需角度使得上锁舌缩进锁体内时,第一上锁舌驱动件会与限制块相抵触,实现正常上锁舌伸缩进行门开启或者关闭;

当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相对下锁舌驱动件逆时针旋转时,转动块会按压弧形转动槽带动下锁舌驱动件转动,此时下锁舌驱动件会驱动下锁舌驱动件伸出锁体外,当下锁舌驱动件旋转至所需角度使得下锁舌伸出锁体外实现门外反锁,所述下锁舌驱动件会与限制块相抵触。

其中内执手通过内方条可以与下锁舌驱动件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相连接,在门内时,旋转内执手不仅可以通过上锁舌驱动件带动上锁舌伸缩,而且可以通过下锁舌驱动件带动下锁舌伸缩,在门内通过内执手就可以进行快速反锁和解锁,而不需要在门内转动保险闩驱动下锁舌伸出锁体进行反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下,直接转动内执手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功能执手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执手锁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舌驱动件的爆炸图

图6为第一上锁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锁舌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传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体;2、上锁舌;21、锁舌滑板;211、开启部;3、下锁舌;31、连接板;311、倾斜槽;312、水平槽;4、锁舌驱动件;41、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1、转动块;412、导向块;42、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3、下锁舌驱动件;431、弧形转动槽;432、弧形导向槽;44、第二复位扭簧;5、限制块;6、复位块;7、旋转块;8、旋转槽;9、传动机构;91、传动板;911、转动孔;912、驱动柱;913、第一驱动部;914、第二驱动部;915、弧形滑动部;92、转动柱;93、助力组件;931、助力弹簧;932、助力件;93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执手锁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图1和图2可知,一种多功能执手锁,包括锁体1、外执手和内执手,在锁体1内设有可作轴向伸缩运动的上锁舌2和下锁舌3、以及转动设置在锁体1内的锁舌驱动件4,所述锁舌驱动件4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锁舌驱动件4旋转的限制块5;从图4和图5可知,所述锁舌驱动件4包括驱使上锁舌2移动的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以及驱使下锁舌3移动的下锁舌驱动件43,所述下锁舌驱动件43置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之间;所述外执手通过外方条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相连接,所述内执手通过内方条与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和下锁舌驱动件43相连接;从图6和图7可知,所述下锁舌驱动件43的端面设有弧形转动槽431,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设有与弧形转动槽431相配合的转动块411,所述弧形转动槽431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在图中没有标示出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与转动块411相抵触;为了便于转配,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结构可以为相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重新安装下锁舌驱动件43上,同时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也可以与下锁舌驱动件43一体设置。

其中外执手通过外方条只能驱动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旋转,当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相对下锁舌驱动件43顺时针旋转时,转动块411会沿弧形转动槽431内移动并且压缩第一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具有驱使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复位的作用,避免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并且产生噪声,此时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是无法带动下锁舌驱动件43旋转,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相对下锁舌驱动件43转动,当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旋转至所需角度使得上锁舌2缩进锁体1内时,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会与限制块5相抵触,实现正常上锁舌2伸缩进行门开启或者关闭;

当其中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相对下锁舌驱动件43逆时针旋转时,转动块411会按压弧形转动槽431带动下锁舌驱动件43转动,此时下锁舌驱动件43会驱动下锁舌驱动件43伸出锁体1外,当下锁舌驱动件43旋转至所需角度使得下锁舌3伸出锁体1外实现门外反锁,所述下锁舌驱动件43会与限制块5相抵触。

其中内执手通过内方条可以与下锁舌驱动件43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相连接,在门内时,旋转内执手不仅可以通过上锁舌2驱动件带动上锁舌2伸缩,而且可以通过下锁舌驱动件43带动下锁舌3伸缩,在门内通过内执手就可以进行快速反锁和解锁,而不需要在门内转动保险闩驱动下锁舌3伸出锁体1进行反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下,直接转动内执手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锁。

其中所述上锁舌2设有置于锁体1内的锁舌滑板21,所述锁舌滑板21置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之间,所述锁舌滑板21上下端面分别开设与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相配合的开启部211,这样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旋转过程中,会带动开启部211移动,从而会带动锁舌滑板21移动,其中锁舌滑板21相对传统的滑杆具有移动平稳可靠,避免上锁舌2产生晃动。

从图6和图7可知,其中所述下锁舌驱动件43的端面设有弧形导向槽432,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设有与弧形导向槽432相配合的导向块412,这样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与下锁舌驱动件43配合更加稳定可靠,相对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

所述下锁舌驱动件43的套设有驱使下锁舌驱动件43复位的第二复位扭簧44,所述锁体1内设有与第二复位扭簧44相配合的复位块6,使得下锁舌驱动件43能自动复位,避免下锁舌驱动件43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并且产生噪声。

从图3和图4可知,所述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和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均设有旋转块7,所述锁体1内设有与旋转块7相配合的旋转槽8,当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或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旋转过程中,旋转块7会沿旋转槽8内转动,使得第一上锁舌驱动件41或第二上锁舌驱动件42驱使上锁舌2伸缩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从图2、图8和图9可知,所述下锁舌3和下锁舌驱动件43之间设有下锁舌传动机构9,下锁舌传动机构9能把下锁舌驱动件43的驱动力转变成下锁舌3伸缩的移动力,结构简单,所述下锁舌传动机构9包括传动板91以及设置在锁体1上的转动柱92,所述传动板91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柱92相配合的转动孔911,另一端设有驱动柱912,其中传动板91朝向锁舌驱动件4的一侧面设有第一驱动部913和第二驱动部914,所述锁舌驱动件4置于第一驱动部913和第二驱动部914之间,使得下锁舌驱动件43旋转过程会带动传动板91旋转。

所述下锁舌3设有置于锁体1内的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设有倾斜槽311和水平槽312;所述驱动柱912置于倾斜槽311内,使得传动板91在旋转过程中,通过驱动柱912在倾斜槽311内往复移动中,向连接板31提供前后移动的动力,其中所述转动柱92一端穿过转动孔911置于水平槽312内,限制连接板31只能前后移动,起到限位作用,故当所述锁舌驱动件4驱使传动板91绕转动柱92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所述驱动柱912会在倾斜槽311往复移动,使得连接板31带动下锁舌3前后移动。

当下锁舌3置于锁体1内时,所述第二驱动部914与锁舌驱动件4相抵触,当所述锁舌驱动件4驱使传动板91绕转动柱92顺时针旋转时,使得连接板31带动下锁舌3向前移动伸出锁体1外时,所述第一驱动部913与锁舌驱动件4相抵触,在门内通过内执手就可以进行快速反锁和解锁,而不需要在门内转动保险闩驱动下锁舌3伸出锁体1进行反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下,直接转动内执手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锁。

为了使得传动板91可以更加顺畅绕转动柱92旋转,在所述传动板91设有与锁体1内壁相配合的弧形滑动部915,减少传动板91旋转过程,产生摩擦力。

其中所述锁体1内还设有助力组件93,所述助力组件93包括助力弹簧931、助力件932以及设置在锁体1上的固定板933,所述固定板933设有通孔并且设置在传动板91的一侧,所述助力件932的一端套设有助力弹簧931并且置于通孔上,另一端与传动板91相连接,当传动板91旋转过程中,所述助力件932通过助力弹簧931推动传动板91旋转,使得传动板91能快速推动连接板31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