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219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门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解锁机构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杆,最少使用外开、内开和锁止臂连接臂,如果外开被加载就能解锁,内开杆一般作用于锁定装置的锁定爪上并且使锁定爪离开所属的锁舌,锁舌随后在弹簧辅助下打开并且放开之前被抓住的锁销,由此可以打开所属的机动车门。

在发生事故或碰撞时大多情况下会出现高的加速力,该加速力可能是重力加速度的多倍。此时机动车门锁经受巨大的惯性力,该惯性力可能导致锁定装置意外打开并且因此导致整个所属的门锁意外打开。使得位于其中的安全装置、例如侧面气囊或侧面防碰撞保护装置不再为车辆乘员提供保护。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经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出现所述的异常加速力时、也就是说在碰撞事故中要么锁死致动杆机构,要么锁死锁定装置。在有些情况下使用了所谓的惯性自锁装置(massensperre),其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位于其静止位置中并且不与致动杆机构或者锁定装置接合。有时解锁力的方向设置为和碰撞受力的方向一致,这样就容易导致正常开门时解锁困难,开门的时候会有“嘣”的一声,影响客户的开门感受。

为了降低开门噪音,通常的做法是将锁舌和锁止臂之间接触的这一段圆弧设置成偏心状态,圆弧在滑动接触的时候始终是以面接触,防止锁舌和锁止臂之间以点接触,造成锁舌在解锁过程中运动的突变,形成比较高的噪音。但是上述解决方案会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圆弧面设置成偏心状态这样的解锁分力较小,当外来分力大于这个解锁分力,很容易在事故中将门冲击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解锁噪音低、锁定的可靠性高的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包括锁体、连接于锁体上的锁舌、锁止臂及辅助锁止机构,所述锁止臂与锁舌配合的部分具有偏心结构;所述辅助锁止机构可与锁止臂配合形成准备位、解锁位及准备位和解锁位之间的空行程;所述辅助锁止机构包括辅助锁止臂,于准备位时,所述辅助锁止臂与锁止臂相抵,锁止臂保持静止;于空行程时,所述辅助锁止臂转动且与锁止臂相抵;于解锁位时,所述辅助锁止臂脱离锁止臂,锁止臂在辅助锁止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包括辅助锁止机构,解锁时,辅助锁止机构的前半段行程为空转的空行程,即前半段行程不会带动锁止臂转动,但是辅助锁止臂会抵住锁止臂,避免锁舌在锁止臂方向的分力将其锁止臂打开,稳定性更高,安全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锁止机构还包括可与辅助锁止臂相连的驱动臂、外开拉臂及与驱动臂相连的锁止臂连接臂。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锁止臂、驱动臂及外开拉臂通过一连轴连接于锁体。通过一个连轴连接三个部件,连接结构更加简单,集成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臂上形成有可与辅助锁止臂相抵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辅助锁止臂的接触面长度与空行程的距离相当。

进一步的,所述锁舌与锁止臂配合的一面为偏心圆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臂通过第一销轴连接于锁体。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臂连接臂上形成有v字形槽体,所述第一销轴伸入该v字形槽体内,于第一销轴位于a1处时,所述锁止臂位于准备位,于第一销轴位于a2处时,所述锁止臂连接臂带着锁止臂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开拉臂上形成有凸部,于外开拉臂上施加外力时,该凸部可带动驱动臂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锁止机构设于锁体与锁舌相对的侧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配合稳固,可靠性高,开门时产生的噪音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侧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爆炸图。

图4为锁止臂连接臂的主视图。

图5为锁止臂连接臂的立体图。

图6为锁舌与锁止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机动车门锁的锁定装置,包括锁体1、连接在锁体1上的锁舌2及与锁舌2配合的锁止臂3,锁舌2通过第二销轴21转动连接在锁体1上,锁止臂3通过第一销轴31转动连接在锁体1上。锁止臂3上形成偏心圆弧结构,该偏心圆弧结构与锁舌2接触配合,通过锁止臂3的逆时针转动,解除对锁舌2的限制,锁舌2逆时针转动解除对锁扣9的限制,实现开锁(上述具体过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b为锁止臂3不具有偏心结构时,锁舌2的运动轨迹与以第一销轴31为中心的转动轨迹重叠;c为锁止臂3具有偏心结构时,锁舌2的运动轨迹与以转轴33为中心的转动轨迹重叠。从而锁舌2脱开锁止臂3的瞬间,其接触角度呈锐角状态,即图6中的α角为钝角,即当锁舌2脱开瞬间运动轨迹突变,是造成声音偏大的主要因素;采用偏心圆弧的轮廓时,锁舌2与锁止臂3脱开瞬间的接触角呈钝角状态,即图6中的β角为钝角,有效地延长了锁舌2运动突变的过程,使锁舌2运动轨迹变化的更平缓,有效地降低了开关门的噪音。

由于锁舌2上的偏心圆弧结构会对锁止臂3方向产生力导致锁止臂3的自动打开,为了保证开锁噪音降低的前提下避免锁止臂3自动打开,在锁体1上位于锁舌2的背面还连接有辅助锁止机构。该辅助锁止机构包括可与锁止臂3上的凸出部32接触配合的辅助锁止臂4、与辅助锁止臂4通过同一连轴8连接在锁体1上的驱动臂5和外开拉臂6及连接在驱动臂5上的锁止臂连接臂7。外开拉臂6上向下延伸形成有凸部61,该凸部61可与驱动臂5侧壁接触配合,锁止臂连接臂7上形成有呈v字形槽体71结构设置的运动轨迹,v字形槽体71内的a1点为准备位,a2点为解锁位,a为空行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参照图2,在外开拉臂6上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外力,在凸部61的带动下驱动臂5绕着连轴8同步转动,带动辅助锁止臂4同步转动,初始状态时,第一销轴31伸入v字形槽体71位于其a1点处,此时锁止臂3的凸出部32与辅助锁止臂4以最大面积的接触面接触相抵,随着驱动臂5的转动,第一销轴31沿着运动轨迹自a1点向a2点移动,第一销轴31从a1点移动到a2点的距离为空行程,此图4中所指的空行程a内,锁止臂3处于与锁舌2相抵的静止状态,而辅助锁止臂4转动使得其与凸出部32的接触面积不断减少;当锁止臂3的凸出部32与辅助锁止臂4的接触面完全脱离时,第一销轴31刚好移动至a2点,即辅助锁止臂4和锁止臂3的凸出部32之间的接触配合面积与图4中的行程a相当。进而连接在驱动臂5上的锁止臂连接臂7侧壁与第一销轴31接触配合,此时为解锁位,锁止臂连接臂7可以带动锁止臂3逆时针转动,解除对锁舌2的限制,锁舌2逆时针转动解除对锁扣9的限制,实现开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