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关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225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具有开关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关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背景技术:

在de102011089718a1中描述了具有至少一个把手壳体和一个开关单元的工具机,该开关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把手壳体上的掣子元件(schaltklinkenelement),所述工具机还具有至少一个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设置成用于至少相对于把手壳体可运动地支承掣子元件,其中,支承单元包括构造为平行四边形传动单元的杠杆传动单元。

现有技术中的支承单元的缺点是,平行四边形传动单元需要沿着手持式工具机的径向轴线的大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由现有技术得出的任务是,提供具有开关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在该手持式工具机中掣子元件的支承需要沿着径向轴线的减小的结构空间。

本发明由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角磨机出发,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包括壳体、具有布置在壳体上的的掣子元件的开关单元、马达和至少一个第一铰接单元和一个第二铰接单元,所述铰接单元设置成用于使掣子元件可运动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其中,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壳体侧支承单元和掣子侧支承单元。提出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包括耦合单元,该耦合单元使第一铰接单元与第二铰接单元耦合。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可以由操作者运输的可携带的手持式工具机。手持式工具机尤其具有小于40kg、优选小于10kg并且特别优选小于7kg的质量。手持式工具机特别优选构造为角磨机。但是也可以考虑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在专业人员看来有意义的其他构型,例如构型为钻锤和/或凿锤、钻机、圆锯、刺锯、篱剪等。

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可以是一件式或多件式的壳体,该壳体构造成用于接收手持式工具机的部件,例如马达、尤其是电动马达、传动器、电子器件等。有利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壳体件,该壳体件可以以罐状结构形式或者说以空心柱体结构形式或以半壳体结构形式构造。有利地,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马达壳体和一个把手壳体,马达布置在该马达壳体中。把手壳体可以柄形、手枪形或罐形地构造。把手壳体尤其设置成用于在其外表面上提供抓握区域,该抓握区域构造成由使用者抓持手持式工具机。

概念“开关单元”在这里尤其应限定以下单元,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构件,即掣子元件,该掣子元件可以直接由手持式工具机的操作者操纵并且设置成用于通过操纵和/或通过输入参数来影响和/或改变与开关单元耦合的单元的过程和/或状态。掣子元件优选设置成用于操纵开关单元的至少一个开关元件。尤其在抓握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尤其是把手壳体时可以通过手指面或手掌面操作掣子元件。为此,掣子元件可以具有操作面。掣子元件的操作面可以有利地具有标记,该标记向手持式工具机的使用者告知操作面的位置。操作面也可以具有特殊的涂层或者橡胶层或者表面结构或者说表面形态,这些增强了操作面与操作者的手、尤其是手指面的粘附性。

概念“支承单元”在这里尤其应限定以下单元,该单元设置成用于限制至少一个构件的运动自由度数量,其中,支承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能够该构件能够沿着和/或围绕构件的至少一个运动轴线受导向地运动。在此,支承单元可以构造为平移支承单元和/或旋转支承单元。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单元在一侧可旋转地支承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上,并且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在另一侧可旋转地支承在掣子元件上。

概念“铰接单元”尤其应理解为以下单元,该单元使两个构件可运动地、尤其旋转或者说旋转运动地或者平移地相互连接。铰接单元尤其使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与开关单元的掣子元件连接。

铰接单元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通过壳体侧支承单元可旋转运动地连接,该壳体侧支承单元尤其可以构造为旋转轴承。因此,壳体侧支承单元提供壳体侧旋转轴,铰接单元可以围绕该壳体侧旋转轴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运动。此外,铰接单元可以通过掣子侧支承单元与掣子元件可旋转运动地连接。因此,掣子侧支承单元提供掣子侧旋转轴,掣子元件可以围绕该旋转轴相对于铰接单元旋转。

第一与第二铰接单元通过耦合单元这样耦合,使得第一铰接单元的运动引起第二铰接单元的运动,反之亦然。耦合单元尤其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和掣子元件可运动地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连接。通过第一与第二铰接单元的耦合可以有利地在操纵掣子元件时实现基本恒定的运动。

在这里,表述“基本恒定的运动”尤其应限定掣子元件沿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在该运动中掣子元件的每个点实施相同的运动。由于制造公差和/或取决于支承间隙,可能产生至少两个布置在掣子元件的背离端部上的点的运动距离差。该运动距离差尤其可以为最大10mm、优选最大5mm并且特别优选最大2mm。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在由于操纵掣子元件而引起的运动过程中实现掣子元件的精确导向。因此,可以有利地实现高操作舒适性。此外,可以有利地实现掣子元件的基本恒定的运动,该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与操作者在掣子元件的操作面上操纵的操纵点的位置无关。

有利地,手持式工具机的掣子元件具有减小的接合力以及大的可使用的操作面。掣子元件尤其通过手指面可操作地构造。有利地,掣子元件可以不能锁止地构造,这提高了手持式工具机的安全性。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尤其至少部分沿着相对于掣子元件的操作面的平行线布置。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轴线的平行线尤其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相交。有利地,由此可以将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结构高度或者说抓握周长保持为小。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可以分别包括第一臂,该第一臂将壳体侧支承单元与掣子侧支承单元连接,其中,第一铰接单元的第一臂可以始终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的第一臂运动。在此,如果第一铰接单元的壳体侧和掣子侧旋转轴的垂直线相对于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和掣子侧旋转轴的垂直线平行或同轴地走向,则第一铰接单元的第一臂尤其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的第一臂走向。

尤其是,通过第一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支承单元和掣子侧支承单元延伸的第一直线和通过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支承单元和掣子侧支承单元延伸的第二直线始终相互平行或者同轴地走向。有利地,铰接单元的第一臂的壳体侧旋转轴或者支承单元相对于掣子侧旋转轴或支承单元的距离对于手持式工具机的两个铰接单元来说是相同的。通过第一铰接单元和第二铰接单元的臂的平行运动可以有利地实现掣子元件的基本恒定的运动。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可以分别具有第二臂,该第二臂将壳体侧支承单元与另一支承单元连接,该另一支承单元构造成用于使耦合单元支承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上,尤其可旋转地支承。耦合单元尤其通过第一铰接单元的所述另一支承单元并且通过第二铰接单元的所述另一支承单元支承在铰接单元上。

耦合单元的轴向延伸尺度可以相当于第一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支承单元相对于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支承单元的距离。在此,耦合单元的轴向延伸尺度尤其应理解为在第一铰接单元的所述另一支承单元与第二铰接单元的所述另一支承单元之间的距离。

耦合单元可以包括耦合元件,其中,耦合元件尤其可以构造为杆元件、塑料件或板材弯曲件。耦合元件在其端部上有利地具有支承元件,所述支承元件与铰接单元的所述另一支承单元、尤其是支承元件这样相互作用,使得耦合元件通过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支承。有利地,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第一铰接单元的旋转运动与第二铰接单元的旋转运动的有效耦合。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可以这样可旋转地支承,使得第一铰接单元的旋转运动跟随第二铰接单元的旋转运动或者以相反的方向进行。跟随旋转运动在上下文中尤其应理解为,第一铰接单元围绕第一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基本上相当于第二铰接单元围绕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其中,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围绕其各自的壳体侧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反向的旋转运动在上下文中尤其应理解为,第一铰接单元围绕第一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基本相当于第二铰接单元围绕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旋转轴旋转的角度,其中,一个铰接单元围绕其相应的壳体侧旋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另一铰接单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有利地,第一铰接单元的旋转以与第二铰接单元的旋转相同的角速度进行。

此外提出,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的至少一个壳体侧和/或掣子侧支承单元包括直线导向部。通过直线导向部可以有利地使壳体侧和/或掣子侧支承单元的自由度数量提高至少1。通过直线导向部,支承单元的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可直线运动地、尤其可直线并且旋转运动地支承。直线导向部有利地垂直于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或掣子侧旋转轴、尤其平行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轴线延伸。

第一铰接单元可以与第二铰接单元至少间隔开掣子元件轴向延伸尺度的25%的长度、尤其至少50%的长度。第一铰接单元的掣子侧旋转轴尤其可以与第二铰接单元的掣子侧旋转轴间至少隔开掣子元件轴向延伸尺度的25%的长度、尤其至少50%的长度。在此,掣子元件的轴向延伸尺度应理解为掣子元件沿着手持式工具机轴向轴线的长度。

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至少一个状态中,开关单元的开关元件被掣子元件平移地操纵或者被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旋转地操纵。在此,平移地尤其应理解为直线地或者通过直线运动。在此,旋转地尤其应理解为通过旋转运动。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可以具有第三臂,该第三臂构造成用于加载或操纵开关单元的开关元件。开关单元有利地构造成,在操纵开关元件时激活或解除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状态。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耦合单元可以具有齿轮元件。有利地,耦合单元具有两个齿轮元件,所述齿轮元件一起形成齿轮传动装置,以便将第一铰接单元的旋转运动传递到第二铰接单元上,反之亦然。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的壳体侧或掣子侧支承单元例如可以具有第一和第二齿轮元件。也可以考虑的是,耦合单元具有第三齿轮元件,该第三齿轮元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的第一与第二齿轮元件之间。第三齿轮元件例如能够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或掣子中。

有利地,在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的第一臂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径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尤其可在耦合单元作为齿轮传动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具有60°至120°的值、尤其70°至110°的值。在此,径向轴线尤其应理解为垂直于手持式工具机的驱动链或者驱动轴走向的轴线。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可以与耦合单元构造为剪式升降单元。所述剪式升降单元可以有利地构造为剪式升降台单元。通过剪式升降单元可以有利地实现掣子元件的具有恒定行程的纯平移或直线的运动。

在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的第一臂与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尤其在耦合单元构造为剪式升降单元的情况下具有0°至30°的值、尤其0°至20°的值。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轴线尤其应理解为沿着手持式工具机的驱动链或驱动轴走向的轴线。

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复位元件、尤其是扭簧,该复位元件构造成用于提供与掣子单元的操纵方向反向的复位力。复位元件可以布置在第一和/或第二铰接单元上。复位元件可以有利地构造为弹簧元件。复位元件也可以替代地布置在掣子元件上。在上下文中,布置在某个部件上尤其应理解为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或者支承。有利地,复位元件支承在第一或第二铰接单元中。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可以与耦合单元并且与复位元件形成一个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尤其应理解为结构组件,其中,由各个构件组成的结构组件通过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或者说通过支承单元这样相互连接,使得结构组件可以作为整体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连接。掣子元件尤其也可以设置为安装单元的构件。

附图说明

由下面的附图描述给出其他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大量特征组合。专业人员也可以适宜地单独考虑特征并且总结出有意义的其他组合。

附图示出:

图1手持式工具机的立体视图,

图2在未操纵状态中的具有掣子元件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纵剖面,

图2a根据图2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根据图2的、在操纵状态中的具有掣子元件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纵剖面,

图4杆元件的立体视图,

图5具有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的掣子元件的立体视图,所述铰接单元通过耦合单元相互连接,

图6复位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7具有复位元件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8具有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的掣子元件的立体视图,,所述交接单元通过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的耦合单元相互连接,

图9在未操纵状态中的具有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性视图,

图10根据图9的、在操纵状态中的具有耦合单元的替代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1在未操纵状态中的耦合单元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2根据图11的、在未操纵状态中的耦合单元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3在未操纵状态中的耦合单元的第四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4根据图13的、在未操纵状态中的耦合单元的第四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5具有掣子元件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下侧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具有掣子元件102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立体视图。在图2中示出手持式工具机的纵剖面。手持式工具机10例如构造为角磨机。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壳体12,该壳体包括传动器头20、马达壳体30和把手壳体40。传动器头20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螺栓21固定在马达壳体30上。在传动器头20上例如布置附加把手23。在传动器头20下侧面上布置接收法兰22,在该接收法兰上可旋转地固定保护罩24。接收法兰22具有中心开口,从动轴26穿过该中心开口。从动轴26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插入工具、例如切割盘可旋转地连接或者说耦合。

手持式工具机10具有从动侧,其中,从动轴26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从动侧上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中伸出来。

马达壳体30包括例如两个区段。马达壳体30的第一区段空心柱形地构造。电动马达32尤其布置在马达壳体30的第一区段中。马达壳体30的第一区段在第一附接区域31中与传动器头20可拆卸地连接。在马达壳体30的第一附接区域31中,在马达壳体侧布置风扇34,该风扇构造成用于产生用于冷却电动马达32的冷却气流。电动马达32包括驱动轴38,该驱动轴通过锥齿轮28与从动轴26耦合。驱动轴38沿着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延伸。驱动轴38的旋转轴线尤其相当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在马达壳体30的第二附接区域39中,马达壳体30的外轮廓过渡到把手壳体40的外轮廓。把手壳体40构造为壳体盖或者说罐形地构造。把手壳体40具有侧面的进气开口45,冷却空气可以经过该进气开口进入到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中。把手壳体40例如包括两个半壳体,所述半壳体可以通过固定元件、例如螺栓相互固定并且与马达壳体固定。马达壳体30的第二区段构造为突起部,该突起部被把手壳体40包围。马达壳体30的第二区段设置用于支承或接收手持式工具机部件、尤其是电子器件46、开关单元100和供能单元42。所示手持式工具机件10的形式是电网驱动的手持式工具机,该电网驱动的手持式工具机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后端部41上具有用于供能的电线44。但是也可以考虑,供电单元42具有蓄电池组接口,该蓄电池组接口可以与蓄电池组的蓄电池组接口机械和电地连接。在此,蓄电池组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相互连接并且布置在壳体中。在此,蓄电池组的壳体在其外侧面上具有蓄电池组接口。

手持式工具机10的开关单元100包括掣子元件102和开关元件104。掣子元件102至少部分布置在马达壳体30和把手壳体40的空隙部中。掣子元件102至少部分形成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的外轮廓13。掣子元件102具有操作面103,该操作面用于由使用者、尤其由使用者手的手指面操纵掣子元件102。从马达壳体30的外轮廓13至掣子元件102的外轮廓103、尤其是掣子元件102的操作面103的过渡部构造为阶梯。有利地,掣子元件102的操作面103构造为通过该阶梯可由使用者的手掌控。

掣子元件102通过第一铰接单元110和第二铰接单元130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尤其马达壳体30可运动地连接。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分别通过壳体侧支承单元112、132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12、尤其是马达壳体30连接。壳体侧支承单元112、132例如具有接收孔113、133,所述接收孔用于接收栓或销111、131。销111、131形成壳体侧旋转轴114、134,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可分别围绕该壳体侧旋转轴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旋转地支承。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分别通过掣子侧支承单元118、138与掣子元件102连接。掣子侧支承单元118、138例如具有接收孔119、139,所述接收孔用于接收栓或销117、137。销117、137形成掣子侧旋转轴115、135,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可分别围绕该掣子侧旋转轴相对于掣子元件102旋转地支承。

第一铰接单元110的壳体侧旋转轴114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34延伸。第一铰接单元110的掣子侧旋转轴115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掣子侧旋转轴135延伸。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14、134尤其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掣子侧旋转轴115、135延伸。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还分别具有另一支承单元120、140,该另一支承单元构造成用于至少部分支承耦合单元150。耦合单元150例如构造为杆元件152。如同在图4中所示的那样,杆元件152在其端部上l形地弯曲。杆元件152的l形弯曲的端部支承在第一铰接单元110的另一支承单元120中和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另一支承单元140中。耦合单元150构造成用于使第一铰接单元110与第二铰接单元130耦合。第一铰接单元110围绕壳体侧旋转轴114的旋转运动尤其通过耦合单元150传递到第二铰接单元130围绕壳体侧旋转轴134的旋转运动上。

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112、132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118、138通过第一臂122、142连接。铰接单元110、130例如由硬弹性塑料成型。第二臂124、144使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112、132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另一支承单元120、140连接。第一臂122、142例如与第二臂124、144连接,尤其一件式地构造或者说构造为一个构件。

第一臂122、142和第二臂124、144有利地在65°至115°的角度范围内相对彼此布置,例如以基本上90°的角度。在此,为了计算角度考虑通过第一臂122、142的直线,该直线垂直于壳体侧旋转轴114、134向着掣子侧旋转轴115、135延伸,并且考虑通过第二臂的直线,该直线垂直于壳体侧旋转轴114、134向着另一支承单元120、140的旋转轴延伸。

有利地,第一铰接单元110的第一臂122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第一臂142地构造。此外,第一铰接单元11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112与第一铰接单元的掣子侧支承单元118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132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138之间的距离,由此实现平行四边形布置。

在图2和图3中示出在未操纵和操纵状态中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纵剖面。在此,根据图3的操纵状态应理解为手持式工具机10的一个状态,在该状态中开关元件104被操纵,而在根据图2的未操纵状态中开关元件104未被操纵。为了操纵开关元件104,手持式工具机10示例性地在第二铰接单元130上具有附加臂146,该附加壁构造成用于在操纵状态中操纵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为了操纵开关单元100,由手持式工具机10的使用者施加力到掣子元件102的操作面103上。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118、138沿着假想的、以半径r围绕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14、134延伸的圆形轨迹运动。在此,半径r相当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14、134与掣子侧旋转轴115、135的距离。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时,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第一臂122、142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尤其是马达壳体30运动。通过该相对运动,第二铰接单元130的附加臂146加载开关元件的按钮106。由此施加到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上的力使开关单元100并且由此使手持式工具机10置于操纵状态中。

通过杠杆传动比可以有利地减小用于操纵开关单元100要使用的力。要使用的力由一方面在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34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掣子侧旋转轴135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另一方面在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壳体侧旋转轴134与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另一臂146在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上的止挡面之间的距离的比例得出。通过这个传动比能够实现更小的接合力。两个臂142、146尤其具有12.7mm比16.5mm的相互间的长度比。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的行程例如为5mm。因此,在掣子元件102上得到例如6.6mm的行程。

第一铰接单元110相对于第二铰接单元130以掣子元件102的轴向延伸尺度的至少35%尤其轴向间隔开。有利地,可以通过将掣子元件102悬挂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上实现掣子元件102基本上恒定的运动。掣子元件102的操作面103在操纵时基本平行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向着轴向轴线1运动。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轴线1经过马达32的驱动轴38延伸。

在图5中示出掣子元件102和通过耦合单元150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立体视图。此外,示出复位单元160,该复位单元构造成用于在操纵状态中引起作用到掣子元件102上的复位力。通过复位单元160和与此相关的复位力可以保证,开关单元100在没有使用者的力作用的情况下独立地重新置于未操纵状态中。因此,复位单元160提供安全功能,其方式是,在没有主动操纵掣子元件102的情况下中断手持式工具机的运行。在此,主动操纵理解为通过手持式工具机10的使用者主动操纵掣子元件102。有利地,复位单元160可运动地支承在第二铰接单元130中。替代地也可以考虑,复位单元布置在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中或者布置在掣子元件102与马达壳体30之间。复位单元例如构造为弹簧元件、尤其是扭簧166。在图6中示出扭簧166的立体视图。扭簧166螺旋形地卷绕并且具有直线的端部和l形弯曲的端部。为了将扭簧166支承在第二铰接单元130中,扭簧166的螺旋形卷绕部包围在第二铰接单元1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138上的空心柱形的结构元件。此外,第二铰接单元130具有止挡元件162,该止挡元件设置为用于扭簧直线端部的止挡部。扭簧166的l形端部嵌入到第二铰接单元130中的附加接收部164中。

在图7中示出在操纵状态中的具有复位单元160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示意性局部视图。扭簧166的直线端部在操纵状态中脱离第二铰接单元130的止挡元件162并且加载与马达壳体30连接的止挡元件163。通过扭簧166抵着马达壳体侧止挡元件163的变形使扭簧在操纵状态中张紧。

在图8中示出耦合单元250的替代实施方式。耦合单元250例如构造为塑料件252。塑料件252矩形地构造。塑料件在其端部上具有接收孔254、256,所述接收孔在其位置和大小方面这样构造,使得所述接收孔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110、130的另一支承单元120、140可以通过销连接。

在图9中示出具有耦合单元350的替代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示意性局部视图。耦合单元350示例地构造为齿轮传动单元。掣子元件102借助于第一铰接单元310和第二铰接单元330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连接。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与图2的实施方式类似地通过壳体侧支承单元312、33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连接,并且通过掣子侧支承单元318、338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开关单元100的掣子元件102连接。与图2的实施方式类似地,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具有第一臂322、342,该第一臂使壳体侧支承单元312、332与掣子侧支承单元318、338相互连接。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第一臂322、342的自由端部分别具有齿轮元件351、353。齿轮元件351、353例如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312、332上。齿轮元件351、353尤其围绕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壳体侧旋转轴314、334可旋转地布置。齿轮元件351、353与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第一臂322、342抗扭转地连接。齿轮元件351、353例如与第一臂322、342一件式地构造。替代地也可以考虑,齿轮元件351、353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318、338上。

耦合单元350具有呈齿轮形式的耦合元件352,该耦合元件沿着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之间。此外,耦合单元350包括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齿轮元件351、353。耦合元件352例如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耦合元件352例如通过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的栓355可旋转地支承。耦合元件352这样布置,使得耦合元件352的齿啮合在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310、330的齿轮元件351、353的齿之间。替代地也可以考虑,耦合元件35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掣子元件102连接。

替代地也可以考虑,耦合元件352呈齿轮形式构造,该齿轮成形有削平部分并且只部分沿着周边具有齿部。这有利地导致,能够节省结构空间。

通过操纵开关单元100的掣子元件102,与根据图2的实施方式类似地实现掣子元件102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的运动。在手持式工具机10的掣子元件102和壳体12之间距离变小时实现第一铰接单元310的齿轮元件351和/或第二铰接单元330的齿轮元件353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参见图9和10)。通过齿轮元件351、353与耦合元件352的啮合,齿轮元件351、353之一的旋转运动通过反向旋转的耦合元件352传递到齿轮元件351、353中的另一个齿轮元件上。耦合元件352使第一与第二铰接单元310、330这样耦合,使得第一铰接单元310的第一臂322始终平行于第二铰接单元330的第一臂342旋转。尤其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期间,壳体侧支承单元312、332之间的间距始终相当于掣子侧支承单元318、338的轴向间距。

在图10中示出图9的在操纵状态中的耦合单元350。在操纵状态中,第二铰接单元330的另一臂346加载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的外轮廓在操纵状态中在没有阶梯的情况下有利地过渡到掣子元件102的操作面103的外轮廓中。

在图11中示出在未操纵状态中的具有耦合单元450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性视图,在图12中示出在操纵状态中的示意性视图。第二铰接单元430与根据图8的实施方式类似地构造。第一铰接单元410具有壳体侧支承单元412,在该壳体侧支承单元上与图9类似地布置齿轮元件451。第一铰接单元410的齿轮元件451的齿这样布置,使得所述齿啮合到第二铰接单元430的齿轮元件453的齿的中间空间中。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410、430的臂422、442不相互平行地布置。尤其壳体侧支承单元412、432的轴向间距小于掣子侧支承单元418、438的轴向间距。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时,第一铰接单元410的第一臂422实施与第二铰接单元430的第一臂442反向的旋转运动。耦合单元450包括第一铰接单元410的齿轮元件451和第二铰接单元430的齿轮元件453。耦合单元450构造成用于这样耦合铰接单元410、430,使得第一或第二铰接单元410、430的旋转运动引起另一铰接单元410、430的反向旋转运动。因为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410、430的臂422、442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时相对彼此反向旋转,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410、43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418、438的间距在操纵时改变。第一铰接单元41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418具有直线导向部456,该直线导向部构造成用于给第一铰接单元41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418提供另一自由度、尤其是沿着轴向轴线1的自由度。直线导向部456例如构造为轴向槽或者说长形孔,通过该直线导向部可轴向运动地支承栓411。在具有直线导向部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考虑,将复位元件布置到直线导向部中,由此又可以有利地节省空间。

在图13中示出在未操纵状态中的具有耦合单元550的第四替代实施方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性视图,在图14中示出在操纵状态的示意性视图。耦合单元550例如构造为剪式升降单元。掣子元件102通过第一铰接单元510和第二铰接单元530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连接。第一铰接单元51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512和第二铰接单元5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532有利地基本上沿着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的平行线布置。第一铰接单元51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518和第二铰接单元5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532有利地基本上沿着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径向轴线2的平行线布置。第一铰接单元510的第一臂522相对于第二铰接单元530的第一臂542通过耦合元件552可运动地支承。耦合元件552例如构造为栓。耦合元件552例如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10上。耦合元件552、尤其是栓基本垂直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轴线1并且垂直于径向轴线2延伸。第二铰接单元5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532具有第一直线导向部556。第一铰接单元51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518具有第二直线导向部556。

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时,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510、530围绕耦合元件552进行旋转运动。

在此,在第二铰接单元530的壳体侧支承单元532与第一铰接单元510的掣子侧支承单元518之间的距离、尤其是沿着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径向轴线2的平行线的距离持续减小。在操纵状态中两个支承单元可以径向搭接。

在操纵掣子元件102时,在第一铰接单元510的第一臂与第二铰接单元530的第一臂之间的角度c例如从未操纵状态中的50°(参见图13)减小到操纵状态中的0°(参见图14)。第一和第二铰接单元510、530的第一臂522、542尤其在操纵状态中并排地布置。在所示的耦合单元550作为剪式升降单元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壳体侧支承单元532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可直线运动地支承。此外,至少一个掣子侧支承单元518相对于掣子元件102也可直线运动地支承。例如复位元件566配属于掣子元件102。在操纵状态中,复位元件566加载开关元件104的按钮106。复位元件566例如由弹性材料以凸出的突块的形式构造。

在图15中示出具有掣子元件102的手持式工具机10的下侧面的俯视图。掣子元件102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操作面103。操作面103的长度为手持式工具机10的轴向长度尺度的约45%。操作面103的宽度例如为手持式工具机10宽度的55%。这样大小的掣子元件102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耦合单元有利地这样可旋转地或者可枢转地支承,使得实现掣子元件基本上恒定的运动。由此可以在每个抓握位置相同程度地操纵掣子元件102。尤其对于使用者来说在操纵中他是在后面端部还是在前面区域中抓握和操纵手持式工具机10的壳体12是没有差别的。由此有利地得到安全性和舒适性。

掣子元件102可以有利地具有至少140mm和最大180mm的长度,以及至少32mm和最大55mm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