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械地防止车门自动打开的装置以及具有这种类型的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119发布日期:2018-08-04 16:1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在障碍物作用到车门上的情况中机械地防止车门自动打开的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7,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装置的车辆、尤其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于法规的要求和消费者测试要求(例如欧洲NCAP-MDB-2015、ECE-R95、韩国NCAP)应保证,在碰撞、尤其侧碰撞的情况中,车门不会通过外把手或其力传递器件、例如鲍登拉线(Bowdenzug)的未限定的或不期望的操纵而自动打开。由此防止,乘客在事故中被从车辆中抛出。在例如所述侧碰撞中,在大多数情况中,外把手操纵的原因是门外板的变形。为了克服这种不利的情况,已知的是,通过双折板(Blechdoppler)、碰撞支柱(Crashstreben)或填料(Padding)支撑门外板,然而这伴随着提高的成本、材料耗费和重量。此外,从文件DE 10 2012 020 696 A1中已知具有所谓的力引入元件的、用于在侧撞击(Seitenaufprall)的情况中机械地防止机动车门开启的装置,在障碍物例如由于侧碰撞而侵入到机动车门中的情况中,该力引入元件如此作用到与机动车门的门外把手有效连接的鲍登拉线杠杆(Bowdenzughebel)上,使得防止机动车门的自动打开。这种类型的鲍登拉线杠杆有时也用作用于所述门外把手的平衡质量,从而该鲍登拉线杠杆在操纵之后被自动引回到其基础位置中。根据在所述出版文献中的说明,力引入元件例如支撑在门元件(例如门内衬、车窗或机动车门的边缘棱边)处。然而从实际中已知的是,这种类型的门元件在侧碰撞的情况中不总是维持其初始位置并且可经受到乘客舱(Fahrgastzelle)中的变形,由此,产生所述力引入元件向车辆内部的未限定的偏移。

由于这些,不保证所述力引入元件的可靠功能。在此,随后描述的发明开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在现有技术方面进一步改善的、用于在障碍物作用到车门上的情况中机械地防止车门自动打开的装置,其在保留现有技术的优点的情况下以特别简单且有利的方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的功能。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具有这种类型的装置的车辆供使用。

从用于在障碍物作用到车门上的情况中机械地防止车门自动打开的装置出发,该装置具有固定在门外部件处的、用于门外把手的支承弓形件(Lagerbügel),该支承弓形件具有门开启机构,该门开启机构具有可调整地支承在支承弓形件处的、且与门外把手有效连接的、以及可从第一运行位置中转移到第二运行位置中并且可转移回来的平衡质量,其中,平衡质量关联有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在所述障碍物作用到车门上的情况中,由于在平衡质量和力引入和锁止元件之间向着彼此的相对运动以及其彼此的接触,借助于该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可防止、限制和/或引回平衡质量从第一运行位置中到第二运行位置中的运动,所提出的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在障碍物的运动方向上观察抵靠固定在车门处的门锁罩壳支撑。

通过该措施,有利地保证,限定地且在最短的时间中,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和平衡质量以确定的方式产生有效接触。也就是说,最大化地充分利用在其之间待出现的相对运动。通过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在障碍物的运动方向上观察直接支撑在门锁处,有效地防止力引入和锁止元件的自身运动。门锁罩壳布置并固定在门骨架(Türrohbau,有时也称为门粗成车体)的端壁处,以及在车门关闭时通常借助于转动锁闩(Drehfalle)与布置在车身侧的锁栓(Schließbolzen)或锁扣(Schließbügel)形状配合地相连接。由于这种情况,门锁罩壳比其它根据现有技术受偏爱的门元件好的多地保留其原来的位置。

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或设计方案。

对此设置成,力引入和锁止元件在障碍物的运动方向上观察附加地抵靠车门的框架件和/或门内部件支撑。由此,有利地扩展了力引入和锁止元件的支撑。通过耐压的成型体得出所述力引入和锁止元件的实际的实施方式。成型体在此不仅可由塑料构成而且可由金属构成。尤其通过泡沫体得出可简单且成本适宜地制造的成型体,在保证所需的功能性时该泡沫体具有较小的重量。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力引入和锁止元件优选地力配合地和/或材料配合地与车门的门锁罩壳和/或框架件和/或门内部件相连接,由此,在舒适地装配力引入和锁止元件时,得出其在车门处的可靠保持。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具有以上描述的类型的装置的车辆、尤其机动车。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在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实施例更详细阐释本发明。然而其不限于该实施例,而是包括所有通过专利权利要求限定的设计方案。其中:

图1极其示意性地以侧视图示出了配备有所述装置的车辆,

图2示出了在其门开启机构的区域中根据图1的车辆的车门的截面图(根据图1的截面“I-I”),

图3示出了在所述门开启机构的区域中从车辆外部的车门的第一透视视图,

图4示出了在所述门开启机构的区域中从车辆外部的车门的第二透视视图,

图5示出了在所述门开启机构的区域中从车辆外部的车门的第三透视视图,出于更好的可见性,该区域调整(bereinigt)成门开启机构的构件,

图6a,6b示出了在其功能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根据图1的截面“II-II”),以及

图7a,7b示出了在两个确定装置的功能的运行位置中的门开启机构的重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车辆1、当前轿车,其具有前部的和后部的侧向布置的车门2。根据图2,车门2基本上通过框架件3、门外部件4(也称为门外板)以及门内部件5(也称为门内板)形成。此外,玻璃6夹住在车门2之内。此外,车门2具有在门内侧布置在门外部件4处的、用于在门外侧布置在门外部件4处的门外把手8的支承弓形件7。本身已知的门开启机构的所谓的平衡质量9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弓形件7处。所述平衡质量9与门外把手8有效连接并且平衡门外把手8的质量。

平衡质量9借助于可从图3至5中看出的第一鲍登拉线10与本身已知的、布置在门锁罩壳11中的且未以绘图的方式示出的门锁有效连接。此外,在图3至5中示出了第二鲍登拉线12,其自身使门锁与未以绘图的方式示出的门内把手相连接。

根据仅仅示例性地涉及后部的车门2的该实施例,门锁罩壳11固定在面对车辆1的C柱13(尤其见图1)的端壁14处。已知地,门锁或其转动锁闩与在车身侧、当前固定地布置在所述C柱13处的锁栓或锁扣(未以绘图的方式示出)对应。在车门2关闭时,由此创造在车门2和车辆车身之间的特别牢固的连接。由于操纵门外把手8,平衡质量9可从由于借助于第一鲍登拉线10与门锁的有效连接而相应于门锁的关闭位置的第一运行位置15(图6a,7a)转移到相应于门锁的开启位置的第二运行位置16(图7b)中。

如另外可从图2至5中得知的那样,所述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承弓形件7处的平衡质量9(图2,3)关联有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并且布置成具有相对于平衡质量9确定的通过部(Freigang),该通过部不妨碍其为了打开门锁的摆动运动。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设置成,用于仅仅在碰撞事件(尤其侧碰撞)或者相似事件(例如相应的碰撞试验)的情况中起作用,在其中如在图7b中示出的那样,障碍物18撞击到车门2上。

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当前通过优选地由泡沫塑料构成的耐压的成型体19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材料,而是也包括例如由板件形成的耐压的空心体或金属泡沫体(未以绘图的方式示出)。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或成型体19在障碍物18的运动方向20上观察至少抵靠固定在车门2处的门锁罩壳11、根据该实施例附加地也抵靠框架件3以及抵靠门内部件4支撑并且固定(尤其见图2)。仅仅示例性地,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当前一方面力配合地借助于例如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的夹具21、螺旋元件或类似物与门内部件5牢固地相连接并且此外通过粘接部位22,23与框架件3和门锁罩壳11牢固地相连接。

以下参考图6a至7b进一步在其功能中描述本发明:

其后,根据图6a和7a,在时刻“t0”,车门2处于关闭的状态中,门外把手8处于未被操纵的状态中并且相应地平衡质量9处于其第一运行位置15中。假设,根据图6b,在时刻“t1”待出现障碍物18例如机动车的侧向撞击(Anstoß)(运动方向20),该撞击伴随障碍物18到车门2或车辆1的内部中的侵入(Intrusion)并且伴随在门外部件4处尤其围绕支承弓形件7的确定的褶皱形成(Faltenbildung)。由此,传统地,第一鲍登拉线10以及由此同样开启机构的平衡质量9的运动如此被引起,使得平衡质量9转移到其第二运行位置16中(图7b)并且出现门锁的未限定的或不期望的开启。

然而相反地,以上描述的、布置在具有相对于平衡质量9确定的通过部的静止位置(图6a)中的力引入和锁止元件17然而由于门外部件4连同支承弓形件7和平衡质量9的侵入如此与平衡质量9接触(图6b),使得防止或阻止平衡质量9从第一运行位置15中到第二运行位置16中的摆动运动,或者限制和/或引回平衡质量9的已经待出现的摆动运动。可在15ms之内进行该过程。通过该措施有效地防止,在碰撞事件(尤其侧碰撞)或相似的事件(例如相应的碰撞试验)的情况中,如此进行第一鲍登拉线10的不期望的操纵,使得开启门锁并且以不期望的方式释放车门2。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

2 车门

3 框架件

4 门外部件

5 门内部件

6 玻璃

7 支承弓形件

8 门外把手

9 平衡质量

10 第一鲍登拉线

11 门锁罩壳

12 第二鲍登拉线

13 C柱

14 端壁

15 第一运行位置(平衡质量9)

16 第二运行位置(平衡质量9)

17 力引入和锁止元件

18 障碍物

19 成型体

20 运动方向(障碍物18)

21 夹具

22 粘接部位

23 粘接部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