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终端及至少一个战术防卫机器人,其中:
所述战术防卫机器人设置用于分析、处理指令的主控模块、执行安保任务的防暴执行模块、进行通讯的网络模块及用于人机互、服务远程控制的交互模块;所述战术防卫机器人通过其网络模块接入互联网/局域网与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终端进行通讯;所述管理平台设置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终端、报警终端、远程控制终端;
所述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具体结构包括机身部(4)及架设于机身部(4)的炮台部(1)、操作部(2)、机器视觉部(3),其中:
所述防暴执行模块包括炮台部(1)、催泪瓦斯装置(2-3)、灭火器装置(2-4)、网枪装置(2-5);
所述炮台部(1)包括炮仓与炮筒,所述炮筒前端设置为狼牙棒结构;所述炮台部(1)通过套筒(2-10)与机身部(4)连接,可绕机身部(4)旋转;所述操作部(2)通过法兰轴(2-9)架设于炮台部(1)上方,可绕机身部(4)旋转;
所述操作部设置催泪瓦斯装置(2-3)、灭火器装置(2-4)、网枪装置(2-5); 所述操作台下方设置电动推杆(2-8),所述电动推杆(2-8)为伸缩套筒结构,用于调节操作台上催泪瓦斯装置(2-3)、灭火器装置(2-4)、网枪装置(2-5)的发射角度;
所述交互模块包括机器视觉部(3)、架设于操作部(2)上的触摸屏、设置于机身部(4)的语音示警装置(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2)设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催泪瓦斯发射口,所述操作台内部设置催泪瓦斯瓶及催泪瓦斯触发装置(2-3);所述操作台上架设至少一个灭火器发射枪;所述操作台上部设置至少一个灭火器放置腔,所述灭火器放置腔内装有灭火器及灭火器触发装置(2-13),所述灭火器通过软管连接灭火器发射枪;所述操作台上还架设有网枪发射枪,操作台内部对应设置网枪及网枪触发装置(2-6);所述催泪瓦斯触发装置(2-3)、灭火器触发装置(2-13)、网枪触发装置(2-6)均与主控模块连接,由主控模块控制其发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发射枪、灭火器放置腔、灭火器触发装置(2-13)均设置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炮台部(1)通过贯穿于中部的套筒(2-10)连接机身部(4);
所述套筒(2-10)包括内套与外套,所述内套与机身部(4)的固定板(1-4)连接,外套固定连接有齿轮A(1-2);
所述炮台部(1)内还设置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连接齿轮B(1-6),所述齿轮A(1-2)与齿轮B(1-6)相互啮合;
所述炮台部(1)顶部设置有大齿轮(2-15)及与其啮合的小齿轮(2-1);所述大齿轮内部设置法兰轴(2-9)与轴承(2-11),所述操作部(2)通过法兰轴(2-9)架设于大齿轮(2-15)上;
操作部(2)与小齿轮(2-1)固定连接;操作部(2)内设置有与小齿轮(2-1)连接的第二电机(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部(4)内设置固定板(1-4),所述套筒(2-10)的内套采用光轴支架(1-5)与固定板(1-4)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部(3)包括中部轴及中部轴顶部的网络摄像机(3-2)、摄像头(3-3);所述中部轴下端与操作部(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炮台部(1)与套筒(2-10)连接处设置法兰(1-1),起支撑炮台部(1)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部(4)下方连接行进机构(5),机身部(4)内置电池(4-1)与电机(4-2),为行进机构(5)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机构(5)为轮式行进机构或履带式行进机构。
10.基于战术防卫机器人的安保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的步骤:
S1:战术防卫机器人依靠机器视觉部(3)对各自的目标区域进行监控,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将监控信息传递至远和监控终端及管理平台;
S2:发现目标区域内有非法入侵者时,语音示警装置进行语音示警;
S3:如果语音示警无效,战术防卫机器人的主控模块发送防暴动作请求指令至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终端,由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终端人工启动防暴执行模块,包括启动催泪瓦斯装置(2-3)、灭火器装置(2-4)、网枪装置(2-5)、炮台部(3)的旋转狼牙棒中的或几种;
S4:防暴行为执行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部(3)确定非法入侵者位置,并电动推杆(2-8)调整操作台角度确定攻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