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及其开锁控制系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20680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及其开锁控制系统、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自行车等车辆上的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及其开锁控制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共享单车要么密码唯一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要么需要供电及装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等来获取随机电子密码,其结构复杂、造价高。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及其开锁控制系统、方法,其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开锁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车辆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便于车辆管理维护,同时,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使用可靠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包括环形锁主体,所述环形锁主体具有可开合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在上锁状态下,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彼此锁扣固定,在开锁状态下,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彼此脱扣分离;所述第一端具有插接杆部,插接杆部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部;

所述第二端具有锁壳,锁壳具有中空部,所述锁壳上对应中空部装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推钮、锁止扣块、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所述推钮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式锁芯结构;

所述锁止扣块具有与前述第一卡扣部适配的第二卡扣部,所述锁止扣块还具有自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和斜向上延伸的斜面;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沿垂直于插接杆部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上端连接于锁止扣块,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下端相对锁壳位置固定;所述推钮具有联动部,所述联动部抵接于斜面上,所述推钮沿斜面自第二端朝向第一端方向滑动,锁止扣块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对第一卡扣部的锁定,第一端脱扣开锁;所述锁止扣块在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

所述密码式锁芯结构包括有动轴、装设于动轴上的一个以上的密码轮组,所述动轴的前端连接于前述推钮;所述动轴沿插接杆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密码轮组包括有拨动轮、旋转轮、密码轮及第一弹性元件;将朝向第一端方向定义为前侧、朝向第二端方向定义为后侧;所述拨动轮、旋转轮沿动轴方向自后往前布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拨动轮、旋转轮之间,所述拨动轮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斜齿,所述旋转轮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斜齿及至少一解锁凹槽;所述拨动轮连接于动轴上,所述动轴上配置有供动轴整体往后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旋转轮的前侧连接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拨动轮的第一斜齿联动第二斜齿以控制旋转轮旋转,拨动密码轮联动旋转轮旋转;于锁壳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中空部的让位口供密码轮外露,于中空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动轴方向延伸的解锁阻挡块;需开锁时,拨动正确密码,密码轮联动旋转轮旋转至其解锁凹槽正对解锁阻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上装设有沿插接杆部方向延伸的防转限位凹槽,所述防转限位凹槽具有开设于第二端最外端面的开口,相应地,前述插接杆部上凸设有防转限位凸筋,所述防转限位凸筋可滑动式适配于防转限位凹槽内;上锁后,防转限位凸筋自开口进入防转限位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钮包括有分体组装的推钮部及推钮连接块,所述推钮部露于锁壳外部,所述联动部形成于推钮连接块的底部;所述锁止扣块具有弧形基部及分别连接于弧形基部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向部,前述斜面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向部的顶部;以及,所述推钮连接块具有两个与第一侧向部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向部,前述联动部形成于第二侧向部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锁壳上设置有二维码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壳包括有彼此上下拼装锁固的锁壳座和锁壳盖,前述中空部由锁壳座和锁壳盖围构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针对所有密码轮组,配置有密码轮组件保持架,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相对锁壳位置固定;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上设置有对应每个密码轮组分别单独形成的容纳凹位,所述容纳凹位内设置有朝向密码轮设置的密码正位弹片,相应地,于密码轮的外周面凹设有若干个可与密码正位弹片适配形成拨动档位效果的档位凹槽,所述密码正位弹片随着密码轮的旋转而可变化式适配于任一档位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钮与动轴之间连接有拉杆,拉杆的后端连接于动轴的前端;所述动轴的前端装设有拉杆连接片,所述拉杆的后端形成有挂勾部,所述拉杆连接片具有凸部,所述挂勾部则勾挂于相应凸部上。

一种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开锁控制系统,其基于前述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在环形锁主体或车上设置唯一身份识别用的二维码;还包括有用于扫描二维码的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密码的主控平台,所述主控平台依扫码次数逐一生成与密码式锁芯结构对应的规律化密码,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密码,依所获取密码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

一种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开锁控制方法,其基于前述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开锁控制系统;利用移动终端扫二维码获取密码,依所获取密码拨动锁壳上的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轮,以解除密码式锁芯结构对推钮的锁定,推动推钮则使环形锁主体的第一端脱扣开锁;在开锁后时,密码式锁芯结构随拨动轮、旋转轮之间的联动而规律化变更密码;

主控平台计算得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规律,依移动终端扫二维码的次数逐一向移动终端发送相应的密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移动终端获得密码不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通过移动终端向主控平台报错,主控平台则发送依密码式锁芯结构计算规律所得上一次密码;以及,主控平台依移动终端单次扫码后相继报错n次数而逐次发送依密码式锁芯结构计算规律所得前n次密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开锁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车辆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便于车辆管理维护,同时,车辆上的锁为机械锁,不需要装设电源及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结构简单,控制了成本,也节约了能源消耗;以及,其开关锁推钮滑动控制结构设计十分简单、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使用可靠性好,也提高了车辆锁具防盗、抗破坏性能,提高了车辆锁具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其开锁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使用方便,符合人性化设计需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分解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锁壳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插接杆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锁止扣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推钮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锁芯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密码轮组件保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中锁壳锁止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二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锁壳锁壳11、锁壳锁壳座

111、防转限位凹槽112、竖向槽

12、锁壳锁壳盖121、二维码设置区

20、插接杆部21、第一卡扣部

22、防转限位凸筋30、连接部

30’、连接部40、锁止扣块

401、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1、第二卡扣部

42、斜面43、弧形基部

44、第一侧向部45、竖向凸筋

46、低位平面47、高位平面

50、推钮51、推钮部

52、推钮连接块521、联动部

522、第二侧向部

60、密码式锁芯结构61、动轴

611、后端固定部612、拉杆连接片

6121、凸部6122、第一缺槽

6123、第二缺槽62、密码轮组

621、拨动轮622、旋转轮

623、密码轮6231、档位凹槽

624、第一弹性元件63、拉杆

631、挂勾部64、推动片

65、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1、容纳凹位

652、密码正位弹片653、前端固定部

66、第三弹性元件67、第二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一、二的具体结构。其主要适用于自行车等车辆上,其包括环形锁主体,所述环形锁主体具有可开合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在上锁状态下,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彼此锁扣固定,在开锁状态下,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彼此脱扣分离。

所述第一端具有插接杆部20,插接杆部20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部21;所述第二端具有锁壳10,所述锁壳10具有中空部,所述锁壳10上对应中空部装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推钮50(具体指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锁止扣块40、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所述推钮50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50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式锁芯结构60。所述插接杆部20与锁壳10之间连接有连接部30(或图14所示的连接部30’)。事实上,环形锁主体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不同形状,在实际设计应用时可依需灵活改变,图1及图14仅示意了两种可以应用的结构,并非仅限于此两种设计。

首先,参见图1至图8所示:

所述锁止扣块40具有与前述第一卡扣部31适配的第二卡扣部41,所述锁止扣块40还具有自锁壳10朝向插接杆部20斜向上延伸的斜面42(也可理解为是第二端朝向第一端方向斜向上延伸设置的斜面);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沿垂直于插接杆部20方向延伸布置,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上端连接于锁止扣块40,所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下端相对锁壳10位置固定;所述推钮具有联动部521,所述联动部521抵接于斜面42上,所述推钮沿斜面42自锁壳10朝向插接杆部20方向滑动,锁止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插接杆部20脱扣开锁;所述锁止扣块40在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优选的,所述推钮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组件60,使用时,需要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对于前述推钮的行程限位,下述推钮部51于锁壳盖的凹位中有相适配的行程槽,其限定了推钮部51沿前后方向(即插接杆部20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范围;如此,通过插接杆部20上的第一卡扣部31和锁壳10上的推钮50、锁止扣块40、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实现对在上锁状态对插接杆部20的锁定。

所述锁壳10上装设有沿插接杆部20方向延伸的防转限位凹槽111,所述防转限位凹槽111具有开设于锁壳10端部的开口,相应地,前述插接杆部20上凸设有防转限位凸筋32,所述防转限位凸筋32可滑动式适配于防转限位凹槽111内;上锁后,防转限位凸筋32自开口进入防转限位凹槽111,这样,上锁后插接杆部20不会与锁壳10有相对转动,也有利于插接杆部20在上锁后的状态保持。

所述推钮包括有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在推钮连接块52上开设有安装孔,推钮部51下端嵌装于安装孔内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组装固定。所述推钮部51露于锁壳10外部,所述联动部521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底部。在推钮连接块52的端部连接有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所述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沿插接杆部20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在用手向前滑动推钮部51后,释放推钮部51,整个推钮会在推钮复位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向后复位,当然,推钮也是可以仅在前述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及锁止扣块40的斜面42联动作用下,实现复位,此处,对于推钮而言,是结合两方面的复位作用力来实现顺畅复位。在下述关于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是指动轴61上配置的供动轴61整体往后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67,用手向前推动推钮50时,是手动提供外力将动轴61、拉杆63整体向前移,释放推钮50后,动轴61整体在第二弹性元件67的复位作用下向后复位。

所述锁止扣块40具有弧形基部43及分别连接于弧形基部43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向部44,前述斜面42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向部44的顶部;前述第二卡扣部41形成于弧形基部上,其呈弧形凸筋状;以及,所述推钮连接块52具有两个与第一侧向部44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向部522,前述联动部521形成于第二侧向部52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扣块40具有竖向凸筋45,于锁壳10的中空部内相应形成有竖向槽112,竖向凸筋45适配于竖向槽112内,以确保锁止扣块40在下压或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向上复位作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上下位移的位置精确性。在具体结构设计方面,所述联动部521设计为圆弧凸部,其上端面为半圆弧面;此处,左、右侧的第一侧向部44上均沿插接杆部20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有两个斜面42,前述竖向凸筋45对应各斜面42的最高端布置,竖向凸筋45的设置也起到加强锁止扣块40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在斜面42的最低端、斜面42的最高端分别连接有低位平面46、高位平面47。

所述锁壳10包括有彼此上下拼装锁固的锁壳座11和锁壳盖12,前述中空部由锁壳座11和锁壳盖12围构而成。于锁壳盖12上设置有二维码设置区121。

接下来,大致介绍利用前述推钮控制结构进行开关锁操作过程:

需要开锁时,先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下述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动作过程会介绍拨动密码轮后密码式锁芯结构60内部的联动详细过程);然后,向前推动推钮部51沿斜面42自锁壳10朝向插接杆部20方向滑动,锁止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插接杆部20上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插接杆部20脱扣开锁;释放推钮部51后,锁止扣块40在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推钮也在推钮复位弹性结构的复位作用下反向复位;

需要上锁时,手动将插接杆部20向下滑动,插接杆部20的第一卡扣部31顺势卡于第二卡扣部41上,在第一卡扣部31、第二卡扣部41上均形成有便于卡入的导引面;此处,在第一卡扣部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凹位,第一卡扣部的后侧表面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在第二卡扣部41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凹位,第二卡扣部41的前侧表面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这样,第一卡扣部31的第一导引斜面沿第二导引斜面向后卡入第二凹位内,在上锁后,锁止扣块40一直在锁止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弹性作用力下,保持对插接杆部20的可靠锁止,插接杆部20不易非正常松脱;下一次开锁时,需重复前述开锁步骤。

主要参见图1-4,以及,图9-13所示:

所述密码式锁芯结构60用于限制插接杆部20随意打开;本实施例中,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62开锁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车辆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同时,该密码式锁芯结构60为机械锁,应用于锁壳10上时不需要装设电源及无线信号收发装置节约了能源消耗;其主要包括有动轴61、装设于动轴61上的一个以上的密码轮组62。本实施例中,是设置有四个密码轮组62,当然,对于密码轮组62的设置数量不作限制,也可按需改变,通常越多组数的密码轮组62,密码安全度也越高,在实际设计时,可以考虑到锁壳10的设计空间及设计成本等来定。

所述动轴61沿插接杆部20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密码轮组62包括有拨动轮621、旋转轮622、密码轮623及第一弹性元件66;将朝向插接杆部20侧定义为前侧、朝向锁壳10侧定义为后侧;所述拨动轮621、旋转轮622沿动轴61方向自后往前布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6连接于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之间,所述拨动轮62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斜齿,所述旋转轮62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斜齿及至少一解锁凹槽;所述拨动轮621连接于动轴61上,所述动轴61上配置有供动轴61整体往后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67,所述旋转轮622的前侧连接有第三弹性元件66;所述拨动轮621的第一斜齿联动第二斜齿以控制旋转轮622旋转,拨动密码轮623联动旋转轮622旋转;

在前述锁壳10内具有中空部,于锁壳10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中空部的让位口1201供密码轮623外露,于中空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动轴61方向延伸的解锁阻挡块1202;需开锁时,拨动正确密码,密码轮623联动旋转轮622旋转至其解锁凹槽正对解锁阻挡块1202;以及,所述动轴61的前端连接有用于拉动该动轴61向前位移的作用件;此处的作用件是指下述拉杆63,拉杆63的前端连接于推钮50,这样,需要密码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推动推钮50。

所述动轴61上对应每个密码轮组62设置有推动片64,所述推动片64作用于相应密码轮组62的有拨动轮621后侧。

针对所有密码轮组62,配置有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相对锁壳10位置固定;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上设置有对应每个密码轮组62分别单独形成的容纳凹位651,所述容纳凹位651内设置有朝向密码轮623设置的密码正位弹片652,相应地,于密码轮623的外周面凹设有若干个可与密码正位弹片652适配形成拨动档位效果的档位凹槽6231,所述密码正位弹片652随着密码轮623的旋转而可变化式适配于任一档位凹槽6231内。所述锁壳10包括有锁壳座11和安装于锁壳座11上的锁壳盖12,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连接锁固于锁壳盖12下方。

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的后端和/或锁壳10上设置有前端固定部653,所述动轴61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固定部611,前述第二弹性元件67套设于动轴61外围,前述第二弹性元件6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端固定部653、后端固定部611。

所述作用件为拉杆63,拉杆63的后端连接于动轴61的前端。所述动轴61的前端装设有拉杆连接片612,所述拉杆63的后端形成有挂勾部631,所述拉杆连接片612具有凸部6121,所述挂勾部631则勾挂于相应凸部6121上。此处,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拉杆63,以增加拉动时的动作平稳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壳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插接杆部20解锁的推钮50,所述推钮50连接于拉杆63的前端;在拉杆连接片6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部6121,其凸部6121呈l形结构,在凸部6121的下方形成第一缺槽6122,以便拉杆63穿过,定义l形结构具有横向部及竖向部,那么,在拉杆连接片612上,在横向部的下方形成有第一缺槽6122,在横向部的上方也相当于是竖向部的侧旁形成有第二缺槽6123,拉杆63穿过第一缺槽6122后其挂勾部631向上弯折挂于第二缺槽6123内,如此,形成稳固地挂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固定部611、拉杆连接片612均是通过螺丝分别锁固于动轴61的后端、前端,从后往前的第四组密码轮组62上的旋转轮622的前侧的第三弹性元件,是连接于拉杆连接片612上。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本实施例的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动作过程:

需要开锁时,先拨动正确密码,在拨动密码轮623时会联动旋转轮622旋转至其解锁凹槽正对解锁阻挡块1202;然后,向前推动推钮50,经拉杆63联动整个动轴61组件一起向前位移,拨动轮621向前联动旋转轮622过程中,第一弹性元件66处于受压状;在第二弹性元件67的复位作用过程中,拨动轮621随动轴61复位,旋转轮622复位脱出解锁阻挡块1202后,旋转轮622相对拨动轮621、解锁阻挡块1202发生了转动一角度,其解锁凹槽与偏离解锁阻挡块1202所对应位置,形成上锁状态,同时,由于拨动轮621、旋转轮622在轴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趋势及相对转动趋势,通常,在实际设计时,其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上第一斜齿、第二斜齿的数量及具体结构设计,从而获得每次旋转时所转动的角度规律,可以是逆时针转也可以是顺时针转(在多个密码轮组上,可以全部是逆时针或全部是顺时针或部分顺、逆时针旋转变化,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密码组合),其对应的旋转角度可以体现为密码轮623上所要拨到的密码值,如此,每次开锁后,会自动机械式改变密码。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之间的联动关系,类似于现有圆珠笔上设计的自动伸缩式控制结构,此处,结合锁壳10上的应用,进行了巧妙设计及改变。

一种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开锁控制系统,其基于前述机械式变密码车用锁,在锁壳或车辆上设置唯一身份识别用的二维码;还包括有用于扫描二维码的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密码的主控平台,所述主控平台依扫码次数逐一生成与密码式锁芯结构对应的规律化密码,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密码,依所获取密码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

在使用时,利用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上安装的app软件)扫二维码从主控平台获取密码,主控平台计算得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规律,依移动终端扫二维码的次数逐一向移动终端发送相应的密码;

依所获取密码拨动密码式锁芯结构之密码组件,以解除密码式锁芯结构对推钮的锁定,推动推钮则打开锁;在开锁后时,密码式锁芯结构随拨动轮、旋转轮之间的联动而规律化变更密码;

该车辆在下一次被扫码时,主控平台则朝向移动终端发送依计算而得的另一密码,前述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是受上锁动作的联动而规律化变化,这个变化规律在主控平台保存有计算方法,因此,主控平台能够依扫码次数逐一生成与密码式锁芯结构对应的规律化密码,即其生成密码是与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动态密码对应一致。

特殊情况下,若车辆被扫码后,使用者并未将获取的密码进行开锁使用,由于密码式锁芯结构与主控平台之间是不需彼此信号反馈,那么,虽然有扫码步骤的进行,对于车上密码式锁芯结构本身而言,其密码尚未发生改变;这种情形下,若该车被下一次扫码后,主控平台依程序控制是会发送计算而得的下一次密码给移动终端,使用者依接收到的密码是不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的,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主控平台报错,主控平台则先发送依密码式锁芯结构计算规律所得上一次密码,使用者用报错后收到的校正密码来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对于被扫码两次以上但是都没被使用密码的情形下,设定其扫码次数为n,使用者需要报错n次,主控平台依移动终端单次扫码后相继报错n次数而逐次发送依密码式锁芯结构计算规律所得前n次密码;

例如:被扫码3次但是都没被使用密码的情形下,使用者对于这些情形是不知情的,使用者在扫码后接收的密码是不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然后采取报错方式处理,主控平台会先发往前推一次的密码(事实是指被空扫码第3次时主控平台相应计算生成的第三密码)给移动终端,这个第三密码也是不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使用者需继续报错,主控平台会先发往前推二次的密码(事实是指被空扫码第2次时主控平台相应计算生成的第二密码)给移动终端,这个第二密码也是不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使用者仍需继续报错,主控平台会先发往前推三次的密码(事实是指被空扫码第1次时主控平台相应计算生成的第一密码)给移动终端,这个第一密码能打开密码式锁芯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开锁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车辆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便于车辆管理维护,同时,车辆上的锁为机械锁,不需要装设电源及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结构简单,控制了成本,也节约了能源消耗;以及,其开关锁推钮滑动控制结构设计十分简单、巧妙合理、联动稳定,使用可靠性好,也提高了车辆锁具防盗、抗破坏性能,提高了车辆锁具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其开锁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使用方便,符合人性化设计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