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20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5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30,530以及于2016年5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33,515的权益。以上申请中的每个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关闭系统的关闭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该关闭闩锁组件提供动力锁特征、动力儿童锁特征和双锁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每个特征均包括用于双拉机械释放特征的传动件和凸轮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在某些车辆上提供有用于车辆的被动门禁特征,被动门禁特征允许拥有车辆钥匙的车辆用户在不需要将钥匙插入门中的钥匙孔中的情况下简单地拉动门把手并打开门。密钥卡通常配备有与车载控制系统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对用户进行验证。当用户拉动外侧门把手以表示他/她想要进入车辆时,与门安装闩锁组件相关联的电动致动器被致动来释放闩锁机构以打开门。外侧门把手还配备有触发电动致动器的开关。闩锁机构由于内侧门把手连接至与关闭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内侧释放机构而还可以从车辆内侧机械地释放。然而,一些行政辖区规定了对内侧门把手与闩锁机构之间的由内侧释放机构提供的连接程度的规定(特别地对于后门而言,在儿童可能是乘客的情况下)。

许多现代的关闭闩锁组件提供多种动力操作特征,包括动力释放、动力锁、动力儿童锁以及双拉内侧释放装置。尽管市售的关闭闩锁组件在满足操作和规章要求方面是令人满意的,但仍然存在下述需要:推进技术以提供具有复杂性降低以及包装减小且同时提供之前提到的所需的动力操作特征的关闭闩锁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对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且本部分不是对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关闭闩锁组件具有闩锁机构和锁机构,该锁机构构造成包括双拉重置(overriding)特征,该双拉重置特征操作成使得当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内侧门释放杆可以一次被致动以解锁锁机构并第二次被致动以释放闩锁机构并打开车门。

另一方面在于为动力锁机构提供双拉释放装置,该双拉释放装置用于动力锁机构在儿童锁定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转变期间使关闭闩锁组件保持被锁定。本公开的动力锁机构仅使用一个马达来提供锁定功能和儿童锁功能。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关闭闩锁组件包括具有棘轮和掣爪的闩锁机构。棘轮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被朝向打开位置偏置。掣爪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轮保持位置,掣爪使棘轮保持处于关闭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掣爪允许棘轮移动到打开位置,掣爪被朝向棘轮锁定位置偏置。内侧释放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锁机构包括锁连杆,该锁连杆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该解锁位置,锁连杆将内侧释放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在该锁定位置,内侧释放杆将内侧门释放杆与掣爪操作性地断开连接,锁连杆被朝向该解锁位置偏置。锁机构还包括凸轮装置,该凸轮装置具有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旋转的锁凸轮,在该解锁位置,锁凸轮允许锁连杆枢转到解锁位置,在该锁定位置,锁凸轮使锁连杆枢转到锁定位置。锁机构还包括重置构件,该重置构件与锁凸轮连接并且能够在可致动位置与不可致动位置之间旋转,在该可致动位置,内侧门释放杆能够与重置构件接合以使锁凸轮移动到解锁位置,在该不可致动位置,内侧门释放杆与重置构件操作性地断开连接。当锁连杆处于解锁位置时,锁机构能够操作成解锁状态;当锁连杆处于锁定位置、锁凸轮处于锁定位置并且重置构件处于可致动位置时,锁机构能够操作成第一锁定状态;并且当锁连杆处于锁定位置、锁凸轮处于锁定位置并且重置构件处于非致动位置时,锁机构能够操作成第二锁定状态。

关闭闩锁组件的锁机构包括动力锁致动器,该动力锁致动器具有用于在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驱动pl齿轮的pl马达。pl齿轮到其第一锁定位置的旋转用于使锁凸轮定位于锁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且使重置构件位于重置构件的可致动位置,以建立第一锁定状态。pl齿轮到其第二锁定位置的旋转用于使锁凸轮位于锁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且使重置构件位于重置构件的不可致动位置,以建立第二锁定状态。当内侧释放杆接合处于可致动位置的重置构件并且使锁凸轮移动到锁凸轮的解锁位置且又使pl齿轮旋转到中间解锁位置时,解锁状态被建立。

在锁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凸轮装置包括单个凸轮,该单个凸轮固定成与pl齿轮共同在pl齿轮的三个不同的齿轮位置之间旋转。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凸轮装置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凸轮固定成与pl齿轮一起旋转。在第一锁定状态下,第一凸轮位于其锁定位置,以将锁连杆枢转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并且第二凸轮位于其解锁位置。在解锁状态下,重置构件使第一凸轮移动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同时第二凸轮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以允许锁连杆枢转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在第二锁定状态下,第二凸轮位于其锁定位置,以将锁连杆枢转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同时第一凸轮被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卡扣弹簧设置成用于使第一凸轮定位于其锁定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凸轮装置包括第一凸轮或锁凸轮以及第二凸轮或儿童锁凸轮,第一凸轮或锁凸轮以及第二凸轮或儿童锁凸轮两者均操作性地连接至pl齿轮。儿童锁凸轮能够在儿童锁定on位置与儿童锁定off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儿童锁凸轮卡扣弹簧用于强制儿童锁凸轮位于儿童锁凸轮的两个不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锁凸轮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并且锁凸轮卡扣弹簧用于强制锁凸轮定位于锁凸轮的两个不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为了建立第一锁定状态,pl齿轮被旋转到其第一锁定位置,其作用是使锁凸轮位于锁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使儿童锁凸轮位于儿童锁凸轮的儿童锁定off位置,使得锁凸轮使锁连杆保持处于锁定位置。为了建立解锁状态,重置构件被内侧释放杆驱动以使锁凸轮位于锁凸轮的解锁位置,同时儿童锁凸轮被保持在其儿童锁定off位置。锁凸轮从其锁定位置到其解锁位置的运动用于将pl齿轮从其第一锁定位置驱动到其解锁位置。为了建立第二锁定模式,pl齿轮被旋转到其第二锁定位置,其作用是使儿童锁凸轮位于其儿童锁定on位置,使得儿童锁凸轮使锁连杆保持处于锁连杆的锁定位置,同时锁凸轮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儿童锁凸轮和锁凸轮的取向构造成在pl齿轮在pl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旋转期间将锁连杆保持在锁连杆的锁定位置。

在又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下述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所述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提供具有电致动的动力释放功能以释放闩锁机构并且提供具有对锁机构的电致动的动力锁定功能以建立至少两个锁定状态,所述至少两个锁状态包括锁机构被解锁的第一锁状态以及选自包括以下状态的组的至少第二锁定状态:具有双拉重置特征的锁定状态、儿童锁定状态和双锁定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关闭闩锁组件可以具有提供所有这些状态的动力锁定功能。

其他适用范围将通过本文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本概述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仅用于对所选的实施方式而并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a是处于锁定状态的与图1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动力操作锁机构的平面图,图2b是处于重置状态的锁机构的平面图,图2c是处于解锁状态的锁机构的平面图,并且图2d是处于儿童锁定状态的锁机构的平面图;

图3是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是关闭闩锁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并且图5c和图5d是图5b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6是处于锁定状态的图5a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7是在内侧门把手被致动时被保持在锁定状态的图5a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8是处于解锁状态的图5a中示出的关闭锁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9是处于致动状态以允许车门打开的图5a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10是处于第二锁定状态的图5a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11是具有配备有本公开的关闭闩锁组件中的一种关闭闩锁组件的后乘客门的机动车辆的立体图;

图12a是配备有具有齿轮和凸轮装置的动力操作锁机构的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并且图12b是与齿轮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动力锁(pl)齿轮的局部正视图;

图13a和13b是在锁定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14a和14b是在内侧门把手被致动时被保持在锁定状态的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15a和15b是在解锁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

图16a和16b是在第二或儿童锁定状态下操作的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正视图,其中,锁凸轮处于解锁位置;

图17a和17b与图16a和图16b类似并且示出了在儿童锁定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锁凸轮处于锁定位置;

图18是与图12a和图12b中示出的动力操作锁机构相关联的pl齿轮的三个位置的开关状态与功能的关系曲线图;

图19是与配备有在儿童锁“on”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手动儿童锁机构的关闭锁闩组件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关联的部件的图示;

图20示出了在儿童锁机构在儿童锁“off”状态下进行操作时图19中示出的关闭闩锁组件的部件;

图21是根据本公开构造的并且配备有具有pl齿轮和双凸轮装置的动力操作锁机构的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22是与图21类似的正视图,其示出了部件在锁机构建立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一锁定状态时的取向;

图23a和图23b示出了与图22中示出的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儿童锁凸轮的另外的视图;

图24是与图21类似的正视图,但现在示出了部件在锁机构在内侧门把手的第一次拉动之后将关闭闩锁组件保持在第一锁定状态下时的取向;

图25a和图25b示出了与图24中示出的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儿童锁凸轮的另外的视图;

图26是与图21类似的正视图,但现在示出了部件在锁机构建立关闭闩锁组件的机械解锁状态时的取向;

图27a和27b示出了与图26中示出的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儿童锁凸轮的另外的视图;

图28示出了部件在锁机构建立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二或儿童锁定状态时的取向;

图29a和图29b示出了与图28中示出的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儿童锁凸轮的另外的视图;

图30示出了部件在锁机构建立关闭闩锁组件的第三或双儿童锁定状态时的取向;以及

图31a和图31b示出了与图30中示出的双凸轮装置相关联的锁凸轮和儿童锁凸轮的另外的视图。

贯穿附图中的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门的关闭闩锁,该关闭闩锁具有用于双拉释放的3位置式传动装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该关闭闩锁组件具有用于双拉释放的传动装置。提供用于机动车辆门关闭系统中的关闭闩锁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被透彻理解并完全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陈述了多个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及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特定的细节不需要被采用,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已知的过程、已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已知的技术不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参照图11,其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902的车门900的关闭闩锁组件13的实施方式。关闭闩锁组件13定位在车门900的后缘面903上并设置在合适的方向上以在门902关闭时接合安装在车身906上的碰销904。

现在参照图1,关闭锁闩锁组件13的第一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总体上包括闩锁机构、闩锁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内侧门释放机构以及具有双拉手动释放功能的动力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棘轮14和掣爪15。棘轮14能够在关闭或碰销捕获位置(图1)与打开或碰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或碰销捕获位置,棘轮14保持碰销904,在打开或碰销释放位置,棘轮14允许碰销904的释放。诸如扭簧之类的棘轮偏置构件30将棘轮14朝向打开位置偏置。掣爪15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图1)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相对于棘轮14运动,在棘轮保持位置,掣爪15将棘轮14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在棘轮释放位置,掣爪15允许棘轮14移动到其打开位置。诸如卷簧之类的掣爪偏置构件32将掣爪15朝向其棘轮保持位置偏置。

闩锁释放机构包括掣爪释放杆17,掣爪释放杆17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15并且能够在掣爪释放位置与原始位置(图1)之间移动,在掣爪释放位置,掣爪释放杆17使掣爪15移动到棘轮释放位置,在原始位置,掣爪释放杆17允许掣爪15被保持在棘轮保持位置。设置有诸如适合的弹簧之类的释放杆偏置构件34以使掣爪释放杆17朝向原始位置偏置。掣爪释放杆17可以通过诸如动力释放机构、外侧门释放机构或内侧门释放机构之类的若干部件而从原始位置移动到掣爪释放位置。

动力释放机构18包括具有马达输出轴38的动力释放马达36、固定至输出轴38的动力释放蜗杆装置40、动力释放(pr)齿轮42和动力释放(pr)凸轮43。pr凸轮43连接成与pr齿轮42共同旋转,并且pr凸轮43能够在掣爪释放位置范围与掣爪非释放位置范围之间旋转。在图1中,pr凸轮43处于在掣爪非释放范围内的位置。pr齿轮42由蜗杆装置40驱动并且pr齿轮42进一步驱动pr凸轮43,pr凸轮43驱动掣爪释放杆17在其原始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动力释放机构18可以用作被动门禁特征的一部分。当持有电子密钥卡的人接近车辆并打开外侧门把手22时,车辆感测到密钥卡的存在以及外侧门把手22已被致动(例如,经由开关24与至少部分地控制关闭闩锁组件13的操作且以20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通信)。进一步地,ecu20致动动力释放机构18以释放闩锁机构并将关闭闩锁组件13解除闩锁从而打开车门。

动力锁机构27对掣爪释放杆17和与内侧门释放机构相关联的内侧释放杆1之间的操作连接进行控制。动力锁机构27包括动力锁致动器19和锁机构28。锁机构28被示出为包括辅助释放杆4、锁连杆2和锁杆3。辅助释放杆4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释放杆17并且能够在原始位置(在图2a中示出)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原始位置,辅助释放杆4允许掣爪释放杆17处于原始位置,在致动位置,辅助释放杆4迫使掣爪释放杆17移动到掣爪释放位置。

锁连杆2能够在形成于辅助释放杆4中的长形槽44内滑动并且控制内侧释放杆1与辅助释放杆4之间的连接。锁连杆2能够在锁定位置(图2a)与解锁位置(图2c)之间移动。当锁连杆2处于解锁位置时,锁连杆2定位在能够在原始位置(图2a)与致动位置(图2b)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的内侧释放杆1的路径中。因此,当内侧释放杆1从原始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内侧释放杆1接合锁连杆2并使锁连杆2移动,并且因此,该移动使辅助释放杆4从原始位置向致动位置旋转。相反地,当锁连杆2处于锁定位置(图2a)时,锁连杆2不在内侧释放杆1的路径中。因此,内侧释放杆1从原始位置到致动位置的移动不会导致辅助释放杆4离开原始位置的任何相应移动。锁杆3操作性地连接至锁连杆2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图2a)与解锁位置(图2c)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锁杆3将锁连杆2定位在锁定位置,在解锁位置,锁杆3将锁连杆2定位在解锁位置。设置有诸如合适的扭簧之类的内侧释放杆偏置构件46以将内侧释放杆1朝向原始位置偏置。设置有诸如合适的扭簧之类的锁杆偏置构件9以将锁杆3朝向解锁位置偏置。

动力锁致动器19对锁机构28的位置和操作进行控制。动力锁致动器19包括具有输出轴52的锁马达11、与蜗杆装置54啮合的动力锁(pl)齿轮56并且具有锁杆凸轮6、重置构件10、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以及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其中,输出轴52上具有蜗杆装置54。锁杆凸轮6、重置构件10和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都被固定在一起并且能够与pl齿轮56一起旋转。由于在视图中被锁杆凸轮6遮挡,因而重置构件10、开关凸轮8和开关7在图2a至图2d中以虚线轮廓示出。然而,图1中示出了凸轮8和开关7。

锁杆凸轮6操作性地连接至锁杆3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范围与解锁位置范围之间旋转。当处于在锁定位置范围(在图2a和图2d中示出了锁定位置范围的示例)内的位置时,锁杆凸轮6将锁杆3保持在锁定位置。当处于在解锁位置范围(在图2c中示出了解锁位置范围的示例)内的位置时,锁杆凸轮6允许锁杆3移动到解锁位置。

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能够在解锁位置范围(图2c中示出了解锁位置范围的示例)与锁定位置范围(图2a中示出了锁定位置范围的示例)之间移动。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在解锁范围与锁定范围之间的移动改变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的状态。例如,开关7可以在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处于锁定范围中时打开并且可以在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处于解锁范围中时关闭,反之亦然。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的状态可以被ecu20使用以判定是否允许外侧门把手22(经由图1中示出的动力释放致动器18)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释放杆17。应当指出的是,可以使开关7的操作颠倒并且使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的轮廓颠倒,使得开关7的打开将对ecu20表示动力锁机构27被解锁,并且开关7的关闭将对ecu20表示动力锁机构27被锁定。

锁杆状态开关50可以用于对ecu20表示锁杆3的状态(即,锁杆3是处于锁定位置还是处于解锁位置)。应当理解的是,锁杆状态开关50是为代替开关7和开关凸轮8而提供的替代性开关。换言之,如果提供开关50,则开关7和凸轮8可以被省去。替代性地,如果提供开关7和凸轮8,则开关50可以被省去。

重置构件10能够在可致动位置范围(图2a中示出了可致动位置范围的示例)与不可致动位置范围(图2c和图2d中示出了非致动位置范围的示例)之间移动。在下面进一步描述重置构件10的操作。

锁马达11的旋转(通过蜗杆装置54)驱动pl齿轮56旋转并因此同时驱动锁杆凸轮6、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和重置构件10移动。

对于后门应用而言,动力锁机构27可以建立三种状态:锁定状态(图2a)、解锁状态(图2c)和儿童锁定状态(图2d)。参照图2c,当动力锁机构27处于解锁状态时,锁杆凸轮6处于解锁范围内,因此,锁杆3和锁连杆2处于其解锁位置。因此,内侧释放杆1通过锁连杆2和辅助释放杆4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释放杆17(并且因此连接至图1中示出的掣爪15)。因此,内侧释放杆1至致动位置的致动导致掣爪释放杆17的致动并且因此导致掣爪15至棘轮释放位置的移动,从而释放棘轮14以使其移动到其打开位置。另外,参照图2c,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处于解锁范围以对ecu20表示认为外侧门把手22已解锁。因此,如果外侧门把手22被车辆外的人拉动,即使这个人没有电子密钥卡或钥匙,动力释放致动器18也会致动掣爪释放杆17以打开车门。

图2a至图2d中示出的动力锁机构27包括即使动力锁机构27处于锁定状态仍允许内侧释放杆1打开车门的双拉重置特征。参照图2a,当动力锁机构27处于锁定状态时,锁杆凸轮6处于锁定范围并因此抵抗锁杆偏置构件9的推动作用而将锁杆3保持在锁定位置。此外,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处于锁定范围,并且因此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对ecu20表示动力锁机构27被锁定,使得ecu20将外侧门把手22与掣爪释放杆操作性地断开连接。此外,重置构件10处于可致动范围。

当内侧释放杆1被致动(即,移动到致动位置)同时动力锁机构27处于锁定状态(参见图2b)时,内侧释放杆1不使辅助释放杆4移动到致动位置。然而,内侧释放杆1的运动确实驱动重置构件10从作为可致动位置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处于不可致动的范围的第二位置。由于锁杆凸轮6、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和重置构件10全部连接在一起,所以重置部件10至第二位置(图2b)的运动导致锁杆凸轮6至解锁范围内的位置的移动,并且导致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至解锁范围内的位置的移动。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至解锁范围内的位置的移动关闭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以对ecu20发信号,以允许外侧门把手22与掣爪释放杆17之间的操作性控制。

当内侧释放杆1仍被致动时,设置在内侧释放杆1上的锁连杆保持器表面58将锁连杆2保持在锁定位置。因此,即使锁杆凸轮6不再阻挡锁杆3移动到解锁位置,锁杆3也保持在锁定位置。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和锁杆状态开关50的各自的状态可以用于向ecu20指示动力锁机构27处于“重置”状态。

当内侧释放杆1从致动位置释放并且返回到原始位置(参见图2c)时,保持器表面58从锁连杆2的路径移出,因此锁连杆2和锁杆3在锁杆偏置构件9的推动作用下移动到锁连杆2和锁杆3的解锁位置(图2c)。因此,动力锁机构27处于解锁状态。因此,当动力锁机构27处于锁定状态时,内侧释放杆1到原始位置的致动及返回已经使动力锁机构27移动到图2c中示出的解锁状态,在此,内侧释放杆1通过锁连杆2和辅助释放杆4可操作地连接至掣爪释放杆17。因此,内侧释放杆1从其原始位置至其致动位置的第二致动使得掣爪释放杆17移动到其掣爪释放位置,以将掣爪15移动到其棘轮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从而打开车门。

当动力锁机构27处于如图2d所示的儿童锁定状态时,锁杆凸轮6处于锁定范围内,并且因此锁连杆2和锁杆3处于它们的锁定位置。此外,重置构件10处于不可致动范围中的第三位置。因此,不管释放杆1被致动多少次,都防止内侧释放杆1重置动力锁机构27并且打开车门。此外,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可以处于锁定范围内,从而导致外侧门把手22和掣爪释放杆17之间的操作性断开连接。

动力锁机构27可以通过使pl齿轮56旋转的锁致动器19在其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儿童锁定状态之间变换。更具体地,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锁定状态(图2a)变换到解锁状态(图2c),锁马达11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一方向(图2a示出的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ecu20基于开关7的状态感测到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已经移动到解锁范围,并且基于开关50的状态感测到锁杆凸轮6已经移动到解锁范围为止。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解锁状态(图2c)变换到儿童锁定状态(图2d),锁马达11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一方向(图2c中示出的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锁马达11由于与连接至pl齿轮56的具有对应的固定限制表面的部件接合而停转为止。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锁定状态(图2a)移动到儿童锁定状态(图2d),锁马达11可以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一方向(图2a中示出的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锁马达11由于与连接至pl齿轮56的具有对应的固定限制表面的部件接合而停转为止。

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儿童锁定状态(图2d)变换到解锁状态(图2c),锁马达11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二方向(图2d中示出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ecu20基于开关7的状态感测到锁杆凸轮状态开关凸轮8已经移动到解锁范围并且基于开关50的状态感测到锁杆凸轮6已经移动到解锁范围为止。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解锁状态(图2c)变换到锁定状态(图2a),锁马达11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二方向(图2c中示出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锁马达11由于与连接至pl齿轮56的具有对应的限制表面的部件接合而停转为止。为了将动力锁机构27从儿童锁定状态(图2d)变换到锁定状态(图2a),锁马达11可以被致动以使pl齿轮56沿第二方向(图2d中示出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锁马达11由于与连接至pl齿轮56的具有对应的限制表面的部件接合而停转为止。

在锁部件的前述运动期间,锁状态可以通过锁杆凸轮状态开关7的状态并且另外地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由ecu20向锁马达11发出的最新命令而被指示给ecu20。更具体地,在开关7指示锁定状态并且由ecu20发出的最新命令为使锁马达11沿第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那么动力锁机构27处于儿童锁定状态。在开关7指示锁定状态并且由ecu20发出的最新命令为使锁马达11沿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那么动力锁机构27处于锁定状态。在开关7指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无论ecu20给锁马达11发出的最新命令如何,动力锁机构27都处于解锁状态。将指出的是,动力锁机构27的锁状态可以替代性地根据锁杆状态开关50的状态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开关7的状态来确定。

图2a至图2d中示出的动力锁机构包括“应急”特征,这种特征允许在内侧门释放杆1处于致动位置(图2b)时将锁状态从儿童锁定状态(图2d)改变至解锁状态(图2c)。由于内侧门释放杆1上的保持器表面58使锁杆3保持处于锁定位置,因此,锁杆3不会阻碍锁杆凸轮6沿逆时针方向到解锁范围的运动。因此,当内侧门释放杆1被释放并移回至原始位置时,锁杆3可以移动到解锁位置,并且动力锁机构27此时将处于解锁状态。因此,即使在车辆乘员已经致动了内侧释放杆1并将释放杆1保持在致动位置时,动力锁机构27仍允许关闭闩锁组件13接收解锁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起作用。

在儿童锁定状态下,动力锁机构27不允许内侧释放杆1打开关闭闩锁组件13,但是动力锁机构27可以允许内侧释放杆1解锁外侧门把手22,使得随后可以使用外侧门把手22打开关闭闩锁组件13。为此,可以设置以70表示的内侧释放杆状态开关,用于向ecu20指示内侧释放杆的状态(即,用于向ecu20指示内侧释放杆1是处于原始位置还是致动位置)。当内侧释放杆1被致动时,ecu20可以感测到该致动,并且在动力锁机构27处于儿童锁定状态时,ecu20可以解锁外侧门把手22。当内侧释放杆1在动力锁机构27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被致动时,ecu20将不会解锁锁连杆2或外侧门把手22。

代替锁马达11能够将pl齿轮56转动至与动力锁机构27的儿童锁定状态相关联的选定位置,替代性地,可以手动地控制动力锁机构27进入和离开儿童锁定状态(例如,经由包括从车门900的边缘面突出的杆的儿童锁机构)的运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儿童锁机构可以包括单独的儿童锁凸轮,单独的儿童锁凸轮与锁杆3的适当部分接合以控制锁杆3是否能够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儿童锁凸轮能够在锁定位置范围与未锁定位置范围之间旋转。由于通过儿童锁机构提供了儿童锁定能力,因此,ecu20能够操作马达11以使pl齿轮56在两个位置之间而不是在三个位置之间旋转。这两个位置与外侧门把手22的解锁状态和例如锁定状态对应。

现在参照示出了关闭闩锁组件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4。关闭闩锁组件100包括具有棘轮102和掣爪104(其可以与图1中的棘轮14和掣爪15类似)的闩锁机构、具有掣爪释放杆106的闩锁释放机构以及动力释放机构108,棘轮102和掣爪104可以通过适当的偏置构件使棘轮朝向打开位置偏置并使掣爪朝向棘轮保持位置偏置。棘轮102上可以具有用于切断以110和112示出的两个开关的结构。第一开关110可以为门微开指示器开关,该开关定位成指示棘轮102处于第二位置(即,掣爪104保持棘轮102的以114示出的第二锁定表面,而非保持第一锁定表面116)的情况。第二开关112可以用以指示棘轮102是打开的(从而指示车门是打开的)。

动力释放机构108包括具有输出轴120的动力释放马达118,输出轴120具有驱动动力释放(pr)齿轮124的蜗杆装置122。pr齿轮124连接有释放杆致动凸轮126,释放杆致动凸轮126使掣爪释放杆106从原始位置枢转到掣爪释放位置(图4)。可以设置有用于将掣爪释放杆106朝向其原始位置偏置的释放杆偏置构件128。

当使用动力释放机构108释放掣爪104以打开车门时,ecu20可以使动力释放马达118运转,直到ecu20接收到车门打开的信号(来自开关112)为止,或者直到已经过了选定的时间段为止,经过了选定的时间段表示车门被卡住(例如,被堆积在车辆上的雪或冰堆积物卡住)。在从门状态开关接收到车门打开的信号时,ecu20可以向马达118发出信号,以重新设定棘轮102和掣爪104,使得掣爪104准备好在车门关闭时锁定棘轮102。

ecu20可以接收来自内侧门把手状态开关(图4中未示出)以及外侧门把手状态开关24的向ecu20指示内侧门把手(图11中以908示出)和外侧门把手22中的一者是处于原始位置还是被致动的信号。ecu20可以通过根据自内侧门把手和/或外侧门把手22的致动信号选择性地起作用或忽略上述致动信号来提供包括儿童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双锁定状态以及锁定状态在内的若干锁状态中的任何状态。这些锁状态可以为ecu20的逻辑状态。可以提供如双拉重置的功能,由此ecu20在内侧门把手的第一次致动(同时闩锁被锁定)时就解锁内侧门把手。

可以设置感测掣爪释放杆106的位置的掣爪释放杆状态开关130。状态开关130可以用以向ecu20指示掣爪释放杆106何时到达致动位置。

上述关闭闩锁组件13、100已经被描述为用于车辆的后门中的背景下。关闭闩锁组件13、100还可以用于车辆的前门中,其具有三种锁状态,包括锁定状态、解锁状态以及双锁定状态(代替用于后门应用中的儿童锁定状态)。这三种锁状态可以由提供用于关闭闩锁组件13、100的三种锁状态(锁定、解锁以及儿童锁定)的类似结构来提供。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当动力锁机构27处于双锁定状态时,ecu20在内侧门释放杆1被致动时不能解锁外侧门把手22,而ecu20可以被编程以如上所述的在处于后门应用中的儿童锁定状态时解锁外侧门把手22。参照图2a,可选的是,可以向关闭闩锁组件13提供额外的双锁特征。因此,动力锁机构27(并且因此关闭闩锁组件13)将具有儿童锁定状态、解锁状态、锁定状态以及双锁定状态。

图3中示出了用于前门应用的关闭闩锁组件13的构型的另一示例。图3中的关闭闩锁组件13可以包括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并且不具有儿童锁定状态的动力锁机构(未示出)。在锁定状态下,该动力锁机构使外侧门把手22失效。在解锁状态下,该动力锁机构允许通过外侧门把手22借助于动力释放致动器18致动掣爪释放杆17。图3中的关闭闩锁组件13可能不具有双拉重置特征,从而允许代替地通过以200表示的内侧释放杆对掣爪释放杆17直接致动,而不必考虑锁(未示出)是否处于锁定状态。可选地,车门900可以包括钥匙锁,钥匙锁包括利用钥匙进行旋转的锁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外侧门释放杆202,外侧门释放杆202以机械的方式连接至掣爪释放杆17并且自身通过锁芯的旋转而被以机械的方式致动。

关闭闩锁组件13可以构造成提供两种锁状态而不是三种锁状态。例如,在前门应用中,关闭闩锁组件可以具有双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这种构型中,不需要重置构件10并且重置构件10可以被省去,这是因为在双锁定状态下,不能使用内侧门释放杆1来重置动力锁机构27。此外,关闭闩锁组件13可以构造成使得解锁状态表示对pl齿轮56的行程极限而非对应于两个行程极限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使锁马达11沿第一方向旋转,直到锁马达11停转以使锁移动到双锁定状态为止,并且可以使锁马达11沿第二方向旋转,直到马达11停转以使锁移动到解锁状态为止。

在另一变型中,关闭闩锁组件13可以用于具有两种锁状态的前门应用中:锁定和解锁状态,其中,双拉重置特征被设置为使动力锁机构27移出锁定状态的一种方式。在该变型中,设置有重置构件10,并且重置构件10能够由内侧释放杆1接合以使关闭闩锁组件13进入解锁状态,使得对内侧释放杆1的随后致动将打开关闭闩锁组件13。在该变型中,解锁状态可以在用于pl齿轮56的一个行程极限处,而锁定状态可以在用于pl齿轮56的另一行程极限处,使得当使用锁马达11改变锁状态时,使pl齿轮56沿一个方向或沿另一方向移动,直到马达11停转为止。

现在参照示出了关闭闩锁组件3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5至图10。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1至图4中示出的元件类似的元件提供有类似的附图标记。例如,元件301与图1至图4中的元件1类似;元件302与图1至图4中的元件2类似;元件311与图1至图4中的元件11类似;等等。关闭闩锁组件300可以类似于关闭闩锁组件13,但是关闭闩锁组件300包括更少的部件,这可以提供降低的复杂性和成本以及增大的可靠性。通常,关闭闩锁组件300包括闩锁机构、闩锁释放机构、动力释放机构、内侧门释放机构以及具有双拉手动释放功能的动力锁机构。闩锁机构包括可以类似于棘轮14和掣爪15(图1)的棘轮314和掣爪315,并且棘轮314和掣爪315可以分别由棘轮偏置构件和掣爪偏置构件偏置,棘轮偏置构件和掣爪偏置构件可以类似于图1至图4中的棘轮偏置构件和掣爪偏置构件。在图5a和图5b的视图中棘轮偏置构件被遮挡,但掣爪偏置构件在图5b中以322示出。

闩锁释放机构包括掣爪释放杆317,该掣爪释放杆317通常类似于掣爪释放杆17(图1)。掣爪释放杆317能够通过包括内侧释放杆301、动力释放机构318以及外侧门释放杆502(图5b)在内的若干元件中的任一元件而在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图9)之间枢转,其中,内侧释放杆301经由锁连杆302与内侧门释放机构相关联,锁连杆302与动力锁机构相关联。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图6)到其掣爪释放位置(图9)的枢转使得杆317上的掣爪释放臂382接合掣爪315上的杆接纳臂383并且将掣爪315驱动到棘轮释放位置。在图6至图10中示出的视图中,掣爪释放杆317沿逆时针方向枢转以到达掣爪释放位置。掣爪释放杆317由掣爪释放杆偏置构件381朝向原始位置偏置。

以与图1中的动力释放机构18类似的方式,动力释放机构318(图5a和图5b)包括具有输出轴的动力释放马达336,输出轴上具有蜗杆340。蜗杆340使蜗轮342(在下文中,该蜗轮342也可以被称作pr齿轮)旋转,蜗轮342上具有能够与掣爪315上的杆接纳臂383接合的掣爪驱动表面385(图5b)。pr齿轮342能够通过马达336(经由蜗杆340)在原始位置(图6)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旋转,在掣爪释放位置,pr齿轮342将掣爪315驱动到棘轮释放位置。ecu320控制马达336的操作。pr齿轮342由pr齿轮偏置构件387(图5b)朝向原始位置偏置。将指出的是,在该运动期间,pr齿轮342反向驱动蜗杆340。为此,蜗杆340具有使蜗杆340能够进行反向驱动的螺纹角。

如所指出的,内侧门释放机构包括内侧释放杆301。内侧释放杆301能够(例如,通过在图6中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运动)从原始位置(图6)移动到致动位置(图7),并且由内侧释放杆偏置构件346朝向原始位置偏置。内侧释放杆301由如图5a和图7中所示的内侧门把手395(例如,经由线缆396)致动。内侧门把手395可以在原始位置(图5a)与致动位置(图7)之间移动(例如,枢转),其中,门把手395使内侧释放杆301进入致动位置。门把手395可以由内侧门把手偏置构件397朝向原始位置偏置。

内侧门把手395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内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70。状态开关370具有在内侧门把手395并且因此内侧释放杆301处于原始位置时的第一状态(例如,关闭)。状态开关370具有在内侧门把手395并且因此内侧释放杆301处于致动位置时的第二状态(例如,打开)。因此,状态开关370的状态指示内侧把手395的位置并且指示内侧释放杆301的位置。就此而言,内侧把手状态开关370还可以称为内侧门释放杆状态开关370。在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状态开关370可以定位成由门释放杆301接合,而不是由内侧门把手395接合。

设置有外侧门把手322,该外侧门把手322(例如,通过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能够从原始位置(图5a)移动到致动位置,并且由外侧门把手偏置构件323朝向原始位置偏置。外侧门把手322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外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24。状态开关324具有在外侧门把手322处于原始位置时的第一状态(例如,关闭)以及在外侧门把手322处于致动位置时的第二状态(例如,打开)。因此,状态开关324的状态指示外侧门把手322的位置。

ecu320(图5a)包括处理器320a和存储器320b,该存储器320b在闩锁300的操作期间存储由处理器320a使用的数据。ecu320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被编程以执行如文中描述的闩锁300的操作。ecu320从外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24和内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70接收信号,并且使用这些信号以根据ecu320处于何种模式来控制动力释放马达336的操作。ecu320可操作成处于锁定状态(锁定状态还可以称为“单个锁定状态”)、或第一锁定状态、解锁状态以及第二锁定状态。在解锁状态下,ecu320在接受到关于内侧门把手395或外侧门把手322中的一者已经被致动的指示时使动力释放马达336致动。

在锁定状态下,ecu320无视来自内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70和外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24的信号,并且因此,内侧门把手395或外侧门把手322的致动不会致使车辆门900打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侧门把手395的第一次的致动可以发信号给ecu320以将状态从锁定状态改变至解锁状态。替代性地,内侧门把手395的第一次的致动可以发信号给ecu320以将状态从锁定状态改变至内侧门把手解锁状态,其中,ecu320继续无视来自外侧门把手322的信号,但可以在内侧门把手395的第二次致动时对动力释放马达336进行致动。在又一替代方案中,对内侧门把手395的致动不会致使ecu320离开锁定状态,并且因此ecu320在处于锁定模式时会继续无视指示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两者的致动的信号。

第二锁定状态可以对应于例如在下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双锁定状态,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下,关闭闩锁组件300安装在车辆的前门中,或者对应于例如在下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儿童锁定状态,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下,关闭闩锁组件300安装在车辆的后门中。如果ecu320处于双锁定状态,ecu320忽视来自指示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的致动的状态开关370和324的信号并且可以继续忽视上述信号直到ecu320改变至不同的状态。如果ecu320处于儿童锁定状态,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的初始致动不会导致动力释放马达336的致动。然而,ecu320可以被编程为使得在接收到内侧门把手395的初始致动时,ecu320可以改变至外侧解锁状态,由此内侧门把手395的致动不会导致马达336的致动,但外侧门把手322的致动会导致马达336的致动,由此打开关闭闩锁组件300和车辆门900。

设置有动力锁机构327,并且该动力锁机构327操作成防止或允许掣爪释放杆317的机械致动。除此之外,动力锁机构327包括锁连杆302、具有锁连杆凸轮306的单个凸轮装置以及动力锁致动器319。锁连杆302可以在图8中所示的解锁位置与图6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锁位置中,锁连杆302将内侧释放杆301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315(经由掣爪释放杆317)。在锁定位置中,锁连杆302使内侧释放杆301与掣爪315操作性地断开连接。锁连杆302的运动可以是围绕枢轴轴线的枢转运动,其中,锁连杆302可以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至内侧释放杆301。锁连杆302由锁连杆偏置构件朝向解锁位置偏置,该锁连杆偏置构件可以是内侧释放杆偏置构件346的一部分389(图5b中所示)。

内侧释放杆301从原始位置(图6中所示)朝向致动位置枢转(沿着图6至图10中所示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由此驱动锁连杆302以在图6至图10中所示的视图中向左平移。具体地,如果锁连杆302处于解锁位置中(图8),释放杆301的致动将形成在锁连杆302的端部上的接纳槽口驱动到形成在掣爪释放杆317上的锁连杆接纳表面388,由此将掣爪释放杆317驱动到掣爪释放位置(图9)。相反,如果锁连杆302处于锁位置(图6)中,释放杆301的致动将锁连杆302朝向图6至图10中所示的视图中的左边驱动,但处于掣爪释放杆317(图7)的上方,使得锁定杆302不会将掣爪释放杆317朝向掣爪释放位置驱动。

锁连杆凸轮306设置成对锁连杆302的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位置进行控制。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可以在第一锁定位置(如图6中所示)、解锁位置(如图8中所示)以及第二锁定位置(图10中所示)之间移动。在图8所示的解锁位置中,锁连杆控制凸轮306由于对内侧释放杆301的致动而允许锁连杆302将掣爪释放杆317朝向掣爪释放位置驱动,由此对关闭闩锁组件300进行解除闩锁和释放以使得车门900被打开。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解锁位置时,动力锁机构327处于解锁状态。

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控制凸轮306使锁连杆302朝向锁位置移动,并且因此防止锁连杆302将掣爪释放杆317驱动到掣爪释放位置。然而,当锁连杆凸轮306处于第一锁定位置时,在内侧释放杆301上的凸轮驱动表面398可以与连接至锁连杆控制凸轮306的重置构件310接合,由此将内侧释放杆301与锁连杆控制凸轮306操作性地连接。重置构件310可以被认为处于可致动位置。因此,内侧释放杆301朝向致动位置(图7)的运动将锁连杆控制凸轮306驱动到解锁位置。当释放杆301保持被致动时,锁连杆302延伸到掣爪释放杆317的上方并且由掣爪释放杆317自身防止锁连杆302在锁连杆偏置构件386的迫压下移动到解锁位置。一旦内侧释放杆301返回至原始位置(图8),锁连杆302充分地收回,使得掣爪释放杆317不再阻碍锁连杆302的枢转运动,并且因此锁连杆偏置构件386将锁连杆302移动至解锁位置。因此,由于内侧门释放杆301的第一次或最初的致动,动力锁机构327处于解锁状态。因此,内侧门释放杆301的随后的第二致动将关闭闩锁组件300和车辆门900打开。

如图10所示的锁连杆控制凸轮306的第二锁定位置可以例如是双锁定位置或儿童锁定位置。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第二锁定位置时,重置构件310处于非可致动的位置,并且因此在内侧释放杆301上的凸轮驱动表面398不能致动重置构件310并且因此与锁连杆控制凸轮306操作性地断开连接。因此,内侧门释放杆301朝向致动位置的运动不会对锁连杆控制凸轮306产生影响。

动力锁致动器319包括锁马达311,该锁马达311对蜗杆354进行驱动,并且该蜗杆354又驱动电动锁蜗轮356(下文称为pl齿轮)。pl齿轮356又直接地连接至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并对锁连杆控制凸轮306进行驱动。为了到达第一锁定位置,锁马达311对锁连杆控制凸轮306的沿第一方向(在图6中所示的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进行驱动,直到锁马达311由于在锁连杆控制凸轮306上的第一限制表面390(图5b)与在壳体(以380示出)上的第一限制表面392(图5c)接合的原因而停止。

如上文提到,内侧释放杆301朝向致动位置的运动(图7)将锁连杆控制凸轮306从第一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进行驱动。将提到的是,在该运动期间,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反向驱动pl齿轮356和蜗杆354。为了允许该运动,蜗杆354具有使蜗杆354反向可驱动的螺纹角。

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如图6中所示的第一锁定位置时,可以作为第一锁定位置状态开关307的第一开关307通过与状态开关凸轮308接合而关闭,该状态开关凸轮308与控制凸轮306一起旋转。ecu320接收来自第一锁定位置状态开关307的指示开关307的状态的信号。通过状态开关凸轮308对第一锁定位置状态开关307进行关闭可以对ecu320作如下指示:关闭闩锁组件300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因此,ecu320进入如上文所述的锁定状态。

如图8中可以观察到的,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解锁位置时,状态开关凸轮308的位置远离状态开关307,并且因此,开关307被关闭(即,打开)。因此,ecu320确定了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解锁位置中,并且如上文提到的,锁连杆控制凸轮306能够进入内侧解锁状态,解锁状态,或者ecu320可以保持处于锁定状态。

为了到达第二锁定位置,朝向锁马达311的反向的电流将pl齿轮356和锁连杆控制凸轮306沿着第二方向(在图6中所示的视图中的顺时针方向)驱动,直到锁马达31由于与锁连杆控制凸轮306相关联的凸轮部段308上的第二限制表面(图5b)和在如图10中所示的壳体380的一部分上的第二限制表面372(图5c)相接合而停止。当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如图10中所示的第二锁定位置中时,由于状态开关凸轮308与开关307断开接合所以第一锁定位置状态开关307被打开。关闭闩锁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开关373,该第二开关373可以是第二锁定位置状态开关,并且可以通过与状态开关凸轮308接合而关闭,由此对ecu320作出指示: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已经到达第二锁定位置。因此,ecu320进入如上文描述的第二锁定状态。因此,在关闭闩锁组件300的操作期间,状态开关373和370一起具有如下三个状态: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状态开关370被关闭并且第二状态开关373被打开,从而指示动力锁机构327处于锁定状态;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状态开关370被打开并且第二状态开关373被打开,从而指示动力锁机构327处于解锁状态;以及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第一状态开关370被打开并且第二状态开关373被关闭,从而指示动力锁机构327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在锁定位置、解锁位置以及第二锁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中,锁连杆控制凸轮306通过蜗杆354与pl齿轮356之间的接合而保持在每个位置中。不需要偏置构件来将锁连杆控制凸轮306朝向任意特定位置偏置。

应指出的是,无论动力锁机构327的状态如何,ecu320可以进入若干解锁状态中的任意解锁状态,使得对内侧门把手395和/或外侧门把手322的致动可以用于将关闭闩锁组件300和车辆门打开。此外,在不需要或不产生动力锁机构327的锁连杆302或其他部件的任何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动力释放马达336对掣爪释放杆317进行致动。因此,关闭闩锁组件300可以包括被动门禁特征,使得由ecu320对与车辆相关联的密钥卡进行的检测能够用于使关闭闩锁组件300的至少外侧门把手322基本上瞬间地解锁,因为这种解锁相当于ecu320从锁定状态至解锁状态(或者至外侧门把手解锁状态)的状态改变。当使用者对外侧门把手322进行致动时,仅需要动力释放马达336致动掣爪释放杆317而不对动力锁机构327的各部件的任意部件进行致动,由此减少了由用于对关闭闩锁组件300进行打开的释放马达336执行所需的工作量,这又减少了对关闭闩锁组件300进行打开所需的时间量。因此,这使得在外侧门把手322已经致动之后,车辆的使用者在车辆门打开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减少。

参照图5b,外侧门释放杆323是可以用于在需要下述致动的情况下(例如,在闩锁失去动力或者释放马达336失效的情况下)在车辆的外侧对掣爪315进行机械地致动的杆。通过将钥匙插入锁芯(未示出)并且使锁芯旋转,外侧门释放杆323可以被枢转(沿在图6至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从而通过在释放杆323上的驱动表面375与在掣爪315上的接纳表面376相接合而将掣爪315朝向棘轮释放位置驱动。

如可以观察到的,关闭闩锁组件300在不使用锁杆的情况下操作,与图1至图4中的关闭闩锁组件13相比,这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外侧门把手22和322在附图中示出为可枢转构件,可枢转构件与分别以24和423示出的限制开关相接合。将理解的是,门把手22和322完全不需要可移动,并且开关24和324可以构造成对使用者的手是否在门把手22或322上或者靠近门把手22或322进行感测。例如,开关可以是近距离传感器或者是合适类型的触摸式传感器(例如,电阻式、电容式或投射式电容触摸传感器)。

ecu320已经描述为具有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第二锁定状态可以是儿童锁定状态或双锁定状态。应指出的是,可能的是,ecu320能够具有儿童锁定状态和双锁定状态。换言之,关闭闩锁组件300可以构造成可以由使用者选择的三个不同的锁定状态,即,锁定状态,在该状态下,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失效(但在锁定状态下,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定位成允许由内侧门把手395进行机械重置);儿童锁定模式,在儿童锁定模式下,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失效(但在儿童锁定模式下,内侧门把手395的第一次致动使ecu320进入外侧门把手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外侧门把手322的致动使得ecu320将动力释放马达336致动成将关闭闩锁组件300解除闩锁并释放,并且内侧门把手395的致动不使动力释放马达336致动);以及双锁定状态,在双锁定状态,内侧门把手395和外侧门把手322失效并且不能通过把手395或把手322的致动而重新启用。

虽然两个开关307和373被示出为辅助ecu320确定锁连杆控制凸轮306是否处于锁定状态、解锁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应指出的是,能够提供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可以使用单个三位置开关来指示ecu320关于锁连杆控制凸轮306处于何种状态。

特别地参照图12至图18,示出了关闭闩锁组件400的另一实施方式。关闭闩锁组件400总体上构造为图5至图10的关闭闩锁组件300的替代方案,但该关闭闩锁组件400现在配备有修改的动力锁机构402。动力锁机构402包括相对于与动力锁机构327相关联的先前描述的部件的许多通用部件,并且同样地提供了与先前详细描述的功能类似的功能。然而,动力锁机构402现在配备有双凸轮装置,该双凸轮装置构造成在动力锁机构402的操作在其锁定状态与儿童锁定状态之间转变期间确保对处于锁定/闩锁模式下的关闭闩锁组件400的不间断的维护。可以参照图5至图10来了解在图12至图18中未具体示出的但已经公开成与关闭闩锁组件400相关联的闩锁机构、内侧把手释放机构和外侧把手释放机构的各部件。

图12a是与关闭闩锁组件400相关联的各部件的正视图,并且图示了能够在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的掣爪释放杆317。如上所述,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到其掣爪释放位置的枢转运动使得在掣爪释放杆317上的掣爪释放臂382与在掣爪315上的杆接纳臂383接合,以迫使掣爪315从其掣爪保持位置到其棘轮释放位置,由此将闩锁机构释放。掣爪释放杆317由掣爪释放杆弹簧381朝向掣爪释放杆317的原始位置偏置。

关闭闩锁组件400还配备有动力释放机构318,动力释放机构318包括动力释放马达336,动力释放马达336具有用于驱动蜗杆340的马达轴338。蜗杆340与动力释放(pr)齿轮342相啮合,动力释放齿轮342具有可与掣爪315上的杆接纳臂383接合的驱动掣爪凸耳385。pr齿轮342可通过动力释放马达336(通过蜗杆340)在其原始位置与其掣爪释放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在掣爪释放位置,pr齿轮342强制驱动掣爪315从其棘轮保持位置移动到其棘轮释放位置。ecu320控制动力释放马达336的操作。pr齿轮342由pr齿轮偏置弹簧387朝向其原始位置偏置。

与关闭闩锁组件400相关联的内侧门释放机构还包括内侧释放杆301,内侧释放杆301可以可枢转的方式在其原始位置与其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内侧释放杆301通过内侧释放杆弹簧346被朝向其原始位置正常地偏置。如前所述,内侧释放杆301由从其内侧把手原始位置移动到其内侧把手致动位置的内侧门把手395(图7)致动,由此致使内侧释放杆301相应地从其原始位置移动到其致动位置。内侧门把手395包括如前面公开的那样作用的内侧门把手状态开关370。

外侧门把手322(图5a)可从其外侧把手原始位置移动到其外侧把手致动位置,并且外侧门把手322由外侧把手偏置弹簧323朝向其外侧把手原始位置偏置。外侧门把手322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并且如前面公开的那样作用的外侧门把手开关324。

动力锁机构402在图12a中示出为尤其包括锁连杆302、具有锁凸轮406和控制凸轮414的双凸轮装置以及动力锁致动器407。锁连杆302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内侧释放杆301,并且能够在其解锁位置与其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解锁位置,锁连杆302通过掣爪释放杆317将内侧释放杆301操作性地连接(即,联接)至掣爪315。在锁定位置,锁连杆302将内侧释放杆301与掣爪释放杆317操作性地断开连接(即,断开联接)。锁连杆302由适合的偏置构件——比如例如内侧释放杆弹簧346的稍端部分389——朝向其解锁位置偏置。当内侧释放杆301沿第一方向(即,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其原始位置枢转至其致动位置时,锁连杆302被驱动成平移至示出的视图中的左侧。在锁连杆302处于其解锁位置的情况下,释放杆301的致动致使形成在锁连杆302的端部中的接纳件凹口386与形成在掣爪释放杆317上的锁连杆接纳表面388配合接合,由此驱动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至其掣爪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相比之下,如果锁连杆302处于其锁定位置,则释放杆301的致动仍驱动锁连杆302至示出的视图中的左侧,但锁连杆302定位在掣爪释放杆317上方使得锁连杆302不会与掣爪释放杆317接合并且不会将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驱动出来。

动力锁致动器407在图12a中示出为大体上包括电动锁马达311,电动锁马达311具有马达轴驱动蜗杆354,马达轴驱动蜗杆354又可旋转地驱动动力锁(pl)齿轮408。pl齿轮408安装成围绕柱状件410旋转。如将详细描述的,pl齿轮408能够在三个(3)不同的齿轮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三个不同的齿轮位置包括第一锁定位置、中间解锁位置和第二(即,儿童锁定)锁定位置。pl齿轮408由锁马达311在其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驱动。锁凸轮406安装在柱状件410上以在第一或锁定位置与第二或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凸轮卡扣弹簧412对锁凸轮406进行作用,并且用以将锁凸轮406强制地定位并保持在其两个可能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因而,锁凸轮406可相对于pl齿轮408移动。图12b是示出形成于或者刚性地固定至pl齿轮408的控制凸轮414以及其与形成在锁凸轮406的重置臂部418上的驱动凸耳部段416的关系以及形成在内侧释放杆301上的致动腿部部段301’的截面图。如将详细描述的,控制凸轮414可响应于pl齿轮408在其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的旋转而在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首先参照图13a和图13b,动力锁机构402示出为在其锁定状态中与处于其原始位置的内侧释放杆301、处于其原始位置的掣爪释放杆317、处于其第一锁定位置的pl齿轮408、处于其儿童解锁位置的控制凸轮414以及处于其锁定位置的锁凸轮406一起进行操作。在锁凸轮406处于其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锁凸轮406的边缘轮廓420与锁连杆302机械地接合并且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为了将pl齿轮408从其另外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设置到其第一锁定位置,如图13b中清楚所见,pl齿轮408通过pl马达311沿第一(即,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致使控制凸轮414对锁凸轮406的驱动凸耳部段416进行作用,由此使锁凸轮406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其锁定位置。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用于将动力锁机构402从其锁定状态机械地变换成其解锁状态的双拉手动释放操作的第一拉动。如所观察到的,如用箭头“a”所表示的,内侧释放杆301(通过内侧门把手395的致动)从其原始位置枢转到其致动位置。由于锁连杆302被保持在其锁定位置,由于其与边缘轮廓420的连续接合,因此内侧释放杆301至其致动位置的运动并不会导致锁连杆302与掣爪释放杆317接合并且使掣爪释放杆317移动,由此,掣爪释放杆317被保持在原始位置。然而,该第一拉动操作致使位于内侧释放杆301上的致动腿部部段301’与重置臂部418相接合使得内侧释放杆301从其原始位置至其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锁定凸轮406相应地从其锁定位置移动到其解锁位置。具体地,锁凸轮406围绕柱状件410沿第二(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如图14b中清楚示出的,位于重置臂部418上的驱动凸耳部段416对控制凸轮414的边缘部分进行作用以便也强制使pl齿轮408沿第二方向从其锁定位置至其解锁位置旋转(即,反向驱动),同时将控制凸轮414保持在其儿童解锁位置。卡扣弹簧412用以将锁凸轮406保持在其解锁位置。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在完成第一拉动操作之后内侧释放杆301向后旋转至其原始位置。如所观察到的,锁凸轮406至其解锁位置的旋转允许锁连杆302在内侧释放杆301返回至其原始位置时枢转至其解锁位置。应当指出,pl齿轮408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图15b)。在进行与双拉手动释放操作相关联的后续的第二拉动时,内侧释放杆301至其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锁连杆302与枢转掣爪释放杆317接合并且强制使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枢转至其掣爪释放位置,由此释放闩锁机构。为了随后使pl齿轮408从其解锁位置移动返回至其第一锁定位置,pl齿轮408沿第一方向旋转。pl齿轮408返回至其第一锁定位置的这种旋转致使控制凸轮414的边缘部分对锁凸轮406的驱动凸耳部段416进行作用以便还使锁凸轮406从其解锁位置(图156b)移动返回至其锁定位置(图13b)。此外,卡扣弹簧412然后将锁凸轮406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为了随后使pl齿轮408从其解锁位置移动到其第二锁定位置,pl齿轮408沿第二(即,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pl齿轮408,pl齿轮408沿第二方向旋转至其第二锁定位置以将控制凸轮414定位在其儿童锁定位置,同时锁凸轮406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pl齿轮408至其第二锁定位置的这种旋转致使锁连杆302响应于其与控制凸轮414的升高的凸轮部段415的接合而移动到其锁定位置。如所观察到的,位于pl齿轮408上的控制凸轮414将锁连杆302机械地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使得双拉手动释放操作不可实现。为了从儿童锁定状态变换成锁定状态,pl齿轮408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其第一锁定位置,这将使锁连杆302与位于控制凸轮414上的凸轮部段415脱开接合,但由于锁凸轮406至其锁定位置的协同的运动而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为了从儿童锁定状态变换成解锁状态,pl齿轮408沿第一方向旋转至其第一锁定位置以允许通过动力释放机构318或者手动地通过双拉释放操作而进行后续的释放。图17a和图17b示出了在锁凸轮406位于其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旋转至其第二锁定位置的pl齿轮408。图18提供了与三个位置pl齿轮408布置相关联的开关状态与功能的对应图形。

参照图19和图20,图12至图28的关闭闩锁组件400进一步示出为现包括机械式儿童锁机构430,机械式儿童锁机构430具有双位置儿童锁凸轮432。在图19中,儿童锁凸轮432示出为当pl齿轮408位于其第一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的一位置时位于第一或儿童锁定“on”位置。在凸轮432处于该on位置的情况下,位于锁凸轮406上的凸耳434被保持在形成在儿童锁凸轮432中的锁坐置部436中以将锁凸轮406物理地保持在其锁定位置以便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相比之下,图20示出了移动到第二或儿童锁定“off”位置的儿童锁凸轮432,其中,由于凸耳434在锁定坐置部436内的接合,凸轮432使锁凸轮406移动到其解锁位置。因而,在锁凸轮406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的情况下,允许锁连杆302移动到其解锁位置以允许通过内侧释放杆301的致动而致动掣爪释放杆317。儿童锁凸轮432的卡扣弹簧部段438提供相对于从释放杆301延伸的定位销440的双位置保持特征。

现参照图21至图33,示出了关闭闩锁组件500的另一实施方式。关闭闩锁组件500总体上构造为图12至图18的关闭闩锁组件400的替代性形式,但关闭闩锁组件500现配备有改进的动力操作式锁机构502。动力锁机构502包括动力锁机构402的许多部件,并且因此提供许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相同的功能。能够参照图5至图10以及图12至图18以确定与闩锁机构、内外侧释放机构以及动力释放机构318相关联的通用部件。

图21是关闭闩锁组件500的部件的侧视图,其示出了能够在其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掣爪释放杆317、能够在其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连杆302以及能够在其原始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内侧释放杆301。动力释放机构318也构造成具有pl马达336,pl马达336将pr齿轮342在其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驱动以将掣爪315的运动控制至其棘轮释放位置以便释放闩锁机构。

动力锁机构502在图21中示出为尤其包括锁连杆302、具有锁凸轮504和儿童锁凸轮506的双凸轮装置以及动力锁致动器507。锁连杆302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内侧释放杆301,并且能够在其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锁连杆302在其解锁位置操作成通过掣爪释放杆317将内侧释放杆301操作性地连接至掣爪315。锁连杆302在其锁定位置操作成将内侧释放杆301与掣爪释放杆317操作性地断开连接。动力锁致动器507总体上包括锁马达311,锁马达311驱动蜗杆354,蜗杆354又可旋转地驱动动力锁(pl)齿轮508围绕柱状件510移动。pl齿轮508能够在三个(3)不同的齿轮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三个不同的齿轮位置包括第一锁定位置、中间解锁位置和第二(即,儿童锁定)锁定位置。锁马达311驱动pl齿轮508在其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锁凸轮504也安装在柱状件510上以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旋转。锁凸轮504在其锁定位置操作成使其升高的凸轮边缘512与锁连杆302接合并且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并且锁凸轮504在其解锁位置还操作成使凸轮边缘512与锁连杆302脱开接合。锁凸轮卡扣弹簧514对锁凸轮504进行作用,并且用以将锁凸轮504强制地定位并保持在其两个不同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儿童锁凸轮506还安装在柱状件510上以在第一或儿童锁定on位置与第二或儿童锁定off位置之间旋转。儿童锁凸轮506在其儿童锁定on位置操作成使其凸轮边缘516与锁连杆302相接合并且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并且儿童锁凸轮506在其儿童锁定off位置进一步操作成使凸轮边缘516与锁连杆302脱开接合。儿童锁凸轮卡扣弹簧518对儿童锁凸轮506进行作用,并且用以将儿童锁凸轮506强制地定位并保持在其两个不同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参照图22,动力锁机构502示出为在内侧释放杆301处于其原始位置、掣爪释放杆317处于其原始位置、pl齿轮508位于其锁定位置、锁凸轮504位于其锁定位置并且儿童锁凸轮506位于其儿童锁定off位置的情况下在其第一锁定状态中进行操作。这样,位于锁凸轮504上的升高的边缘凸轮512与锁连杆302相接合并且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图23a示出了处于其锁定位置的锁凸轮504的截面图,其中,锁凸轮504构造成包括从重置臂部522延伸的驱动凸耳部段520以及卡扣凸耳部段524,其中,卡扣凸耳部段524与锁凸轮卡扣弹簧514的弯曲端部段514a接合以将锁凸轮504强制地定位在其锁定位置。图23b示出了处于其儿童锁定off位置的儿童锁凸轮506的截面图,其中,儿童锁凸轮506使卡扣凸耳部段526与卡扣弹簧518的弯曲端部段518a相接合以将儿童锁凸轮506强制地定位在其儿童锁定off位置。为了使pl齿轮508从其另外两个齿轮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旋转至其第一锁定位置,pl马达311被致动以使pl齿轮508沿第一(即,逆时针)方向旋转。pl齿轮508的这种旋转致使形成在pl齿轮508上的驱动凸轮部段528对驱动凸耳部段520进行作用并且强制使锁凸轮504从其解锁位置旋转至其锁定位置。

图24示出了双拉手动释放操作的第一拉动,用于使动力锁机构502从其第一锁定操作状态机械地变换成解锁操作状态。如所见,如用箭头“a”表示的,内侧释放杆301(通过内侧门把手395的致动)从其原始位置(图22)枢转至其致动位置。内侧释放杆301的这种旋转致使锁连杆302在平移路径中移动超过被保持在其原始位置的掣爪释放杆317的顶部。同时地,内侧释放杆301的这种旋转致使其致动腿部301’与重置臂部522相接合并且强制使锁凸轮504从其锁定位置(图22)旋转至其解锁位置(图24)。图25a示出锁凸轮504至其解锁位置的这种运动致使驱动凸耳部段520与驱动凸轮部段528相接合并且将pl齿轮508沿第二(即,顺时针)方向反向驱动到其解锁位置。这种作用还致使位于锁凸轮504上的卡扣凸耳部段524使卡扣弹簧514的弯曲端部段514a偏转以将锁凸轮504定位并保持在其解锁位置。根据图25b应当指出的是,pl齿轮508从其锁定位置至其解锁位置的旋转不会影响儿童锁凸轮506,因为儿童锁凸轮506被保持在其儿童锁定off位置。

参照图26,内侧释放杆301示出为在第一拉动操作完成之后返回至其原始位置。如所观察到的,当儿童锁凸轮506被保持在其儿童锁定off位置时锁凸轮504至其解锁位置的旋转允许锁连杆302在内侧释放杆301返回至其原始位置时枢转至解锁位置。pl齿轮508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因而,当对内侧门把手进行后续的第二拉动时,内侧释放杆301至其致动位置的旋转致使锁连杆302强制使掣爪释放杆317从其原始位置枢转至其掣爪释放位置以释放闩锁机构,由此使动力锁机构502变换成其解锁操作状态。图27a和图27b示出了在通过双拉操作进行的该机械解锁过程中锁凸轮504和儿童锁凸轮506的取向。

图28示出pl马达311使pl齿轮508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将pl齿轮定位在其第二锁定位置,由此使动力锁机构502变换成第二锁定或者儿童锁定操作状态。pl齿轮508的这种旋转致使儿童锁凸轮506相应地从其儿童锁定off位置旋转至其儿童锁定on位置,使得其凸轮边缘516与锁连杆302相接合并且将锁连杆302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同时锁凸轮504被保持在其解锁位置。图27a和图29b示出卡扣弹簧514将锁凸轮504保持在其解锁位置,同时卡扣弹簧518将儿童锁凸轮506保持在其儿童锁定on位置。

图30示出pl马达311使pl齿轮508沿第二方向旋转以将pl齿轮508定位在其第二锁定位置,同时将锁凸轮504定位在其锁定位置以便致使儿童锁凸轮506从其儿童锁定off位置旋转至其儿童锁定on位置。这种作用致使动力锁机构502变换成第三锁定或者双锁定操作状态。图31a和图31b示出卡扣弹簧514将锁凸轮504保持在其锁定位置,同时卡扣弹簧518将儿童锁凸轮506保持在其儿童锁定on位置。图28和图30示出在双拉释放操作中的第一拉动之前或者之后动力锁机构302能够变换成其动力儿童锁定特征。

动力锁机构502给关闭闩锁组件500提供多件凸轮装置,该多件凸轮装置操作性地连接至pl齿轮508以与pl齿轮508独立地旋转以便提供单向锁定特征。具体地,锁凸轮504与pl齿轮508沿第一(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致使形成第一锁定操作状态,而儿童锁凸轮506与pl齿轮508的沿第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致使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和第三锁定状态。更重要地,这种双凸轮装置能够阻止当pl齿轮在其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旋转时闩锁接合的不期望的释放。当在第一锁定状态中进行操作时,pl齿轮508和儿童锁凸轮506的沿第二方向的旋转允许变换成第二儿童锁定状态和第三儿童锁定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同时锁凸轮504保持在其相应的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当在解锁模式中进行操作时,pl齿轮508能够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锁凸轮504至其锁定位置以重新形成第一锁定状态。当在第三锁定状态中进行操作时,pl齿轮508能够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儿童锁凸轮506至其儿童锁定off位置并且驱动锁凸轮504至其锁定位置以重新形成第一锁定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和认识到由图12至图18以及图21至图30中示出的关闭闩锁部件提供的用于动力式儿童锁定式以及由图19和图20中示出的关闭闩锁部件提供的用于非动力式(机械式)儿童锁定式的结构和功能布置。具体地,所述三个(3)位置齿轮布置示出了用以提供与单个马达动力式锁定装置相关联的双拉式内释放式释放系统的每个功能。

提供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是为了进行说明和描述。上述描述内容并非意在为穷尽的或者限定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在应用时能够进行互换并且能够用于选取的实施方式——即使对此并未明确示出或描述。也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改变具体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这种改变不应当被认为是脱离本公开,而是所有这种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所述关闭闩锁组件包括:

包括棘轮和掣爪的闩锁机构,所述棘轮能够在碰销捕获位置与碰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所述掣爪使所述棘轮保持处于所述棘轮的碰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轮移动到所述棘轮的碰销释放位置;

包括掣爪释放杆的闩锁机构,所述掣爪释放杆能够在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掣爪被保持在所述掣爪的棘轮保持位置,在所述掣爪释放位置,所述掣爪释放杆使所述掣爪移动到所述掣爪的棘轮释放位置;

包括内侧释放杆的内侧门释放机构,所述内侧释放杆能够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释放杆,以选择性地使所述掣爪释放杆从所述掣爪释放杆的原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掣爪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以及

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锁连杆,所述锁连杆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释放杆,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与所述掣爪释放杆操作性地断开连接;锁连杆偏置构件,所述锁连杆偏置构件用于将所述锁连杆朝向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偏置;以及具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双凸轮装置,所述第一凸轮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凸轮允许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一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凸轮能够在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儿童解锁位置,所述第二凸轮从与所述锁连杆的接合中移开,在所述儿童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锁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下操作,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状态被建立,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状态被建立,并且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状态被建立。

2.根据段落1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包括重置构件,并且其中,所述内侧释放杆从原始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内侧释放杆接合所述第一凸轮并使所述第一凸轮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以使所述锁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状态变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3.根据段落2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锁机构还包括动力锁致动器,所述动力锁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能够操作成用于将动力锁齿轮在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成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从而建立所述第一锁定状态,并且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成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从而建立所述第二锁定状态。

4.根据段落3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包括驱动凸轮部段,所述驱动凸轮部段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轮上的所述重置构件接合,使得所述第一凸轮响应于所述内侧释放杆到所述内侧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重置构件接合所述驱动凸轮部段并且使所述动力锁齿轮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和所述动力锁齿轮的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被驱动到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的旋转致使所述驱动凸轮部段接合所述重置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凸轮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驱动到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

5.根据段落4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被固定成与所述动力锁齿轮一起旋转,使得所述动力锁齿轮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的旋转致使所述第二凸轮在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的对应的运动。

6.根据段落5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锁齿轮旋转,并且其中,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使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7.根据段落4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锁齿轮旋转,其中,第一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并且其中,第二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二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和儿童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8.根据段落1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还包括动力释放致动器,所述动力释放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释放杆,以当所述锁机构处于所述锁机构的第一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中的一个状态时使所述掣爪释放杆移动到所述掣爪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

9.一种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所述关闭闩锁组件包括:

包括棘轮和掣爪的闩锁机构,所述棘轮能够在碰销捕获位置与碰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所述掣爪使所述棘轮保持处于所述棘轮的碰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轮移动到所述棘轮的碰销释放位置;

包括内侧释放杆的内侧门释放机构,所述内侧释放杆能够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以选择性地使所述掣爪从所述掣爪的棘轮保持位置移动到所述掣爪的棘轮释放位置;以及

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锁连杆,所述锁连杆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与所述掣爪操作性地断开连接;锁连杆偏置构件,所述锁连杆偏置构件用于将所述锁连杆朝向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偏置;以及具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双凸轮装置,所述第一凸轮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凸轮允许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一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凸轮能够在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儿童解锁位置,所述第二凸轮从与所述锁连杆的接合中移开,在所述儿童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锁机构能够在第一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下操作,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状态被建立,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时,所述解锁状态被建立,并且当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状态被建立。

10.根据段落9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包括重置构件,其中,所述内侧释放杆从原始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内侧释放杆接合所述第一凸轮并使所述第一凸轮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以使所述锁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状态变换到所述解锁状态。

11.根据段落10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锁机构还包括动力锁致动器,所述动力锁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能够操作成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动力锁齿轮经过在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限定的运动范围,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成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凸轮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从而建立所述第一锁定状态,并且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成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从而建立所述第二锁定状态。

12.根据段落11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包括驱动凸轮部段,所述驱动凸轮部段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轮上的所述重置构件接合,使得所述第一凸轮响应于所述内侧释放杆到所述内侧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重置构件接合所述驱动凸轮部段并且使所述动力锁齿轮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被驱动到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的旋转致使所述驱动凸轮部段接合所述重置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凸轮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驱动到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

13.根据段落12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被固定成与所述动力锁齿轮一起旋转,使得所述动力锁齿轮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的旋转致使所述第二凸轮在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的对应的运动。

14.根据段落13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锁齿轮旋转,并且其中,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使所述第一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15.根据段落12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锁齿轮旋转,其中,第一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一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并且其中,第二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二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和儿童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16.根据段落9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还包括动力释放致动器,所述动力释放致动器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以当所述锁机构处于所述锁机构的第一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中的一个状态时使所述掣爪移动到所述掣爪的棘轮释放位置。

17.一种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组件,所述关闭闩锁组件包括:

包括棘轮和掣爪的闩锁机构,所述棘轮能够在碰销捕获位置与碰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掣爪能够在棘轮保持位置与棘轮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轮保持位置,所述掣爪使所述棘轮保持处于所述棘轮的碰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轮释放位置,所述掣爪允许所述棘轮移动到所述棘轮的碰销释放位置;

包括掣爪释放杆的闩锁机构,所述掣爪释放杆能够在原始位置与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原始位置,所述掣爪被保持在所述掣爪的棘轮保持位置,在所述掣爪释放位置,所述掣爪释放杆使所述掣爪移动到所述掣爪的棘轮释放位置;

包括内侧释放杆的内侧门释放机构,所述内侧释放杆能够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释放杆,以选择性地使所述掣爪释放杆从所述掣爪释放杆的原始位置移动到所述掣爪释放杆的掣爪释放位置;

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锁连杆,所述锁连杆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操作性地连接至所述掣爪释放杆,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连杆将所述内侧释放杆与所述掣爪释放杆操作性地断开连接;锁连杆偏置构件,所述锁连杆偏置构件用于将所述锁连杆朝向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偏置;以及具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双凸轮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能够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凸轮允许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一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能够在儿童解锁位置与儿童锁定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儿童解锁位置,所述第二凸轮从与所述锁连杆的接合中移开,在所述儿童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凸轮接合所述锁连杆并使所述锁连杆枢转到所述锁连杆的锁定位置;以及

动力锁致动器,所述动力锁致动器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能够操作成用于在第一锁定位置与第二锁定位置之间以可旋转的方式驱动动力锁齿轮,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到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解锁位置,并且所述动力锁齿轮能够操作到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

其中,所述锁机构能够操作到第一锁定状态和第二锁定状态,当所述动力锁齿轮位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状态被建立,并且当所述动力锁齿轮位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状态被建立。

18.根据段落17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包括重置构件,其中,所述内侧释放杆从原始位置到致动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内侧释放杆接合所述第一凸轮并使所述第一凸轮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以使所述锁机构从所述第一锁定状态变换到所述锁定状态。

19.根据段落18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动力锁齿轮包括驱动凸轮部段,所述驱动凸轮部段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轮上的所述重置构件接合,使得所述第一凸轮响应于所述内侧释放杆到所述内侧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到所述第一凸轮的解锁位置的运动致使所述重置构件接合所述驱动凸轮部段并且驱动所述动力锁齿轮从所述动力锁齿轮的第一锁定位置旋转到解锁位置。

20.根据段落17所述的关闭闩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力锁齿轮旋转,其中,第一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一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一凸轮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并且其中,第二凸轮卡扣弹簧能够操作成在所述动力锁齿轮的旋转期间使所述第二凸轮定位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儿童锁定位置和儿童解锁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